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第六十六軍的這一遭果然是不白來,何煒成功的跟第六十六軍軍長葉肇達成了一個類似於攻守同盟的配合作戰協定。
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雙方配合作戰,且如果一方需要支援時,另一方要盡全力增援,這一條,其實主要是針對何煒的特務營,第六十六軍的兵力雖然雄厚,然而特種重兵器卻很有限,而何煒的特務營卻截然相反,部隊規模雖然稱不上龐大,但是各種輕重火器齊全,且配備有戰車這種寶貝,用好了絕對是一柄利刃,
所以,第六十六軍的自身屬性更適合在大規模野戰陣地之中扮演者填線的主力角色,而何煒的特務營,則適合擔任野戰進攻突擊和關鍵時刻的反擊任務。
第二,何煒可以參與到第六十六軍的指揮參謀決策之中,也可以根據戰況提出各種建議,這一條實際上就是給了何煒一定的指揮權,至於這個指揮權的分量有多大,能起到多大作用,就得看戰場上的實際情況了。
不過何煒覺得,就憑著自己手下那一個連的戰車,這分量就小不了。
當天達成了合作配合關系之後,雙方自然是賓主盡歡,第六十六軍軍長葉肇顯然心情不錯,親自帶著何煒去軍直屬部隊看了看,通信營,特務連,工兵營和炮兵營都走了一遭,粵軍的部隊的確裝備很齊整,而最吸引何煒的還是第六十六軍的軍直屬炮兵營。
六十六軍的這一炮兵營裝備的是M1928型75毫米超輕型炮,這種火炮是1920年代法國施耐德公司開發的,可以分解成數部分運輸,因為該炮最重的部分炮管都可以放在男人背上背走,所以施耐德公司稱:只要男人能到的地方,該炮都能到達。
施耐德公司對該炮的代號是SEL(施耐德超輕型炮),1926年法國在布爾日作為陸軍炮兵進行了測試,但後來在1927年被海軍采用。該炮裝備法國海軍登陸作戰部隊。這種炮與山炮非常相似,它們可拆卸,更加輕巧,牽引力是“人力所能及”的,然後在水手的牽引/運輸下登陸與敵軍作戰。
在法國海軍陸戰隊的文件上,該炮被稱為M1927型75毫米登陸炮。1930年代法國施耐德公司曾經向中國推銷。當時國人稱之為“士乃德式七公分五步兵榴彈炮”、“士乃德極輕便山炮”,後來被廣東大佬陳濟棠看中,一口氣訂購了幾十門,不過陳濟棠在買這批火炮的時候貌似沒有付完全款,最後還是果脯中央掏了這筆錢接盤,才將這批火炮全都拿到手。
這炮的最大優點就是輕便,那天何煒嘖嘖稱奇的看著只要一名士兵,就能拉著這種山炮的炮架拖著火炮四處跑,以往何煒見過的山炮,要麽是日本造的大正六年式山炮,要麽是博福斯山炮,這些山炮都比較重,行軍時需要許多馱馬來牽引或者馱載。
即便是分解後,要麽不能靠人力背著攜行,要麽也只能短距離攜行,而這法國造的七十五毫米輕山炮居然只要一個人就能拉著炮,當真是不錯,而火炮的戰鬥性能卻也很不錯,這炮采取強裝藥時的最遠射程能夠達到六公裡,最弱裝藥時也能打個二點六公裡。
火炮炮彈重四點五千克,內置一點零五千克tnt炸藥,相對於這個火炮的重量來說,其射程和威力數據真的很不錯,而在看了第六十六軍直屬炮兵營的演練後,何煒也更加慶幸自己和第六十六軍的“勾連,”至少根據他目前所知道的情況,南京衛戍軍的各個軍師基本都沒有什麽身管火炮裝備了,六十六軍這炮兵營也是獨一份。
看了部隊後,葉肇又用廣東菜招待了何煒一頓,而後結束了這場讓雙方都盡皆滿意的會晤。
後來的幾天,何煒主要就是忙著六十六軍的事情,一件是棉衣,另外一件則是撤退的渡船,何煒找到了憲兵司令部,對何煒的要求憲兵司令部是滿口答應,衣服和船都不是問題,這段時間憲兵一邊在下關組織老百姓渡江,一邊又發動駐扎在其他城市的憲兵部隊去搜羅船隻。
有金錢開路,那些駐扎在沿江各地的憲兵部隊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四處找船,現在每天都有新的船隻開到下關,何煒要給六十六軍留下一批船的要求根本就算不得什麽,憲兵很痛快的答應了這個要求,至於棉衣那更是小事一樁,送船的時候順帶捎過來一批就成了,而何煒短短幾天就幫第六十六軍解決了這麽多問題,更是讓葉肇等六十六軍的高級軍官對何煒刮目相看。
時間一天天過去,在何煒處理掉種種瑣事時,戰爭的陰雲也逐步籠罩到了南京城,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新的戰鬥序列。
日軍攻擊南京的華中方面軍由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兩路作戰部隊組成:松井石根指揮的上海派遣軍,轄吉住良輔的第九師團、荻洲立兵的第十三師團、中島今朝吾的第十六師團和天谷直次郎的第十旅團;柳川平助指揮的第十軍,轄谷壽夫的第六師團、牛島貞雄的第十八師團、末松茂治的第一一四師團和國崎登的第九旅團。
擔任沿長江南岸推進的上海派遣軍的部署是:第十六師團沿句容——湯水鎮——南京公路;第九師團沿天王寺——淳化——南京公路推進。由第十旅團的一個重炮兵大隊、一個迫擊炮大隊和後備炮兵、工兵各一個中隊組成天谷支隊,沿常州——丹陽——鎮江公路向鎮江方向推進。
擔任南京正面攻擊和向南迂回的第十軍的部署是:第一一四師團沿宜興——溧陽——溧水公路推進;第六師團沿長興——廣德——洪蘭埠公路推進;第十八師團沿廣德——十字鋪——郎溪——洪蘭埠——太平公路推進, uukanshu國崎支隊則從太平方向渡過長江向浦口推進,切斷中國南京守軍的退路。
除去這些野戰師團外,淞滬派遣軍和第十軍還得到了大量野戰炮兵的配屬加強,包括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獨立野戰重炮兵第2大隊、第3大隊、第4大隊,獨立臼炮第1大隊、第4大隊,獨立攻城重炮兵第1大隊、第2大隊、第5大隊,獨立攻城重炮隊,臨時攻城重炮隊等,僅一百零五毫米以上的重炮就達到一百四十四門。
淞滬失陷後,淞滬至南京幾乎是一馬平川,背後依仗著現代化國家發達國家戰爭機器日軍,張著可怖的獠牙,揮舞著銳利的冰刃,氣勢洶洶的撲向了南京。
而南京衛戍軍的戰鬥命令也正式下發,南京衛戍軍的第一道防線從南京以東、以南外圍山地的三江口、花園、龍潭、湯山、淳化鎮、方山、殷巷、牛首山至板橋鎮,第二道防線由八卦洲南岸的甘家巷、楊坊山、紫金山、孝陵衛、高橋門、河定橋、麻田橋至西善橋達江心洲對岸,南京城是第三道也是最後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