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嘉慶的確穩健,人家右屯衛玩一出空城計,他也能全神貫注的跟著鬧騰一宿……雖然不能將右屯衛突襲灞橋的罪責盡數歸咎與長孫嘉慶,但是其未能洞察右屯衛動向卻是不爭之事實,若以後依舊如此不能給於右屯衛足夠的壓力,使其為所欲為,則局勢將大大不妙。
當然,無論如何長孫嘉慶也是自己的堂兄,既然打算將罪責由韋正矩背起來,也毋須再多加申飭,損及長孫嘉慶顏面……
宇文節應下,轉身走出去吩咐書吏前往龍首原傳遞軍令。
須臾,宇文節入內通秉,韋正矩已然被綁縛前來,同行尚有其父韋慶嗣。
長孫無忌面色陰沉,擺擺手,道:“請彭城郡公入內。”
堂外腳步聲響,一位身材修長、三縷長髯的中年男子闊步入內,來到長孫無忌面前,一揖及地,恭聲道:“在下見過趙國公。”
長孫無忌抬手,面容溫和,淡然道:“郡公何需多禮?快請入座。”
“多謝。”
中年男子謝過,這才起身,從容坐在一側椅子上,身體微傾,一臉慚愧感慨:“犬子無能,強敵來襲之時居然舍棄軍隊回到城內,此等罪責不容寬恕。固然有疾病發作需要醫治之原因,卻也不能逃脫其失職之罪,還請趙國公秉公執法,韋家絕無怨尤。”
此人正是彭城郡公韋慶嗣。
不足五旬的年紀,整個人看上去文質彬彬、氣度疏朗,言語更是態度誠摯,令人一見便心生好感。
一旁的宇文節卻撇一下嘴角,垂首不語。
話雖然說得好聽,可言語之中卻盡是推卸責任,雖然認罪,卻隻認“失職之罪”,而非“臨陣脫逃”之罪,兩種罪責之間,天差地別。況且,若當真心甘情願認罪,又何需你一個郡公巴巴的跑這一趟?
畢竟就算韋正矩所犯之罪再大,長孫無忌再是惱怒,也絕無可能將其推出去斬首……
為人父者,望子成龍,還是在乎其子的仕途前程,不肯背負一個永遠也無法洗清的汙點。
長孫無忌沉吟不語,待到書吏奉上香茗,這才示意韋慶嗣飲茶。
韋慶嗣笑容和煦,絲毫不因長孫無忌對自己的要求不予回應而感到難堪,抬手端起茶杯,淺淺呷了一口。
長孫無忌也呷了口茶水,這才緩緩說道:“非是老夫苛責,實在是令郎此番所犯之錯,不可饒恕。眼下吾等門閥竭盡全力、破家舍業,亦要匡扶社稷、撥亂反正,但東宮勢大,又有房俊數千裡馳援,如今兵強馬壯,關隴形勢岌岌可危。此等時候,若老夫縱容令郎,必將使得軍中士氣大跌,人人不忿,軍心動搖,還望郡公亦能體會老夫之苦心。”
他先前的確存了狠狠懲戒韋正矩,懲前毖後、提振軍威,但是眼下韋慶嗣既然親自前來,這個面子就一定要給。
而且,以韋慶嗣在韋家的地位,他此番親自前來,代表的意義便完全不同,絕非韋正矩之父那麽簡單……
說起來,京兆韋氏依舊是關中的龐然大物,與關中、河東、河西、甚至山東、江南等地的門閥糾葛頗深,利益牽扯更是不勝枚舉。得罪京兆韋氏會使得關隴內部早就出現的分裂勢頭愈發加深,反之若是得到京兆韋氏的全力相助,關隴必然實力大增。
還是那句話,即便長孫家領袖關隴數十年,但是與那些傳承數百年的士族門閥相比,只不過算得上是“一時得勢”,論起真正的底蘊,依舊淺薄得多。
京兆韋氏,便是這樣一個士族門閥,與弘農楊氏、太原王氏等士族把持關隴數百年,隱藏實力非同小可。看似房俊等強勢人物可以憑借手中力量強壓這些門閥一頭,但那只是門閥不欲傾盡全力抗衡之緣故。一旦這些傳承久遠、實力深厚的門閥下定決心不死不休,所爆發出來的力量足矣將房俊湮沒。
韋慶嗣頷首,正色道:“國公為了關隴各家之福祉,不惜背負罵名亦要逆天而行,此舉當為吾輩之楷模!吾等身為關隴一份子,平素受到國公關照,豈能坐享其成?更該出一份力,以表達吾等與國公共同進退之決心!”
一旁宇文節心裡猛地一跳,京兆韋氏這是打算徹徹底底投靠長孫無忌?須知世家門閥的處世哲學便是“左右逢源”“預留一線”,輕易不肯竭盡全力。因為力量用盡便再難回頭,一旦策略有誤,便是萬劫不複。
對於傳承久遠的門閥來說,興盛固然重要,但活著才是根本,只要家族尚在,崛起是遲早之事,可若是家業不存、子孫凋零,則再無希望……
長孫無忌面色鎮定如常,心中卻也是狠狠一震。
他並不因京兆韋氏傾力相助感到詫異,令他震撼的是,到底京兆韋氏因何在這等時候,做出這樣近乎於孤注一擲的抉擇?
很顯然,韋慶嗣親自登門並且說出這句話,絕無可能是他自作主張,而是代表著整個京兆韋氏的意志。但是對於世家門閥來說,孤注一擲乃是大忌,再是凶險的局勢下也應做到左右逢源,所以時至今日即便是關隴內部一位曾傾盡全力,長孫無忌亦不以為忤。
但是現在韋慶嗣的表態,卻令他感到一種局勢脫離掌控的惶然……
一定是發生了什麽,才會使得京兆韋氏做出這樣的決定!
盡管這個決定看似對關隴有利,否則京兆韋氏也不會這般毫無保留的予以支持,但是對於長孫無忌這等老謀深算的梟雄來說,強敵並不可怕,未知才是最大的危險!
長孫無忌一雙眼睛鷹隼也似的盯著韋慶嗣,緩緩問道:“郡公之言,可曾與天保、天光二位賢弟商議?”
“天保”是韋妃之父韋圓成的字,“天光”則是韋圓成之弟、前隋豐寧公主駙馬韋圓照的字。這兩人皆出自京兆韋氏鄖公房,前者乃貴妃之父、李二陛下的嶽父,後者在族中威望甚高。若是有這兩人之首肯,那麽韋慶嗣之言便是京兆韋氏舉族之決議,否則,便只是京兆韋氏東眷房一己之力,其中差距天壤之別……
世家大族們都有一個特點, 那就是喜歡將自己的祖先追溯到夏商周時代甚至是炎黃時代,以證明自己祖上是何等的榮光、血脈是何等久遠。
但秦漢之際天翻地覆的社會變革,大量的史書典籍、歷史證據都已經遺失,幾乎所有名門世族對於自己祖先淵源都是自說自話,缺乏印證,但彼此之間互不拆穿,所以真正有多少的世家大族來自“貴族”之後,難以知曉。
然而的確有些世家大族的實力確實十分雄厚,能夠跨越千年傳承而不斷,歷經數百年滄桑而不腐,比如京兆韋氏……
西漢初年,韋氏祖先韋孟被任命為楚元王劉交的太傅,輔佐其子孫三代,奈何楚元王之孫劉戊荒淫無道,還與吳王劉濞發動“七國之亂”,韋孟見其朽木難雕,作詩諷諫盡了最後的君臣之義,然後辭官攜家眷遷往山東鄒魯地區。
韋孟精通魯《詩》,並將之作為家學傳世,有《諷諫詩》、《在鄒詩》流傳於世,彰顯賢臣的情懷,賢名播於天下,世人盡皆敬仰。
及至韋孟玄孫韋賢除研習自家傳世之學魯《詩》外,還精於《禮》、《尚書》,博學之名天下皆知,從而征召為博士、給事中,後為漢昭帝少傅、太傅,官至大鴻臚。及漢昭帝駕崩後,韋賢與大將軍霍光擁立漢宣帝登基,被賜關內侯,後韋賢遷為丞相,封為扶陽侯,此為京兆韋氏之肇始。
韋賢除第三子留守鄒魯外,其余子孫都遷到長安。四子韋玄成承襲扶陽候,官至丞相。韋玄成的侄子後來也被封侯,一家三代,四次封侯,京兆韋氏已經在皇城扎根成長,儼然已經成為關中望族。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