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邊的烏雲慢慢褪去,紅日在東方跳躍出來,天邊掛著美麗的紅霞。
趙高揣度,大王經歷一夜,應該自己放過自己了。這個時候,該他出場了。
讓他意外的是,他還沒到門口,就看到了王后的隨從候在門口。這就讓趙高心有戚戚,他鬼鬼祟祟在門口徘徊了半天,始終不敢入內。
嬴政後半夜睡得極其安穩,那是王后守了他一晚上。
天色一亮,嬴政小心翼翼從王后懷裡起來。
天氣已經晴朗了,外面的曙光透著窗戶照射了進來。
嬴政像個孩子一樣,等他恢復了體力,從失敗氣餒中緩過神來,立刻又變得生龍活虎起來。
王后自然是臉色蒼白,守了嬴政一晚上,她心裡想了很多事。一面是楚國,一面是秦國。
大王似乎都忘記了,自己雖然是他的妻,可也是楚國水生水養的公主。
到了這個時候,自己還要裝作絲毫不擔心楚國的命運,隻圍著他轉。
嬴政看著神色萎靡的王后,拉著她的手道,“這些年寡人忙於政務,都沒好好陪過你。等寡人打完天下,屆時就陪著王后雲遊四海。”
王后臉上露出笑意,卻又埋怨著嬴政,“這前一句話,大王已經對妾身說了不下數百遍;至於後一句話,大王的口氣仿佛這天下都是大王的囊中之物。還雲遊四海,大王身為一國之主,哪能去周遊四海。”
“寡人說了行,那就一定行。你就在后宮等著吧。”
嬴政說著,又開始精神百倍的籌謀前朝大事。
他丟下王后,去洗漱更衣。
“寡人倒要看看,今天又有哪個要值寡人兵敗之際說些對寡人不利的話。”
嬴政心裡想著,誰敢說,那他就把他舌頭給割了。
王后自然是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她憂心忡忡地望著嬴政遠走,眉頭蹙起。
等到嬴政走後,殿內傳出一陣劇烈的咳嗽聲。王后望著銅鏡裡的自己,她的臉色煞白煞白的。
趙高知道王后厭惡自己,又知道大王和王后之間的感情絕不是他可以挑唆的。
那眼下就這麽著吧。
王后,咱誰也別惹誰。
你做伱的王后,我做我的中常侍。
過去的事情,我全然不計較了。
趙高這麽想著,便把王后的事情放在一邊,眼下對趙高來說,沒有什麽事比複寵更重要了。
——
朝堂上,今日殿內那是一片悄寂。
靜的連側殿裡滴漏的聲音都能聽得到。
眾臣都耷拉著腦袋,沒有人敢表露出喜悅。
這一天早上,一共有三件讓所有朝臣都出乎意料的事情,卻也正是這三件事讓秦國上下都堅信,未來天下一定是秦王政的,是秦國的。
第一件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事情是,嬴政仍舊按時早朝。
那個好面子的,比他們年紀都小的自大狂——秦王政,他像個沒事人一樣上朝了。
而且這一天不戴垂旒,隻戴高冠就坐在了王位上。
嬴政氣色紅潤,雙目如電,完全沒有頹喪之氣,甚至於比起過去都還要自信。
看著自己選的老大面對重大的挫折非但能從容面對,而且仍舊能保持這樣的精神面貌,這些大臣自然一個個也心裡亮了起來。
要知道這個失敗不僅僅是秦王政的失敗,更是他們這一眾臣子失職、驕傲自滿的表現。
戰敗了,朝中的臣子都害怕大王因為這件事遷怒他們。
但是秦王並沒有。
嬴政很高興地對眾人道,“這一次失敗,對我們秦國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創。不過,皇帝當年戰蚩尤,九戰九敗,仍舊不氣餒,最後才取得勝利。”
“我們秦國和楚國,雖然說實力懸殊,固然敗了,但是也只會敗這一次!”
“寡人決意另請高明,再伐楚國。”
嬴政語罷,滿朝文武都臉上露出喜色。
這才是他們追隨的大王啊!
眾人齊齊稱讚,“大王英明!大王英明!”
隨後,第二件讓所有大臣都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嬴政剛把王座坐穩,給朝中大臣確定了他的心意不會改變以及接下來秦國朝中大政方針的走向,這廷尉李斯就立刻走上前來。
“臣李斯有罪,請大王責罰。”
嬴政眼中閃著光。
“哦?廷尉何罪之有?”
“啟稟大王。將軍李信在前方戰敗,皆乃臣之過。正是臣教唆大王,對大王說可以用二十萬兵馬打敗楚國,正是臣的察事不明,更誤導了大王。臣請大王降罪。”
諸臣聞之,自然有很多清正之士表示鄙夷。
這事情明明就在眼皮子底下發生,到底誰是誰非大家不是一清二楚嗎
怎麽你這個李斯非要站出來承擔這些事情呢。
錯在大王啊。
可是朝中許多投機之士卻心有戚戚,當初大王說要用二十萬攻打楚國,正是我們這些人隨聲附和。
如今大王雖然嘴上不說,可是如果追究起來,我們等人勢必會落個奸饞小人之名。
還沒等大家夥反應過來,李斯自己就把這個爛攤子全部背在了自己身上,還獨攬這個天大的罪責。
嬴政知道,朝中有不少臣子都和自己一樣,對過去的這樁決定不願意承認。
可難得的是,這麽多臣子,只有李斯願意把自己當做卑微的泥土,承接恥垢,讓大家乾乾淨淨過路。
嬴政見到李斯這樣的表現,不得不再次慶幸自己當初選的是對的。
他在李斯和韓非之間選擇了李斯。
諸臣聞言,連忙為李斯辯護。
都道是這不是李斯的錯,實在是楚人可惡。
一來二去,一場朝會就把這個天大的鍋給推走了,推給了楚人。
誰說朝中都是勾心鬥角,那扯到自己的私利,個個使用出來的只能是下作的手段,自然是勾心鬥角。
可一旦是要做大事,眾志成城,那各自彰顯出來的就是政治智慧。
在李斯主動替秦王承擔了所有的決策罪責之後,他不僅僅贏得了嬴政的信任,而且得到了朝中諸臣的擁戴。
在這樣一班未來大秦帝國三公九卿,天下最頂流的人才面前,李斯願意把自己放在最微小的位置,本身就需要更大的勇氣。
事實也證明,李斯一次又一次的低微、舍棄自我,最終為他換取來了後來的成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