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朱棣在皇宮內介紹蒸汽機時。
遊輪動力艙內。
黃子澄、齊泰等人被如同捆豬一樣捆著。
兩頭休息的大黃牛,伸出大舌頭,用長滿倒刺的舌頭,舔著二人的臉。
嗚嗚嗚……
黃子澄憤怒掙扎,可嘴被堵著。
吱呀!
艙門打開。
一隊海軍將士走了進來,為首的隊官冷笑道:“很熱吧,走吧,給你們洗洗涼水澡。”
很快,黃子澄等人被帶到甲板。
解開繩子。
隊官冷笑道:“記住,以後別招惹我們王爺!”
話中,猛地一揮手。
啊!
黃子澄等人驚呼聲響起。
噗通!
落水的聲音響起。
……
朱棣回朝,給百官帶來的震驚很大。
當然,打擊更大。
諸如,‘任期長此以往發展下去,可如何是好!’
‘大明身為天朝上國,為何上天卻眷顧燕藩’之類的言論,從一張張凝重的面孔傳出。
朱棣從朱樉等人口中,聽聞這些言論後,笑著說了句,‘一群敬鬼神而遠之的讀書人,現在都開始求諸於蒼天了。’
引得朱樉、朱棡等兄弟,哈哈大笑。
任誰都知道。
百官之所以有如此作態。
主要因為朱棣從燕藩帶回來的各種新技術,讓這些人感受到沉重壓力與恐懼。
笑過後。
朱樉等人又默默歎了口氣。
這就是大明的現狀。
這群陳腐的保守派,哪怕感受到了壓力,他們沒有去想如何變革,迎頭趕上。
反而轉而開始迷信鬼神。
求諸鬼神。
似乎要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狂奔不止。
為何,明明有一條正確的路,可以去模仿,跟隨,可絕大多數人,按理說,都是這個時代,能力最出眾的佼佼者。
卻非要在一條錯誤的路上狂奔不止呢?
當時,老十三就在兄弟們喝酒閑聊中,問及朱棣這個問題。
大家都感覺,這不只是數千年積累形成的沉重歷史包袱造成的。
朱棣當時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搖了搖頭,表示還要看看大明的現實情況,或許才能準確回答這個問題。
在朱元璋強勢決定下。
朱棣一家五口,在皇宮小住兩日。
期間,回徐府看了看。
把帶回來的新鮮玩意兒,分送給眾人。
兩天后上午。
朱棣應朱元璋要求,來到大本堂。
給弟弟妹妹,以及在讀的侄子侄女們上一節課。
朱元璋沒給朱棣的上課內容,劃定范圍,隻一個要求:想講什麽就講什麽,什麽都可以說!
如此,朱棣就沒有心理包袱了。
早上,在皇宮一個僻靜小院睡醒,短暫收拾一下,什麽也沒準備,提著兩條胳膊就往大本堂方向走去。
等他來到大本堂宮院門口時,卻被嚇了一跳。
宋濂、趙翥為首的先生,帶著一群孩子。
就連二哥他們這些成年的皇子也都來了。
還一個個帶著自家兒子。
朱棣忙快走幾步,來到宋濂面前,恭敬作揖,“學生朱棣,拜見先生。”
這位老先生,算是他前面十數年的授業‘恩師’了。
此老比父皇、劉伯溫他們的年紀都大。
雖然一樣垂垂老矣。
許是隻教書育人,很少參與政事,而歷史上的廢除相製事件也沒有發生。
瞧著,身子骨勉強還算硬朗。
宋濂先眯著眼,打量一下朱棣的穿著發飾,然後扶住朱棣,“王爺折煞下官了。”
朱棣順勢站直。
握住宋濂的手,含笑拍了拍,“先生為我們朱家兩代人的教育,盡心竭力,先生受得起。”
……
趙翥在旁邊看著朱棣的行為舉止。
身為一個上位者,朱棣這般舉止,確實令人新奇。
陛下也感激宋老。
但陛下絕不會如燕王這般,親近臣下。
帝王始終要與臣子保持一定距離,以小神秘的方式,保持權威。
看來真如方希直所說。
燕藩的政體,絕不是單純的威權性政體。
“趙大人……”
趙翥被喊聲驚擾思緒,見朱棣看來,忙作揖,“拜見王爺。”
朱棣扶起趙翥,“咱們就不要在這裡寒暄了,我實在沒想到,宋先生、趙大人……你們這麽多人也來聽我說些狂妄之言。”
趙翥如今已經不是禮部尚書了。
主動向父皇請辭,跑到大本堂,像宋濂一樣,專職教書。
當時父皇正在籌備增相,設置內閣時期。
可以說,趙翥是放棄了成為閣老的機會,跑來教書。
至於原因他也知道一些。
保守派逼趙翥加入他們。
方孝孺為首革新派試圖用新思想武裝這位趙尚書,讓其變成一位革新派。
然後,這位趙大人連做閣老的機會都不要了。
向父皇請辭。
趙翥雖然是太子系,但是個正直的人。
估摸著,趙翥之所以連閣老都不做,請辭跑到大本堂教書,不是擔心得罪同僚。
更多,是這個人認為,自己無法對保守和革新,對未來的好壞,做出預判。
既然不懂,就不摻和。
這種態度,朱棣還是挺敬佩的。
朱棣和宋濂為首的大本堂先生簡單寒暄幾句,率眾往大本堂內走去。
小聲詢問走在身邊的朱樉,“怎麽這麽多人?我什麽準備也沒有?”
朱樉不由笑了,拍拍朱棣肩膀,“大家都想聽聽你的一些想法,也有很多問題,想問一問伱……”
這還是在大本堂講課。
若是選在國子監。
他可以肯定,必然人山人海!
即便是保守敵視老四的人,也肯定會去聽聽。
做到知己知彼。
朱棣無奈搖了搖頭,走入大本堂。
也幸虧,父皇對於他們的教育問題,舍得下血本。
大本堂足夠寬大。
雖然人多,倒也全都能坐下。
朱棣看著朱樉為首,皇族眾人在前面落座,宋濂等先生要去後面,立即開口:“今天,讓先生們坐在前面行嗎?”
皇子們微微愣怔。
宋濂等人也微微愣怔。
朱棡看了眼朱棣,雖然不知朱棣葫蘆裡賣什麽藥,卻也率先拍了拍朱樉肩膀。
兄弟二人,親自把手足無措,甚至有些惶恐不安的宋濂扶著在最前排座位上坐下。
趙翥等人猶豫一下,也滿心忐忑,跟著來到前面坐下。
說實話,這與禮不合!
他們只是臣。
而秦王、晉王他們都是龍子龍孫!
他們怎麽能坐在龍子龍孫前面呢。
“四哥為什麽這麽安排呢?”
“大哥,四叔這麽安排肯定有用意吧,大哥知道四叔的用意嗎?”
……
一群年幼的皇子皇孫小聲議論。
朱允炆坐好後,悄悄緊盯朱棣。
四叔此舉,是要對外釋放一個態度,邀買籠絡中原的讀書人嗎?
這不就是書中所說,梟雄做作表現出的禮賢下士嗎?
他對中原讀書人禮賢下士,想幹什麽!
圖謀父親的儲君之位。
……
朱棣可不管眾人怎麽想。
等眾人坐好後,轉身,拿起一根粉筆,看著上面特殊的標記,不由笑了笑。
這根粉筆是東番工廠製作的。
沒想到,粉筆這種小玩意兒,都賣回大明了。
朱棣手持粉筆,刷刷在黑板上寫下:尊重二字。
轉身,將粉筆放下,目光環視眾人,笑道:“我沒有準備,之所以先從尊重開始講,是因為,剛才我讓咱們朱家皇族坐在後面,讓先生們坐在前面,有感而發……”
眾人不由精神一震。
相互對視後,齊齊看向朱棣。
剛才大家都揣測燕王為何這麽安排。
沒想到,燕王竟然直接以此破題,作為今天這節課的切入。
“尊重二字,咱們中原厚重的傳統文化中,一直都在提倡,諸如尊師重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些其實都體現了,我們文化、文明延續幾千年,對尊重的深刻認知。
但我認為,我們中原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在文化、文明的具象表現形式上,走上了一條邪路,我們隻嘴上講,或者,做一些虛偽的、無用的具象表現形式。
就好像,我們講孝道,提倡什麽呢?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我們說著尊師重道,可在先生和學生之間的尊重,往往又會受地位影響,宰相見了自己的老師,雖然會作揖鞠躬,口口聲聲說著恩師如何如何,可我們只要看看,吃飯喝茶時候的座次,就會發現,這個先生,面對當宰相的學生時,都要恭維討好。
……
凡此種種,無不表明,數千年來,我們對文化、文明根本沒有踏踏實實的去踐行,都是流於表面,說說罷了,所謂的傳統文化、文明,在我們這些精英的眼中,其實就好像青樓勾欄中的窯姐兒,裝點裝點,打扮打扮,帶在身邊,掛在嘴邊,襯托自己的社會地位,滿足自己對底層百姓的優越感,以及神秘感,以此讓底層百姓膜拜我們罷了。”
這就是所謂的名人效應。
精英效應。
也就是民風、文化的形成。
底層的百姓,都在渴望變為精英、模仿精英。
所以,中原數千年,以德治天下數千年。
可培養出一群令人作嘔的偽君子。
以至於,很多人更喜歡真小人,遇到真小人反而踏實。
碰到一個正直的人。
反而充滿擔心。
就是因為太多偽君子,把所謂的禮義廉恥掛在嘴上,裝點裝點,打扮打扮,混入好人堆中。
以至於,好人反而讓人不敢輕易相信。
得察其言觀其行。
……
宋濂聽到朱棣把中原精英,對待傳統文化、文明,比作打扮青樓窯姐兒。
一時不由生氣。
咳咳……
劇烈咳嗽聲響起。
朱棣無奈停下來。
歉疚看向宋濂,他其實已經預料到,他這番話,一定會引來這位老先生怒火的。
宋濂雙手撐著桌案,在趙翥幾人攙扶下,緩緩起身,緊盯朱棣,一邊咳嗽一邊問:“王爺,認為中原對傳統文化走上了一條邪路,那王爺認為,如何才不是邪路呢?”
“先生,要不坐下聽學生講……”
宋濂斷然擺手製止。
朱棣索性也不勸了,環視眾人,“其實很簡單,就好像在這課堂上,走入這方寸之間,先生就是最值得尊重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身份,在這方寸之間,忽略了對先生的尊重。”
“我們去工廠,無論是什麽身份,都要發自內心對工人尊重。”
“去田間地頭查探農情,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學生,對農民表示尊重。”
……
“當我們在工廠,在這片方寸之間,工人才是主宰者。”
“當我們去田間地頭,農民才是這片土地上的主宰者,我們有什麽理由,有什麽資格,在人家擅長的,且辛勤耕耘的領域,不尊重人家呢?”
“傳統文化、文明想歷久彌新,就得這樣踏踏實實的去踐行,而不是搞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之類具象化,教條化的形式主義。”
“文明、文化本就是從實踐總結而來,可在我們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這些投了個好胎的上層精英,很多人,都只是把這些東西,冠冕堂皇掛在嘴上,隻說不做。”
“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種極端越走越遠,我華夏的傳統文化、文明最終一定會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可能數百年一蹶不振!”
這可不是他危言聳聽。
而是歷史發生的事情。
文化自信蕩然無存。
反倒是,由強盜劫掠發展而來的西方實用主義文化。
未來竟然成為了文明的象征。
這其實就是真小人和偽君子。
造成這一切的本質,就是人人都把傳統文化、文明,當做青樓的窯姐兒。
什麽時候需要了,打扮打扮,裝點裝點就拿出來。
窯姐兒就是窯姐兒!
一股子風塵氣,總有露餡的一天。
等露餡兒了,人們又在巨大打擊下,把相當於窯姐兒的,非實踐文化,當成傳統文化。
對傳統文化產生強烈的自卑。
“四叔!”朱允炆忽然舉手。
眾人紛紛看去。
朱棣點點頭,抬手示意朱允炆發問。
朱允炆起身,緊盯朱棣,“四叔心中,我們的傳統文化就等同於青樓女子嗎?”
許多人微微皺眉。
任誰都能聽得出,朱允炆語氣很衝。
朱棣也不計較,“你應該沒有好好聽我講,我所類比的青樓女子,是我們隻說不做,教條化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原數千年開始,就是一個農耕文明,我們的文明、文化都是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勞動實踐中,慢慢總結出來的,所以,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一種實踐文化,也只有踏踏實實的實踐,才能真正把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魅力,以及強大的文化威力,發揮出來……”
宋濂不停點頭,憤怒已經全消,緩緩坐下。
朱允炆看到宋濂都坐下了,而且朱棣的闡述,又找不出任何漏洞,不由臉上火辣辣,悄悄坐下。
朱棣繼續道:“中原的陳腐之氣,在我看來,就是我們在踐行傳統文化過程中,走上了一條光說不練的邪路造成的,就好比,尊重,如果我們的官員,精英,去了百姓主宰的農田、工人主宰的工廠,能予以農民、工人尊重,那些尊貴卑賤形成的陳腐之風,都會一掃而空……”
……
原本計劃講一節課的時間。
可最後,被宋濂、趙翥、朱樉等人極力要求,朱棣講了整整一個上午。
臨近中午下課。
朱棣告辭要走時。
宋濂拉住朱棣的手,“王爺,我這把老骨頭,能不能去燕藩看看,王爺敢不敢帶我這把老骨頭去看看,我可以寫一份聲明,出了任何事情,都與王爺無關。”
在此之前,他對燕藩的種種。
本著與大明無關,不摻和的態度。
燕王在外面,即便再怎麽‘胡作非為’也影響不到中原百姓。
所以,他雖然不讚同燕藩的文化改良,姑且稱之為改良吧。
但也不像其他人那般仇視。
可今天聽了此王講述,他特別想去燕藩看看。
可他也知道自己的身子骨。
也知道燕王的處境。
若是他在期間出點事情,某些卑劣之人,肯定會以此做文章。
他這個士林大儒,影響力不小,很容易被那些卑劣之人利用。
可他聽後,真的太想去看看了。
否則,死都無法瞑目。
朱棣含笑拍拍宋濂的手,“先生想去學生燕藩看看,這是學生的驕傲啊,哪個學生,不想讓自己尊敬的先生,看看自己取得的成就。”
“哈哈……”
宋濂頓時高興笑了,“好好好……”
朱棣再次和宋濂作別,轉身離開。
‘太會邀買人心了!’
朱允炆緊盯朱棣背影,宋濂在大明讀書人中的影響力可十分大。
若是大儒宋濂都要去燕藩看看的消息傳出去……
他難以想象,會對大明士林讀書人,產生多麽大的影響!
朱允炆在朱棣走遠後,趁著眾人還在討論朱棣講述的內容時,匆匆離開。
不行!
他絕不能讓宋濂去燕藩。
必須把這個消息,告訴姥爺。
讓姥爺想辦法,勸阻宋濂不要去燕藩!
朱棣離開大本堂後就趕往坤寧宮。
吃過午飯後,他們一家就要出宮,去泰山家住幾天,然後住到會同館內。
朱棣尚未抵達坤寧宮。
他在大本堂的講述,以及宋濂想去燕藩看看的消息,就已經在宮內傳開,並且迅速向宮外飛去。
……
“阿爹,快洗手吃飯,皇祖母做了你和娘親最喜歡吃的飯菜。”
朱棣進入宮院,在外面等著的祈嫿,就匆匆跑來催促。
朱棣簡單洗漱期間,朱元璋也趕來坤寧宮。
一家人坐下用午膳。
朱元璋一直等朱棣吃的差不多,開始喝湯時,才笑問:“聽說,你今天在大本堂講課,把宋濂那個老東西都給折服了,還要寫聲明書,然後跟你去燕藩看看?”
此事,一直親自忙碌午膳的馬秀英、徐妙雲還不知曉。
聽聞後,全都詫異錯愕看向朱棣。
朱棣放下筷子,笑著點頭,“宋先生的確想去看看,不過,我估摸著,這件事傳開,肯定會有人去遊說勸說宋先生,畢竟,這位老先生在大明士林讀書人間的影響力太大了,很多人,都不希望這位老先生去燕藩的想法,真的成行。”
哼!
朱元璋瞧著朱棣一臉不在乎,不由沒好氣哼了聲。
“咱希望宋濂這個老東西能堅持住,去你燕京看看,這樣,有利於大明年青讀書人,接受新風。”
朱元璋說著,話鋒一轉,好奇問:“你治下的文官,都能做到你講述中,去農田發自內心尊重農民,去工廠,發自內心尊重工人?”
朱棣用手帕擦了擦嘴,搖頭笑道:“父皇,怎麽可能,這群人也是從咱們中原跟我出海的,數千年,尊貴卑賤、官僚主義、官本位思想怎麽可能這麽輕松改變,不過,他們現在就是虛情假意,去了村裡,也不敢吆五喝六,頤指氣使了。”
“想要扭轉陳腐之氣,真正做到我所說的實踐性傳統文化文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通過提高百姓政經地位,讓官員不敢吆五喝六,在官員和百姓、精英和百姓相互長時間磨合後,人們習慣了這樣做後,就會慢慢從不敢,到習以為常,最後認同。”
朱元璋默默點頭。
老四的兩個理念,本質上,就是通過賦予百姓更高更大政經地位。
實現中樞下面的力量平衡。
但沒有太大削弱中樞的集權,導致權利渙散,中樞戰鬥力衰減。
說白了,就是把下面縣官、士紳、商人的一些正經地位,通過兩個理念,分潤給百姓很多。
這套理念中,充滿了濃烈的鬥爭思維。
朱元璋收斂思緒,笑著提醒:“吃飽了,就抓緊時間休息,輝祖已經催了好幾次,邀請你去金陵工業區,幫他把把脈,而且,藍玉昨天也回來了,和京營的瞿能、朱能、丘福他們商議,向爹提出邀請,想邀請你去京營看看,咱答應了。”
朱棣不由扶額,無奈道:“父皇,我還想去金陵周邊的城池、農村好好看看,我的人民經濟、精英經濟論述,缺乏一些反面的實踐參考,明天去完京營,再有什麽邀請,你可別替我答應了。”
哼!
朱元璋笑哼,“好像很多人稀罕你似的,除了藍玉他們,自己想想,誰還會邀請你。”
“我先去睡一會。”朱棣臉微紅,起身匆匆就走。
哈哈……
身後傳來眾人的笑聲。
……
午後。
朱棣和徐輝祖匯合,乘坐馬車出城。
“這是燕王的馬車嗎?”
“俺看到燕王了!”
……
百姓透過玻璃窗內的薄紗,看到朱棣時,激動議論。
“聽說,給皇子皇女們講課,大儒宋濂宋老先生,都說要去燕王的燕藩呢!”
“現在已經有三位影響力極大的大人決定去燕王燕藩看看了,閣老劉伯溫、韓國公李善長、大儒宋濂!”
“這三位大人的影響力可不小啊!連這三位都主動提出,想去燕王燕藩看看……”
……
馬車內。
徐輝祖坐在朱棣對面,拉上車窗玻璃,笑道:“姐夫,自從陸續傳開,閣老、韓國公、宋大儒主動請求去姐夫燕藩看看後,這個消息,就在百姓、讀書人中間,引起了極大議論。”
實在是這三人的影響力太大了。
“現在,百姓都在議論,還會有誰,主動提出來,去燕藩看看,這回,咱爹肯定也要去,我估摸著,等湯二叔過年回來,也會提出去看看……”
這些老一輩,無論是在讀書人間,還是在軍中影響力都不小。
……
姐夫、小舅子二人談話功夫來到金陵工業區。
馬車在工業區外面停下。
朱棣下車。
在徐輝祖的陪同下,走入裡面。
八座在燕藩已經更新淘汰的小高爐,首先映入眼簾。
八座高爐,只有兩座冒著煙。
其他六座,鏽跡斑斑。
日常保養維護太差了。
他燕藩那邊,這種更新淘汰掉,拆卸了的小高爐,工人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保養。
嶄新如初肯定不可能。
但依舊立起來,沒有任何隱患,馬上就能投入生產。
工人們之所以如此愛惜這些更新淘汰的小高爐。
因為,這些小高爐是工廠的資產。
這些資產只要能出售,工人們就能按照身股分錢。
哎!
徐輝祖歎了口氣,介紹道:“得到水泥製造技術的商人們,嘗到了甜頭,現在一群太子系的成員,又在遊說太子放開高爐冶鐵技術,我要是無法讓金陵工業區起死回生的話,未來,連這兩座還在生產的高爐,恐怕也會熄火。”
“為什麽,這技術到了私人手裡就能盈利賺錢,可在朝廷手裡就不行,呂兆被陛下罷免後,錦衣衛聯合禦史台、刑部、對整個工業區的帳目,都進行了詳細交叉調查,也沒發現貪汙腐敗的情況,若非如此,呂兆哪怕是太子側妃的兄長,恐怕也不可能全身而退……”
……
朱棣一邊聽徐輝祖講述金陵工業區的內幕。
一邊看著正在施工操作的工人。
這些工人滿臉麻木。
和他那邊,工人乾活時,都哼小曲,要麽一起喊一些諢號子,完全不同。
朱棣收回視線,往前面走去,邊走邊說:“朝廷這邊,畢竟代表著朝廷,無法對工人進行殘酷剝削,而工人和以前在匠作監其實一樣,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只要不出錯,保住這份餓不死,富不了的活計就行了,缺少動力。”
“私人工廠不同,現在雖然農村百姓日子還算不錯,可大明這麽多城池內,有多少人,為了一家老小一日三餐拚命?”
“那些私人工廠主拚命壓榨,也根本不怕沒人乾活,你不乾,其他人還會乾,這就好像鄉土村社沒有全面建成時,農村的佃租,士紳漲租也根本不怕沒人租地,七成租子,你不租,一定有其他人租……”
“私人工廠除了拚命壓榨,相較於朝廷工廠,還有其他節約成本的方法,為了多賺錢,在原材料采購方面,他們會貨比三家,在運輸環節,他們也要貨比三家,挑選最便宜,且能滿足需求的。”
“呂兆他們這些人,據說天天坐在官房內,連工廠一線都很少來,你認為他們會為了給朝廷節約成本,這麽累死累活嗎?”
“他們會為了冶煉出來的鐵,累死累活,尋找銷路嗎?”
……
徐輝祖頓時豁然開朗。
苦笑搖頭,“姐夫,還真全都讓你說中了,我看過原材料采購帳簿,這幾年,除了官辦的原材料來源,其他原材料來源,數年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隨著朝廷百萬新軍整編結束,工業區內部鐵需求量降低,呂兆等人除了在金陵范圍內試著銷售產出的鐵,就沒有去其他地方尋找需求方。”
話罷,徐輝祖看向朱棣,“姐夫,這官辦工廠,不搞雇工身股製,就真的做不成嗎?”
“上下同欲者勝!”
朱棣突然開口,同時停下腳步,看著徐輝祖,“這句話,你應該聽過對吧,你也在領兵,應該很清楚,想把數千上萬人,凝聚在一起,打造成一支戰鬥力強的軍事團體,需要什麽?”
“其實就是上下同欲者勝,欲,是多種多樣的,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的同欲是利益。”
“但也可以是一種精神, 這裡的工人,每天瞧著官老爺坐在班房喝茶聊天,而他們拿著很卑微,只能勉強養活家人的報酬,如何能有積極性?”
“你想重振金陵工業區,就要做到上下同欲,深入一線,和工人們乾一樣的活,吃一樣的工餐、受一樣的苦,你帶頭髮揮的精神作用,一定會感染很多人,提振精神同欲,是眼下必須要做的。”
“工人精神提起來後,你可以制定一些獎勵計劃,比如乾得好,酬勞稍微增加點,另外,對於那些協助你管理工業區的官員,讓他們去搞銷售,賣出去工業區的產品,除去成本後的盈利予以提成。”
……
“這是一套人治辦法,一旦人離開了,很有可能落得一個人走政息的結果,但在不搞雇工身股製,形成利益同欲的情況下,這套辦法,或許是官辦工業區,唯一的活路。”
“你要說服太子,對能乾者,設定一些,在確保收支平衡前提下的獎勵制度。”
……
大明走到今天這個,農村鄉土村社發展受限。
城中百姓生活越發艱難的地步。
其實說到底,就是上下不同欲。
百姓階層和精英階層的想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嚴重的矛盾。
這個時候,想要突破瓶頸期。
解決這種困難現狀。
就必須疏通精英階層和百姓階層,實現上下同欲。
辦法也很簡單。
一手扶持革新派,一手握著屠刀,把凡事不願意轉變思想的,全都清洗掉。
……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