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琅鄙視賈雨村的人品,卻不否認他的能力。這個人喜歡鑽營,也能看清楚形勢。他在這個時候力挺林如海,就是認定了崇安帝會強力推行新政。之前把布政司改省是第一步,借助西山兵變一事大力整頓軍隊是第二步。現在林如海提出的六條新政就是第三步,也是崇安帝革新的最重要的一步。
賈政在賈琅的提醒下,上奏折表示賈家願意接受清丈田畝,同百姓一體納糧。王子騰,史鼐,史鼎等賈家一脈的代表人物上奏折支持林如海。牛繼宗,秦川,唐斌等武勳也都表示支持朝廷推行新政。忠順親王上奏崇安帝,表示宗室也應該與百姓一體納糧,忠順王府願意為宗室做出表率。宗室和武勳的表態,讓文官集團很頭疼,這說明林如海不是在孤軍奮戰。
賈琅很清楚輿論戰的重要性,他發動所有力量宣傳新政的好處,宣揚阻攔新政的人都是不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錦衣衛,白蓮教,紅蓮教,青蓮教,漕幫以及賈琅這些年來供養的說書先生都是宣傳新政的主力軍。文官集團以往愚弄百姓的那一套,這次有些玩不轉了。
五位內閣大臣的立場也各不相同。首輔李儒偏向於支持新政,次輔徐貢模棱兩可。盧升和王曠是堅定的新政支持者,趙康則是擔心新政會危害大乾的穩定。
崇安帝連開三次大朝會,討論新政的推行事宜。大部分文官都堅決反對推行新政,理由就是新政會導致士紳階層與朝廷離心離德,不利於大乾社稷的穩定。
第三次大朝會,文官依舊老生常談。崇安帝失去了耐心,點名一直看戲的賈琅出面表態。
賈琅出班,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崇安帝經歷西山兵變後,對賈琅更加信任。他的態度,會影響到崇安帝的最終決定。
賈琅對眾人的目光視若無睹,他朗聲說道:“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任何細節都很重要。大乾土地遼闊,各地情況都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臣建議挑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省作為試點,用來驗證新政的利弊。這樣一來,即便推行新政的過程中,出現什麽意外情況,也能及時止損,不會對大乾造成嚴重危害。陛下,新政的推行,吏治至關重要。沒有一個清廉高效的官僚體系,再好的政策最終也會變成害民之法。故而,在推行新政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官吏的監察。陛下,臣要說的就這麽多了。”
賈琅的話說完,朝堂上一片安靜。支持新政的人自然讚成賈琅的話,反對新政的人也不好反駁。賈琅都說了,挑選幾個省試一下,不行就停下來。要是連試都不讓試,那就屬於胡攪蠻纏了。在崇安帝面前胡攪蠻纏,那純粹是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這位帝王可不是什麽仁君,誰敢在他面前以直邀名,他就送誰去重新投胎。
崇安帝見群臣都無異議,便說道:“賈琅此言有理。那就挑選幾個省出來,驗證一下新政。”
李儒說道:“臣認為可選四川,河南,江蘇三省作為試點。”
賈琅說道:“李閣老思慮周全,臣也認為這三省最合適。”
群臣也紛紛附和。崇安帝當即下旨,在四川,河南,江蘇三省作為試點,推行六條新政。
散朝後,李儒與賈琅走在了一起,討論新政的事情。
李儒說道:“老夫還擔心你會主張全面推行新政,沒想到你竟然會想到這麽好的辦法。如此一來,新政有什麽弊端,也能及時改正,不會造成嚴重後果。”
賈琅說道:“這世間就沒有萬世不移的政策,朝廷要想長治久安,就要不斷調整策略,順應社會的發展。咱們今日推行的新法,有朝一日也會變成舊法。大乾太大了,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這六條新法雖好,卻不能保證大乾所有的地方都適用。 比如西域,朝廷就應該適當降低商稅,以促進內地商人前往西域經做買賣,加快朝廷對西域的開發。遼東和西南同樣如此,朝廷應該利用商人逐利的本性,讓他們帶動偏遠地區的發展。”
李儒手念長須,說道:“賈國公不僅擅長領兵作戰,而且在治國方面眼光獨到。老夫以前認為商人就是一幫逐利之輩,從來沒有想過要用商人來推動地方的發展,今日聽你一席話,方才明白商人用對了地方,也能為大乾做出貢獻。”
賈琅說道:“士農工商,用對大乾的貢獻排序,農當為第一,工為第二,商為第三,士排最後。農為國之本,工為國家支柱,商人溝通有無,這些組成了國家主體。士這個階層,本就是依靠農,工,商三個階層供養。他們口中喊著代天子牧民,實際上卻是趴在國家身上吸血。如果國家不能遏製士大夫這個階層,那就離滅亡不遠了。”
李儒皺眉說道:“你這話有些過了。士大夫幫助君王治理天下,怎麽到了你這裡就成了無用之輩。如果沒有官員,君王如何管理百姓,這天下豈不是就亂了。”
賈琅說道:“李閣老可知,如今地方大部分做事的都是小吏,許多官員只知道吟詩作對,風花雪月。既然事情都是小吏在做,那要這些官員還有何用。朝廷科舉取士,考中進士的又有幾個有實乾能力。我經常聽人說官員都是磨練出來的,百姓何辜,要成為磨練官員的犧牲品。以我之見,所有官員都要從小吏做起。有能力就升官,沒有能力就卷鋪蓋走人,免得禍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