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上說,邊家銅器造製一直名聲在外,最近更是生意紅火,最多的訂單是銅鉦,賺了很多錢。
邊家忙不過來,多次招呼邊章辭官職回家幫忙。邊章和韓遂在族裡的地位一樣。
邊家雇羌人料理榆中的田地,全家族勞力幾乎都在製銅鉦。
韓遂看完信心裡一涼,看了韓理一眼,韓理也明白韓遂的意思了。
銅鉦除民間舞樂班子等有少量需求外,就是軍中用於鳴金收兵、聯絡等。
而向邊家下的大量的訂單定然不是漢軍所訂,而可能是各州郡縣大族和羌胡氐等下的訂單,用於家族部曲。
間接說明,各家不看好局勢,特別是北方鮮卑寇邊連年不斷,指不定哪天就打到自己的家苑了,都在加強部曲的裝備。
韓遂問韓理:“邊家的銅礦石從哪進貨?”
韓理道:“邊家不進銅礦石,隻購進粗銅錠,然後再融化澆模製銅器。
據說粗銅錠是從京兆尹藍田縣進貨,那裡產玉、鐵、銅、石等礦石,當地直接冶煉成粗銅錠。
也從並州上黨郡沾縣進一部分粗銅錠,質好但價貴,運程也遠。”
韓遂想了想道:“韓家雖不製銅器,可購進一些粗銅錠儲備著,還有銀錠,黃金越來越難兌到。”
韓理道:“新地塢堡儲存的五銖錢也是銅質,如急用銅,也煉掉五銖錢化作銅水澆模。”
韓遂笑道:“化錢鑄銅器豈不太貴了,還是賣掉一些玉,儲一些銅、銀。說不定哪天價格翻幾倍豈不是賺大了。
另外,可有懂銅礦的人帶來講解銅礦石和冶煉。”
韓理一想也是,就答應去辦。
次日晚上,韓理把加入韓家的並州上郡的鐵器工匠侯樂找來向韓遂講解銅礦。
侯樂介紹道:“早年,吾在上黨沾縣銅礦乾過煉銅。銅礦用溜來衡量銅含量的貧富。
一百斤銅礦石煉出十斤粗銅的銅礦石為一溜。含銅十溜的銅礦石稱天銅。
按含銅貧富依次為徹礦、白錫臘、紫金錫臘、紅錫臘、油錫臘、綠錫臘、藍頭錫臘、墨綠、黃胖綠、豆類綠、穿花綠、松綠、大亞子、黃金箔。
徹礦含銅最高,黃金箔最次。徹礦一百斤最高可含五斤銅。黃金箔一千斤隻含約五斤銅。
冶煉步驟是碎粒、淘洗、配礦、冶煉。配礦乃品位高的和品位低的搭配。
如配合得當,經一次爐火便煉成淨銅稱為一火成銅。
一火成銅用時一晝夜叫飽火,晚入煉次日一早出銅的叫半火。
爐體下寬上窄,爐內壁用粘泥和鹽夯實。
冶煉爐有添礦石和木炭的火門、放銅水和爐渣的金門、通風箱的風門、觀爐內的紅門。
冶煉:先把礦石和木炭相間裝入冶煉爐,點火、鼓風、燒起。
礦石熔化下沉至爐底,連渣一同取出放入爐前渣坑中。
扒出爐渣,揭取上層冰銅,清水澆灑銅液,凝結成層。
用鉗鍋揭出來的銅液投入水中,便成銅餅。
每百斤銅需一千斤柴炭。如精煉要用松木炭。”
韓遂笑道:“大概明白銅礦和冶銅了。
撥一百五十萬錢和二個羌奴給爾,在新地建一個約為冶鐵爐二成的銅礦石小型冶煉爐和配套設施。
買進一百萬斤徹礦銅礦石,試試煉出三萬斤粗銅。”
韓理道:“如在新地大規模冶鐵和銅,需要有大量的木炭,或購買或有大片森林自製木炭。
一直以來,吾韓家在浩亹縣的冶鐵爐所需的木炭是每年冬季從浩亹縣以北的北山伐木燒製。”
韓遂道:“新地北部和東部無人山區森林的木材足夠用,吾會設法從羌人手裡獲得更多的林木地。”
韓理、侯樂領命去籌備。
八月初粟米秋收開始了,二萬二千名燒當羌雇傭勞力開進新地收割。
六月長安、洛陽就傳來本年大漢全域小麥等六月收割的糧食豐收的消息,市面上糧價從去年的平均一石值五百七十二錢的高價直跌到一百二十錢,等粟米收獲後估計跌到一百錢以內,預測僅為八十錢,而且賣不出去。
韓家召開緊急會議商討,韓家在金城郡的重要成員悉數到場。
議題之一是新地余糧高達一百七十七萬三千七百石,按八十錢一石出售,還不到一萬斤黃金,不如不賣。
考慮到韓家尚未建立這麽大量的余糧地倉,韓遂提議把余糧再留十七萬三千七百石,其余一百六十萬石全部送給燒當羌,租借燒當羌的四十萬畝山草地一次性割讓給韓家。
由於糧價偏低,余糧不足以抵消山草地購價,用不減少每年贈給燒當羌的一百一十萬石來彌補。
以後這種糧食大豐收而市面糧價超低的情況可能還會發生,加上市面黃金和五銖錢都不足,越來越難兌到,還不如儲糧。
韓家本年在各地的莊苑全部建倉儲藏糧食,從金城撥足夠的錢支援各地的開支和征調錢。
西鎮城本年底建成,勞力有閑,在下年秋收前,調撥一億錢,把孤兒的四千畝菜、豆、瓜地遷出城。
在城中建一個方城,內挖六百二十五個地下倉窖,按縱橫各二十五個排列。
倉倉之間隔兩倉口徑間距,每個倉窖可裝一萬石粟米,共可以裝下六百萬石余糧,可供十萬人吃三年多。
二十五個窖用於儲錢幣、黃金、西域金幣、珠寶、玉石山料等。地面歸新地總管韓范管。
倉窖底用巨石夯實,再用火烘焙。窖壁和窯底鋪設草灰、乾草、木板、糠皮、竹席。
注粟米入窖,上面用鋪蓋竹席、糠皮、乾草、木梁、木板,最後用土密封,插入刻字磚,記錄入窖時間。
據在洛陽聽說的,這種倉窖可儲糧九年不變質。
從下年開始,新地所有余糧不出售了,全部儲入倉窖,約用四年時間儲滿。
第五年開始,取出儲糧出售,存入新糧。每四年更新一遍。
西鎮城內所有人當年食用糧儲在方城地面席圍糧倉。
方城內地面上建簡易棚,棚內堆放十年裝備的輜車、器具等。器具放木架上。四十六輛輜車佔地一畝。
議題之二是,漠北鮮卑連年入侵,為了防止意外,下決心明年春種後將韓家老班底全部遷往西鎮城。
遷移下年八月初秋收前完成。
浩亹縣韓家的工具、余料全部帶走,設施、耕牛、余糧和布帛幣庫存留下。
孤兒的二百畝葡萄地和一萬移民的一千六百葡萄地保留在城中。
一萬移民的一萬畝菜、豆、瓜地遷出城一千畝,空出的一千畝給韓家老班底、工匠、羌俘建一千套住房。
現有戶四百多戶,余五百多房空置備用。
之前先遷去新地的工匠、羌俘在一萬移民住區裡臨時搭屋居住,這次全遷入新居。
移民費、房屋費、新購織布機等共撥五千萬錢。
新地冶鐵爐及配套設施已建成,位於四十萬畝山草地的北山腳下一塊略為平整的草地上,做為新的冶鐵苑。靠近賜支河曲岸邊,便於取水。
岸邊有一個羌部落留下的小碼頭,用於裝卸鐵礦石。在這裡煉出的鐵坯送往西鎮城鍛造鐵器。
每年原供浩亹縣冶鐵苑的一千零二十萬斤鐵礦石,和每年新增儲藏的一千零二十萬斤鐵礦石全部運到此地堆放。
在西鎮城裡的鐵器苑與北山下的冶鐵苑分離,李期仍擔任冶鐵苑總管,提拔冶鐵苑副總管殷羽為鐵器苑總管。
議題之三是,考慮到韓家各地子弟來私塾苑讀書,以及臨時來往人員需要,城外共增加菜、豆、瓜地一萬畝,葡萄地增加三千畝。粟米地相應減少一萬三千畝。
議題之四是,投七千五百萬錢另外招募一千五百名移民來料理浩亹縣的四個種植苑、造製苑、畜力苑、織布苑、冶鐵苑、造紙苑,共九苑一塢堡。
設施、存糧、布帛幣全部留下。
浩亹縣各苑不再承擔軍需。
造製苑、畜力苑、織布苑、冶鐵苑、造紙苑、牛廄,田邊鄉共佔地一千零五十畝平地,全部保留。
冶鐵苑五座冶鐵爐封存,苑區用作貨物堆放區。
造紙苑的造紙由移民接手,繼續造紙自用和運往洛陽出售。
二萬畝山草地隻用於移民自食用放牧的牲畜或耕牛,以及給允吾韓家人員馬匹供給草料。
六千畝桑樹保留,每年六千匹布帛幣和移民自用衣物仍由移民製織,改為家庭製作。織布苑封存。
議題之五是,在一萬移民和四千孤兒中選出一批人才。
議題之六是,重新劃分勞力。韓家老班底和部曲重新分工。
由韓理、韓范、韓橋三人為核心負責人,落實六個議題。
大總管韓理、新地總管韓范、西鎮城總管韓橋、私塾苑總管田敏、造製苑總管韓蓋、畜力苑總管韓沫、種植苑總管韓根、冶鐵苑總管李期、冶鐵苑副總管殷羽、織布苑總管王楓、合伯千騎部千騎長韓謨、宛馮千騎部千騎長韓宛、莫邪千騎部千騎長尉遲延嘉、乾將千騎部千騎長弘平等一致讚同照辦。
新地總管韓范手下的七個耕區管家劉崖、呂巡、孟曜、李乘、魯賢、臧鎮、摯琦,新地五亭長呂易、孟余、李杜、魯發、臧起,尉遲伯那、滇漂沙、尉遲曲田、尉遲戎盧、水部千人長韓潼、合伯千騎部副千騎長韓焰、曲長楊寺、宛馮千騎部副千騎長韓寧、莫邪千騎部副千騎長韓由、乾將千騎部副千騎長韓乾等都列席在坐。
魯發兼四十萬畝山草地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