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舊梁書 > 溫書 卷20 索禽隨周亭列傳

舊梁書 溫書 卷20 索禽隨周亭列傳

簡繁轉換
作者:張仕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2:35 来源:搜书1

太宗即位,以隨皇后母弟,深寄信之,擢為衛副佐,加領千騎直衛宮城。時涇渭之間,多塢壁堡壘,又流寇四散,戎狄雜處,所在迭聞擾亂,太宗遂以隨為扶風將軍,使鎮扶風,平叛討寇,頻立功勳。太宗誅隴右道督統曹整,懼其擁隴右而叛,密敕隨先期整兵,算其時日,勒兵而西上。洎乎整誅,乃以隨為隴右道督統。

時草原碣滑盤踞漠西,接年寇盜隴右,河外以此蕭然。屬明和十七年冬,漠西大寒,其牛羊多死,諸部碣滑甚窘,隨遂奏請率眾北討漠西,太宗從之。是歲十一月,索禽隨擇其所部銳騎二萬人,歃血立誓,銜枚裹蹄,奔馳以趣漠西。其將或勸曰:“碣滑雖窘,其眾逾十萬,此間騎士未能半之,恐難以取勝,何若總其間步馬,揚旗連戟,以伐凶寇邪?”隨對曰:“用兵之道,在精不在多,此間王師,驍勇冠於本道,健銳震於海內,以一擊十,尚可摧之,何況彼不十我,又散於草原,未能聚力,何必憚之?碣滑來寇,每以遊兵騷擊,雲騎草擾,比年王師出討,多以追之不及,尟得大勝,故今日之計,正宜以精騎潛襲,出其不意而突之,所謂總大眾而伐凶,實非上策。”於是麾旅西邁,所到尋虜電擊,覓寇雷伐,連破碣滑,大漠以南諸部聞之無不驚栗,狼狽遁走,隨總其鋒銳,乘勝追擊,禽其士馬,搗其巢穴,每抵一所,奮威搏戰,前後大小百十役,進靡完敵,凡捕戮諸狄萬計,獲其牛羊馬駝數十萬頭,諸部逃竄,漠西遂空。

先是,漠西諸部碣滑或盜犯敦煌,截斷玉門,故隴右與西域之間,路不能通。至是,隨驅逐碣滑,玉門以北無複寇跡,西域之道亦貫焉。於是玉門以西諸城邦皆遣使於姑臧,請奉溫號,隨送其使者於洛陽,太宗大喜,以隨有攘寇宣化之功,增邑五百戶。二十年,征拜左輔。

二十一年四月,太宗陽敕淮北軍將,稱欲南討,陰敕隨總諸道兵馬,潛赴河北,以討龍齊。齊主龍準聞王師南討,乃欲因之以寇河北,於是寇廣陽,屬隨已率先鋒群騎至於河北,乃預布伏陣,整兵逆擊,大破龍準於廣陽,於是隨會諸道步馬十萬,揚旗東討,乘勝連破齊眾,斬其將數員,至於六月,下上谷數縣。龍準既敗,遂斂其殘眾,堅壁以持隨,隨率眾擊其營陣,前後大敗之,遂光上谷,竄諸漁陽。八月,漁陽豪帥耿棕率其宗族仆從起義,引迎王師,隨更光漁陽,克北平。至於十月,隨與齊將對壘於遼西。先是,龍準為王師所傷,又接見摧逐,乃恥憤以薨,齊將校密之,十一月,其事聞外,於是王師大振,隨乃推銳,殺齊將數員,光遼水以西數縣。明年二月,齊主龍訓棄遼水以西而遁,隨乃盡光遼西。三月,隨將跨水前討,以其將緣水距守,遂不能進,俄而太宗敕隨毋窮追,於是班師。太宗嘉之,封其次子索禽密為侯,並詔續其公爵二傳。

太宗崩,以隨為顧命,事備《太宗本紀》。洪宣十二年薨,時年七十,追贈太師,諡曰“武寧”。第三子索禽旗嗣位,官至淮海道督統。初,王師與僭梁相爭,淮海為戰爭之區,所在硝煙狼藉,屬平帝時,南北戎事漸息,旗遂外修武備,內勵耕植,躬率士卒屯田築堤,諸郡營縣帳頗利之。旗薨,無嫡出,庶長子索禽威嗣位,官至兵副佐。威薨,嫡長子索禽審嗣位,官至右輔參軍,屬博希達、雷塔胡折二寇淪陷京師,審殉國陣中。審子索禽曉,為蓮池校尉,大虢開朝,以曉嗣索禽措封,例降長子縣侯,官至鎮西將軍。曉嫡長子索禽融嗣位,事近,故不述。

周亭,字季顯,彭城夏人。其父周純,字世臣,初事梁主葉麒,擾太祖於梁沛,事備《太祖本紀》。葉麒害周純,並殺亭諸兄弟姊妹,時亭舅張存保周亭在琅琊,聞之大驚,遂擁眾自守。太祖於是遣使說存,存用攜亭,以琅琊、膠東兩郡降太祖。太祖大喜,拜存膠東太守、封費侯,封亭彭城侯,手書謂存曰:“朕不喜得二郡,喜得卿與少英。”時亭才數歲耳。

越三歲,存薨,太祖命以存嫡長子張睿為太守,以亭早失雙親,又喪母舅,遂養諸宮中,與諸皇子同處,使與太宗相遊,並習文武詩劍。初,太祖深欽周純,又恨其非命,遂特憐亭,其仆與賞賜,幾與諸王公相擬,明武亦然,視若己出。太祖嘗謂亭曰:“令尊天下英雄,朕所欽慕,惟恨葉麒枉害純良,四姓殘虐忠勇,使人神共憤,海內唏噓。朕寡德不材,未能破江南而轅暴主,以報令尊血海深仇,故深賜厚賞,以慰先父矣。”亭深感天恩,又以葉氏屠戮其家,怨憾宿積,乃誓志發奮,勤勉自勵,練弓馬,閱韜略,枕戈待旦,常思報仇,每旦先拜其父母靈位,叩首壯聲曰:“兒必不忘家仇!”太宗與相近,善亭之志。

亭起家為郎中令掾,累遷城門校尉。太宗嗣位,周亭以欲報父仇,必賴兵戈以伐梁,遂請效將尉於淮海,明武善之,以為東海副將,明和初遷為東海將軍。初,諸郡立營,其將軍皆用諸胡,至是周亭拜東海將軍,夏人之為郡營將軍,自此遂有故事。亭在東海,抗討梁寇,前後斬獲甚眾,威名震於江淮,累加鎮南將軍。時羅台那缽潛引淮北道督統布伯盧,太宗知之,遂常以銳卒隸亭,數暗使亭備之。明和十三年,太宗誅布伯盧,詔以亭為淮北道督統,並賜金紫光祿大夫。

十八年,江南大寒。十九年正月,亭奏請伐梁曰:“臣淮北道督統、領鎮南將軍、賜金紫光祿大夫、彭城縣侯周亭稽首再拜,敬問大溫皇帝安,跪陳奏上曰:

臣家昔為葉氏鞍馬,驅馳奔波,顛沛勞碌,而卒見報德以怨,舉族荼毒,男女莫不罹難,老少率無遺余,惟臣賴舅父護保,狼狽以投皇朝。蒙太祖重家父威名,先帝憐臣門淒慘,特為收留,資以生養,寄以東海之守將,委以齊魯之藩屏,此再造之鴻恩,臣百死而難報!惟思能窮心竭力,披肝瀝膽,春秋礪劍以南望,晝夜嚎啕以記仇,以期能上答皇朝之大恩,下報殺父之血憾。

故臣之在淮北,未有一歲一月不嘗訓備士卒,勸勵將尉,鼓舞驍勇,激獎帥校,秣馬厲兵,聚糧整甲。但俟有朝一日,能跨馬飛渡,濟淮而南,踏平建鄴,焚滅遺梁,梟寧洪老賊之首,祭臣父母;鞭葉麒凶酋之屍,慰仆姊兄。此臣平生之夙願,且欲以償天恩之浩蕩者也。

而光陰遷延,歲月蹉跎,自臣門罹難之後,至於今日,幾三十年,臣垂髫來奔,今已將不惑,臣舅往日所將臣父之舊卒宿將,亦已凋落將盡。而其子孫或已持荷兵戈,彎弓跨馬,自其父祖聞臣家之奇冤曠古,皆憤慨請戰,願竟其遺恨,雪其巨仇。臣檢料兵甲,凡步銳二萬四千人,鎧馬六千騎,雖人才三萬,而鹹驍勇健壯,視死如歸,無不能以一當百,以寡摧眾。故臣茲鬥膽表奏,請陛下許臣率此王師,南討間代,以混宇宙於一軌,竟臣平生之夙願。臣誠惶誠恐,叩首死罪。”

太宗遂以亭為南討大都督,使率所部先父舊兵子孫士馬及淮道步騎凡七萬,又命前將軍伯亦笛統胡騎五萬,敕亭總之以南伐。亭於是總率兵馬十二萬,歃血宣盟於淮北,縞素其先父舊部子孫士馬,列旗識曰“報仇雪恨”,傳檄江淮以南,數葉麒罪孽,陳王師之盛,明理以喻其百姓,張賞以招其士民,建旗勒馬,鼓噪而南,江表以此震恐。

是歲二月,亭命鎮南司馬棗章率眾陽布聲勢於壽春之北,命偽造舟船橋梁,示將跨渡,以惑南兵,躬率精兵鎧馬,乘春淮尚淺,對淮陰而疾建浮橋(注曰:淮陰,屬廣陵郡),乘其夜深,飛濟精騎二千以至對岸,比及淮南,梁兵萬人來逆,亭望見之,遂持槊勒馬,跨淮疾渡,率其諸騎,激而獎之曰:“今日至此,有進無退,功名在此一舉,我與卿等共奮!”於是進鬥,與梁兵搏戰,一擊摧之,大潰梁兵,王師遂盡南渡,亭總之以衝鬥,斬其兵馬數千,進陷淮陰,連破數城。時梁將寧洪鎮廣陵,聞之,速率兵馬來逆王師。初,葉麒所以害周純,賴寧洪奪純部眾,故至是亭聞洪率眾來逆,大喜,欲即斬之,於是疾會兵馬以對,與遇東陽,兩軍對陣,亭望見寧洪旗蓋,怒曰:“寧洪老賊,識得我不?汝與葉麒沆瀣一氣,毒害我父,人神齊憤,天地不容,今會斬汝狗頭,以祭先父母!”遂麾其眾進鬥,所向披靡,洪不能抗,陣稍退,亭乃間之,以騎一鼓突之,乃斷截敵陣,於是梁兵大擾,相與驚竄,奔散降伏者無算,洪憚而南遁,王師斬虜數萬,江南惶懾。

三月,梁將張流率眾八萬,距亭於高郵,亭率所部兵馬五萬余人,奮銳衝之,亭揮槍犯陣,跨馬先登,王師鼓噪而前,所部士氣激奮,張流懼而怯戰,命甲士在前,欲堅陣以抗,亭遂命琅琊太守張睿、平南將軍博萊各率鎧馬,奔馳以擊其兩翼,遂蹂其陣而蹈之,大潰其軍,梁眾搖動,前後瓦解,亭遂伐鼓吹角,士卒歡呼叫喝,總眾進擊,大破張流,梟首三萬,虜其士卒無算,張睿陣斬梁將張流。亭預造快艇,遂乘夜飛渡於江乘,比至江南,始為梁所知,於是其文武大震,建鄴驚慌。亭以兵轉戰,緣江奮擊,一晝夜間,劍逼鍾山,去建鄴未足百裡,列甲耀武,鼓角之聲,徹聞於建鄴,其君臣莫不戰栗。梁將顧黎犯亭,亭摧斬於鍾山東北,俄而亭又搗破梁將張默,梁君臣大懼,於是其公卿遂攜其僭主外奔,於是建鄴喧嘩。亭乘梁士卒憚頹,又破斬張默,進圍建鄴,一鼓而下之,遂盡俘其未遁群臣,錄其文武百官姓名,送其品秩顯者於江北,使兵卒監之,送付洛陽。亭命兵將巡視城中,撫慰百姓,散府廩以濟貧弱,又捕其諸四姓人士(注:四姓者,謂江表顧陸朱張四大族),不論親服遠近,凡數千口,一概斬首,擲屍江中,江水為之赤色。亭又命胡騎四出,捕四姓人士外逃者,凡得追及,就地殺之而取其屍骨,堆於城南,立其父母塚位,焚四姓人士屍骨而祭之。亭又使其士卒掘墓以得葉麒之棺,鞭之數百,粉骨為灰,投水飲之,仰天大嘯。

四月,梁將寧洪率眾與其僭主相會,亭聞而大喜,與左右曰:“二寇合處,正可一舉滅之!”遂留棗章守建鄴及緣江,躬總大眾南追僭主。時周亭跨馬濟淮,推鋒渡江,百日之間,席卷千裡,破取建鄴,威震江南,其吳會郡縣,多望風歸順。又周亭率眾在江表,所到嚴明軍紀,秋毫不犯,開倉放糧,賑濟貧弱,故而東南百姓無不歡悅,相與喜曰:“此周世臣英雄之子,為我驅四姓!”用而簞食壺漿於道路,故王師所向無前,梁兵不能抗衡。

亭連下丹陽數縣,徑趣丹陽南境。五月,亭與寧洪對於故鄣(注:故鄣,屬丹陽),王師連戰告捷,卒破而斬洪,亭獲洪屍,狂喜,拔刀裂之為千段,對天嚎啕曰:“兒報仇矣!兒報仇矣!”時丹陽連日陰雨,及洪死,雲霧霽開,晴空萬裡,亭遂喜曰:“此吉兆,我必獲葉鐸(注:葉鐸,梁殤帝)!”亭遂率眾東進,轉戰於會稽、吳郡,推鋒掃蕩,梁將皆不能抗,其公卿挾僭主及其太后,奔波丘陵島嶼之間,以避王師鋒銳,而亭搜山檢海,必欲得之。六月,亭窮追僭主,及諸上虞(注:上虞,屬會稽郡),破斬其隨從公卿將卒,僭主及其太后乃投海而死。

七月,梁嶺南督統晉會北犯王師,陷豫章數縣,亭遂率眾南赴,乃與相持於漸水之南。是月,太宗大敗於上谷,乃遣使八百裡奔馳以赴江南,敕亭率眾還救。八月,亭奉敕,遂將還渡淮北。其近從或勸亭曰:“今將軍威震江南,吳會所在,莫不臣妾,若以此為基業,天命豈不可求?此進足為劉、葉(注:謂若文、梁之有天下),退尚可藍吳(注:謂如藍憲之在東南),何苦棄此既成之業,北還而屈膝於胡虜邪?請將軍順東南之樂推,正大統於建鄴!”亭勃然毆之,曰:“汝何來此悖逆之辭?曩我家為葉氏所負,孤縣齊魯,窮困窘厄,蒙先帝不棄,始見收留而延息,我雖不材,豈能背此!昔藍憲迎吉慎,慎報以殺身,況今日無必以死為報效,奈何與前烈相左?”遂棄江表郡縣,收斂兵馬,留其將帥統兵馬斷後,自總王師而還,統眾至於河北,遣其精騎先赴燕遼,太宗遂距走龍氏。

周亭既還,太宗以周亭破取建鄴、誅戮僭主有功,封為東海郡公,其諸將校士卒,按功進階,依勳封賞。二十年,詔改淮北道為淮海道,以亭為淮海道督統,鎮兩淮。二十八年,征拜左相。太宗崩,以亭為顧命,事備《太宗本紀》。亭既受顧命,遂以左相輔肅宗,勤勉恪職,率導百官。洪宣中,東夷碩臨起義於齊境,請迎王師,肅宗問諸群臣,頗有議論,亭堅言曰:“先北後南,以龍氏為急,此先帝遺訓。今天厭偽齊,使其境內自亂,若此良機,奈何不取?”於是群臣皆然之,肅宗遂遣將伐齊,竟平遼水以東。

洪宣十六年薨,時年五十九,追贈太傅,諡曰“孝武”。嫡長子周彰嗣位,官至河南尹。彰子周遼嗣位,官至北道大都督,在職北討凶寇,勸率農牧,甚得政理之和。遼子周嶠嗣位,依製降為郯公,官至上郡郡丞。嶠無子,以弟子周商嗣位,官至河內文學,博希達所部寇盜,商殉國陣中。

初,張存以琅琊、膠東歸順,所部兵馬兩萬余人從之,太祖隸諸淮道,以為兵戶,世代三五抽丁以事戎旅於淮道(注:謂諸戶三丁則抽其二,五丁則抽其中三,其一丁者,即隸於軍中也),號曰“淮濟戶”,後北境多事,其兵馬漸散衛於海內郡縣。而屬明和、洪宣之間,其張存舊統將校士卒之子孫,頗立勳勞於淮海,其從周亭南征而功尤卓著者,有張睿、唐希、棗章、博萊、明真,睿為張存子,希、章、萊、真四將並為淮濟戶,希別有傳,茲述余事於下。

張睿,嗣存爵,初拜為膠東太守,後率眾從亭征戰,每奮銳在前,官至九江太守、領鎮梁將軍。

棗章,少好兵書,善於陣略,以功累遷至於周亭鎮南司馬。周亭南征,棗章別率偏師為西道,所在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後官至沛郡太守。

博萊,特閑弓馬,長於騎射,事周亭為騎將,亭征江表,每戰率精騎電擊,衝鋒陷陣,積功至於上谷郡尉。

明真,性素沈肅,勤勉乾辦,事周亭為主簿,亭征江表,其糧粟轉運,安撫士民,並由真總,每得和洽,深為亭所稱,積功至於朔方郡丞。

評曰:

時屬明和,戎馬之季;瓜分區宇,南梁北齊。

元勳塚子,皇后母弟;至尊輸信,符節膺寄。

遠遁碣滑,鎮衛隴域;驅逐龍氏,光複遼西。

父母家仇,銘以自勵;枕戈待旦,惟俟良機。

縞素征寇,所向披靡;焚骨以祭,斫屍而泣。

惟我輔相,何其威矣;顧命新主,明哉先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