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官道,有徐河、鮑河、白溝河三條發源自太行山山脈之中的河流,橫穿官道而過。
牛成虎也是老牌將軍了。
甚至,李自成還在老八隊的時候,牛成虎就是一方大將了。
雖然敵情已經明朗,探子們再次確認了佔據新城的明軍不超過百人,但是,牛成虎卻很小心。
他這個人,素來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因為,他足夠謹慎,從不打沒把握的仗。
這也是他依舊還能活蹦亂跳的原因。
在明末數百股起義軍被殺者已經超過九成九的前提下,牛成虎部始終屹立不倒,就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正應了那句話:善戰者無奇功也。
這也是古人評論良將的話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古往今來發生了多少次戰鬥?
怕是數都數不清。
能夠被人們耳目嫻熟的,哪一個不是險象環生危機重重中卻戰勝對方的故事呢!
在漫長歷史中,留下威名的,無一不是以弱勝強、以奇勝正的名將。
而那些平素沒有拿得出手的經典戰役,卻完成了任務的將領,無人知曉……
這也就是良將和名將的區別。
這世上,終究——如霍去病那般的名將太少……
撐起了一個王朝的,絕大部分還是這樣的良將。
畢竟,只要不敗,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勝利。
……
牛成虎小心翼翼的渡過了三條河流,卻始終不見明軍半渡而擊,他緊繃著的心放下了。
“陳老二,可以放松你的老二了,明軍沒有伏兵。”
不知不覺間濕了衣服的牛成虎,長舒了一口氣,開口與手下副將說笑一句。
“大當家的,你還是太小心了,照我說,就該騎兵先行,步軍在後,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副將撇嘴道。
陳老二叫陳二牛,此人在歷史上沒有什麽事跡流傳,唯一上了史書的事是——這廝在南明局勢危險之際,拿刀綁了牛成虎,強迫牛成虎投降了偽清。
此後,牛成虎宛如徐庶進曹營,終生沒有為清廷做一件事。
他和另一個革左五營馬應守部部將牛萬才一樣,都是被部下捉住後,被迫降清的。
實際上在明清易鼎之際,這樣或是被迫、或是做戲,以這個戲碼投降清朝之人,數不勝數。
而這兩人,是唯二始終不為清廷出力之人!
牛成虎與陳二牛是同鄉,憑著這一層關系,兩人之間並沒有明顯的上下級隔閡,反倒是有幾分無話不談的意味。
革左五營是活躍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地帶的農民軍,他們的骨乾是選自豫西、豫西南一帶山區的礦工。
熟悉地理的都知道,這一帶是秦嶺、大巴山、桐柏山交匯處。
山區出什麽?
精兵!
說的好聽一點,叫做山地百姓生存不易,艱苦的生活,養成了與天鬥、與人鬥的凶悍風氣,是上等軍卒來源。
說的不好聽一點,叫做窮山惡水出刁民。
這些地方的兵,是真的彪悍。
革左五營精銳的戰鬥力,在這個時代是頂尖的,甚至要比李自成的精兵老營戰鬥力都高。
1642年底,關外滿清再一次入關搶掠。
當時農民軍的後起之秀,是起兵不過兩年時間的袁時中。
袁時中效仿革左五營前輩們的故事,以豫西一帶礦工為骨乾,建立了小袁營。
此時,李自成帶領大軍,正在猛攻開封城,明軍盡集河南,大明腹地失去了防護。
宛如無人之境的清軍,一直搶掠到了海州(連雲港市)。
正好遇到了袁時中。
這是農民軍與清軍的第一次較量。
出身豫西山區的小袁營將士們,先以火炮開路,再以弓箭火槍跟進,隨後以長矛、大刀清掃……
一套組合拳,打得清軍閉營固守,隻敢以火炮對轟。
等到了夜晚,小袁營夜襲清軍營地,焚燒清軍馬廄,驅趕火馬擾亂清軍後,突入清軍火炮陣地,點燃火藥,炸毀了清軍的火炮。
失去了依仗,清軍隻得退入海州城內,不敢再戰。
而後,更是派遣五十名韃子,帶著金銀珠寶前往小袁營,尋袁時中說合。
河南這個地方,百姓素來骨頭硬,後輩中,就有人不跪韓國女boss,最後慘遭工廠聯合封殺該地(門口一張小紙條,上書:本廠不shou河南…)……
袁時中也展現了作為一個老祖宗,該有的強硬作風。
這人也不是腐儒那種窮清高,死撐著所謂‘節’‘氣’的作風,他直接銀子照收,然後命人將五十個韃子推出營外,亂刀砍死……
糖衣大炮?
行,糖我吃了。
炮彈我才不還給你,直接給你炸了!
袁時中的操作,騷的一批。
而城內的清軍, 竟然不敢出城報復,眼睜睜的看著袁時中耀武揚威一番,轉身離開。
袁時中小袁營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可惜的是,袁時中不配合李自成攻打開封,準備投降明朝的舉動,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
未幾,袁時中返回河南後,李自成夜襲小袁營,斬殺了袁時中……
而後,小袁營將士被分做兩部,一部分被李過接收,與孩兒軍一道,成為了後來的忠貞營。
一部分被白鳩鶴的右營吞並,後來成為了“夔東十三家”的一部分。
不管是哪一部分,最後都展現了一個漢人該有的風采!
膝蓋,彎不下去!
後世南陽鄧州西部,有大小袁營、袁營、袁店等村莊,就是當年小袁營曾經駐扎的地方。
鄧西屬於秦嶺的余脈邊緣地帶,這裡全是波紋一般的崗地,歷來被大軍所喜。
此地周邊有大小周營、大小孔營、大小老營、大小蔣營、前後軍張營等村莊,都是當年革左五營曾經駐扎或者遺存下來的老弱軍士發展出來的村落。
……
牛成虎抬腳虛踢了陳二牛一腳,作勢怒罵:“鱉孫,一天到晚大咧咧的,早晚有一天要被人砍了你吃飯的玩意!”
陳二牛呵呵一笑,也不爭辯。
兩人的舉動,惹得身邊親兵一陣大笑。
有人起哄道:“大當家的,二當家吃飯的家夥沒了不要緊,最要緊的是下面的小家夥不能沒了。”
“可不是麽,二當家的二當家要是沒了,那翠雲樓的小翠花,炕頭上可要換人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