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含蒼翠黛綠、山石青蒼之意,又名點蒼山。蒼山十九峰,從北向南依次為雲弄峰、滄浪峰、五台峰、蓮花峰、白雲峰、鶴雲峰、三陽峰、蘭峰、雪人峰、應樂峰、小岑峰、中和峰、龍泉峰、玉局峰、馬龍峰、聖應峰、佛頂峰、馬耳峰、斜陽峰。
蒼山中和峰麓屹立著蒼山神祠,又名蒼山廟,奉祀蒼山神。建於南詔國早期。蒼山神祠是反映南詔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的歷史紀念性建築。
蒼山十九峰山巒溝壑的峰與峰之間自然形成了著名的蒼山十八溪。從北向南依次為霞移溪、萬花溪、陽溪、茫湧溪、錦溪、靈泉溪、白石溪、雙鴛溪、隱仙溪、梅溪、桃溪、中溪、綠玉溪、龍溪、清碧溪、莫殘溪、葶溟溪、陽南溪。
蒼山十八溪的溪水或流泉飛瀑,似駿馬奔騰而下;或溪水潺潺,一澗三疊,靜靜流淌,最終齊齊注入東面的洱海。
洱海之所以最終以“洱”為名,要麽說它“形若人耳”,要麽說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則源於雲南的習俗。在雲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為“湖泊稱作海”。
羊苴咩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屋舍儼然。城為棋盤式的建築,城牆外牆為磚砌,上列雉堞,下環城溝,南、北城門上修建巍峨的城樓。城內從南至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彈石與引馬石鑲砌的路面,青瓦坡頂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極具民族特色。由於大理國與宋朝、緬甸、越南、馬來西亞、印度、波斯等國家都有貿易往來,所以在城內除了不少的寺廟、書院,甚至還有波斯洋蔥式穹頂建築點綴其間,顯得朝氣蓬勃,特別具有國際范兒。
蘇軾一行人從建昌府城出發,途徑建昌府、會川府、弄棟府、大理首府,終於在五天后抵達羊苴咩城。
在步入羊苴咩城的時候,眾人震撼不已。蘇軾還好,畢竟前世見多識廣,前世工作中也有與外國人打過交道。但包括二餅、種古在內的眾人真是大開眼界了。本地民族特色先不說,各種稀奇古怪長相的夷人就見到不少,偶爾還能見到白皮膚、藍眼睛的夷人,大長見識。
可能是當地百姓對於各國商人早已見怪不怪。蘇軾一行人入羊苴咩城,如同小溪匯入大河,自然而然沒有濺起半點水花,完全沒有在建昌府城時的待遇。
蘇軾一行人尋了一處上等的客棧住下。在用過一頓豐盛的當地酒水飯菜後,十位兵士各自回房休息,種古來到蘇軾、二餅的房間,三人聚在一起商議後面的行程安排。
蘇軾開門見山地說:“種兄,咱們今天休息一日,明日開始各自分散探查儂智高的消息。咱們以五日為限,各自安排。我和二餅主要是在羊苴咩城及周邊蒼山洱海遊山玩水,一並探聽消息。”
種古點頭同意,胸有成竹地說:“蘇兄所言極是。我們既然是販賣馬匹的商隊,自然做戲做全套。明天我和弟兄們就去找本地的馬販子購置大理馬。這些本地馬販子消息靈通,耳目極廣,肯定能查探到儂智高的準確消息。另外,大理馬這種矮腳馬穩健耐力長,最是適合山路險路。矮小體健、耐勞善負重,能遠行,非常宜於在崎嶇山道上長途馱運。這正是我們秦鳳路所稀缺的。原本考慮到歸途安全因素,我和弟兄們是計劃每人最多購買三匹大理馬回去。如今托二餅兄弟的福,我這可以全然不顧返程是否安全,有二餅兄弟坐鎮,任何牛鬼蛇神都得退避三舍。所以這次我和弟兄們每人采購五匹大理馬回去,共計五十五匹大理馬啊,將來回到秦鳳路以後又是大功一件。”
種古越說越是興奮,神采飛揚。二餅雲淡風輕地在一旁微笑著點頭,那意思再明顯不過:有我在,隨便耍,萬事無憂。
翌日,蘇軾一行人各自散開於羊苴咩城及其周邊,按部就班,有條不紊。
蘇軾和二餅一道,首先在羊苴咩城各處遊逛了足足兩天時間。由於正是現任大理國國王段思廉收留了建國失敗逃亡過來的儂族(今壯族)首領儂智高等人及其余眾,當時在羊苴咩城也是轟動一時,所以城裡百姓知道儂智高其人的不少。但對於儂智高的最新情況確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當年儂智高兵敗逃入羊苴咩城的時候就已重傷垂死,不久就病故了;有人說大理國國王把儂智高軟禁於王宮裡面,外人不復得見;有人說大理國國王高度看重儂智高,外派其駐守大理國邊疆去了;更離譜的說法是大理國國王早已下令對儂智高斬首,將其首級進獻給大宋皇帝了……總之,各種千奇百怪的說法無奇不有。唯獨沒有儂智高從南詔大理國借兵寇蜀的說法。
蘇軾聞聽,內心大定。因為如果儂智高借兵寇蜀屬實的話,絕對無法瞞過羊苴咩城的當地百姓。
第三日,蘇軾遊性大起,登頂蒼山中和峰麓,覽勝蒼山神祠,感慨頗深: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各個文明都有其璀璨耀世之處。
一並遊覽了中和峰的中和寺。中和寺始建於南詔國時期,是南詔國王異牟尋禪封“五嶽”之“中嶽”點蒼山的中心。南詔所封的“五嶽”為:中嶽點蒼山,西嶽高黎貢山,南嶽蒙樂山(今無量山),東嶽烏蒙山,北嶽玉龍雪山。
蘇軾乘興再登馬龍峰觀蒼山崖畫。崖畫繪於一塊表面為120平方米的天然崖石上,畫面積約30平方米。畫面分5組,牛頭居中,四周有放牧、祭祀、采摘、狩獵、房屋(乾欄式)、舞蹈的人群,還有男女交媾圖等,共200余圖。據前世的專家考證,此崖畫屬新石器時代作品,讓人擊節歎賞,拍案叫絕。
第四日,蘇軾計劃出遊洱海四大名閣,即海東天鏡閣、海西浩然閣、上關水月閣、下關珠海閣。四閣以天鏡閣為首,被盛譽為洱海第一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