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47、金错刀(一)

俯仰人间二十春 47、金错刀(一)

簡繁轉換
作者:步月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7: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宁波方向的折子一送到京城,司礼监掌印高世逄先坐不住了。

这折子太烫手,一时间竟不知该送到乾清宫慈宁宫,还是要送进赵公绥的府上。

左韫小声提醒他:“今晚赵首辅没回府,现在还在慈宁宫呢。”

高世逢啧了声:“这样一来,即便我想帮他,也帮不成了。”

他扬了扬这张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折:“你送去乾清宫吧,这东西咱们这可真是不敢压下来。”

他靠在太师椅上:“五十万两白银啊,他赵公绥的胆子未免太大了。”

祁瞻徇拿到这本奏折后,才一翻开,脸色便难看起来。

“五十万?”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个数字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据说是两艘商船,模样上看不出什么端倪,只是码头上的卫所军见这艘船吃水极深,不像是他们报的生绢那么简单,所以上船去查,从船板下面的夹层里搜出了满满当当的两船银子,银子背后还盖着年号,分明是官银......宁波那边有好几家银锭

厂,不知道是不是打算将这些官银悄悄熔了......”

“可查出来是什么来头了吗?”

“还没有,卫所的人把船员都抓了起来,看样子还在审......”

祁瞻徇站起身:“我要去见母后。”

他一路步履匆匆,为他提灯照亮的小太监都得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

祁瞻徇越走越生气,走到慈宁宫门口时狠狠踢了杏树一脚。

“真是太放肆了!”他怒斥道,“不论是谁,朕都要格杀勿论。”

他三步并作两步踏上丹墀,几个女官见他神色匆匆,才要上前阻拦便被他一把推开:“朕有要紧事。”

祁瞻徇才进入慈宁宫的正殿,却见左右偏殿都门窗紧闭,西暖阁内似有人声传来。

殿中铺了地衣,踩在上面根本听不到声音,祁瞻徇一路走到西暖阁门口,才要伸手打帘,只听里面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令颐,这许多年来,我最喜欢的便是你现在的样子……..……”

祁瞻徇的脑子嗡的一声,伸出去的手生生顿在了半空。

紧跟着,他听见自己母后慵懒的笑声:“哦?我竟不知要不要信你了。”

二人语气狎昵,说话的男人分明是赵公绥。

天地倒转,昏天黑地。

祁瞻徇踉跄倒退两步,西间中隐隐传来衣料摩擦的声音。

似有笑语?然声传出,落入祁瞻徇耳中只觉五内俱焚。

他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的慈宁宫,目光扫过一地跪着的女官们,她们的身子都在微微发颤,想来是恐惧已极。

“今日朕来过这里的事,任何人都不能说出去。”他一字一语,语气森冷阴郁,“若不然,朕会将你们凌迟处死,朕说的出,就做得到。”

他一路走下丹墀,心里郁结着一口浊气咽不下也吐不出。

宝仁见他神色愈发乖戾,小心翼翼:“陛下......”

回乾清宫的路上,祁瞻徇满脑子想到的都是父皇还在时和母亲相处的样子。

记忆里,母后和父皇素来相敬如宾,从不曾有过如此软语温存的样子。

父皇亲手将王位传到母后的手中,临终前满眼不舍之色,母后亦泪眼婆娑,向父皇许诺定好好料理父皇留下的祖宗基业。

而今不过三年,母后竟像是将一切都忘了。

他一脚深一脚浅地回到乾清宫,指着宁波送来的奏报吩咐宝仁:“命卫所军严审此事,若有奏报即可报与朕,不要经司礼监或内阁的手。”

宁波,宁波。

祁瞻徇道:“朕记得赵公绥是宁波人。”

宝仁点头:“是,去年赵阁老还专程返乡过一次。”

祁瞻徇沉吟良久:“朕知道了。”

顿了顿,他又问:“张濯在哪?“

宝仁答:“还在跸道外的十二监的衙门里关着。”

“叫他来。”

“陛下,”宝仁道,“张大人可能暂时来不了的,看顾他的人说,张大人昨夜生了高热,人病得有些厉害。才来了消息,想问问能不能派个医官过去。”

“荒唐,”祁詹徇道,“朕和母后又没有治他的罪,不过是暂时收监,怎么能不给他治病,快去派两个太医给他瞧瞧,养好了身子,朕还要用他。”

眼下宫里能牵制赵公绥的人不多,祁瞻徇越想越觉得赵公绥可疑。

他把自己眼下能用的人都想了个遍,不论是司礼监还是内阁,这些人都是忠心于他母后的人,就连锦衣卫指挥使周行章,都是太后的心腹。

思来想去,张濯倒是个难得可用的人,纵然他心里不喜张濯,可一时间除了他竟也想不出太好的人选。

*

如今才进九月,天气便一日冷过一日。

宁波抄了两艘商船,听说又牵扯出税银的事来,饶是郁仪没有亲眼所见,心里依然异常愤怒。她没入仕那几年里,眼见着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苛捐杂税也一日多过一日,往青楼里卖儿卖女的人也远多于以往。

今日梁王妃抱着孩子来宫里和太后说话,孟司记她们几个便叫着郁仪守在屋外喝茶。

太后赏了些龙凤团的黑普洱,在这秋日里喝最是熨帖落胃。

“克扣税银的人就是该死。”邓彤史唾道,“我爹娘来信说,乡里已经有人饿得快死了,他们这边竟敢拿这么多银子中饱私囊。”

她看向郁仪:“你们江浙向来富庶,是不是能好些?”

郁仪捧着茶,静静看着飘渺的水汽散在空气里:“你们见过卖儿卖女吗?”

她轻道:“能卖去哪里卖去哪里,不论是卖给平民做妾,还是卖给大户人家当丫头,最不济的还能卖进青楼里。”

刘司赞啊了一声:“那卖进青楼里的,和死也没区别啊......”

“都是十二三岁的小丫头,饿得面黄肌瘦,爹妈不求多卖几个银子,只求能给她口饭,别饿死在街上,也别被别人抢走果腹。”

易子相食,人间惨剧。

“那时只顾能活着,哪里顾得上活得好不好。”郁仪喝完了手里的茶,“可我想让她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这句话也触动了几位女官的心肠,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的孟司记道:“女人总是没得选的。”她说这话时眼睛泛起红意,似另有隐情。

郁仪问:“孟姐姐过去过得不好吗?”

孟司记不欲细说,只吸了吸鼻子,低声道:“女人在哪里能过得好呢,即便是入了宫当了娘娘,那便真的好了吗?先帝去时,带走了多少位娘娘殉葬……………”

她们几人在门外唏?不已,慈宁宫里,梁王妃也在拉着太后的手落泪。

太后叹了口气:“你若真要哀家给你做主,也得把话说明白,若只顾着哭,哀家即便是要帮你,也没有头绪。”

梁王妃今年也才二十出头,花朵般的年纪。

她叫乳母把孩子抱去东梢间里哄,一面哽咽道:“娘娘先前教我去母留子,妾身心里便有苦难言。那北元歌姬生得狐狸般的长相,一身的狐媚妖术,王爷心里只有她,魂都被勾去了一般。如今这孩子虽寄养在妾身名下,可还是要和他亲娘更厚密

些。妾身只怕天长日久地下去,在这王府里都没了妾身的立足之地。”

太后听完她这席话,也沉默了半晌。

太后是先帝的继后,梁王的生母,也就是太后的亲姐姐,才是先帝的正室。她嫁来时,不过是体恤姐姐的孩子年岁还小,不能没有母亲的照拂。那时先帝已过而立,太后还是个十几岁的年轻女郎,先帝把年少的一片深情都留给了作古的先皇

后,与太后倒像更是多年来举案齐眉的情谊。

她也曾如同梁王妃一般,夜夜啜泣,认为自己所托非人。后来随着年岁渐长,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她才逐渐体会到情爱二字太不值一提。先帝给予她的信任与权力,成为了帮她安身立命的底气。

“好孩子,你听哀家一句。”太后温声道,“你是瞻庭明媒正娶的王妃,这府上没有人能越了你去。你若觉得她的孩子不好,可以另选两个清白好把控的丫头到瞻庭房中去,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便更没人能动你分毫。哀家也是一步步熬到了今

日,你还年轻,别那么灰心。”

梁王妃到底年轻,这许多的道理说给她,她尚领悟得不甚透彻。

郁仪随着孟司记走进来,梁王妃一眼便认出了她:“是苏进士。”

这次倒是轮到太后惊讶了:“你认得她?”一面说一面对着郁仪招手,叫她走到近前来:“她如今肩上担着七品舍人的官衔,不是过去那个没名没分的苏进士了。“

梁王妃道:“先前到承恩寺里烧香求子,恰好遇见苏舍人,那时只觉得是个神清骨秀的女公子,没料到她如今好大的造化,能做太后娘娘身边的人。”

郁仪对她一番拜见,梁王妃又悲从中来:“早年间我也读过四书五经,书塾的先生也说我有读书的根骨,哪料到如今浑都忘了,只剩下在这府宅里同女人们斗智斗勇。我心里真是对你羡慕得狠。”

郁仪忙道:“王妃娘娘是天家的人,哪里是下官能比得了的,娘娘当真是折煞我了。”

她愈是如此说,梁王妃便愈是感伤。

太后叫孟司记拿了几匹缎子给她:“这些灯笼锦都是巴蜀那边新送来的,拿去做两身衣服图个喜气。”

梁王妃客客气气地收下,太后叫郁仪送梁王妃出去。

一路走到门口,梁王妃又拉着郁仪的手:“好姑娘,我心里真是盼着你越走越高、越走越好,不要困在男人的府宅里仰人鼻息地过活。

“别把自己的恩荣和男人绑在一起。”梁王妃又补充道。

送她出了隆宗门,门外站着几个扫落叶的小太监。

其中一个瞧见她出来,几步上前来:“苏舍人好。”

郁仪没见过他:“你是?”

“奴才叫禄成,内官监的。”他扫了一眼四下无人,轻声道,“张大人叫我转告苏舍人,他没事,叫苏舍人别担心他。”

郁仪戒备地看着他,禄成也知道郁仪不会一上来便信他:“张大人如今被关在跸道外十二监里的旧衙门里,那有锦衣卫看着,平日里都是奴才进去给张大人送饭递消息。苏舍人若不信,去跸道上看看就明白了。

见郁仪警惕之色退去了些,禄成才道:“张大人这几日病得有些厉害,奴才出不去宫,斗胆想请苏舍人帮个忙,去朱雀街上请梅医官抓两服药来。宫里虽然也有医官,只是他们不明白张大人的身子,只怕开了药也无用。”

郁仪错愕:“他又病了?”

禄成的声音愈发低了:“张大人故意的。纵他不说,奴才心里也明白。他现下受的罪越多,到时候苏舍人私藏黄册的罪名就越小,太后娘娘便越觉得苏舍人的黄册是及时雨,便不舍得怪罪苏舍人了。’

禄成的声音有些委屈:“苏舍人还不知道吧,张大人连着两夜吹了一整晚的冷风,今天早上一口水都喝不下。”

等禄成走了,郁仪便没敢再耽搁,先和孟司记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出了东华门。

到了朱雀街上,梅医官倒也认得她,听她说了来意,鼻子里重重一哼。

“他这么作践身子,依我看,还是早点给他备寿材的好。”

郁仪听了不由得反驳:“你这做大夫的,哪能好端端地咒别人。”

梅医官开了两服药递给她,将郁仪上下打量一番:“你原样告诉他,他自己心里明白。”

北三所里一直留着郁仪的直房,不回府的日子里,她有时也会在这将就一晚。

这里的好处便是能有几眼自己的炉灶,平日里孟司记她们便是在这自己开火做饭的。郁仪也留了不少食物放在这里,偶尔凑份子和她们一起吃。

她们此刻都在慈宁宫里当值,整个北三所安静得听不见半点声息。

郁仪自己找了些木柴开了火,把梅永年开的药放在火上煎了。

水汽静静地弥漫开,等着水沸的功夫,她便靠着门框发呆。

想到昨夜那个光怪陆离的梦,想到张濯,也会想到自己尚不清晰的未来。

如说未来是一片浓雾,那么张濯便是唯一一个能在浓雾里被她看清的人。

不单是看清,他的手里像是还提着一盏试图照亮她的灯。

不知从何时起,她早已经和张濯成了一条船上的蚂蚱。他生得七窍玲珑的心思,向来都要把她蔽护得妥帖。而细想想,她还从来没有为张濯做点什么。

架子上放着几支莲藕,入秋后正是季节,郁仪拿了一根舀水洗净,切成指节大小的小块,另找了个砂锅淘洗了一把江米、一小把红豆,并着莲藕一起煮了。

这是平恩郡主教她做得一品莲藕粥,这碗粥端上桌时,郁仪便知道是秋天到了。

莲藕和江米炖得久了,粥底都透露出一股淡淡的粉色,藕脆汤甜,喝了总叫人觉得心里暖暖的。

想家的时候,她便会自己煮来喝。

瓦罐里存着她腌的萝卜,被切成红亮亮的方块,酱汁只配蒜汁与油醋,邓彤史每次都找她讨上半碗配粥。

粥煮好了,脆腌萝卜也被她单独盛了一碗。

郁仪找人借了一身宫女的衣服穿在身上,头发也学着她们绾成垂髻。

她将煎好的药放进食篮里,禄成已经在北三所门外等着她了。

见郁仪出门,他眼前一亮:“苏舍人像是从画里走下来似的。

说罢又看到她手里拎着的食篮,感喟一声:“有苏舍人这份心,张大人一定也会高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