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袁紹派使者去見陳留太守張邈,商議機密時,使者在張邈耳邊悄聲細語。
拱讓冀州刺史的韓馥當時在座,以為二人是在算計自己,於是起身走進廁所,竟用刮削簡牘的書刀自殺了。
袁紹將韓馥的奮威將軍印綬帶回鄴城,授給冀州巨鹿郡廣平縣人沮授,使其監護諸將,對沮授和子沮鵠寵遇甚厚。
公孫瓚上疏列舉袁紹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等十大罪狀:
罪一:何進輔政,身為司隸校尉的袁紹,不能舉直措枉,而專為邪媚,招來董卓、丁原等不軌之人,疑誤社稷;
罪二:帝為董卓人質,袁紹不能開設權謀,以救帝和父,只顧自身逃亡;
罪三:袁紹為勃海太守,討董卓前不告訴父兄,導致叔父太傅袁隗和兄長太仆袁基等全家被殺,不仁不孝也;
罪四:袁紹興兵討董卓歷時二年,耗資糧,不急戰,刮百姓,士人隻留下痛怨和歎息;
罪五:竊取冀州,私刻金玉印璽,文稱詔書;
罪六:寵信佔星者崔巨業,整日與其共飲,出兵攻城聽佔星者,不該是大臣所為;
罪七:信用饞言,用酷刑加害降服張楊的有功之人及共同起兵反董卓的故京兆虎牙都尉劉勳;
罪八:袁紹貪婪,故上谷太守高焉和故甘陵相姚貢不交足錢而被殺害;
罪九:袁紹母親為婢,地位實為微賤,據職高重,享福豐隆,有苟進之志,無虛退之心;
罪十:前領豫州刺史孫堅,驅走董卓,埽除陵廟,忠勤王室,其功莫大。袁紹紹遣小將盜居其豫州刺史位,佔陽城,斷絕孫堅糧道,孫堅軍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誅。
冀州諸城官吏無不望風響應,開門歸順公孫瓚。
公孫瓚任命親信嚴綱為冀州牧,田楷為青州牧,單經為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三月,袁紹隻好從鄴城出兵親征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裡對陣。
公孫瓚中軍放步兵三萬余人,列方陣。
中軍方陣前列精銳白馬義從騎兵左校部和右校部各二千騎,左右兩翼軍各五千余輕騎,後軍三千人守界橋,界橋對岸大本營留守三千兵。
全軍合計約五萬人,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袁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一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
公孫瓚見麴義兵少,便放出騎兵衝鋒,欲凌虐蹈踏之。
麴義八百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在身後如雷聲發射過,所中必倒。臨陣斬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首及千余騎。
公孫瓚軍敗績,步騎四散奔走,並未退回界橋對岸的大營。
麴義追至界橋;公孫瓚後軍殿兵還戰橋上,麴義又一次破之,衝入公孫瓚大營,拔其主帥大帳前的牙門旗,營中余眾皆四散出逃。
袁紹軍主力向北追擊到漳水。
袁紹破公孫瓚,乃引軍從漳水南還,到達安平國經縣西北漳水河的薄落津。
正與賓客諸將共聚慶宴會,突聞魏郡兵反,與黑山軍於毒共覆鄴城,殺魏郡太守栗成。
黑山軍十余部,眾數萬人,聚會鄴中。
坐上諸客有家在鄴者,皆憂怖失色,或起啼泣,獨袁紹容貌不變,泰然自若,帶賓客玩引滿投壺遊戲,以箭杆拋至酒壺內為贏,輸則滿飲一杯酒。
黑山軍陶升,自封平漢將軍,原為內黃縣小吏也,尚存善心,獨率部眾逾西城入,閉守鄴城各門,不讓其它黑山軍部入城,以車載袁紹家及諸衣冠在州內者,身自捍衛,送到魏郡斥丘縣乃還。
袁紹沿漳水趕到斥丘縣扎營,以陶升為建義中郎將,收編了這隻黑山軍。
依靠陶升,袁紹重佔鄴城。
又引軍入河內郡朝歌縣鹿場山蒼岩谷討於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於毒及長安朝廷所署冀州牧壺壽。
壺壽部將韓卓、潘隱、范曾率壺壽部萬余人馬逃歸董卓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貢。
袁紹軍繼續沿山腳北進,搏擊左髭、丈八等,皆斬之。
又擊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皆屠其屯壁,余眾奔走得脫,斬首數萬級。
袁紹軍得勝,複還屯鄴城。
袁紹任用高乾、淳於瓊、崔巨業、沮授、麴義、顏良、文醜、張郃、高覽、呂曠、呂翔、蔣義渠、蔣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嚴敞、嚴敬、馮禮、蘇由、夏昭、鄧升、劉詢、朱靈、審榮、季雍、韓猛、眭元進、韓莒子、呂威璜、趙叡、何茂、王摩等為將。
韓遂料想,魏郡兵反,很可能是冀州牧壺壽挑動的,可惜壺壽已死,其聯絡的太行山南部黑山軍諸部皆敗散。
麴義的麴家軍果然厲害,大破公孫瓚白馬義從精銳騎兵,部曲戰力可列為天下第一。
鑒於董卓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貢得到了壺壽余部,韓遂命探部從以往信報中整理清楚豫州的各方勢力。
韓遂回允吾召集麴家人到冀城聚會,金城其它十八家自願參宴,慶祝冀州界橋之戰中金城郡出了天下揚名的麴義。
在袁紹軍中的麴義、麴武、麴彬、麴文、麴仁之父乃麴普。
麴家出席的有:族長麴瑞長子麴普、次子麴度、少子麴賓;麴演妹蔣石妻麴麗;麴演長子麴光、次子麴英等出席。
麴普長子麴勝早亡,麴演、麴麗乃麴勝子女。
代理金城太守韓理、金城郡郡丞韓列等聯軍金城郡主要官吏到場。田樂、蔣石等與麴演要好的將領趕回允吾列席。
麴家八百刀斧兵和一千弩兵大破令塞外烏桓和鮮卑膽寒的公孫瓚四千白馬義從精銳騎兵,殺得五萬步騎人仰馬翻,四散逃竄,乃少有的步兵破騎兵的戰例,必列入史冊。
涼州精騎天下聞名,這又出了精銳步兵,眾人相互祝酒,為涼州自豪。
不滿十一歲的麴光和九歲的麴英舞劍助興。韓遂觀後評之,麴家武將後繼有人。
宴會上,七十四歲的老人麴瑞向韓理提出年事已高,請求辭去金城郡月令掾。韓理接受,推薦麴瑞三子麴賓接任,麴賓應承。
宴後,韓遂在韓理等陪同下去療部看望傷兵後返回冀城。
聯軍探部根據韓遂的要求,整理出豫州各方勢力信報:
董卓任命的豫州刺史郭貢名義上擁有豫州的沛國譙縣、梁國、魯國、潁川郡。
郭貢軍主要駐扎在梁國,合並了冀州牧壺壽的余部,加上在當地招募的兵卒,當前有三萬五千步騎。靠著梁國的絲綢業支撐軍餉。
由於遠離董卓控制的三輔,郭貢軍似乎成了無人管轄的孤勢力,據信各方勢立都在拉攏之。
呂布兼潁川太守,但未到任。潁川郡受到袁術的孫堅、袁紹的周昂、董卓的李傕等的爭奪,一片殘破。
魯國國相陳逸乃陳蕃子,乃靈帝在世所任。但董卓掌權後為陳蕃平反,故陳逸保持中立,未加入反董卓盟軍。
陳國陳王劉寵自稱輔漢大將軍,和陳國相駱俊、功曹史袁渙等部下擁兵十萬自立,不歸服豫州刺史郭貢,也不理袁術和孫堅、袁紹。
沛國國相袁忠是袁術家族之人,不歸順郭貢。
郭貢隻佔了豫州州府治所沛國譙縣,曹操的家鄉。這也是曹操當年在陳留郡起兵,未在家鄉譙縣起兵之故也。
汝南太守徐州廣陵郡海西縣人徐璆(qiú)乃靈帝在世時任命的太守,暗通盟軍袁紹,不服郭貢和袁術。
徐璆曾允許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周喁和其兄周昂過境攻孫堅的豫州刺史治所潁川郡陽城。
韓遂讓田敏整理韓家在各州的原貿易與事務總管及副總管當下的狀況和所在地。
不一會,田敏拿來案卷展開給韓遂看。
幽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焞在廣陽郡薊縣,在幽州牧劉虞手下任屬吏。薊縣乃幽州牧的治所。副總管田沐在公孫瓚軍中任屬吏。
護院家丁韓忠在遼東郡襄平縣,在遼東太守公孫度手下任屬吏。
冀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覽和副總管王蘇在魏郡鄴縣,在袁紹手下任屬吏。鄴縣乃冀州牧的治所。
並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翱和副總管宗古在太原郡晉陽縣,乃白波軍控制。
青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棕和副總管宋鄭在齊國臨菑縣,在青州刺史焦和手下任屬吏。臨菑縣乃青州刺史的治所。
兗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迢和副總管韓符在州治所山陽郡昌邑縣,原兗州刺史劉岱的治所。
劉岱與黃巾軍交戰戰死,兗州官吏推舉曹操為兗州牧,但在山陽郡無地盤。
劉岱任命的山陽太守毛暉佔有山陽郡大部和昌邑縣,朝廷任命的山陽太守劉洪隻佔有瑕丘縣、南平陽縣二縣。
韓迢、韓符二人在毛暉手下任屬吏。
豫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奈和副總管溫樺已退往揚州丹陽郡茅山。
徐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簽和副總管郝春在州治所彭城國彭城縣,在徐州刺史陶謙手下任屬吏。
荊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滿在當前州治所南郡襄陽縣,在劉表手下任屬吏。副總管曹茲在南陽郡宛縣,在袁術手下任屬吏。
揚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琣和副總管曹默在州治所九江郡歷陽縣。
司隸貿易與事務總管韓岸和副總管曹烽改任臨羌縣韓家總管和副總管。
長安留守韓越和護院家丁韓偉在長安,在大司農丞張義手下任屬吏。
洛陽留守韓易和護院家丁韓鍾在河南尹中牟縣,投靠了中牟縣縣令楊原,任軍需官屬吏。
董卓毀洛陽撤走,河南大亂,中牟縣主簿任峻勸楊原自立,於是楊原自封河南尹,以任峻為河南尹主簿,收攏河南尹郡十余縣散兵一萬堅守。
董卓任命的河南尹朱儁從洛陽退到中牟,楊原讓出中牟,暫移師黃河南岸的卷縣駐守。
涼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節和副總管曹濟改任韓家榆中縣總管和副總管。
益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單和副總管韓嘉在當前州治所廣漢郡綿竹縣。
交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敖和副總管王慈在州治所交趾郡龍編縣。韓敖投靠交趾太守士燮(xiè)任屬吏,王慈投靠交州刺史李進任屬吏。
韓遂很滿意韓家在各州留守人士均已可和聯軍探部總管取得聯系,成為探部在各州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