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事情有些突然,但老實說當初決定出兵江南的時候,徐兆傑就料想到了會有這個情況!
畢竟葉明盛最擅長的一招就是戳傻狗上牆,或給或賣別人一些二手火器,然後讓他們來扯自己的後腿!
當年他第一次進攻淮南的時候,葉明盛就用過這種卑鄙計倆!
當時為了一舉拿下淮南,他策劃讓淮南總督馮克勤和齊魯巡閱使曹長平兩個人鷸蚌相爭,他好在後面漁翁得利,本來他計劃進行的很順利,馮克勤和曹長平兩個人在他的鼓動下都是損失慘重,他則是趁虛而入攻入富裕的淮南。
月余時間他便是打下了淮南數座府縣,甚至一度差點攻下淮南第二大城市康陰,一時間他徐兆傑春風得意馬蹄疾,他和安慶軍風頭無二,整個淮南都好似要臣服在他的鐵蹄之下。
如果他當時一舉拿下康陰,那麽馮克勤就失去了緩過來的機會,他徐兆傑就可以再接再厲拿下壽春,將馮克勤這個淮南總督取而代之,不用在以後一年多時間裡和馮克勤僵持拉扯了!
然而讓徐兆傑沒有想到的是,葉明盛第一次祭出了他戳傻狗上牆的絕招····························
當時徐兆傑也是算到了,曹長平兵敗之後眼看給自己做了嫁衣,心有不甘抄他的後路,所以徐兆傑也是故意拱火,讓馮克勤把曹長平打的是損失慘重,讓曹長平無力在他漁翁得利攻擊他。
但百密終有一疏,馮克勤沒有算到的是,葉明盛一直在盯著他,眼看著他要鯨吞淮南,葉明盛奶了曹長平一口,低價賣了曹長平不少的火器,如此一來本就心有不甘的曹長平,得到奉武軍火器後二話沒說就抄了他的後路!
讓他迫不得已放棄了眼看著就要到手的康陰,雖然後來他擊敗了曹長平穩住了後路,但是馮克勤也是在這個時候穩住了局勢,他一舉拿下淮南的計劃也是徹底破產,迫得不已開始和馮克勤拉扯。
但即便如此葉明盛也不放過他,一直在資助他後方的土匪,起義軍,讓這些人找他的麻煩,托他的後腿,如果不是葉明盛耍的這些陰招,他完全可以早兩年拿下淮南,如果那樣的話現如今整個南方就是他徐兆傑的!
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正是因為在葉明盛戳傻狗上牆的招數下吃了大虧,所以這一次入侵江南,徐兆傑也是有所防備,在荊楚南部部署了超過三萬五千人的軍隊,就是防著葉明盛利用孫成功來扯他的後腿·································
當時鎮南軍中還有很多人對此有所疑問,覺得孫成功沒這個膽量來主動出擊,認為應該將荊楚的軍隊用在攻略江南上!
但事實證明他太了解葉明盛了,葉明盛這個狗雜種果然是故技重施,再一次祭出了他戳傻狗上牆的招數!
想到這裡徐兆傑就不禁想要給孫成功兩個大耳光,人都說前車之鑒,後車之師,你他娘的是一點沒有記性啊,上一個被葉明盛戳上牆的傻狗,就是齊魯巡閱使曹長平,現在他墳頭草都一丈高了!
你小子還屁顛屁顛的給葉明盛當槍使,你爹孫良玉知道你這個德行,肯定是死不瞑目恨不得從棺材瓤子裡爬出來打死你個龜孫!
雖然是對孫成功憤恨不已,但是徐兆傑也是非常無奈的意識到,楚軍的進攻很可能已經是事實了!
因為已經在荊楚南部布下了重兵,所以老實說對於孫成功的進攻,徐兆傑並不是太過擔心。
徐兆傑真正擔心的地方是在康陰!
他擔心葉明盛指使孫成功進攻荊楚南部,只不過是一個試探他鎮南軍在荊楚淮南一帶的虛實,而葉明盛真正的殺招是命令駐扎在康陰的第一師發動渡江戰役·····························
面對第一師這個奉武軍王牌中的王牌徐兆傑也是不敢大意,他一直命令千虎衛盯住第一師的動向,第一師在康陰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要在第一時間告訴他!
而根據千虎衛的情報顯示,自從去年攻佔康陰開始第一師就是在康陰打造戰船,練習水戰準備著渡江戰役。
現如今第一師已經在康陰打造了大小戰船上百艘,第一師的官兵練習水戰也有小半年的時間,已經逐步形成了水上戰鬥力達成了發動渡江戰役的基本條件!
只要葉明盛一聲令下,已經擴充到三萬人的第一師,便可以發動渡江戰役進攻壽春!
徐兆傑認為這就是懸在他頭上的一柄隨時可能落下的利刃!
如果在孫成功進攻荊楚南部的時候,第一師同時發動渡江戰役進攻壽春,那麽鎮南軍將會非常的嚴峻,稍有不慎便是進退兩難,全軍覆沒灰飛煙滅的下場!
老實說這一次進攻江南,徐兆傑想了很長一段時間,想了各方尤其是葉明盛的反應,他已經想到了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他還是決定冒險進攻江南·························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葉明盛和奉武軍是最重要的原因,徐兆傑認為奉武軍的勢力已經伸進了淮南,荊楚,只要葉明盛想就可以隨時攻打他。
而現如今因為雙方體量的原因,即便是奉武軍只派出一支偏師,就能夠逼的鎮南軍全力以赴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如此一來即便擋住了奉武軍,鎮南軍也得不到任何的發展,只能是疲於應對!
如果洛安朝廷能夠擋住奉武軍,那麽在洛安朝廷牽製奉武軍大部分戰力的情況下,鎮南軍說不定還能夠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然而遺憾的是洛安朝廷眼看著已經擋不住了,在奉武軍的兵鋒威脅下,連晉陽這種極具政治意義的重鎮都被迫放棄,足以說明洛安朝廷已經是日薄西山,覆滅只不過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了!
當時知道楊崇慶出山的時候,徐兆傑還對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能夠挽救洛安朝廷,但是現在看來楊崇慶也救不了洛安朝廷,他看上去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延緩洛安朝廷覆滅的速度!
所以鑒於這個情況,徐兆傑認為他已經無法指望洛安朝廷,他唯一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雖然像高宗昌,尹彪等敵方藩鎮向葉明盛投降之後,雖然失去了往日呼風喚雨的權力,但也都沒有被葉明盛清算,現在過上了太平富翁的生活。
但是徐兆傑知道自己和他們不一樣,以他和葉明盛的仇怨之深,一旦他敗了最好的選擇,就是死在戰場上,要不然一旦落到葉明盛的手中,那麽勢必會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不僅如此,葉明盛也不會放過徐家的任何一個人,他會殺掉所有人!
講真有的時候,徐兆傑也有一些後悔,當年在宮都和葉明盛接下了生死仇怨,他有時候也在想,如果他能夠回到當年會不會放葉明盛一馬,甚至和葉明盛化敵為友!
仔細思索過後,徐兆傑覺得上天真的給他這個機會,讓他能夠回到當年的宮都,那麽他非但不會放過葉明盛,相反他還會不顧一切的殺掉葉明盛,殺掉葉家全族所有人,讓葉明盛沒有任何機會崛起!
但是很遺憾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更沒有後悔藥可以吃!
徐兆傑必須認清現實並且接受它,思來想去之後徐兆傑覺得與其在,葉明盛的圍殺中憋屈死亡,那倒不如在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奮力一搏,在死亡的危險中博取一線生機··························
如果他能夠率部攻佔江南,那麽一切就將豁然開朗,到時候即便葉明盛佔據了整個北方,他也可以憑借江南這個大後方,在荊楚,在淮南和奉武軍繼續交戰
為了這個美好的夢想徐兆傑選擇了搏命,而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在他還沒有攻佔江南也就是現在,是他最困難最虛弱的時候!
現在的壽春鎮南軍只有一萬七千人,還有一萬人征召還在訓練的青壯,守衛的力量相對很是薄弱。
因此如果葉明盛命令第一師發動渡江戰役,第一師度過南江進攻壽春,那麽一旦壽春失守鎮南軍就會全線崩盤!
但是徐兆傑就是拿自己和鎮南軍所有人的命運去賭,賭洛安朝廷牽製住了奉武軍的全部精力,奉武軍已經沒有了兩線作戰能力!
去賭自己能夠趕在葉明盛擊敗洛安朝廷之前攻佔江南,成為江南的主宰者!
·······························
·······························
洛安,文華閣議事房
上官長恭和慕容倫兩個人相對而坐,望著面前依舊平靜如水的慕容倫,上官長恭淡淡的說道:
“慕容閣老想來您應該,已經知道了我爹已經去世的消息了·················”
此話一出慕容倫不由微微皺眉,上官長恭的話讓他有些措不及防,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看著慕容倫沒有任何驚訝的神情,上官長恭便是更加了肯定自己的答案,旋即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說道:
“我就知道瞞不過慕容閣老,微末計倆讓慕容閣老見笑了!”
雖然不知道上官長恭一上來就說這樣的敏感的問題,是有什麽特別的用意,但慕容倫搖了搖頭說道:
“上官尚書說笑了,我確實有過這方面的猜測,但是始終沒有肯定!”
說到這裡慕容倫重重的歎了一口氣,很是惆悵悲傷的說道:
“首輔大人是朝廷的柱石,他這麽一走朝廷的局勢勢必會更加艱難,唉!”
“上官尚書我能夠理解你,你也是為了大局著想,眼下賊軍勢大,若是首輔大人逝去的消息傳出,勢必會導致朝廷人心動蕩,賊軍更加猖狂!”
看著面前演戲的慕容倫,上官長恭心中一陣冷笑,但表面上也是憂心忡忡的講道:
“這是我爹他臨終前的囑托,我爹他就知道慕容閣老能夠理解他的苦心!”
說完兩個人又是說了一些沒有任何意義的虛偽套話, uukanshu 然後上官長恭才是話音一轉講道:
“近日我注意到朝堂上有一種意見說晉陽丟了,王總督戰死雲並軍全軍覆沒。對此楊元帥要承擔責任,朝廷應該派宣武軍的馬指揮使前往雲並,從楊元帥手中接手指揮權·································”
“慕容閣老你是朝廷重臣,不知道你對這個意見有什麽看法?”
見上官長恭說起這個,慕容倫也是快速思考起來,他發現上官長恭這個家夥,雖然沒有沒有他死去的老爹上官宏遠那樣厲害,但也是不容小覷!
上官長恭的這個問題,表面上看只是上官長恭作為朝廷的實際掌權者,谘詢自己這個老臣的意見,但是實際上恐怕是另有深意的,想到這裡慕容倫不由意識到,他和楊崇慶之間秘密聯絡,很有可能已經被上官長恭注意到了!
對此慕容倫則是有些頭疼,不知道上官長恭這是真因為猜忌打算換下楊崇慶,還是在這裡試探自己和楊崇慶之間的關系!
沉吟了一會慕容倫向著上官長恭講道:
“楊元帥雖然是朝廷首屈一指的大將,但馬指揮使也是一員悍將,為朝廷立下了無數的功勞,而且還是一員福將,所以依我看無論是楊元帥繼續領兵作戰,還是馬指揮使去接替指揮,都是不錯的選擇!”
“最終還是要看,上官尚書您怎麽想·····························”
(大家對最近的劇情有什麽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