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一些想要升官發財的人,開始檢舉那些不法者。
因為大乾朝廷實力強盛,即便是很多人對於這種檢舉制度很是抵觸,但是這條政令依舊得到了推廣。但是在朝廷力量薄弱,一些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那些官員就難說了。
這種只能依靠朝廷巡檢禦史制度了。
晁錯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開始任免願意服從他的士子,罷黜沒有能力或者坐法的官員。這樣的作法,很快就引得朝堂上很多人不滿。
甚至有不少官員認為,那些普通百姓怎麽能和他們官員相比?百姓受點委屈怎麽了?不過是雜草一般,如何能和他們這些貴胄相提並論。
丞相居然因為那些百姓的原因來懲處他們,太過霸道,苛待官員啊!
王宜得知後,大怒。直接訓斥道:“你們肆意欺壓百姓,生殺予奪,觸犯大乾律法,朝廷要你的命有何不妥?”
看到王宜如此支持丞相,很多官員頓時沉默了下去。但是他們的沉默並不是代表他們不反對變法了。而是覺得,直接和丞相對抗是以卵擊石。
有皇帝支持的丞相可以輕易將這些人作法,然後抄家滅門。他們根本無法反抗。
看到這裡,這些人開始調轉方向,對丞相開始進行吹捧,幫助丞相造勢。那些官宦世家、勳貴豪強對於這種手段非常熟悉。
既然正常方式乾不掉你,那就吹捧伱,抬高你,將你舉的高高的,讓你一呼百應,看上去比皇帝的威勢更高。
想用這種方式來離間丞相和皇帝的關系,讓皇帝覺得丞相功高震主。
然後再主動廢除丞相,或者直接斬殺。這種作法,在先淮時期,有過不少成功的例子。
接下來,天下各地都開始傳頌晁錯的威名,幫助晁錯提高名望。然後官員們開始製作留言,天下只知道丞相晁錯,而不知皇帝也!
甚至更有誅心言論,國之大事,在戎在祀,恩威出於應出於陛下,而現在恩威賞罰皆出於丞相,也不知道這天下到底姓王還是姓晁。
這些留言開始在洛陽城中廣泛流傳,很快就變成了路人皆知的事情。整個洛陽的氣氛在這種留言下都變得緊張起來。
表面上看洛陽城似乎沒有什麽變化,但是在這平靜的水面直下,卻是暗流湧動。
這種辦法很陰險,毒辣,可以說就是最誅心的陽謀,但凡是換成其他的不是王氏為皇帝的國家,這種辦法都成功了。
皇帝肯定會對丞相晁錯心存疑慮,有了戒心。但是換成了王氏,王氏一族有十足的把握能坐穩皇位。
晁錯因為這些留言,特意來到皇宮中,向王宜請罪。讓那些暗中隱藏的陰謀者大跌眼鏡的是,王宜非但沒有對晁錯進行責罰,反而再次表示對其大力支持。
晁錯感激涕零。
晁錯雖然名望很高,似乎朝堂之上的官員都成了他的簇擁,但是大乾的軍隊依舊在皇室手中。晁錯很有分寸,從來沒有沾染兵權到意思。
更何況,朝中很多官員都是皇室一族的公族,這些人現在支持晁錯,那是因為皇室支持他,若是皇室不支持,這些公族官員立刻就會不再支持晁錯。
皇室很清楚,晁錯現在雖然位高權重,但這一切都是源自於皇帝的信任。
在看到這種情況後,天下間那些官員、勳貴、豪強一時間也沉默了。他們怎麽也想不到,皇室居然這麽有底氣。
什麽情況?居然無動於衷,你們忘記了三家分晉嗎?
你們這是不想當皇帝了?
看到皇室支持的力度進一步擴大,晁錯處理政務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晁錯也開始用那些扶桑銀礦和勳貴、官宦世家們進行交易。
扶桑的銀山范圍很大,儲量很高,僅僅依靠朝廷自己開礦,速度太慢。皇室將銀礦拿出去來之後,立刻就有大量勳貴、官宦世家來爭相合作。
皇室將這些銀礦進行分割,然後讓這些勳貴們自行競拍。銀礦開采時間第一次為二十年,以後變成十年。十年之後重新進行拍賣。
雖然沒有獲得銀礦擁有權,但是二十年的開采權同樣是一筆巨額財富。
因為銀礦數量有限,那些勳貴再也沒有聯合起來的想法。朝廷輕易就將這些人的松散聯盟拆散。
上陽宮中。
王宜正快速翻越著桌子上的奏折,經過梳理吏治之後,朝廷的辦事效率有了明顯提升,各種以前相互推諉的事情也得到妥善解決。
與此同時,朝廷的財政狀況變得良好許多,官員貪腐問題大大減少、降低,各地勳貴、豪強、官員世家侵佔土地的事情也幾無可聞。
另一邊,朝廷將扶桑銀礦的開發分了除去後,那些勳貴立刻就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進行開采挖掘。
因為扶桑遠在海外,從大乾運送人口過去很難,這些勳貴就帶領家丁前往扶桑其他島嶼抓捕奴隸,然後將這些奴隸押送到礦山開礦。
大量倭人奴隸被送入礦山,再加上大乾帶來的技術,這些銀礦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大量銀礦被開采出來,然後經過冶煉後,熔成銀錠,然後借助朝廷海船,運送回國。
這些銀錠絕大部分會被出售給朝廷,剩下一小部分則是會用來製作各種首飾或者其他物品。
銀錠會被運送到鑄幣局中,再重新熔煉之後,加入其他幾種金屬,然後通過鑄幣機鑄造成銀幣。朝廷每年能夠從扶桑獲得大量銀錠,可以鑄造出數百萬銀幣。
有了這些銀幣之後,朝廷的財政收入總算是好了不少。
在完成了這些改革之後,朝廷手中有了錢糧,接下來開始進行變法改製中最重要的一步。現在晁錯的改製基本上就是對以前的制度進行優化,嚴格執行,根本矛盾沒有解決。
人多地狹不解決,變法就不算成功,頂多就是裱糊匠。接下來晁錯開始正式推行開拓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