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裡的所有人都在盼望鄭克臧回來,內閣和軍機處收到的關於是否應該放棄雅克薩的奏折堆成了小山,需要鄭克臧來作個裁斷。當然,主張放棄雅克薩的佔絕大多數,支持固守的只有那麽十幾份,其中居然是以滿洲官員居多。
軍機處的眾人自然是很有信心,鄭克臧一定會主張固守雅克薩,到時候所有的文官都只能閉嘴。
不出意外,鄭克臧和項紹寬等人在沈陽已經準備好了方案,還帶同康親王傑書一起返回京城。回京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禦前會議,向大家宣布:朝廷不但要固守雅克薩,而且要為了固守雅克薩大力發展關外。
如果要固守雅克薩,對軍力的要求不算太高,有一千到一千五百兵力就足夠了,但要為這些兵力提供生活支持,當地還必須有大約五千左右的居民百姓,這樣總共就是七千人的規模。雅克薩當地農業幾乎為零,漁獵所獲只能當作調劑,不能維持生活,這七千人的糧食供應必須經由松花江、黑龍江河運。而且,為了保障河運的安全,沿途的璦琿、伯力等城都要留兵駐守,由此又衍生出新的百姓口糧需要。
然而,松花江上遊的松嫩平原地區本身也不是糧食高產區,自給自足尚且可以,要向雅克薩運糧是絕對做不到的。就眼下來說,雅克薩所需要的糧食都是從中原和江南地區經過海運,到達蓋州之後,再通過遼河、官道、松花江水陸接力運往雅克薩的,運輸比大概只有10%,也就是說,從產地出發的一百斤糧食,最後送到雅克薩的只有十斤。
另外,這一次之所以要拉上康親王傑書一起回來,是因為滿洲八旗移往赫圖阿拉之後,糧食同樣不能自給自足,需要朝廷調撥。雖然滿洲八旗的人數比起康熙年間已經大幅下降,而且還有幾萬人被編入綠旗住在京城北外城,但因為滿洲人不事耕種,糧食全要靠朝廷供應。所以,鄭克臧打算通盤考慮整個關外的發展問題。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屯田。項紹寬等人為鄭克臧擬定的方案,關鍵也在於屯田。關外雖然天氣寒冷,但水資源倒也算豐富,沈陽府的遼河水系和吉林將軍轄區的松花江、嫩江、牡丹江水系都有適合耕種的河灘平原地區,缺少的是人力。所以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將原來的十六個由漢軍旗人為主的屯墾兵團整編成十個,逐次從沈陽附近遷往寧古塔、吉林、齊齊哈爾和墨爾根等地方,而原本沈陽附近由屯墾兵團耕種的土地,則向中原和江南地區征召移民來耕種。
另外,傑書麾下的八旗目前都駐在沈陽以東數百裡的赫圖阿拉附近,對朝廷來說也是一個運糧負擔,所以將八旗分散駐扎,既便於供應。而且,雖然八旗的每一旗都被縮減為兩千五百戶,但畢竟還有一定戰鬥力,有必要發揮一下軍事作用。傑書作為八旗大汗,自領的正白旗和兩個堂弟所領的兩紅旗繼續留在赫圖阿拉,雅布的鑲白旗被調往寧古塔。兩黃旗則遷往東遼河源頭的地區,這個地區在清朝時是盛京圍場,兩黃旗遷過去之後,將當地一分為二,東南部分為東豐圍場,西北部分為西裕圍場,兩黃旗分開屯駐。
兩藍旗旗主董額和鄂劄是朝廷最為放心的兩個人,所以將兩藍旗向南遷移到鴨綠江沿岸,董額的鑲藍旗駐守鴨綠江口的鳳凰城,鄂劄的正藍旗駐守內陸江邊重鎮寬甸,兩旗同時負有巡守鴨綠江沿線的職責。這樣一來,方便朝廷用海船直接從海州向鳳凰城運送糧食,節約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順便,項紹寬還專門向出席禦前會議的內閣大臣和樞密院大臣們講解了對朝鮮邊境的政策,那就是“嚴守鴨綠江,放寬圖們江”,兩國邊界自鴨綠江口至長白山主峰沿線,朝鮮軍民人等無勘合一律不準過境,而圖們江沿線則允許朝鮮百姓過江屯墾,並且允許朝鮮設官撫民。
內閣次輔李之芳發言,說此事已經與朝鮮方面會商議定,暫時劃出圖們江以北一百裡為限,允許朝鮮百姓過江屯墾,每戶每年需向大明交夏糧一鬥,以示恭順。朝鮮可設撫民官治理民政,但不得駐軍,大明派遣禮部員外郎一員駐在當地,方便朝鮮官員遇事協商辦理。樞密院副使尚之節也發言,說已安排在當地設立延邊衛,派駐一個衛所軍營五百人,維持當地治安。
熊賜履對這個安排表示不解,認為朝鮮百姓一旦過江屯墾,必然以為久業,若乾年後難以驅逐。許緯辰隻得又為在場的大臣們解釋了一遍,延邊衛地區百裡之地事小,松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百萬裡國土事大,要想抵禦羅刹國咄咄逼人,則不可吝惜這少許地盤。
與會之人大部分都認可了許緯辰的說法,個別不太認可的也就不作聲。項紹寬於是繼續介紹,為了統一東北關外事權,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治理一部分特殊地區,在樞密院下增設正二品行政總署,管理特殊地區的民政,這部分地區稱為“樞密院轄地”。除了將山海關以外全部東北土地改為樞密院轄地之外,台灣島上的岸裡國地區、租借給英國的零丁洋太平山島等地區也在此列。
東北改為樞密院轄地之後,劃分為遼沈、吉林、興安、三江四個地區,每區設節度使一員,由樞密院僉事兼任,軍民一體治理,治所分別設在沈陽府城、吉林城、齊齊哈爾城和璦琿城。又在各處要地設立十七個衛七十一個巡防所,分屬各節度使管理。
相比之前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體系, 齊齊哈爾城的興安節度使可以集中精力發展嫩江上遊和大興安嶺地區,有利於穩固哲裡木盟蒙古各部的側翼,而吉林節度使則無需顧及路途遙遠的松花江下遊伯力城、廟屯城等地。三江節度使駐守璦琿,從水路前往雅克薩、伯力等處都非常方便。
李書同又補充說,東北現在最為缺乏的就是人力,需要從關內吸引百姓到關外定居。具體辦法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各地流放的囚犯和自願到關外效力的失地遊民,全部編入各屯墾兵團,每年可以增加幾千人;第二類是在各地招募農戶、匠戶和商戶,凡農戶願意到關外定居的,每戶給屯墾兵團退出的熟地六十畝,耕牛一頭,若家中丁口眾多的,再行加給。匠戶和商戶依經營種類不同,由節度使衙門分發各州、縣、衛、場,撥給地面、房屋供其居住經營。
第三類是用監生資格吸引讀書人前往關外。關外百姓,多是農夫、工匠和商家,讀書人少,文教不興,短期內雖然不影響開荒拓地,但長期來說,會導致文吏和鄉、社長選取困難,影響撫民治理。所以特別規定,凡有秀才功名及童生身份者,若定居關外,即給子弟一人監生身份,沈陽鄉試名額亦較關內為優。
李書同說完,馬上出現了兩種不同方向的擔憂。李之芳覺得,捐監不過是一百二十兩銀子,富裕人家多半出得起,不會為了區區一個監生資格去關外苦寒之地,熊賜履反而認為,南方科考競爭激烈,若是能白得一個監生資格,而沈陽鄉試錄取率又高,說不定大批南方讀書人會湧入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