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房穿明末,開局後門通北美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鑄幣

房穿明末,開局後門通北美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鑄幣

簡繁轉換
作者:靈靈吼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2:44 来源:搜书1

尋常百姓看個熱鬧。

身家足夠的有錢人則考慮著要不要買些鐵運股份,又或者說,通過什麽渠道去買。

劉升對於鐵運股份的熱賣並不算意外。

畢竟鐵道運輸之利好擺在那裡,只要那些有錢人對此稍有些了解,便會選擇購買股份。

鐵運股份雖售賣千兩一股,可對真正的有錢人來講並不算什麽。

既知鐵道運輸之利好,買上幾股乃至幾十股,便是很正常的事了。

劉升也不覺得將股份賣給這些有錢人有什麽不妥。

這些人將來固然能通過鐵運股份賺到錢,但大崋朝廷絕對賺得更多。

甚至,當通過售賣鐵運股份籌得的資金足夠多後,大崋朝廷可以不出一分錢地大修鐵路,將來卻在其中佔據一定股份,通過鐵道運輸獲得部分財政收入。

另外,鐵運股份並非免死金牌。

這些有錢人即便變得更有錢,可將來只要觸犯大崋的法律,或阻礙了國家的發展,一樣會被抄家、流放乃至處死。

至於說讓平民百姓也從鐵運股份中獲利——待將來股份售賣、股票等事物成熟後,自然可以考慮析分鐵運股份,讓平民也能買得起鐵運股票。

但劉升估計那應該是多年以後的事了。

因為近現代經濟上的事他懂得很少,對金融危機卻印象深刻。

所以,在做這方面決定時,自然會慎重很多。

況且,他要建立的是一個近代化帝國,跟後世各國體制都有所不同,在經濟建設方面便更應該慎重一些。

寧可在金融方面發展慢些,也不能走到大坑裡。

不過,說起經濟、金融,對大崋來講,另一件事才叫迫在眉睫。

那便是鑄幣。

這個夏季,劉升相當部分注意力其實都在這件事上···

秘造局。

親衛軍、侍衛們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守衛森嚴。

在該局的一個工坊內,劉升正在視察。

“陛下請看,這便是我們研製的鑄錢機器和母范。”

秘造局提舉指著一套機器向劉升介紹。

“母范分為三類,金錢母范、銀錢母范、銅錢母范。”

“按照陛下的指示,金錢作為賞賜之用,只有一種樣式,故母范也是如此。”

“至於銀錢母范,則分三種,可分別用於鑄造一元、五分、一分的銀幣。”

“銅錢母范隻分為兩種,可分別用於鑄造十角、一角的銅幣。”

“這便是用母范鑄造出來的樣錢,請陛下查看。”

提舉官說完,便有下屬吏員端上來幾個托盤。

經侍衛檢查後,被送到劉升面前。

其中最顯眼的自然是裝著金幣的托盤。

劉升從裡面拿出一枚看了看。

正如提舉官所說,這金幣是作為賞賜用的,因此設計、鑄造得格外精美。

直徑約為3.3厘米,厚度則約為3.3毫米。

雖然只有七分多的真金,但色澤卻比真金更好看。

感覺上也頗有分量。

正面一個“崋”字,反面則是以龍為中心、繁複且神秘的花紋。

細看的話,則發現上面有“某年某月某日”的字樣。

劉升知道,這個日期只是母錢製造的日期,並非子錢。

看了看金幣後,劉升很快放下。

相較於金幣,他更加重視銀幣、銅幣的鑄造。

因為金幣隻用來賞賜,並非流通市場的錢幣,即便有點瑕疵,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而銀幣、銅幣確實他用來構建大崋錢幣體系的重要道具,一分一毫的錯漏都不能有。

秘造局顯然用心了,三種銀幣也都鑄造的頗為精致。

至於銅幣,雖然字樣、花紋簡單了些,卻隻給人以樸素感,而非粗製濫造。

且不論是銀幣、銅幣,邊緣都有防磨損的齒紋,內裡的花紋也具備一定防偽功能。

不過劉升見慣了後世造物,秘造局製造的樣錢固然精美,卻也沒讓他太過驚喜。

念著官吏、工匠們的辛苦,看完之後,劉升還是點了點頭,道:“還不錯。”

隨即又讓該工坊現場開動鑄幣機器,演示一遍鑄幣流程。

劉升這是要真是了解一套鑄幣機器的產能。

因為據他了解,前明的鑄幣權之所以被地方、民間侵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鑄幣機構產能不足。

最開始是將鑄幣權由中樞分給地方,如在各布政使司設立鑄幣局,或是在銅礦所在地設立鑄幣局,等等。

鑄幣局遠離中樞,缺乏監督之下,必然滋生貪腐。

一方面貪墨國家財產,另一方面則降低鑄幣質量。

到了明朝中後期,吏治敗壞,對地方管控能力進一步削弱,民間便有膽大妄為的豪強,私鑄錢幣,以謀取利益。

私幣質量往往比朝廷鑄幣更差,因此獲利更高。

再加上朝廷在地方的鑄幣質量越來越差, 到最後錢幣便真偽難辨。

由此,市場上的私幣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差,形成惡循環。

所以,前明到了崇禎朝,銅錢貨幣之用幾乎崩塌,進一步加重了平民百姓的災難。

比如說,一兩銀子值一貫銅錢。

前明的正常兌換比例,一貫便是650枚銅錢。

但劣質私幣往往需要一千多枚才算一貫,有的甚至需要一千五百枚以上。

平民百姓無權無勢,拿銀子換銅錢,可能隻換到六七百枚劣質銅錢。

反過來,當需要用銅錢換銀子交稅時,則可能需要拿出一千多枚銅錢,才換到一兩銀子。

這一進一出,幾乎讓平民的錢財折半!

偏偏前明在張居正改革後,一條鞭法實行,很多地方都規定隻用銀子交稅。

由此可知,小民受銅錢敗壞之害有多重。

而在前明最後幾年,很多地方隻認金銀,不認銅錢。

大崋建國之後,同樣深受銅錢敗壞之害,故只能沿用明末習俗,能以銀子結算的,便以銀子結算,對銅錢認同度不高。

不過,隨著天下太平,經濟繁榮,民間小額交易變得頻繁,只靠銀子建立得貨幣制度顯然就成了經濟貿易發展的一大阻礙。

這時,大崋出台新的合法銅錢取代舊幣,就很有必要了。

況且,歷來新朝建立,鑄造新錢都成了規矩。

劉升乾脆便讓秘造局先研製出一套更精密、產能高的鑄幣機器。

並順帶把金幣、銀幣也都搞出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