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經濟發展巔峰。北宋和唐朝相比,最大的區別不是在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是北宋取消了北宋之前歷代所設置的宵禁制度,並且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這就為人們能夠進行的休閑娛樂活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不再受其限制,能夠充分地通過多種方式在任何時間、地點去消費享樂。
勾欄瓦舍便是最受宋人歡迎的娛樂場所。裡面魚龍混雜,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各個階層的人都會有。在宋代,勾欄瓦舍幾乎被所有人所喜愛,無論城市大小,都會有其存在。
勾欄瓦舍是城市的固定娛樂場所,在北宋時期主要是作為表演戲曲的場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戲院。之所以稱其為勾欄瓦舍,是從其結構而言。勾欄,形狀類似於沒有蓋子,並且四周用木板作為牆壁,裡面有用來表演的舞台和觀眾觀看的地方,有一個門是進出口;瓦舍,其搭建是為了演出不受刮風下雨的影響而能夠順利進行,瓦舍中有不同的勾欄。瓦舍中的勾欄,有雜劇、講史、諸宮調等演出形式,可容納很多觀眾,就像現代劇院中分為不同的廳,用來表演不同的戲劇。到南宋時期,勾欄瓦舍進一步發展,除了表演戲曲,更是能夠進行角抵(相撲,起源於中國戰國時期,宋朝發展至巔峰)、蹴鞠(起源於中國戰國時期,宋朝最普及的一種體育性娛樂活動)、水秋千(跳水與蕩秋千相結合,似今跳水運動)等大型體育活動。
12歲的蘇軾身高已達一米六五,隻比普通成年人略矮。少年那張英俊的臉龐棱角分明,一雙深邃的紫瞳,像兩顆紫色寶石般閃爍著神秘的光芒。長闊臉、高顴骨,有其乃父之風。蘇軾鼻梁高挺,唇厚牙白,給人一種堅定自信的感覺。
眉州城天慶觀私塾,某日放學之前。蘇軾擠眉弄眼地拉起陳太初走到四周無人處,低聲說道:“陳兄,明日旬假意欲何為?”
陳太初有些莫名其妙,樂呵笑說:“蘇兄,我還能乾嗎,當然是幫著爹娘乾活啊。”
陳太初出身眉州城普通市井之家,父母都在當地大富人家做工,除了養家糊口,還能供養陳太初求學,但這已是其父母能夠做到的極限。陳太初從小就明事理,放假的時候從不外出玩耍,就在家裡做家務活,力所能及分擔一點。
“陳兄,明日可是《目連救母》演出最後一天,有沒有興趣一起勾欄聽曲?”蘇軾興致勃勃地說道。
宋雜劇,是宋代各種滑稽表演、歌舞、雜戲的統稱。宋代是我國戲曲的成熟期。《目連救母》是一個關於佛教的故事,最早見於東漢初由印度傳入我國的《佛說盂蘭盆經》。該故事講述佛陀弟子目連拯救亡母出地獄的事。《目連救母》是北宋雜劇中劇情較長的連台本戲,劇情之多可以連續演出七天,但這並沒有澆滅觀眾們的熱情,前來捧場的觀眾數量隻增不減。這與我們現代人追連續劇十分相像。
陳太初正襟危坐,語重心長地說:“蘇兄,咱們都是求學之人,不能被這些吃喝玩樂的場所迷惑心智。我除了讀書、家務、修道,再無他求。況且,程夫人怎會讓你外出勾欄聽曲,旬假也不行。”
蘇軾玩味地看著陳太初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打了個哈哈:“陳兄,咱們都同窗四載了,日日相伴,相互秉性都門清啊。不就是腰纏之物嘛,放心,明日所有花費都算我的。再者,我阿娘說了,要勞逸結合,不可死讀書、讀死書。”
“哈哈!”陳太初爽朗大笑,毫不介意蘇軾的打趣,反手打趣回蘇軾,作揖道:“蘇兄高義!”
兩人四目相顧,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