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並沒有什麽戀愛技巧,與之相關的套路也是一竅不通。他隻懂得一個道理:以真心換真心,以真情換真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就有愛情。愛情之中,如果男女雙方都全身心為對方付出,那是萬幸,男女雙方都應該視對方如珍寶。
但兩情相悅畢竟是極少數,現實中更多的是一方多付出,另一方少付出,這才是愛情中的常態。
無論男女,確實會有部分少付出的一方,會把多付出的一方當作備胎,可能說不上呼之即至、揮之即去,但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作為少付出的一方,會毫不留情地把多付出的一方遠遠踢開。然後角色轉換,在新的男女關系中,少付出的一方轉化為多付出的一方,然後等待他/她的命運可能就是被別人遠遠踢開;但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作為少付出的一方,可能會選擇將就湊合地跟多付出的一方結合,從此既當又立,既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多付出一方的無私奉獻,又不停抱怨生活不好過,日子沒法過,整日吹毛索垢,怨天尤人。
無論男女,除了上面所闡述的情況,還有少部分的作為少付出的一方,他/她能夠真切感受到多付出一方對於自己的好,那是全心全意毫無保留的愛。他/她會嘗試做通自我的心理建設,真心實意去接受並認可多付出的一方,並反過來開始嘗試對多付出的一方比之前更好一些,逐步向多付出的一方靠攏。可能最終無法琴瑟和鳴,但兩人都會幸福快樂地生活著。這種愛情與最開始就兩情相悅的愛情相比,可能沒有那麽甜蜜,但可能說不定會更加長久。
當然,這只是蘇軾一部分的愛情觀。人,最是莫測。愛情,作為人最莫名其妙的情感,無法用文字完全詮釋。
並且,愛情觀和婚姻觀又大相徑庭。兩者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差異性相對更大。蘇軾的婚姻觀如何?他自己現在也極其模糊,如今的他隻想好好享受地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其他事情暫時無暇顧及。
蘇軾是幸運的。因為王弗懂得珍惜。兩人最開始的時候,可能確實是那時王弗太小,只是把蘇軾當成親哥哥一般對待。顯而易見,蘇軾是多付出的一方,王弗是少付出的一方。王弗並未因為蘇軾對自己毫無保留的付出而輕賤他,相反,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蘇軾的付出日益珍重。她的身心慢慢地向蘇軾靠攏,最終兩人兩情相悅,琴瑟甚篤。
由於蘇軾和王弗確定戀愛關系,原本翌日就要歸家的蘇軾把返家的時間往後推遲了三日。這三天,兩人感情急劇升溫,已經如膠似漆,中岩書院的各處地方都留下了兩人的足跡,看得同窗們眼冒綠光,豔羨不已,被同窗們戲稱為“喚魚姻緣”。王方先生未發一言,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