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這些天心神不定,他也不知道楊栓子會怎麽處置自己,這次火燒平安京,放跑了白河上皇說起來都跟自己與王三鬧別扭有關,如今王三已經回去石見國了,現在自己卻滯留在小浜港進退維谷。等不到石見山的消息,他也不敢貿然率領艦隊回去。
宋江這次總算是發了大財,他暗示李俊將這些財物送給楊栓子一部分,已獲得他的原諒。李俊只是不敢,他更願意將財物按照西軍的成例進行分配。宋江隻說自己不屬於西軍,不應該按照西軍成例分配。而且自己最近為西軍出謀劃策,更沒有得到任何賞賜,理應多分一些。
宋江道:“李大人,平安京這一場大火好啊。咱們帶出多少財物根本無人知曉。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分了此物,找機會衣錦還鄉,也落個自在逍遙。”
李俊道:“你還真是改不了馬匪出身的性格,怎能打這些財物的主意。”
宋江道:“人生一世不就圖一個封妻蔭子,金銀滿庫嗎?如今西軍總是給我許願,但是司行方都弄了官身,我還是白丁。雖說免了我的罪責,卻也是西夏國下聖旨免的,我是宋人,這大宋朝廷侯爺能夠做主嗎?”
李俊道:“你沒到過延安府,那裡蒸蒸日上,平西侯爺未來一定會成為天下之主。”
宋江道:“這悠悠眾口那裡是好堵的,當初我朝太祖黃袍加身,還被很多人病詬,何況今日。平西侯爺真的能行太祖之事嗎?”
李俊聽了只是不語,宋江接著道:“將軍雖然號稱將軍,但是並未在西軍待過1日,想必將軍不願意手西軍規矩的約束。而王三將軍卻是西軍出身,如果他搬弄是非,你說楊大人會處罰誰?”
李俊其實也是水匪出身,他就是無法接受西軍軍紀的約束,才沒有加入西軍。其實他依靠西軍做生意就是求一個逍遙自在,聽宋江這麽一說,他也有些心動。
李俊道:“你的意思是楊大人會處罰我?”
宋江道:“處罰不不處罰我不知道,但是未來必然不會信任於你。說到底你就是西軍商隊的一個運輸商隊的頭領,每年給西軍運送貨物,掙得一些辛苦錢而已。未來只是讓你做這些事情就是了,要是我就不會委派你重任了。”
李俊想了想,道:“卻是這樣。不過你我要分這些財物,張順如何安排。”
宋江道:“張順只是關心練兵只是,給他分一些也就是了。他斷不會介入這些紛爭的。”
李俊道:“若張順不依呢?”
宋江道:“張順剛到扶桑國根基尚淺,況且也不是真正西軍出身。若要是不識抬舉,就要行決斷之事。”
李俊聽了嚇了一跳,道:“這怎麽可以!張順手下兵精將勇,怎可胡來。”
宋江笑了,道:“將軍想多了,不是說取人性命的手段。你這條混江龍久闖蕩海外,也應該知道海外國家甚多,咱們可以帶著財物到其他國家,也能逍遙自在。”
李俊長出了一口氣,道:“這倒是個好主意,咱就找張順商議。”
此刻李俊按下決心,放手一搏,先給自己爭娶一場富貴再說。二人一同找到了張順,張順這幾日出了操練水軍,也沒有其他什麽事情,他是根本不關心李俊、王三之間的爭鬥。
李俊見到張順,道:“張將軍,我和宋先生商量了一件事,還需要閣下商議。”
張順一聽,道:“李大人何必客氣,有事吩咐便是。這裡大小軍事皆有大人決之!”
宋江笑道:“這件事情,還需張將軍同意。”說罷,就將私自分配藤原家的劫掠來到財物。
張順一聽大吃一驚,這種行為別說實在西軍,就是在江寧水師之中恐怕也不是小事。如今雖然遠在海外,但是錦衣衛的厲害他們還是知道的,若讓錦衣衛探聽到只怕性命堪憂了。
張順本想反對,但他偷眼看去李俊、宋江臉色不善,他想到這二人一個是水匪、一個是馬匪,都是殺人越貨的狠角色,如果自己發對只怕他二人當場就要會發難。
張順想了想,自己不必跟他二人產生衝突,於是道:“我這幾天,害了熱病,聽不清楚你二人說的是什麽。不過我老家在江州揭陽鎮,二位要是海外發財了,回中原之時接濟一下我老小,在下也就感激不盡了。”
宋江一聽大喜,道:“如此說定了。回到中原之時,我定當屬於張大人的20車財物送到揭陽。”
張順卻沒回答,資源自語道:“現在耳朵越來越聽不清了,需要尋一個郎中好好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慢悠悠的轉身而去。走了幾步,他回頭來衝著宋江道:“此事休要讓司行方知曉。”
宋江聽了一愣,道:“此話不傳八耳也。”
松本大郎帶著調令來到了小浜港,調令言明只是調李俊、張順、宋江三人回出雲國,水師繼續駐扎在小浜。李俊、宋江頓時有些緊張,他二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擔心。但是當他們聽說種世信到來之後,心又放下了。種世信剛剛到達扶桑,很多事情都要從頭了解,又要花費不少時日,那時候很多事情就都掩蓋好了。
種世信將自己的“行在”設置在了出雲國都城,他聽說出雲國也被成為中國,心裡覺得非常巧合,因此他就將出雲國的都城改為了大中國城,並且按照歸義城棱堡的模樣加高加厚這座城池,已做長久居住之用。
這個也是巧合,幾乎在同時時遷在大理國也建立了一個大中國城。(時遷建立大中國城,見287),由於這個城在大理國的東方,因此種世信建立的大中國城為東中國城。
東中國城原本是王三的駐地,王三是西軍三大家之一劉光世的親兵,地位不低,這次西軍子弟東渡扶桑避難,王三的兒子王倫就在其中。種世信從心底是信任王三的。
種世信從栓子處了解到了事情的各種細節後,又召見了王三。種世信和王三自從平方臘後就幾乎沒見過面了,二人見面自然客氣一番。
在種世信印象中王三是一個憨厚的西北漢子,沒有那麽多心眼。但是這次再一看王三覺得變化非常之大,王三在種世信眼中變得油腔滑調起來,而且跟種世信說話目光閃爍,似乎再隱瞞什麽。而且他聽來聽去,似乎跟李俊也沒有什麽不可調和的矛盾,才鬧得如此結果。
聽完王三的講述之後,種世信也沒有表態,道:“王三,如今咱們都在海外。家父要將扶桑國建立成一處海外生息之地(避難不好聽),以備不時之需。你和李俊在這裡的都是我股肱之將,莫要為了小事起爭執。”
王三道:“五爺教訓的事,本來扶持源為義或者足利義滿,與我本不想乾,只是李俊不知為何總是找麻煩。既然五爺來了,這些事就由五爺決斷吧。”
種世信道:“也好,你先下去。我自會安排。”
又過了幾日李俊、宋江、張順也到了,種世信分別會見了幾人,大體上也就是勉勵一番而已。李俊將藤原家忠的印信交給了種世信。種世信思來想去,也難以抉擇如何處理眼前諸事。
也就自此時,由於扶桑國三大家盡皆覆沒,整個扶桑國大亂起來。各地大小領主紛紛自立,扶桑國分成了數百國,各守一方,相互征伐起來。
中原商人本來就是到扶桑做買賣的,這戰事一開,他們帶來的貨物諸如玻璃、骨瓷、茶葉、絲綢、香皂等原本搶手奢侈品,現在出貨速度慢了下來。相反這下大小領主不少人找上門來要來自中原的武器和甲胄。
現在中國(出雲國)和石見國雖然有中原人就8000多人,但是他們兵器、鎧甲也不富裕,因此能夠出售有限的武器反而賣出了天價。
加藤元原本以為控制了白河上皇后就可以利用上皇的身份平定四方,但是他的威望顯然不夠,因此他就想迎回藤原家康,借助藤原家的名望先平定原來藤原家的屬國再說。為此他派出使者道中國城前來談判。
種世信指示栓子親自談判,他們最終談判了多輪,打成了協議。就是雙方都尊崇白河上皇,並且以平安京為界,平安京以東為關東諸路,由源義朝統領,同時封源義朝為一位右大臣。平安京以東為關東諸路,由藤原家康掌管,同時藤原家康接替其兄弟藤原家忠為一位左大臣。
原本白河上皇已經封足利義滿為征夷大將軍了,這次談判就封足利義滿為關西征夷大將軍,封地就是石見國。而加藤元為關東征夷大將軍,封地為越前國。由於平安京已經成為了廢墟,白河上皇就暫時居住在越前國。
這個協議是是雙方妥協的結果,也算不上什麽協議。因為是以白河上皇的聖旨昭告天下的。這個聖旨一下,實際上完成了西軍和加藤元對扶桑國的瓜分。
加藤元獲得了征夷大將軍的名號,扶桑文化來自於中原文明,其中封號中也是按照“征、鎮、安、平”四字順序表示等級的,這征夷大將軍的名號可是很重的封號,加藤元自然滿意了。雖然藤原家康的“一位左大臣”的文官職位更高,但是誰都明白,藤原家康一到松原城就會成為一個傀儡被圈禁起來。
關西諸路也是如此,名義上最高的官員是源義朝的“一位右大臣”的職位,但是如今的源義朝之事一個在繈褓中的孩子,他的印信都歸了種世信掌管,也就是說此刻種世信成為關東諸路的最高掌控者。
至於足利義滿的關西征夷大將軍,更是傀儡中的傀儡,因為他的封地在石見國。石見銀山是西軍必須掌握的地方,所以石見國將成為中原商人最優先保護的地區。至於關東其他各路的領主,是否真正能夠臣服在西軍的腳下,現在種世信還沒有長遠的打算。
西軍和加藤元在形式瓜分完扶桑國後,扶桑國進入了混亂的戰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