當朝鍾敲響時,他們按照官階的高低,依次進入朝堂,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皇帝夏潛坐在龍椅上,身穿龍袍,頭戴皇冠,顯得威嚴而神聖。
皇帝夏潛端坐於龍椅之上,龍袍加身,皇冠熠熠生輝,他的目光深邃而威嚴,掃視著下方的百官,夏潛如今已年過五十,他在位二十載,始終兢兢業業,致力於國家的繁榮與穩定。
在他的治理下,大周國力強盛,社稷安寧。
他深知國家的現狀,因此推行了一系列柔和的政策,以恢復民生、促進發展。
然而,正是這種柔和的政策,也讓各地藩王有了喘息之機,他們各自積蓄實力,暗中較勁。
如今大周國力強盛,社稷穩定,但天下終究未定,北方未能統一,南方諸國也是磨刀霍霍。
但是攘外必先安內,隨著國內進一步的穩定,皇室和諸侯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激烈了起來。
隨著大臣們進入大殿之後,大殿內立刻響起了低沉而有力的朝拜之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微微抬手,示意大家平身,然後便是太監開口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下方大理寺卿蔣培林站出來,聲音沉穩地開口道:“陛下,臣有本啟奏。”
皇帝目光平和地看向他,道:“講。”
蔣培林便恭敬地敘述起來:“昨日戶部鹽鐵司商稅案官員李青平,在府衙整理卷宗時,與幽州王世子姬禦發生爭執,因姬禦對李青平的調查結果不滿,一怒之下拔劍殺了李青平,臣昨日已在大理寺中詳細詢問過,姬禦對其罪行供認不諱,此事涉及武安王世子姬禦,如何處置,還請陛下定奪。”
此言一出,大殿之上頓時響起一片竊竊私語之聲,此事事先知道的人並不多,但京城重地一位四品官員被殺,也讓大臣們感到一陣不安。
皇帝微微皺眉,問道:“愛卿所述屬實?”
蔣培林正色道:“微臣句句屬實。”說著,他將一份認罪書遞給了身旁的太監,太監又轉呈給了皇帝,“這是昨日世子殿下在大理寺的認罪證書。”
皇帝接過認罪書,目光在上面掃過,然後道:“罪證書呈上來。”
太監將認罪書呈上,皇帝翻閱後,目光轉向殿外,道:“宣姬禦上殿。”
姬禦雖然不用上朝,但知道今日皇帝一定會召見自己問話,所以早早在宮門外等候。
來到大殿之後,姬禦俯身跪拜,口中道:“參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目光深邃地注視著姬禦,陳述了一遍蔣培林所提供的罪狀,然後問道:“姬禦,你可知罪?”
聽到自己的一系列罪狀,姬禦撇了一眼蔣培林,心想自己有承認這麽多嗎,不過事已至此,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事兒罷了,於是姬禦也並未多做解釋直接認了下來:“臣知罪。”
皇帝聽後沒有說話,沉默了片刻後看向殿內的眾位大臣,開口問道:“各位卿家對此事有何看法?”
下方大臣竊竊私語,半晌卻並未站出來說話,皇帝說道:“蔣培林,你身為大理寺主官,你來說說吧。”
蔣培林站出來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怎麽開口,隨後只能說道:“陛下,臣大理寺也從未處理過像世子殿下如此身份的例子,一時之間臣也不知如何是好。”
蔣培林雖然殿前狀告姬禦的罪行,但這本就是職責所在,並不能代表什麽,頂多就是事先知道此事,派人提前到了現場罷了,遠遠算不上的得罪,但後續的事情已經不是他敢參與進去的了,可不敢再提什麽意見了,只能是趕緊抽身而出。
皇帝又看向太子夏傾,道:“太子,你說。”
太子夏傾站出來,為姬禦開脫道:“回父皇,姬禦此事雖然衝動,但念在其是初犯,還望陛下從輕發落。”
康王夏釗冷冷地接口道:“太子此言差矣,古人言,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姬禦如此輕率地殺人,若輕描淡寫地揭過,恐怕會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滿和效仿,兒臣建議對姬禦世子從嚴處理。”
“呵呵,這話從三弟口中說出來還真是頗具諷刺啊!”太子笑道。
康王夏釗的性格,加上其行事風格,不說大奸大惡,但絕對算不上遵紀守法,皇子的身份為他擋了不知道多少牢獄之災。
姬禦看到正主出來了,也不在一旁沉默了,站出來開口道:“康王想要如何?”
“如今朝廷的重點便是各地鹽稅,你如今卻殺了此事的主要負責人,你想阻擋朝廷的政策執行嗎”康王進一步的逼迫道。
各方爭執片刻一時也拿不出主意,皇帝便說道:“姬禦,你可願為此事負責?”
姬禦此時還能說什麽,只能被迫答應。
然後皇帝就又說道:“既然如此,那便由你接手李青平的工作吧。”
此言一出,大殿內又是一片竊竊私語,皇帝的決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原本以為皇帝會讓其他人接手李青平的工作,畢竟姬禦在朝中並無實職,也未曾接觸過鹽稅之事。
然而,皇帝的決定卻讓他們意識到,此事恐怕另有深意。
姬禦心中也是一陣驚疑不定,但他只能恭敬地回答道:“全憑陛下做主。”
皇帝又轉向丞相王偲,問道:“丞相以為如何?”
丞相王偲轉向姬禦,沉聲道:“世子殿下自幼在軍中長大,可敢立軍令狀?”
此話一出,姬禦也是眉頭緊皺,軍令狀可不簡單,作為軍隊管理的一種手段,通過立下軍令狀,將士們可以明確自己的地位和職責,從而更好地協調行動,提高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
同時,軍令狀也可以作為軍隊紀律的一種保障,確保將士們遵守紀律,服從指揮官的命令。
更為重要的是對於軍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道法律的契約,更是一種榮譽感和使命感。
軍令狀確實讓姬禦感受到了了不小的壓力,如果不能完成任務,軍令狀上的承諾是小,但其代表的意義對於姬禦來說確實異常重要。
對於姬禦這種注定要再回歸軍隊的人來說,違背軍令狀便喪失了人心,今後恐怕永遠都彌補不回來。
往往軍隊軍令狀都是志在必得的情況下自己提出,多以鼓舞氣勢,激勵將士為主要目的,沒有絕對的把握沒人會提出來,因為在軍中未完成的下場通常只有一個,那就是死。
但今日這等情況下,也由不得姬禦拒絕,只能被迫在滿朝文武面答應下來。
皇帝點點頭,道:“如此,那便罰姬禦禁足一月,將各地鹽稅徹查清楚。”
“謝陛下恩典。”姬禦恭敬地回答道,他知道,自己著了道就必須付出要代價,也是自己接下來要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