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來一到扶桑就發現了宋江的助手司行方就是當年方臘派出去向及時雨求救的司廳方,在東昌府本來司行方已經投降了,並且答應種師道去這捉拿及時雨(詳見一四九回前後故事),結果不知為何來到扶桑國。
李丹和司行方原本就是同鄉,也同時加入過方臘軍。李丹找到了司行方了解情況,司行方就把從東昌府到扶桑國的事情跟李丹講了詳細。如今李丹算是在海外遇見了同鄉,再加上自己在扶桑國成立錦衣衛既缺人有不熟悉這裡的地形,因此就向讓司行方作為自己副手,幫助自己建立錦衣衛。
李丹把這個想法跟栓子說了,栓子覺得司行方並不可靠,如果他真心的幫助西軍擒拿及時雨,那麽在從東昌府到出海赴扶桑國會有很多的機會,因此他判定司行方為人狡詐不值得信任。
但是現在李丹如今確實面臨困難,因此栓子勉強也就同意了李丹的請求。不過他對司行方真的不放心,讓李立暗中監視司行方。李立本來是王三的部下,如今創建錦衣衛急需熟悉扶桑國情況之人,李立是在扶桑國待時間最長之人,栓子跟王三商議將李立調到了自己的身邊聽用。
王三自己雖然不是很願意,但是現在扶桑國的團隊之中是楊栓子的官職最高,也就同意了。王三和李立的關系非常不錯的,他們都是劉光世的親兵。李立自知要加入錦衣衛,也來到王三的住所跟解釋一番。
李立對王三道:“王三哥,這也風水輪流轉,我這從西軍出來這回有進入西軍了。”
王三道:“如今的錦衣衛可是侯爺的私軍,跟著楊大人好好乾,前途大得很。我這次回中原,看到侯爺已經有鯨吞天下的氣勢,咱們就在扶桑國好好乾,未來封妻蔭子不在話下。”
李立點頭,道:“可惜我是沒有回中原,未來要是有機會回去,也要見見咱西軍的新氣象。”
王三笑道:“機會總是有的,等咱將石見山的銀子開采出來。我請栓子大人,讓你帶著船隊,拉著銀子回中原。”
李立笑道:“這感情好。”
不過也是命運巧合,李立最終也沒有機會回到中原,此乃後話,按下不表。再說這兄弟二人正在閑聊之時,突然有家人來報,說是但馬國故人來訪。
二人一聽是但馬國來人到訪,皆是一頭霧水。王三道:“賢弟,莫不是來訪你的。你在扶桑國還時間長久一些。但馬國有人找你做生意?”
李立道:“這兵荒馬亂哪裡有什麽生意可做,再說他來你的宅子想必是尋你的。”
王三道:“我在但馬國也沒有熟人,那裡不是源為義的地方嗎?”
李立道:“源為義如今被困在了出雲國,別是來找你求援的吧。趕快請進來見見。”
王三笑道:“如今剛剛進入錦衣衛,你倒是機警起來了。”
王三讓人將來人請進了自己書房,王三、李立上下打量了這個扶桑使者,倒是有幾分眼熟,只是記不起來在那裡見過。
由於王三、李立都是西北大漢,這種身材在扶桑國有鶴立雞群的感覺,那使者一下子就把王三和李立認出來了。
使者道:“二位大人,還記得小人嗎?”
李立一拍腦袋,道:“我們初到扶桑過的時候,是你引著我們來到出雲國的。”(詳見二三六回)
那使者道:“還是這位大人眼明亮,正是小人引著二位大人來到中國(出雲國在扶桑也稱中國)。”
王三道:“這麽說你是源為義的人,他不是被困在但馬國嗎?來此處作甚!”
那個使者道:“我們家主讓我給王三大人送來一封親筆信。”說罷就從懷中掏出來一封信遞給了王三。
王三並沒有打開這封信,問道:“就這一封信嗎?他沒有別的話嗎。”
那個使者道:“並沒有別的話,我們家主讓我等在這裡,務必跟您討得一封回信。”
王三要是一年前肯定就會將這個信直接丟掉,因為他大字也不識得一籮筐。不過這一年來他利用漢子拚音之法習得了不少漢字,也能粗略的讀寫書信了。他掃了一樣源為義的書信,這封書信信封之上寫的是漢字,想必裡面的信紙上也是漢字。
王三接過信件就要撕開,但是突然覺得李立在身邊,如今他已經是錦衣衛了,身份有些變了。於是就將書信遞給了李立,道:“賢弟,你也知道,哥哥的大字不識一籮筐,還是你給我念念吧。”
李立倒也是不客氣,接過信來,撕開了信奉就念了起來。這信的內容倒是讓他二人大吃一驚。原來信中說源為義的妹妹生了一個兒子,今年還不到半歲,名喚源義朝。這個源義朝被源為義認成了義子,其實是王三的兒子。如今自己的妹妹和源義朝就在但馬國,如果一旦自己在出雲國戰死,請王三照顧自己的妹子和源義朝。如果他能打贏這場大國戰,未來就會立封源義朝為世子,等自己百年之後接替自己的位置成為扶桑國之主!
王三此時想起來了,自己剛剛到扶桑的時候有一個蒙面女子跟他過了幾夜(詳見二三五),開始王三還是非常享受這個玉體銷魂的感覺,但是後來得知這是扶桑人在向他們中原人“借種”,於是心生反感。王三後來再看扶桑女人,都是矮小羅圈腿,所以也就對扶桑女人不感興趣了。
不過他跟這個女人分手的時候,那個女人讓王三給可能到來的孩子留下姓名,王三本來想寫下“海潮”兩個字,可是自己當時這兩個字一個都不會寫,於是只是寫了一個“朝”。沒想到事情會如此湊巧,這個跟他借種的女子竟然是源為義的妹妹。
李立讀完信愣愣的看著王三,道:“三哥,你還有如此經歷。”
王三道:“當時那些倭子看到我們是什麽樣子你也都知道,難道沒有人想你借種?不過這也太巧了吧。”
那個使者見王三將信將疑,道:“王大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我家主的長公主(源為義的妹妹)當年一眼就看上了大人,她跟大人纏綿幾日,自覺能懷上大人的孩子,才離開的。臨走時,您賜給她的那個字‘朝’,正是這個孩子的名字。您現在就可以去但馬國見見那個孩子,他雖然只有六個月大,卻比我們扶桑的孩子高大很多,眉目鼻眼也跟您相像,卻是您的種啊!”
王三見使者說出了那個“朝”字多了幾分相信,不過王三是有孩子的,王三的孩子名喚王倫,跟自己不同雖然今年只有7歲可是喜愛讀書,拜在了大儒李侗的門下,早晚會成為一個讀書人,從而使自己家族棄武從文,改換門庭。所以今日王三突然憑空多了一根兒子,雖然高興,可以也不是特別的欣喜。
王三對李立道:“這件事要是真的倒是一件喜事。”然後對那個使者道:“你先退下休息,早晚給你回信。”
李立見那個使者推下去,道:“這個源為義倒是聰明,始終沒有提到救援之事,可是信中滿是讓你帶人援助他跟藤原家一絕高低。如果那個源義朝真的是你的兒子,又當怎樣?”
王三道:“這個楊大人(栓子姓楊)不願意卷入扶桑國的內戰, uukanshu 要是他當商人那會兒,我根本不會把他放在眼裡,即便是去年我也可以請李俊兄弟幫忙出手相助源為義,可是如今楊大人是侯爺的錦衣衛,這裡最高的官員,要想跟扶桑人開戰還非得他點頭不行。”
李立道:“其實楊大人剛到扶桑不明白,如今這場大國戰最初的起源就是這個石見山的銀礦,他們無論誰獲勝,早晚都要跟咱們兵戎相見的。與其被動地卷入他們的爭鬥,不如現在聯合一方,取得最大的利益。”
王三見李立分析的透徹,道:“這些日子沒見面,你倒是大有長進。”
李立歎了口氣道:“你們回中原的日子,我做事都要多留幾個心眼。再加上那個及時雨宋江也是個心思縝密之人,跟他打交道多了,有些事情也就想得多了。”
就在二人商議之時,栓子派來了一個隨從到了王三的宅院來尋他。這個隨從見李立也在這裡,道:“李大人也在,正好也省的我再跑路了。楊大人讓我召喚二位,去他的府裡議事。”
李立抬頭看了一眼天色,道:“這都快到晚飯時間了,有什麽要緊的事情?”
那隨從道:“我也不知,不過好像是那個藤原家派來了使者,好像要跟我們聯合攻打出雲國的源為義了。楊大人也不能決斷,招呼各位都去商議。”
王三一聽大吃一驚,如果真的跟藤原家聯合,那個源為義可就完蛋了。自己沒見面的兒子恐怕也不會有好的結果。他看了李立對看了一眼,道:“快走,看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