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三國驍雄韓遂 > 第378章、韋家接手麋墨,大雅中意好紙

三國驍雄韓遂 第378章、韋家接手麋墨,大雅中意好紙

簡繁轉換
作者:姚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1:42 来源:搜书1

韓遂準備前往,安羌將軍府總管韓泉等都覺得韋端此舉很反常,反對主公前往。

韓遂告訴韓泉勿多慮,帶著侍衛隊,啟程前往冀縣。

派人預先傳令冀縣東羌校尉部校尉東起和中軍別部司馬良珂率一千羌騎在冀城西門外開展訓練,預備部牙門將閻傑、中軍別部司馬閻泊、預備一部校尉樊霹等帶二千胡騎在南門外演練。

韓遂視察兩部訓練後進冀城。

韋端派次子韋誕迎接韓遂進城,設宴招待之。

宴會上韋端長子韋康、次子韋誕一同坐陪。韋康字元將、韋誕字仲將。

邊上還有一人,韋端介紹乃舊友前涼州刺史梁鵠的弟子河南尹武陽縣人毛弘,字大雅。

梁鵠與師宜官、鍾繇、邯鄲淳、張昶等人齊名,書法名動天下,其弟子想必不弱。

韓遂上前一一握手後入席。

酒到盡興時,韋誕喚來四歲的兒子韋熊給眾人表演書法。

久聞韋端的書法十分出眾,待看到四歲的韋熊的八分字墨,韓遂誇讚道:“使君之幼孫已勝過在太學讀書期間見過的所有八分書筆者也。”

韋熊晃著幼小的童頭道:“上谷王次仲割程邈隸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吾父教吾苦修八分字二年矣,吾不知啥時才能相父親大人那樣對八分、隸書、章草、飛白、小篆樣樣精通。”

韋誕解釋靈帝時修飾鴻都門的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寫字,蔡邕見後,歸作“飛白書”。

韋端取出少府孔融之前從許縣發來的信給韓遂看,信中寫“前日韋康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昨日韋誕又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盡出老蚌,甚珍貴之。”

韓遂連連讚歎韋使君二子真乃賢才。

韋端讓韋康、韋誕給韓遂敬酒,韓遂問韋端有事需要幫助盡管道來。

韋端道:“吾次子仲將自幼拜張伯英(張芝)為師,除喜書法外,對製墨很癡迷。吾友弟子大雅(毛弘)專注造紙,曾與東萊郡人左伯一同研究蔡倫的造紙技術,左伯終於功成名就,造出聞名天下的光亮整潔的左伯紙,曾得蔡伯喈(蔡邕)讚為每每作書,非左伯紙不妄下筆。

大雅之師梁鵠投奔劉表,故大雅未謀得一職。天下大亂,左伯紙製造中斷,左伯不知去向,但大雅手中有左伯紙配方和製藝。

聽聞因三輔饑荒,好畤鎮和隃麋縣的耿家都已逃走,耿家的好畤侯紙和隃麋墨乃朝廷專貢品,都已停產多年。

兩地製墨、紙材料俱佳,家子仲將和大雅有意去那兒招募工匠一邊恢復墨、紙製造,一邊研配出更佳的墨、紙。

可那兒不在吾涼州管轄,韓大人可否相助?”

韓遂原以為韋端會提出很難辦的事,不曾想是這事,於是爽快地答應道:“這有何難。隃麋縣屬漢安郡,好畤鎮屬右扶風郡美陽縣。

吾和兩地太守、縣長、部落首領打個招呼,委派仲將去隃麋縣任縣吏,大雅去美陽縣任縣吏,同時分別接管耿家留下的莊苑。耿家日後如返回,可預留一半莊苑歸還之。

兩地距冀城近,仲將可常回來探望父。

吾先給二位公子每人五十斤西域金幣和五千石麥,用於招募製墨工匠和造紙工匠。出售製品,用於家用或貼補牧府。”

韋端和晚輩一起起身向韓遂敬酒表示萬分感謝。韓遂得韋誕贈送一條隸書,只見其字有龍虎劍弩之勢,連聲稱讚,帶回珍藏。

韓遂順路回祖厲和家人團聚。

十二月接近年底,聯軍各郡縣有關官吏匯集到祖厲縣縣城臨時安羌將軍府做本年底的對帳:

收入:

上年底,聯軍錢庫和糧庫平帳,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征調仍按征糧不征錢。每基數五萬石粟米。本年涼州和三輔糧食正常收成。

金城郡十縣剩下的十五家望族,除韓家外,幾乎全部移民去了三輔,各縣剩下少許人口,故,聯軍對韓家以外的各縣望族全部免除征調。

人口幾乎全是新移民的縣有:韓家、成公家、郭家在京兆尹長安縣;韓家、麴家、閻家在左內史郡高陵縣;田家在京兆尹陽陵縣;陽家在京兆尹長陵縣;蔣家在右扶風郡安陵縣;趙家在右扶風郡茂陵縣;江家在右扶風郡美陽縣;毛家在新平郡漆縣;池家在左馮翊郡粟邑縣;淳於家在京兆尹藍田縣;竇家在京兆尹上雒縣(上洛縣);馬家在京兆尹商縣。金城原十四家的基數改到這些三輔的縣征調,故基數未減少。

杜陽縣劃給了盧水胡彭格,無收獲。

再從當地人口較多的老地盤漢安郡陳倉縣,左馮翊夏陽縣,金城郡允吾縣韓家,金城郡榆中縣韓家,金城郡浩亹縣韓家,金城郡金城縣韓家,金城郡臨羌縣韓家,漢陽郡渭水北部七縣,隴西郡中部五縣,安定郡高平縣、三水縣,武威郡祖厲縣的望族征調。

各縣征調一個基數,允吾縣、高陵縣、狄道縣比其它縣多貢獻一倍。

共計三十七個基數,征調一百八十五萬石粟米。

上邽縣劃給蓋順做永陽郡,獂道縣劃給王列做南安郡,冀縣仍歸梁興,但冀城劃給韋端做涼州牧府治所。

不種粟米的望族需到市場去買粟米繳征調費。

各縣韓家共需支付六十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分別是臨羌縣韓家代隴西北四縣繳四個基數、浩亹縣韓家繳一個基數、榆中縣韓家繳一個基數、允吾縣韓家繳二個基數、金城縣韓家繳一個基數、祖厲縣繳一個基數、夏陽縣繳半個基數、長安縣繳半個基數、高陵縣繳一個基數。

本年夏陽望族被高燕掠走,夏陽韓家從此代夏陽望族支付聯軍征調的一半基數,即二萬五千石粟米。

宋建河首平漢王國擁有四縣和狄道縣北部。酒泉郡、武威郡、張掖郡、張掖居延屬國、張掖屬國、敦煌郡屬雍州,西域自治,聯軍不征調。

支出:

一斤金可兌五十石粟米,麥、豆價約為粟米價的四成。

糧食儲運費預留二千四百斤西域金幣。

上年交給郭憲、樊甘療部醫治的蓮杓之戰一千漢傷兵已治愈,六百人歸到預備部,四百傷殘兵領傷殘錢五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返鄉。

本年左馮翊之戰,高燕漢傷兵二千人,張晟黃巾漢傷兵二千人,望族役卒漢傷兵三百人。

第二次鹽湖之戰三百六十漢傷兵,鍾羌傷一百人,長離川羌傷二百人,湟中盧水胡傷一百人;休屠各胡傷五十人;伐同伏羌部落傷二十人;蛾遮璠羌部落傷八十人。

褒斜道之戰,二百漢傷兵。

合計尚有五千四百一十名傷兵,其中漢傷兵四千八百六十人。

撥給療部十萬石粟米,三千六百零七斤西域金幣。

另撥五千四百石粟米和五百斤西域金幣給療部總管郭憲、副總管樊甘做三百男女醫護口糧、工錢,及維持療部費。

聯軍受重創。

死亡名單:

士兵傷亡約一萬人,死者或失蹤者中有家眷的有三千人,聯軍給這三千人共發放撫恤錢一萬斤西域金幣;

都尉、別部司馬、曲長五十九名,軍候、屯將、百人長一百二十人;聯軍給每人家眷發十一斤西域金幣;

校尉韓業、韓遷、韓撫、韓武、韓汝五人,聯軍給每人家眷發撫恤錢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偏將軍韓宛,聯軍給每人家眷發撫恤錢六百七十斤西域金幣;

將領和士兵的撫恤錢共計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四斤西域金幣。

上年底撥錢定製的軍衣物七萬九千八百五十套已發放,不包括自治的聯軍兵卒。

聯軍支付直轄三十三縣縣府雜支費共計一萬一千斤西域金幣,其余不直屬聯軍的各縣財政自籌。

支付金城太守府、漢陽太守府、隴西太守府、漢安太守府和右扶風太守府、安羌將軍府、聯軍探部雜支費合計二千八百斤西域金幣。漢安太守府與右扶風太守府官吏少,二府合支一份。軍師府隸屬安羌將軍府。安羌將軍府和聯軍探部合用三份。

支付太守韓理、李參、尹嘉、武悌、昔坑五人年薪共計支付四千斤西域金幣。左馮翊太守韓斌經歷特別,年薪從韓家支取。

左內史嚴翰林已叛投馬超, 無份額。

安定太守府和安定太守張縱未得到聯軍各路首領的認可。

所有非首領級的百人長、屯將、軍候、曲長、別部司馬、都尉、校尉、牙門將、中郎將、裨將軍、部落大將級約八百人,比上年減少一百多人,共計支出五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

對於新增的一百五十四名文才,增加年薪四百一十一斤西域金幣。

本年九名偏將軍官署費用四千五百斤西域金幣,本年始,計入聯軍的帳。

聯軍不支付雍州四郡二屬國以及西域的錢糧,由韓家支付。

含韓遂,聯軍共計十七位聯軍首領,共支出年薪一萬三千六百斤西域金幣。阿陽興國氐、略陽清水氐、略陽氐未完全退出聯軍,保留呂發、楊騰、蒲淵的席位和年薪。

聯軍合計兵力七萬五千八百八十人。

支付兵卒養家費五萬零五百八十七斤西域金幣,和一百三十六萬五千八百四十石粟米。

購下年用的軍衣物七萬五千八百八十套。共計支付一萬七千七百零六斤西域金幣,委托枹罕宋家製衣或外購。

除衣物外,所有支出帳目都是年底支付本年的錢,和本年支出的糧食。

最終帳目,錢庫空虧十二萬九千九百五十三斤西域金幣,糧庫空虧二十二萬一千二百四十石粟米。

仍由韓家補上錢庫和糧庫空虧。

聯軍錢庫和糧庫平帳了,錢庫為零,糧庫余糧為零。

本年雖然有多場大戰事,但是錢庫空虧又比上年減少約二萬斤西域金幣。糧庫空虧略比上年多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