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擔心各部騎兵衝鋒和快速行軍時,參軍文弱、騎術不佳,跟不上大隊。韓遂想想也有道理,暫時中止這一做法。
一晃到了十二月,韓遂返回祖厲和家人團聚。
韓遂在聯軍探部送來信報堆中挑選閱讀:
朝廷方面:
居家隱居多年的臨晉侯楊彪復出,任太常。
徐州方面:
呂布重新與袁術通好,呂布使人帶黃金去河內郡買馬,半途被劉備所截,呂布遣高順和張遼攻劉備。
曹操命董昭暫代河南尹,遣建武將軍高安鄉侯河南尹夏侯惇救之,為高順等所擊敗。
董昭改任冀州牧,雖為虛職,但標志曹操已具實力,敢得罪自封為冀州牧的袁紹了。
秋,九月,高順等破沛城,俘劉備妻與子,劉備隻身走脫。
曹操欲自擊呂布,諸將皆認為劉表、張繡在後,如遠襲呂布,必陷於危也。
獨荀攸認為呂布驍猛,又通好聯合袁術,若縱橫於淮、泗水之間,豪傑必應之。今當乘其初叛,眾心未一,往可破之。
曹操讚同。
兗州泰山郡屯帥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皆附於呂布。
曹操在豫州梁國與逃到此地的劉備相遇。曹操軍進至徐州彭城國。
呂布軍師陳宮促呂布出擊,呂布不聽,擬待其來攻,壓迫曹操軍於泗水中。
冬,十月,曹操一方面削弱呂布勢力,一方面為死去的父親報仇,殘暴地屠殺彭城國兵、民。
廣陵太守陳登率廣陵郡兵為曹操先驅,進至下邳。
陳登薦隨軍的吳馮子吳碩給曹操,曹操上表吳碩為議郎。
呂布屢次出戰皆大敗,還保下邳國下邳縣縣城,不敢外出。
曹操向呂布下書,陳列禍福。呂布恐懼,欲降。
陳宮建議呂布屯兵於城外,陳宮守城,互為掎角之勢,一個月後待曹操軍糧盡,擊之可破。
呂布同意了,欲使陳宮與高順守城,自帶數將以騎兵出城,斷曹操糧道。
但呂布妻不同意夫君出城,呂布乃止,改為護送許汜、王楷出城去求救於袁術。
袁術怪呂布言而無信,不送其女兒,僅陳兵淮水為呂布作聲援。
呂布恐袁術不得己女為兒媳不會遣救兵,於是以綿纏女兒縛著於馬上,夜晚,單槍匹馬,自開城門送女出,曹操守兵密集箭射不,呂布不得通過,隻得回城。
曹操掘塹圍下邳,積久,士卒疲敝,曹操想撤軍。荀攸、郭嘉阻止。於是,曹操命引沂水、泗水灌城。
司隸方面:
司隸河內太守張楊素來與呂布友善,欲發兵救呂布,路途遠,不能達,乃出兵河內與東郡交匯處,河水(黃河)東岸的貿易市場東市,遙為之勢。
十一月,張楊部將楊醜殺張楊以應曹操,別將眭固又殺楊醜,領其眾去北面投靠袁紹。
張楊性仁和,對下人無威刑,故遇難。
荊州方面:
劉表與袁紹結盟約。荊州治中鄧羲諫劉表,劉表仍認袁紹為盟主,鄧羲以疾病為由而辭職。
長沙太守張羨,性屈強,劉表待之無禮。長沙郡臨湘縣人桓階說張羨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以拒劉表,遣使附於曹操,張羨從之。
劉表忽失三郡,忙調兵去南部平叛,荊州北部支援張繡的兵力幾乎被抽調一空。
揚州方面:
孫策遣其正議校尉張紘向曹操獻揚州特產,曹操欲撫之,於是接受禮物,上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以弟女配孫策弟孫匡,又為子曹彰娶孫賁女;禮辟孫策弟孫權、孫翊;以張紘為侍禦史。
袁術以周瑜為居巢長,以臨淮(廣陵郡)人魯肅為東城長。周瑜、魯肅知袁術終無所成,皆棄官渡江從孫策。
孫策以周瑜為建威中郎將。魯肅因家留在曲阿。
曹操表征王朗,孫策遣王朗還許縣。曹操以王朗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袁術遣間牒特使送印綬與丹陽宗帥祖郎等,使鼓動山越人,共圖孫策。
劉繇奔豫章後,太史慈遁於蕪湖山中,自稱丹陽太守。
孫策已定丹陽郡宛陵縣宣城以東,唯涇縣及涇縣南部和東部六縣未服,太史慈進住涇縣。山越依附太史慈的人眾多。
於是,孫策親自帶兵直插丹陽郡陵陽縣,擒祖郎。祖郎歸降。
孫策封祖郎為將軍府門下賊曹。
孫策又揮軍北上,討太史慈於涇縣勇裡,擒之,解縛,太史慈降。
孫策封太史慈為將軍府門下督。
孫策軍還,祖郎、太史慈俱在前導,軍人以為榮。
劉繇卒於豫章時,其舊部尚有萬余人。
眾人欲奉豫章太守華歆為揚州刺史。
華歆認為此乃非人臣所當為。眾人守之苦求連月,華歆還是不答應。
聽聞其眾未有所附,孫策命太史慈前往豫章郡撫安。孫策左右皆曰太史慈必北去不還。
太史慈在約定的六十日期內而返,稱華歆隻自守郡治所南昌縣縣城;丹陽人僮芝佔領廬陵縣;海昏縣繚水上遊一帶有番陽民帥別立宗部,不受華歆節製。
孫策撫掌大笑,似有吞並豫章郡之志。
幽州方面:
袁紹連年攻躲在超大型高台樓櫓式易京塢堡中的公孫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和解和聯手。
公孫瓚不回信,反而增修守備。
袁紹隻得繼續增派兵馬攻公孫瓚。公孫瓚的人馬越打越少。
看完信報,韓遂深感焦慮。袁紹破公孫瓚佔幽州、曹操破呂布佔徐州都已是遲早的事了。二人即將各控制三州。
張楊一死,袁紹和曹操必然要爭奪司隸河內郡。
劉表遇到三郡叛亂的天大麻煩,張繡無劉表的強援恐難持久。張繡一完蛋,曹操必得南陽。
屆時,除了河東郡、弘農郡,京兆武關就成了聯軍與曹操第三處接壤之地。
故聯軍需加快進攻馬騰,統一三輔,將重兵向左馮翊夏陽縣、左馮翊郃陽縣、京兆尹鄭縣、京兆尹商縣武關移動。
韓遂又見信報中提到吳馮子吳碩入朝廷任議郎,轉給探部總管韓橋,命探部與吳碩取得聯系。
楊彪復出任太常對於聯軍探部是好事,又可獲得朝廷內幕信報。
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祖厲縣縣城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帳: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帳,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每基數五萬石粟米。本年涼州和三輔糧食正常收成。
金城郡十縣剩下的十五家望族,除韓家外,幾乎全部移民去了三輔,各縣剩下少許人口,故,聯軍對韓家以外的各縣望族全部免除征調。
人口幾乎全是新移民的縣有:韓家、成公家、郭家在京兆尹長安縣;韓家、麴家、閻家在左內史郡高陵縣;田家在京兆尹陽陵縣;陽家在京兆尹長陵縣;蔣家在右扶風郡安陵縣;趙家在右扶風郡茂陵縣;江家在右扶風郡美陽縣;毛家在新平郡漆縣;池家在左馮翊郡粟邑縣;淳於家在京兆尹藍田縣;竇家在京兆尹上雒縣(上洛縣);馬家在京兆尹商縣。金城原十四家的基數改到這些三輔的縣征調,故基數未減少。
漆縣和杜陽縣本年無收獲。
再從當地人口較多的老地盤漢安郡陳倉縣,左馮翊夏陽縣,金城郡允吾縣韓家,金城郡榆中縣韓家,金城郡浩亹縣韓家,金城郡金城縣韓家,金城郡臨羌縣韓家,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武威郡祖厲縣的望族征調。
各縣征調一個基數,允吾縣、高陵縣、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共計三十六個基數,征調一百八十萬石粟米。其中漆縣無收獲。
上邽縣劃給蓋順做永陽郡,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六十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分別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金城縣韓家繳一個基數、祖厲縣繳一個基數、夏陽縣繳半個基數、長安縣繳半個基數、高陵縣繳一個基數。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屬雍州,西域自治,聯軍不征調。
支出:
一斤金可兌五十石粟米,麥、豆價約為粟米價的四成。
糧食儲運費預留二千四百斤西域金幣。
上年交給郭憲療部醫治的傷兵已治愈。馬超部五十人全部釋放,探部說服其中余盧、榮葉二人為牒人。
全愈可歸隊的一千漢兵、一千五百羌兵暫歸到預備部校尉閻行直轄。
八百三十漢傷殘兵、一千一百九十羌傷殘兵回鄉,支付二千六百九十四斤西域金幣。
本年滅李傕,療部新收傷兵一萬二千七百七十人。其中漢傷兵七千九百五十,羌傷兵四千三百,胡人傷兵六百二十。
撥給療部二十三萬石粟米,八千五百一十四斤西域金幣。
另撥五千四百石粟米和五百斤西域金幣給療部總管郭憲做三百男女醫護口糧、工錢,及維持療部費。
本年韓焰部幾乎全軍覆沒,死一千九百人,韓虎部二千人全部陣亡,加上本年反擊馬騰的傷亡,共計死一萬八千人,其中一萬二千人無家眷,向剩余六千死者家眷發撫恤錢二萬斤西域金幣;傷一萬二千人,發一萬零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和二十一萬六千石粟米,洮汰近六千人,約發五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和十萬八千石粟米。
洮汰之人為老弱兵,大都跟著李傕、郭汜等當兵幾十年,與家鄉斷了音信,洮汰後孤身一人,無家可歸。無家眷的死者也大都是李傕、郭汜的舊部兵士。
韓遂憐之,加撥雜支費五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允許洮汰之人保留兵器,入住美陽縣望族逃走留下的莊苑,參與屯田,養活自己,必要時可守護美陽縣縣城。
本年死亡將級將領宋曄、伍習、張寵,聯軍給每人家眷發撫恤錢六百七十斤西域金幣;
本年死亡校尉級將領韓焰、弘平、韓虎,聯軍給每人家眷發撫恤錢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聯軍給本年死亡其它級別將領的每人家眷發十一斤西域金幣:
韓虎部將:都尉韓東、韓西,別部司馬韓緣、韓冒、韓柏、韓紹,百人長許遜、何霄、張曉、魏臻、薑枕、章枝、蘇堯、葛襄、范申、彭渠、魯虔、韋琦、馬鄰、方琨、俞琚、任懷、柳樺、史篙、郭康、唐惇、龐悉、侯琰、曲岩、童育、季勇、丁黍、葉容、裴典、向冉、邊攀、谷祿、董琅、宗匡、溫寬、周嘯、管荷、扈俊、甘巒、賴侖、陳冒。
韓焰部將:都尉韓由、韓顯,別部司馬韓旭、韓息、韓昭、韓澤,百人長韓楓、韓路、韓卜、韓顧、韓閔、韓尹、韓途、士孫輔、宋塗、馬銘、韓煜、韓登、韓圖、韓湖、韓圍、韓午、韓為、辛凱、魏曾。
將領撫恤錢共計三千零三斤西域金幣。
上年底撥錢定製的軍衣物六萬九千九百零二套已發放,不包括自治的聯軍兵卒。
北地郡先零羌新首領零谷上任不久,就免去聯軍早年任命的富平縣縣長樊甘、靈州縣縣長江選,由部落首領零圭兼富平縣縣長、部落首領零吉兼靈州縣縣長。
樊甘、江選二人已返回聯軍。江選出任杜陽縣縣長,樊甘到療部做郭憲的副手。
聯軍隻對以下三十三縣支付縣府雜支費共計一萬一千斤西域金幣,其余不直屬聯軍的各縣財政自籌:
司隸漢安郡陳倉縣縣長蘇邈、漢安郡杜陽縣縣長江選、新平郡漆縣縣長韓緒、右扶風郡美陽縣縣長韓粟、右扶風郡安陵縣縣長韓米、京兆尹長陵縣縣長楊寺、左內史郡高陵縣縣長韓禮、左馮翊郡夏陽縣縣長韓逢。
涼州金城郡允吾縣縣長張穗、枝陽縣縣長成公適、金城縣縣長韓鏨、允街縣縣長郭泊、榆中縣縣長韓貴、浩亹縣縣長韓泓、令居縣縣長淳於德、破羌縣縣長毛斐、安夷縣縣長趙格、臨羌縣縣長田珂。
涼州漢陽郡勇士縣縣長韓滂、顯親縣縣長成公敬、隴縣縣長趙璜、略陽縣縣長麴普、成紀縣縣長閻鼎、平襄縣縣長淳於春、阿陽縣縣長江申。
涼州安定郡高平縣縣長毛真、涼州安定郡三水縣縣長韓伏和安定屬國都尉郝寬。
涼州隴西郡狄道縣縣長成珂、安故縣縣長竇奢、首陽縣縣長趙旺、襄武縣縣長池樂、鄣縣縣長田璞。
涼州武威郡祖厲縣縣長成圃。
支付金城太守府、漢陽太守府、隴西太守府、漢安太守府和右扶風太守府、安羌將軍府、聯軍探部雜支費合計二千八百斤西域金幣。漢安太守府與右扶風太守府官吏少,二府合支一份。軍師府隸屬安羌將軍府。安羌將軍府和聯軍探部合用三份。
支付太守韓理、李參、尹嘉、武悌、昔坑五人年薪共計支付四千斤西域金幣。 左馮翊太守韓斌經歷特別,年薪從韓家支取。
本該給左內史嚴翰林及左內史郡郡府一份,但嚴翰林已叛投馬超,與左內史郡郡府都遷往祋栩縣,與安狄將軍左長史兼度遼將軍張則和左長史丞馬銀匯合,故取消份額。
安定太守府和安定太守張縱未得到聯軍各路首領的認可。
所有非首領級的百人長、屯將、軍候、曲長、別部司馬、都尉、校尉、牙門將、中郎將、裨將軍、偏將軍、部落大將級約九百人,共計支出六千斤西域金幣。
聯軍不支付雍州四郡二屬國以及西域的錢糧,由韓家支付。
含韓遂,聯軍共計十七位聯軍首領,共支出年薪一萬三千六百斤西域金幣。阿陽興國氐、略陽清水氐、略陽氐未完全退出聯軍,保留呂發、楊騰、蒲淵的席位和年薪。
聯軍合計兵力八萬四千五百五十人。
支付兵卒養家費五萬六千三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和一百五十二萬一千九百石粟米。
購下年用的軍衣物八萬四千五百五十套。共計支付一萬九千七百二十八斤西域金幣,委托枹罕宋家製衣或外購。
除衣物外,所有支出帳目都是年底支付本年的錢,和本年支出的糧食。
最終帳目,錢庫空虧十七萬一千九百四十一斤西域金幣,糧庫空虧五十二萬四千九百石粟米。
仍由韓家補上錢庫和糧庫空虧。
聯軍錢庫和糧庫平帳了,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由於戰事,錢庫空虧比上年多出近七萬斤西域金幣。而糧庫空虧與上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