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聯軍攻打到齊國平陰,俘獲了齊國大將殖綽、郭最,史稱平陰之役。
宋平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五五四年,諸侯在督揚(亦稱祝柯)會盟,盟誓,大國不侵犯小國。
宋平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五五三年,宋平公與晉、魯、齊、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國國君在澶(chán)淵會盟,這是因為齊國向諸侯求和。
宋平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五五二年,宋平公與晉、魯、齊、衛、鄭、曹、莒、邾八國國君在商任(晉邑,今河南任縣東南),這是為了要處理晉國欒盈叛亂。(晉國欒盈之母欒祁與外人私通而誣陷欒盈,欒盈不得不反出晉國,逃到了楚國,不久之後又逃到了齊國。)
次年,諸侯再次在沙隨會盟,同樣是為了處理欒盈。
宋平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五五零年,齊國攻打衛國,隨後又攻打晉國,奪取朝歌(今河南淇縣),一雪平陰之恥。
宋平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五四九年,宋平公與晉、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一國國君在夷儀(今山東聊城西南)會見,這是為了準備討伐齊國,不過因為大水的緣故,沒有成功。
宋平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五四八年,齊國崔杼弑其君,即齊後莊公。
也就在這一年,宋平公與晉、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一國國君在夷儀會見,準備討伐齊國,這是為了報當初齊國攻打晉國,朝歌之役的仇。
齊國原本打算以齊後莊公的喪事來求諸侯退兵,可惜沒有成功。
七月,諸侯在重丘(今山東茌平)結盟,這是因為齊國向諸侯求和
宋平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五四七年,衛國發生動亂,孫文子(孫林父)逃到晉國,請求晉國安定衛國,送衛獻公回衛國。
六月,宋國大夫向戌與魯襄公、晉國大夫趙武、鄭國大夫良霄、曹國人在澶淵會見,準備討伐衛國。
《春秋》沒有記載向戌的名字,是因為他與會遲到了,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
也就是這一年,宋平公殺死了其太子痤,立他的小兒子佐為繼承人。
宋平公三十年,即公元掐五四六年,宋國執政大臣向戌利用自己與晉國趙武、楚國令尹子木都交好的關系,宋國處於晉、楚兩國的交鋒中心,再一次促成了弭兵會盟。
這一次弭兵會盟,晉、楚兩國平分霸權,由於相較於幾十年前,諸侯間的關系和諸侯內部的矛盾又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楚國被吳國不斷鉗製,已顯疲態,在與晉國的兩次大戰也都以失敗告終;晉國內部諸卿與君主的矛盾衝突已經深深埋下,秦國又在西邊虎視眈眈。
而這一次的弭兵會盟也要比上一次的更加成功,中原之地十幾年沒有再起爭端,晉、楚兩國數十年沒有再有直接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