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不止一人同時提及眉州處士蘇洵,都說蘇洵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是真正有才能賢德之人。
處士常被美化為隱士,處士文化也因而被簡化歸結為隱逸文化。而實際上,處士真正的社會身份一般是山林鄉野中有文化的富民、城鎮市井中的醫卜及文化技藝人。這些被有意無意淡化了真實社會身份的處士們所生產創造的文化,其實是涵蓋了隱逸文化而更具農工商民間色彩、更具社會底層色彩且並不單一的文化。宋代的處士文化相當於明清時期的鄉紳文化和城鎮工商文化。
在宋代,幾乎所有不仕的各階層、各行業的文化人都可以廣義地稱作處士。處士在當時其實就是非官方文化人的代稱,處士文化也就成為民間文化的代稱,成為與官方文化不盡相同的文化形態。處士文化雖然有些分散和隱蔽,但從理論上講,其規模與態勢應該超過官方文化,或至少能與之抗衡,這是因為處士數量絕對多余官員。
宋人經常將處士與士大夫相提並論,以二者指代在野、在朝的所有士人,代表整個士人階層。由此可見,宋人把處士看作是能與士大夫同日而語的在野力量。
經過半日時間的衙署緊急議事,終於敲定了蜀地百人賢士名單,其中蘇洵赫然在列,是張方平最為看重的前十之人。
在最終名單出爐的同時,百名已經飽腹的陝西廂軍兵士早已枕戈待旦。隨著種古一聲令下,百名兵士從益州衙署各自向著東南西北不同方向疾馳而去。如果從高空俯瞰,場面甚是壯觀。
益州城距離眉州城也就將近兩百裡路程,軍馬加鞭一個時辰左右即可到達。
當日未時,延訪蘇洵的兵士一路疾如雷電就已趕到眉州城紗縠行。
兵士急如風火闖入紗縠行的時候,只有二餅獨自一人照看店鋪。最近儂智高寇蜀甲午再亂的謠言瘋傳,眉州城絕大多數大戶人家都已逃到益州城避難。其他未曾外出逃難的也極少出門。紗縠行生意冷清,門可羅雀。
如今正是敏感時期,二餅見一位佩刀兵士衝進店裡,眼睛微不可察地一眯。只是一眼,二餅就看出此人雖然身手一般,但必定見過血,身上帶有一絲外人很難察覺的殺氣。
二餅沒有先行開口說話。兵士抱拳一禮:“小官人好。請問蘇洵蘇處士是否在家?我家大人是新任益州知州張方平張大人,有十萬火急之事向蘇處士請教。還請小官人幫忙傳告。”
“在,請隨我來。”二餅見兵士話語真切,不似有不軌企圖,直接領著兵士進入後院書房。此時,蘇洵正在教導蘇軾和蘇轍兩兄弟讀書。
“阿郎,新任益州知州張方平張大人派遣屬下軍士有急事找您。”二餅把兵士領到蘇洵面前。
蘇洵滿臉疑惑不解,蘇軾低頭好似略有所思,蘇轍則在一旁意興盎然。
“拜見蘇處士!”兵士再度抱拳一禮,將事情的前因後果簡明扼要說與蘇洵,最後言辭懇切地說,“還望蘇處士現在就提筆獻策,救蜀地百姓出水火。我就在此等候,拿到獻策以後快馬加鞭趕回益州衙署,第一時間把獻策呈送張大人閱覽。”
面對救蜀義舉,蘇洵當仁不讓,毫不遲疑地說:“將軍放心,蘇某這就提筆獻策,最多一個時辰即可。二餅,你帶這位將軍去客廳稍作休息。”
佩刀兵士抱拳告退後,蘇洵立馬看向蘇軾道:“二郎,你看此事如何?”
蘇軾喜不自禁地狠狠點頭:“伯父曾言‘安道入蜀,如同孔明入川,是蜀人之幸。’絲毫不失圭撮。張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實就已經平息了蜀地大半動亂。最壞的結果就是堅守到過了甲午今年,短則三月、長則半年,用時間證明甲午再亂純屬子虛烏有,蜀地百姓便可自安。但張大人顯然不願被動等待,他要主動出擊,將平亂時間壓縮到最短,將蜀地百姓損失降到最低。阿爹,孩兒有三策,您酌情參考。”
蘇洵迫不及待地說:“二郎快快道來。”
蘇軾沈思默想片刻後道:“獻策以‘以靜鎮之’為總綱,鎮靜對待各類謠言,處變不驚,臨危不懼,是平息恐慌的最好良方。策一,堅定立場。無論是否有實證,官府都要當機立斷出面公開辟謠宣布儂智高寇蜀純屬捏造,萬不可信。一定要堅決地向蜀地百姓表明官府的態度。對於那些莫須有的事情,官府不要過慮,沒有萬一;策二,禍水東引。儂智高寇蜀,絕無可能。謠言四起的源頭至關重要。張大人已基本排除謠言起於高良夫,他最多也就是借勢而已。謠言的背後必然事關現實利益,邛部川蠻嫌疑最大。由於宋朝采取疏遠南詔大理國的政策,雙方直接交流較少, 邛部川蠻經常代表南詔大理國與宋朝交涉通好,是南詔大理國與宋朝兩方溝通的主要中介。因此,邛部川蠻在這一過程中上下其手、趁機謀利是很可能的。儂智高借南詔兵寇蜀,極有可能是邛部川蠻為了自抬身價、趁亂漁利而編造出來的。官府應直接下令邛部川蠻,讓其交出造謠妄言者,斬首示眾,震懾西南諸夷,這樣對於平息恐慌、穩定局勢會起到顯著的效果。其實,這算不上禍水東引,我幾乎可以斷定這就是事實;策三,落實證據。私下派遣精乾之人前往邛部川蠻尋找造謠鐵證。如有可能,繼續深入南詔大理國打探確認儂智高的實際情況,這就萬無一失了。”
蘇洵拍手稱快道:“吾兒大才!”
蘇洵遂提筆寫道:人皆曰蜀人多變,於是待之以待盜賊之意,而繩之以繩盜賊之法。然甲午之亂非蜀之罪也,非歲之罪也,乃官政欺懦而經製敗壞之罪也。淳化之亂,始於經製燼矣,賦稅不均,刑法不明,吏暴於上,民怨於下,無關甲午。今觀於時則大異,驗於時則甚和,審於民則自安,度於兵則無狀。驗之以人事明也,甲午之說誠誕矣。今則好怪者必曰歲當然,無乃溺於用術而昧於知幾乎?
蘇洵開篇明義後,就按照蘇軾所言詳細闡述進獻三策,洋洋灑灑千字言,觀點明確、析理深透、語言犀利、結構謹嚴、妙喻連篇,呈現出雄奇高古之風格。蘇洵的文學創作成就主要是散文,文章大部分是議論文,往往直接針對北宋社會的現實而作。蘇洵的散文在當時就頗具影響,對改變不良文風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