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乎,在進入湖南之後,近衛軍不僅幾乎收不上來糧食,而且糧食支出還擴大,此消彼長之下,糧食當然就顯得有些不足了。
可即使如此,朱由桹還是決定對湖南明軍慷慨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因為在他看來,接濟這些湖南明軍糧餉,是對他們進行控制的第一步,同樣也是頗為重要的一步。
反正有相對富庶的廣東作為老巢,朱由桹手中其實也不是很缺糧食。
對於糧食這種戰略物資,朱由桹向來是極其重視的,自登基之日起,他便開始想方設法命令官府去囤積糧食。
首先,在忠誠可靠的海宋人管理和監視下,大明廣東官僚系統的行政效率,在總體上來看,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在糧餉征收押送過程中,各級官吏趁機中飽私囊的機會也減少了許多,朝廷得以支配的糧餉數量,獲得了增加。
其次,早在去年剛登基沒多久,朱由桹便派遣林察等人率領船隊前往安南、暹羅等地大批量購買糧食。
最後,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朱由桹對廣東囤積居奇的大糧商進行了重點打擊,不僅把糧價強行穩定在了正常水平,而且還收繳到了大量糧食。
當然了,廣東所囤積糧食的多少,其實相對來說還算不上最關鍵的問題。
能夠有多少糧食運輸到前線,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為了向前線運輸糧食,朱由桹早已經開始效仿古之帝王隋煬帝,下令在廣東大肆征發徭役,哪怕除去隨軍民夫,整個廣東各府之中,為了運輸糧草而被動員起來服徭役的民夫,就算沒有百萬之眾,幾十萬人也是有的。
對於升鬥小民來說,去為朝廷服徭役絕對是血虧的買賣,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自身一無所得就不說了,說不準什麽時候就累死病死在路上,才是最糟糕的。
家中男丁多的還好,即使因徭役而死一個男丁,但這個家庭總歸可以繼續維持下去;若是家中男丁少的,頂梁柱因為官府的徭役而白白死去,那這個家庭,可就真得徹底完蛋。
況且,雖然有一些海宋人對官員們進行管理和監視,但他們肯定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於是在大明朝的一些喜歡搞事情的官員的運作下,難免會出現對百姓層層盤剝、層層加碼之類的事情。
到了最基層,就表現為,一部分百姓,從毫無公平正義可言的官府處,受到了根本無法承受的壓迫和剝削。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哪裡有反抗,哪裡就有鎮壓。
大明原本的舊軍隊,也就是現在改編而成的地方軍,顯然並沒有朱由桹過去所評價的那麽費拉不堪,在留守廣東的近衛軍的主導和帶領下,他們在鎮壓造反“刁民”這方面,還是挺得心應手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一個龐大帝國進行有效統治,嚴刑峻法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刁民們”的遭遇是多麽的不公,是怎樣迫不得已的一種官逼民反,敢於率領百姓造反的“刁民頭目”,在叛亂被朝廷鎮壓後,定然是會被秋後算帳,以儆效尤。
事實證明,只要官府軍事力量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在義軍只是如同小火星一般的時候,就能夠立即將其掐滅,那麽,依靠嚴刑峻法,也是足以讓百姓寧死也不繼續造反的……
當然,在鎮壓造反百姓、並對造反頭目株連家族的同時,對於那些因為胡亂搞事情以至於激起百姓叛亂的官員,朝廷也會予以追責,該殺的殺,該免的免。
這對於官員們來說,同樣也是一種以儆效尤,有上一任官員的前車之鑒,接任的官員若是也有搞事情的想法,那麽肯定得在心裡多掂量掂量。
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雙管齊下,大規模叛亂才沒有在廣東發生,朱由桹的老巢總歸是在大體上維持了勉強合格的安定局面。
後方的穩定,對於湖廣戰場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身為大明皇帝的朱由桹,自然不會為幾個“尤效奮臂螳螂”的刁民被官軍鎮壓而感到良心不安,站在他這位大明天子的立場上,這些刁民以及那些死於徭役的百姓,都是必要的犧牲,應付的代價,時代的局限……
畢竟,在朱由桹看來,這是很顯而易見的道理:
戰爭若是不在湖廣和江西打,遲早就會在廣東打,到時候,面對清軍的屠刀,廣東由於戰亂而死的百姓人數,可就遠遠不是因為區區徭役而死亡的人數,能夠相提並論的了。
明明和飽經戰亂,甚至已經輾轉蔓延、死亡過半的湖廣百姓相比,這些廣東百姓能夠服徭役供養北伐大軍,就已經是他們的福報了,居然還敢造反?
真的是不識抬舉。
顯然,心懷天下的大明天子,和隻想活下去的大明刁民,各自的行為處事,都有各自獨有的道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立場不同……
粵北的韶州府城,是一個重要的補給中心。
廣東其他各府縣,分別將各自搜刮到的糧草集中到韶州,自此地向北,開始向著兩個方向,分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補給線。
一個是江西補給線,其自韶州向東北,經過南雄府、過梅關,為駐守在江西南安、贛州二府的明軍輸送糧草。
另一個就是湖廣補給線,其自韶州向西北,經過樂昌縣,進入郴州宜章縣境內,目前運輸終點是期門衛、豹韜衛暫時駐扎的郴州、桂陽州、永興縣一帶。
在運輸過程中,能夠采取水運的,自然是要采取水運。
但在很大一部分地方,並沒有條件采取相對省事省力的水運,況且騾馬已經被北伐軍搜刮過一遍,也輪不上後續的這些輔兵和民夫使用。
再加上,眼前正值春耕之時,本來因為大規模征發徭役,就導致種地的男丁不足,只能把婦女當男丁用,由她們臨時頂上去種地,這種情況之下,實在不好再去強征耕牛,那樣會大大耽誤農時,嚴重不利於朝廷對百姓進行長遠剝削。
總之,牲口不足,帶來了車輛不足,於是,在不能水運的地方,大多數被征發的民夫,只能在明軍士兵的監管和逼迫下,徒步用手推車向前線運輸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