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將二名弓騎跟一名鐵騎後面,弓騎保護鐵騎,射殺鐵騎正面主對手之外的敵騎。
韓家鐵騎一對一對戰羌騎鮮有對手。
兩軍殺的天混地暗。約一個時辰後,東乾和東慶率五千精騎從側面趕到,猛插入鍾羌軍後部截斷退路。
半個時辰,鍾羌軍抵擋不住,全線崩潰,一千多死傷騎卒,七千多騎下馬投降,一千騎多殘部向南逃去。
抓住傷兵審問逃跑的是鍾羌子部落首領鍾赫。左大將且翼、左都尉且戈、部落首領且儀、部落首領良端戰死。
聯軍留下一千騎看押俘虜,繼續追擊。
首戰獲勝後,聯軍追繼第一股鍾羌軍殘部到一百裡地。
見追不上了,聯軍停下來吃自帶的乾糧,喝水囊水,休息一個時辰後繼續前行。
一百五十裡地處,遇到鍾羌第二批主力一萬騎,兩軍混戰到一處。
從裝束和戰力判斷出這一萬騎中有那五千騎精銳,韓遂奮起勇力,帶鐵騎隨東扈中軍衝擊入敵中軍陣,楊寺的複合弓騎跟在後面箭射鐵騎兩側之敵。
東乾和東慶各率二千五百燒當羌精騎從左右向鍾羌軍後方邊戰邊移動。
鍾羌首領看出燒當羌軍想斷後路的企圖,率左軍和中軍向已右軍集中。
鍾羌左軍和右軍擋住聯軍中軍和右軍,鍾羌中軍五千精騎抽身向東乾的二千五百騎發起猛攻,東乾不支,向後退卻。
整個戰場竟從開戰的東西列陣變成了南北列陣。
韓遂見鍾羌抵抗頑強,率本部向敵較弱的左軍衝擊,並改變戰法,讓八百複合弓騎衝前面,鐵騎在後押陣。
敵騎向前,韓家弓騎就後撤,鐵騎擋住。敵騎退後,韓家弓騎又返身衝前。
每個弓騎連射十次,八千枝箭射殺鍾羌左軍死傷一片。
東慶所率的二千五百燒當羌精騎右軍見狀發起猛攻,韓遂鐵騎跟進,一頓突擊,鍾羌左軍死傷過半,不顧中軍和右軍,向南逃去。
東慶和韓遂繞擊,截斷鍾羌中軍和右軍向南的退路。
在四萬多燒當羌和韓家聯軍的突擊下,鍾羌軍死傷三千多。
剩余四千余騎潰不成軍,南逃之路被擋,隻好向東逃竄。
聯軍擊中殺死鍾羌鍾羌王且圭。追到西頃山下,三面圍住鍾羌殘軍。
鍾羌右大將良普拔劍自刎,余部下馬投降。
東扈留下部落首領麻慶和一千普騎看管俘虜,全軍下馬休息。
韓寧和韓由的一千七百多騎護糧隊趕到,鍾羌主力已覆滅,接下來應無大戰。
韓遂鐵騎隊卸掉鐵鎧甲和疲備馬匹交給韓寧隊,換上韓寧隊的輕甲和戰馬,帶足十天乾糧。
一個時辰後,聯軍留下二千三百傷卒,兵分兩路。
一路由東扈、滇方、東乾和東慶率三萬二千向東北的西頃山北麓,去與羌卑南部落首領滇濟率一萬普騎匯合,估計已和鞏唐羌的援軍在激戰了。
另一路,韓遂帶韓家精銳四百鐵騎、楊寺的八百一十名弓騎部曲、右都尉滇仲的四千普騎,繼續向南進發。
又跑了一百多裡,橫掃沿途的鍾羌帳落。聯軍太過凶猛,數萬鍾羌帳落羌民基本放棄抵抗。
韓遂沿途留下右都尉滇仲帶四千普騎看守降民。
韓遂率韓家一千多騎直奔三百裡處的鍾羌大本營,只見是座塢堡,已被第一、二路軍一萬一千五百騎團團包圍。
城中約有四千守軍和一萬羌民,每面塢堡牆有一千人,手持弓箭拚命向城下攻城軍射箭。
第一、二路聯軍全是騎兵,沒帶攻城梯,隻好後撤到一箭之外。
韓遂在陣前見到白馬羌左大將楊益、白馬羌右大將楊勒、燒當羌左大將東明、燒當羌左都尉東盛、韓葉、尉遲伯那、韓賁、滇漂沙。
東明道:“塢堡中領軍的是右都尉良盧、總管家且壺、貿易管家且赤、部落首領梁林。”
韓遂命楊寺帶弓騎隊去周邊山林用斧頭伐木,製作四十個攻城雲梯。全軍安營扎寨。
三日後,燒當羌運糧隊趕到,雲梯也完工。韓遂推舉燒當羌左大將東明做總首領指揮攻塢堡。
激戰二天,終於破堡,斬殺鍾羌右都尉良盧、總管家且壺、貿易管家且赤和四千守軍,部落首領梁林率一萬鍾羌羌民投降。
韓家部曲有幾十人受傷,無一戰死。傷者覆上神膏。
部曲們興高采烈班師,一路直呼鍾羌騎太弱,均感沒有征北三羌那仗過癮。
按約定,白馬羌左大將楊益、右大將楊勒從鍾羌塢堡中領取一成的各種財寶,價值約三億錢,率四千多騎返回洮水南白馬羌領地。
燒當羌左大將東明和左都尉東盛帶四千多騎奔向西頃山南麓山口。
韓遂留下韓賁和韓葉鎮守塢堡,率軍返回西鎮城。
一個月後,東扈完成對鍾羌全境的佔領和降民的安撫。
降民十萬除一萬留給韓家外,其余九萬人口中六萬遷回燒當羌原地盤,混編入燒當羌各部落。
東扈、滇濟、犀貴、那都、麻慶、滇發六部落共派出六萬燒當羌民去佔領鍾羌東部和南部的二千四百萬畝土地。
留下的三萬鍾羌人編入燒當羌遷來的各部落。
為建立針對鞏唐羌的防線,燒當羌前都尉東平率老幼兵二萬四千七百弱騎和二千九百普騎在西頃山北麓山口安營扎寨,開建一個塢堡;
後都尉東古率三萬普騎在西頃山南麓山口安營扎寨,也開建一個塢堡。
燒當羌此戰僅損失約二千普騎,三千普騎受傷,但收獲頗豐,得到一萬七千鍾羌羌騎兵,又從鍾羌人口中選出二千六百少年,全部按普騎混編入燒當羌騎軍。
隻鍾羌子部落首領鍾赫帶一千多騎從西頃山南麓山口逃走,可能投靠鞏唐羌或參狼羌。
除去臨時征用的老幼兵二萬四千七百騎,燒當羌總兵力達到六萬二千九百普騎和三萬精騎。
其中三萬精騎和三萬普騎布署在北面,防守北三羌。
東扈派貿易管家來叢子來瑁帶一百騎給韓遂送來一成財寶三億錢、六百萬畝山草地和六百萬畝山林地的劃歸韓家的地契書。
一萬匹戰馬、一成的牛羊、一萬鍾羌羌民、二千多戶的羌民帳篷已移交給韓賁,韓賁將位於鍾羌南部的鍾羌大本營塢堡移交給燒當羌。
一成的牛羊包括五百頭牛、五十萬頭羊。
鍾羌人稱所養的戰馬為河曲馬。
韓遂調集韓家十名塢堡工匠韓匡、韓梯、韓卯、韓暉、韓臨、韓陂、韓吉、韓邯、韓穆、韓瑕帶這分得的二億錢,督工分給韓家的一萬鍾羌羌民,沿鍾羌東、西部二百裡分界線,每五十裡建一個塢堡,共建四個大塢堡,每個投五千萬錢。
靠近西鎮城一側的二百裡起點不建塢堡。
每個塢堡向北管五十裡,向西管一百裡。自北向南依次命名為鍾一鄉、鍾一塢堡和鍾一領地;鍾二鄉、鍾二塢堡和鍾二領地、鍾三鄉、鍾三塢堡和鍾三領地、鍾四鄉、鍾四塢堡和鍾四領地。
每個領地配置二千五百口羌民。統稱鍾羌四鄉。
新地城外第一批移民將全移入西鎮城,原設的亭長取消。
亭長魯發已任新地北部的四十萬畝山草地總管,簡稱新地北山總管。
韓遂再調新地另四名亭長呂易、孟余、李杜、臧起去接管的鍾羌地盤升遷鄉長。
呂易為鍾一鄉鄉長、孟余鍾二鄉鄉長、李杜鍾三鄉鄉長、臧起鍾四鄉鄉長,坐鎮四個塢堡。
四位鄉長任命報允吾縣官府批。
韓家接管的鍾羌地盤統稱鍾羌地,調新地總管韓范改任鍾羌地總管,新地總管一職由西鎮鎮長韓橋兼任。
從鍾羌羌民中選出四位年輕人且平、良朵、且丸、良卜擔任鍾羌四鄉的四個部落首領,保留了鍾羌的稱號,改稱“西鍾羌”。
投降的鍾羌子部落首領梁林擔任韓家鍾羌地副總管兼西鍾羌部落首領。
梁氏部落乃鍾羌良氏部落兄弟分家分離出來的一個子部落,萬余人口,和鍾氏部落一樣在鍾羌且氏、良氏、鍾氏、梁氏四個部落中屬較小的部落。
早年反叛大漢前,良氏部落最大,後被漢軍擊敗,且昌率十萬眾歸順大漢,且氏成為最大部落。
鍾羌羌民每人分配私產一萬錢、三十頭羊,每戶按有部曲的分一匹馬。其余羊、馬、牛也均分到戶,要求多繁衍羊、馬、牛。
鍾羌羌民歡騰喜悅,感謝韓家,不僅保留了鍾羌部落,還終於有了私產,之前所有財產和生畜都屬鍾羌豪右。
韓家新地將來食用肉每人每年配六隻羊、五十人每年配一頭淘汰的老牛。韓家食用肉短缺終於得到改善。
經此一役,韓家、周邊羌人上下都改稱公子韓遂為大人,或韓大人,或涼州大人,這樣的稱謂和事跡迅速傳遍涼州, 甚至傳到長安、洛陽。
漢人大家豪右或羌胡部落首領的家人也稱主人為大人,而部落首領更喜歡當面稱其為大王,然而能被稱為涼州大人的卻屈指可數了。
韓遂記得韓胤和已議論過其在袁家私塾所學的《孟氏易》,孟喜曰:周人五號。帝,天稱,一也;王,美稱,二也;天子,爵號,三也;大君者,興盛行異,四也;大人者,聖人德備,五也。
看來即然被稱為大人,就要學古人,具備聖人之德。
韓遂聽慣了別人稱已為“公子”,有生以來第一次被人稱為“大人”,不知該怎樣才能勝任“大人”稱號,感覺新鮮好奇,想要進一步弄清何為“聖人之德”。
翻遍書房的書,果然在《孝經》中曾子與孔子的對話裡找到了答案。
曾子曰:“聖人的德行,無高於孝道乎?”
孔子曰:“天地萬物以人最尊貴。人之行為,沒有比孝道更大的。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高的。
聖人因循孝道之天性,教化不必嚴厲的推行就可以成功,治國不必施以嚴厲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
君子之言談,必使人所稱道奉行;
君子之作為,必帶給人以歡樂;
君子立德行義,令人尊敬;
君子行為舉止,可使人效仿;
君子容貌行止,皆合規矩,無可挑剔;
君子一進一退,不越禮違法,成為楷模。
韓遂大悟為何被尊稱“大人”了,全因自己分發私產和供給食用肉,做了讓羌民和韓家歡喜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