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服又橫征暴斂,山東很多地方餓殍載道,屍骨遍野。
李青山本是壽張集上的屠戶,自幼練武,身強體壯,臂力過人。
他小有家資,又為人豪爽,因此周邊不少盜賊、流民投奔他門下避難。
其實算是一個鄉野豪強。
六七月,山東亦爆發大饑荒,米價騰貴不說,一些不良商家還故意屯糧不賣,想要等米價繼續上漲。
李青山帶人到糧鋪購糧,與掌櫃發生衝突,失手將其打死。遂搶了糧鋪,在壽張聚眾起義。
當時山東就相當於大熱天裡的一堆乾草,碰著火星就著。更別說李青山本就是當地豪強,手下有一幫人幫襯著,因此起義後隊伍迅速壯大。
根據混入其中的訊風衛最近一封情報,李青山名義上部眾已經多達十余萬。
不過李青山到目前為止都未攻打城池,主要是攻佔了兗州北部運河上的閘關(也是稅關),以及周邊的一些集鎮、村寨。
李青山部義軍並不完全阻斷漕運,依舊允許漕船、商船過境,卻要將過往船上的糧食、貨物扣下十之二三。
劉升看到這個情報時,不禁讚歎李青山是個聰明人,或者說他手底下有聰明人。
倘若李青山完全阻斷漕運,京師面臨漕糧斷絕的危險,肯定就不管不顧,立即調集重兵將他滅了。
但他只是扣留一部分漕糧、貨物,大明朝廷反應就沒那麽激烈了。
李青山起義後自稱渠魁(首領),封東平秀才王鄰臣為軍師,封江湖藝伎艾雙雙為大元帥,又分封了各方相應起義或來投奔他的十幾人為元帥,聲勢很大,隊伍壯大也極快。
最近李青山佔據了梁山集,也即是昔日的水泊梁山。不知道是不是山東人受《水滸傳》影響太重,李青山等人竟然籌謀讓大明朝廷詔安他們。
混入其中的訊風衛覺得李青山受朝廷詔安不利於崋部,這才急急地傳回最新情報。
劉升看過的明末小說不少,可對李青山這人並沒什麽印象,猜測應該是此人起義鬧得不大,或者是堅持的時間不長。
不過,按照目前情況看,若是李青山能一直在山東運河附近鬧下去,確實可以吸引大明朝廷不少注意力。
這樣便能為崋部發展爭取更多時間。
恰好兗州距離如今崋部控制區域也不算遠,劉升便想派人去勸一勸李青山。
左思右想,劉升還是覺得閻爾梅最適合這個任務——宋獻策其實也行,只不過不如閻爾梅去穩當。
然而閻爾梅如今署理鄧州政務,又兼理內鄉、淅川之政,同時還是常備軍第四師參謀,一時難以離開。
倒是宋獻策如今就在汝陽,調動起來方便得很。
‘北美這邊諸多事務也算是告一段落,看來我又該出山做事了。’
想到這裡,劉升主動動手,不一會兒就將果盤中的果丁吃完了。
然後將李香雲攔腰抱起,上了二樓。
經過過去幾日的交流,劉升發現這個十六歲的姑娘比他預估的更有潛力,因此開發進度便快了不少。
這次他出去又不知需要幾個月才能回來,自然要再加快一下開發進度,免得李香雲不知足。
···
八月十六。
汝陽府城,興華大元帥府。
宋獻策進來躬身一揖,道:“參見大帥。”
“不必多禮。”劉升笑著起身,走了下來。
不知為何,跟宋獻策談事他總喜歡走近了說,或許是因為這樣更方便拍宋獻策的肩膀吧。宋獻策這個身高,任何人拍他肩膀都很舒服的。
“老宋啊,我這裡有個活兒非你不可。”
聽到這話,宋獻策立馬想起上次劉升讓他出使闖軍前的那番談話,頓時覺得肩膀上這隻手分量變重了,不禁道:“屬下惶恐,不知是何事?”
“山東李青山部義軍你可聽說了?”
“聽說過一些——傳聞此人已聚眾十幾萬,阻斷了漕運。”
劉升笑道:“李青山只是霸佔了運河的一段,聚眾十幾萬倒是真的。這人有意讓朝廷詔安他們,我希望你替我去勸勸那李青山,告訴他,受詔安沒好下場···”
接著,劉升對宋獻策是好一番耳提面命。
宋獻策聽得直擦汗。
倒不是嚇得,而是這大殿中本就比較熱。
講完,劉升看著宋獻策問:“我都說的如此詳細了,老宋你該有把握說服李青山的吧?”
宋獻策苦笑,“大帥,屬下都不曾見過那李青山,亦不知其為人,哪敢說有把握?”
劉升笑著拍了拍宋獻策另一個肩膀,道:“你放心,只要你讓他知道,我崋部願意援助一批鹽和兵器,他便絕不會傷害你,說不定還會將你奉為上賓。”
宋獻策無奈一笑,“屬下明白了, 定盡力辦成此事。”
待宋獻策離開,劉升便看著殿中屏風上的大地圖沉思起來。
援助李青山,勸李青山堅持反明,只能算是他的一部閑棋。能起作用最好,不起作用也沒多大損失。
他不會因此事改變崋部原本的戰略計劃。
所以,秋收之後他還是得出兵,至少拿下整個湖北。
至於北面,大明朝廷在秋收後八成也會有所動作。即便大明沒動作,李自成多半也會再次攻打開封——對於闖軍來說,向東攻取開封府,終究是比渡黃河北進容易好些。
東面,有李青山在兗州鬧著,大明肯定是沒工夫來動崋部的東線了。
因此秋收後,他攻取湖廣時應該不會受到其他方向的牽扯。
“大帥,馬旅長請見!”
殿門外的親衛傳話,讓他劉升回過神來,當即道:“讓他進來吧。”
馬金水進來後行了禮,便交上一封翻譯過的情報,道:“大帥,數日前張獻忠在黃陂被左良玉擊敗,之後被追擊,先後敗走麻城、羅田。
根據黃州府訊風衛最新傳來的情報,張獻忠身邊僅剩千余人,遁入大別山中了,多半是要跟革左五部匯合。”
劉升聽了並沒怎麽驚訝。
他接過情報仔細看了後,心中不禁感歎:老張啊老張,我都給你指好了路,你怎麽還是白給了左良玉呢?
回憶起在汲灘與闖軍交戰的經過,劉升不禁懷疑,是不是他受歷史光環影響,高估了李自成、張獻忠二人的軍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