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大人恕罪,小的口拙,還是說的不清楚,我們就說艘遮洋船吧!…這種海船的營造法式,是上國大明傳給我們的。我和幾個船匠一起,參與了這艘船的建造,也背熟了營造法式的…”
“您問具體怎麽建?呃,這麽說吧,建船之前,得先有一把度量的尺子!所有的營造法式,都有一把尺子!尺子!…用這把尺子的長度,和背熟的法式口訣,也就是和其他部件的比例,來確定船上各處的規格和用料…而這把尺子,就是整船的龍骨!”
陽光燦爛,海船在大洋上航行,四處是茫茫的水天,北方是隱約的島鏈。船匠金善樹伏跪在地上,恭敬行了禮。然後,他站起身來,先是小心翼翼的講解比劃。只是雙方的語言並不通暢,更多的需要靠手勢和動作。
看著一臉和善、連連點頭的祭司大人,金善樹聲音漸漸變大,比劃也更加起勁了。他只要講到從事了二十年的造船,平日裡畏畏縮縮的模樣,就消失不見。而此刻,看他眼中洋溢出的自信神采,看著他微微挺起的胸膛,就好像完全變了個人一樣。
“主神見證!您看我的腳步!數我的步數!…一二三…十五!…從船頭到船尾,是整整十五步!十五步,就是這艘船的龍骨,是這艘船的尺子!”
“十五步的龍骨?…造船的尺子?…”
博識者米基眨了眨眼睛,臉上若有所思。這些西海部族所用的“步”,竟然和陛下神啟的尺度一樣,大約是兩腳各走一次,在一米三左右。而十五步的龍骨,就是大約20米長,其實和長船的長度基本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東亞造船計算的“料”,是明確的體積單位。每一百料的排水體積,大約在30-40噸。而這艘兩百料的遮洋船,載重大約在70-80噸之間。
“大人!按照遮洋海船的營造法式,龍骨為尺,接著確定三根桅杆。中間主桅杆應比龍骨長度略少,記十中取八,便是十二步長(15.6米)。而船頭桅杆,則為主桅杆三中取二,即八步長(10.4米),傾斜向前。至於船尾桅杆,為中間主桅杆的一半,則為六步長(7.8米),傾斜向後…”
“呃,
您問為啥前桅向前,後桅向後…應該是為了斜著些,借風調帆,與主桅杆配合?…您看,樸帆匠也在點頭的,那就是了!…”
說到這裡,船匠金善樹看著有些困惑的博識者米基,想了一會,就伸出右手手掌。接著,他扣住大拇指和無名指,豎起其余三根手指,給眾人看。而看到這一幕,僧兵渡邊心中一抽,感覺左手獻祭的斷指,又在隱隱作痛了。
“大人,您看!這食指就是前桅,中指就是主桅,而小指則是後桅!它們伸直傾斜的長度和角度,就大約是這桅杆該造出來的樣子…您問為啥?當年老師傅教我們,就是這樣教,讓我們這樣記的!…”
“主神蘿卜庇佑!…那個確定三桅後,再用桅杆來確定帆寬。這三面風帆橫著的寬度,都絕不能長於中桅杆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就是都在四步寬(5.2米)以下,高度則與桅杆相同…您問為啥?因為三面船帆合在一起,不能比龍骨長啊!這船上的都是縱帆,前後船帆轉向的時候,可不能互相碰到影響了…”
“至於船身的最大寬度,則是龍骨長度的三中取一,即五步(6.5米)。而船底的形狀,也有說法,叫‘上面平著像個橫,下面側著像個刃。刀斬開水,破浪航行,這樣才來的快!’…”
船匠金善樹比劃著刀刃的樣子,講述著中式帆船中宋代成熟的“V形船底”。而這樣設計船身的結果,不僅航行極速,還能在船底自然加固,抵抗海上的風浪。當然,這樣深“V”的船底,也就讓船隻的吃水很深。
“船體的高度,甲板以下,是龍骨長度的四中取一,在這艘船就是…呃,三步半再多一半高(5米),吃水通常在兩步(2.6米)左右…”
“什麽?甲板以下,船高接近四步?比長船多出一半來…那豈不是能裝十多萬斤?…”
聽懂了船匠的話後,博識者米基面露驚訝。他打量了這艘用料極為普通,但設計極為先進的海船,臉上露出期待與向往。
這種海船的設計,船身高度竟然是船身長度的四分之一,確實比王國扁長的槳帆長船,要能裝許多。而它借助風力航行,速度又快,所需要的船員又少,需要準備的食水也少…與槳帆長船相比,這可是更為快捷、更適合近海的航行海船啊!…
“大人!這是兩百多料的遮洋船,能裝兩個立方丈稍多…船底雖然有三步半再多一半,但底下的船艙,是水密的隔艙。一節一節隔開的,能裝的其實稍微少一些,大約也就三步…”
“啊?金船匠,你剛才說什麽?船艙分割出來的,一塊一塊的?密封的,木板格子?…那有什麽用?”
“呃!…大人,那是水密的隔艙!是隔斷的木板格子,是為了防止漏水的!船撞破的時候,如果實在來不及補上,就只要把隔艙密封起來…”
船匠金善樹費盡的比劃了一會,只是語言不大通,實在說不清。他仔細想了想,就指了指加固船帆的竹竿,形象地解釋道。
“大人,您看這竹子,竹子!…您知道竹子的裡面嗎?竹子是一節一節的,而裡面竿節間有膈膜,把竹子分隔成好多節的空竹筒…這海船的船艙設計,也是一樣,就是橫著放的竹子一樣,一節一節隔開的!…”
“主神啊!竹節的船艙?分節防止漏水?是了,是了!每節分開,哪怕一處漏水,也只要堵上那一節就行…真是聰明!你們的部族祭司,竟然能想到這樣造船的法子!…”
“啊?大人?造船是工匠們的賤活,兩班老爺們是不會去管,也不會去參與的…他們隻管檢查造出來的船,做的不好,就把工匠杖斃…”
在這個時代,水密隔艙的設計,據說是先民們從竹子的觀察中學到,也是僅僅在中式海船中出現的“獨門密技”。它能極大的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蘊含著先民們的獨特智慧!
在航海歷史中,中式海船對於世界航海業最突出的三樣貢獻,就是“中式縱帆”、“水密隔艙”,以及“船尾舵”。而除了這三樣獨特成就外,與其他古老航海民族同樣選擇的,“深V”尖細的海鳥船型,則幾乎是千百年驗證下,最適合航海的船身設計。
實際上,在這個十五世紀的末期,中式海船技術正位於世界的頂點,然後慢慢的走向衰退。
而當十六世紀初,歐洲的航海家們抵達亞洲,很快就驚訝的發現了東亞海船的設計優勢。他們迅速學習和吸納,把這些設計融入到十六世紀末的新式風帆大船中,就像他們學習阿拉伯人的三角帆一樣…
“大人!這造船的營造法式,就和造房子的營造法式一樣一樣的!造房子的時候,是以鬥拱的橫拱長度為尺子。而造船的時候,是以龍骨的長度為尺子…”
“船體為四牆,船艙為屋子,船身傾斜如斜梁…桅杆是豎梁,風帆為瓦片,遮住船頂一片天…而船頭甲板做前門,船尾甲板是寢屋,尾舵則是野雞篷…哦,最後還有,披水的板子做擋蓬,減搖的水鰭做屋角,不怕風浪不怕晃…”
“主神見證!這些造船造屋子的營造法式,那可就印在小的腦海裡頭。這一處處船上的比例,小的早就背熟許多年,怎麽也忘不了的。只要有足夠的大料,這遮洋海船的船型,按照同樣的模子放大,別說是兩百料,就是四百料,八百料,一千六百料…那也是造的出來的呀!…”
“啊!金船匠,你說什麽?你會造更大的大船?比這個還要大得多的大海船?…”
聽到這裡,博識者米基神情一怔,隨後面露激動。在他看來,這艘與王國長船仿佛的遮洋船,已經是極為出色的大船了。可聽金船匠話裡的意思,這不過只是一艘小海船,而對方完全有把握,能造的更大更寬…
“大人!這一路過來,我都看到三艘你們的長船了!都是用的那麽長、那麽粗、那麽硬的杉木大料,整根的來做龍骨,最後才造出十五步長的槳帆長船!…”
“這可實在是,這可實在是,實在是暴殄天物,實在是糟蹋好東西啊!…要是讓我來造,同樣的木頭,那至少是三十步的大船!…”
“主神啊!金船匠,你真的有把握,造出更長更寬更高的大船嗎?王國有足夠的人力,有足夠的大木,但一直卻造不出更大的長船來…”
博識者米基神色嚴肅,注視著船匠金善樹的眼睛。他看到了工匠大師的自信,又看到了低賤匠戶的不安。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混合,他從未在王國的工匠大師身上,看到過這種複雜的情緒來。
“主神見證!金船匠,你真的有把握,造出更大的海船?只要你真的會造,我就可以說服王國的南方造船司,調集人力物力,支持你造船!而你只要造出更大的新式海船,甚至哪怕只是造出這艘同樣大小,但航行極速的遮洋船…”
“按照王國獎勵的法度,你就能被晉升為工匠大師,自動成為神啟祭司的一員!而你的地位,至少等於軍功貴族,甚至很有可能,被神啟所長與首席大臣聯名,晉升為王國的世襲貴族!…”
“啊!造出海船,就能晉升為…兩班貴族?…啊!大人!大人!…您這樣高貴的大人,竟然如此信任小的,願意讓小的造大船…小的跪下,小的給您磕頭了!…”
聽到米基的許諾,船匠金善樹深吸口氣,“噗通”跪倒在甲板上,重重磕了幾個響頭。接著,他跪著抬起頭來,臉色漲紅,浮現出期待許久、躍躍欲試的興奮。他瞧著“兩班大老爺”的神情,就像是拜了一輩子的菩薩,總算是真的見著了一回一樣!實際上,這恐怕是他這一輩子見過的,最好說話的大老爺了…
“大人!您就是小的再生父母!…您指引小的明路,小的這輩子做牛做馬,都聽您的!…”
船匠金善樹連連磕頭,說著一連串博識者米基聽不懂的話語。而翻譯渡邊的臉上,也露出了難掩的羨慕。片刻後,金善樹終於張開口,鼓起一輩子的勇氣,說出了心中渴望了許多年的念頭。 這個造大船的念頭,在他登過上國的封舟大福船後,就一直纏繞在他心裡,讓他魂牽夢繞…
“大人!老天做證!這艘兩百多料的遮洋船,是我親手參與建造的。這龍骨十五步長,不過是三根十步高的樺木拚接出來的。而最高的主桅杆,也才用了十五步高的樺木…而我看長船的龍骨,都是足足二十多步高、直徑一二步的巨型杉木切出來的!…”
“先祖啊!有這種數百上千年的大木做龍骨!單單是這種昂貴的用料,就甚至完全可以,用在四十步長、十五步寬,足足五千料的大封舟上啊!…”
“菩薩庇佑!當然,上國的大封舟千難萬難,沒有明確傳承的營造法式,確實造不出來…但退而求其次,大人!我們完全可以,就按照遮洋船的營造法式,來造出一兩千料的大船來!”
“主神庇佑!這麽好的木頭,別說十五步長、兩百料的遮洋船…直接造三十步長的龍骨、十步寬的甲板、七八步深的船身…長、寬、高,就按照這艘遮洋船的營造法式,變成兩倍大的…那一千六百料的大遮洋船,可是絲毫沒有問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