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焦急,卻又無法停下腳步,他只能咬著牙,一步步地向前挪動。就在此時,他眼前一亮,發現路邊有一根粗細適中的樹枝。
臉上一喜,他立刻走上前去,彎腰將樹枝撿起。隨後,他掏出一柄與常見的青銅刀不同的黑褐色小刀,這刀雖然不大,卻鋒利異常,乃是他的隨身之物。
代婁手持小刀,乾淨利落地削去了樹枝上的細枝末節,不一會兒,一個光滑的長棍便出現在他的手中。
他將長棍拄在手下,頓時感覺走路輕松了許多,仿佛卸下了如山重壓。
然而,當他看到旁邊的周人千夫長時,心中的鬱悶又湧了上來。那千夫長坐在戰車上,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似乎對這一切毫不在意。
代婁心中湧起一股衝動,想要叫對方下來,讓自己也上去休息一會兒。但是,當他看到對方戰車上那柄閃耀著金光的短劍時,心中的衝動頓時消散無蹤。
那短劍透露出一種凜冽的殺氣,讓代婁不敢有絲毫的輕舉妄動。他心中氣憤又鬱悶,卻又無處發泄。
於是,他只能舉起手中的木棍,對著空中飄落的樹葉揮舞了幾下。那樹葉在棍影中翻飛,仿佛成了他心中的周人千夫長,被他狠狠地痛揍了一頓。
戰車上的周人千夫長,一雙銳利的眼睛不經意間用余光捕捉到了代婁的動作。他撇了撇嘴,似乎對代婁的行為有些不屑,並未多加理睬。他的心思,似乎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對代婁的憤怒並未多關注。
一路行來,兩旁的風景如同流水般逝去,無言的沉默籠罩著整個隊伍。直到祖澤邊的戎人聚落映入眼簾,那份沉悶的氣氛才被打破。
有留守的周人,步伐急促地從聚落內奔出,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絲緊張。當他們跑到千夫長的戰車附近時,腳步才緩緩停下,臉上露出恭敬的神色。
“千夫長,石國監來了。”其中一人上前一步,低聲稟報道。
千夫長聞言,眉頭微微一挑,似乎對石國監的到來有些意外。
他沉思片刻,開口問道:“國監大人可是為了協助我們攻伐昜國而來?”
那人搖了搖頭,回答道:“石國監什麽都沒說,隻說有要事當面告訴你。”
千夫長隱隱感到,能讓石國監不辭辛勞親來一趟,所議之事必然非同小可,恐怕比當前征伐昜國的戰事還要緊要得多。
遠遠地,他看見戎人聚落出口處,眾人簇擁著一人緩緩走出。千夫長立即下了戰車,疾步向前迎接。
那人身著冠弁服,紅色蔽膝彰顯其尊貴的地位,身姿挺拔,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英氣。他的眉毛濃密而整齊,猶如兩把鋒利的劍,為他的面龐增添了幾分威嚴。
臉龐線條分明,透出一股沉穩與堅毅,眼睛雖不大,卻深邃如湖,仿佛能洞察人心。他步履從容,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透出一種從容不迫的氣質。
“此地距石國路途遙遠,若有要事,只需派人口頭傳達即可,國監何必親自前來呢?”千夫長低聲問道。
石國監微微一笑,並未直接回答,只是溫和地說:“呂般啊,多日未見,你近來可好?”
他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也透出一絲上位者的威嚴。
“感謝國監大人的關心,我與多士在北土一切安好,無虞無憂。”呂般態度恭謹地回應道。
“那麽,在北土的行動,可有新的進展?”石國監目光如炬,詢問道。
呂般自信滿滿地回答:“文王與上帝保佑,周之多士齊心合力,北土的商邑盟邦——昜國,不日即將被徹底翦除。”
石國監微微點頭,隨後環顧四周,低聲說道:“此番前來,我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要告知你,此事關系重大,務必嚴守機密,不可泄露給外人。”
呂般見石國監如此鄭重其事,心中不禁一凜,連忙引領著他來到一處寬闊且幽靜之地。
石國監壓低了聲音,語氣凝重地對呂般說道:“大東地區的一些東夷人族群,長久以來都不服從大邑商的統治,與商人之間時有衝突。
商人酷愛飲酒,平日裡就耗費大量糧食用於釀酒,如今又在沬邑(朝歌)大肆擴建糧倉、宮苑、城牆,導致大邑商極為依賴從東夷諸國輸入糧食、鹽、銅料等物資。
加之近幾年的天象異常,商王對東夷人的盤剝更加嚴酷,東夷人對商王的貪婪與暴政愈發不滿。此事商王若處理不當,一定會引發更大的動亂。”
聽到這裡,好像跟自己也沒什麽關系,呂般只能附和著點點頭。
“武王經過深思熟慮,已經做出了決定,他計劃向大東地區實力最為雄厚的東夷人方國派遣更多的人手,協助他們共同反抗商王受的殘暴統治。
同時,師尚(呂尚,薑子牙)向武王提出了一個建議。他建議將散布在各地的周師召回豐鎬,集中在一起進行訓練。
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周師的戰鬥力,還能更好地應對可能出現的豐鎬防衛力量空虛。
若發現商王受有準備大規模征伐東夷人的跡象時,我們周師便能迅速集結,前往洛水、有夏之居(西邑)等地以觀兵的名義進行演訓,靜觀其變。
待時機成熟,周師將會設法快速渡過河水(專指古黃河),燮伐大商,奮撻殷命!這將是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決戰。”
呂般心中震撼,久久說不出話來。
與武王,師尚等人的宏大計劃比起來,自己在北土的這些行動確實不值一提。
“武王計劃何時召回所有周師?”呂般懷著一絲希冀問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石國監給了呂般一個肯定的眼神。
看來沒有商量的余地了,呂般心下雖有萬種不甘,卻也不敢耽誤武王的大計。
可恨啊,明明馬上就可以達成出發前的翦商目標了,現在卻不得不放棄。
不行,還有機會,不靠周師,我也同樣可以做得到。
參考:《左傳昭公十一年》紂克東夷而隕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