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51、金错刀(五)

俯仰人间二十春 51、金错刀(五)

簡繁轉換
作者:步月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7: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郁仪以往每回进东华门,总要挂念着仪态、挂念着周围是否有都察院御史台谏们的耳目,以免被弹劾。

可这一回,郁仪只觉得自己全然顾不上这些了。

黄昏留下的那一抹火烧云似乎能吞天吐地,将整个紫禁城镀上一层辉煌的金边。

她将鱼符交给锦衣卫验过,锦衣卫才放行,她便抬步往里走。

她袖中揣着两瓶药,一瓶是救命的药,一瓶是杀人的药。

像是两个催命符。

纵然成椿告诉她,即便是毒药也不致死,她心里仍郁结着一股气,咽不下也吐不出。

先是去了?部,熊寅听了她的话也不多问,拿了几本账簿便和她一起出了门,显然是张濯早已提前有过一番嘱托。

张濯不过是被暂时限制了行动,于道理上讲,仍旧是户部的主官。

也正如张濯预料的那样,太后心里并不能全然信任熊寅。

太后的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最终落在郁仪的身上:“叫苏舍人和你一起跑这一趟吧。”

郁仪松了口气,脸上又不敢露出端倪,出了慈宁宫便装作从没去过十二监旧衙门的样子,跟在锦衣卫身后,沿着跸道一路向南走。

依旧是那间院子,锦衣卫开了锁,放郁仪和熊寅进去。

张濯正坐在窗下看书,看上去一切如常。像是早便猜到了郁仪要来,他既不意外,也没有多看她一眼。

在锦衣卫的监视下,他听熊寅讲完了清田账,又一一做了批复,待说到工部与高阳台时他用笔勾了几个数字。

“先帝命修高阳台,当时户部便已经拨了三百万两白银给工部,那时工部许诺三年工期。到如今先帝已殡天三年,高阳台只做完了一半,就连地基都是今年春天才打完的。工部尚书说石料在山里难以运出来,每逢冬天又会封山,桩桩件件都在找

户部要银子。”张濯看向熊寅,“不论是汉白玉还是花岗岩,不论是红檀木还是金丝楠,这样流水的银子,就算是月宫里吴刚砍的桂树,也总该砍下来了吧。别说司礼监不能批红,便是我也不能给工部签这个字。”

高阳台的事郁仪也听说过。

听说原本是用来替先帝祈求上天庇佑才搭建的,如今先帝已经殡天,便打算用此来为先帝祭奠超度。一晃三四年过去,才搭了个地基,难怪张濯听了也要生气。

熊寅道:“工部那边催得急,张大人能不能帮忙想个法子,眼看着先帝的忌日便要到了,总不能一直干晾在那。”

张濯道:“国事蜩螗,变生肘腋。这两年朝中没有战事,兵部的账上估计要有不少盈余,你去请太后娘娘的手令,调来兵部的账簿瞧瞧能不能匀一些给工部。”

熊寅听罢立刻点头:“下官这就去。”

“去吧。”张濯平淡道,“兵部尚书王兼明今日在神机营练兵,便不必向他请示了。

张濯心里很明白,赵公绥究竟为什么要不择手段的将各地的银子圈到自己的手里。

那便是因为兵部的账有问题。

近三年来虽然不曾起兵戈,但太后对兵权的看重是有目共睹的。

每年户部拨给兵部的银子也最多,所以兵部的账上理应有相当可观的一笔盈余。

但这笔银子也引来了太多的垂涎与觊觎。

他知道,此时兵部的账上存在着一笔巨大的亏空,亏空之大便是连赵公绥都要想方设法地来填窟窿。因为兵部尚书王兼明是赵公绥的得意门生,赵公绥想要把持兵部,第一步便是用人。

张濯要借工部的账来查兵部的漏洞。

熊寅领命,又道:“下官知道张大人爱喝顾渚紫笋,所以特意将大人直房中的那一包茶叶带了过来。”说罢看了一眼郁仪,“快拿给张大人。”

锦衣卫道:“慢着。”

说罢走到郁仪身边,将这包茶叶拆开,仔细翻看一番,确认没有别的东西才重新合上:“苏舍人请吧。”

郁仪拿着茶叶一步步向张濯走去,按照计划,她会在交接茶叶的时候,将那两个瓷瓶藏在茶叶最下面,转交到张濯的手上。

每走一步,袖中的瓷瓶便更重了一分,压得她越走越慢。

便在此时,张濯恰抬起眼向她看来。

他有一双浓黑的眼,覆着纤长的睫毛。

与郁仪四目相对,像是能将人全部细微的心思都洞悉。

郁仪走到他面前,从袖中只取出了那个装解药的瓷瓶。

不动声色地压在茶叶下面,双手交给张濯。

装着毒/药的那一瓶仍被她藏在袖中。

张濯单手接过,在茶包之下与郁仪指尖相碰。

他只摸到了一个瓷瓶,而不是两个。

张濯蓦地笑了。

众目睽睽之下,他轻轻捏了捏她的指尖。

郁仪心跳漏了半拍,却不敢骤然收手,只能感觉出自己的耳垂微微一热。

好在张濯没有下一步动作,而是平静地将茶包和瓷瓶一并拿到了自己的手里。

“好了,无事的话,全都走吧。”锦衣卫开始赶人,“一会还请熊侍郎在下官的卷宗这里签个字。”

郁仪跟在人群最后,在即将走出房门时回头向张濯看来。

张濯也在看她。

他手中握着那个她才递给他的瓶子,轻轻地起又接住。

迎上她的目光,张濯无声勾起了唇角。

下一秒,郁仪的视线已被垂帘遮挡,看不见他的面容,耳边响起熊寅的催促:“快些,还要向太后娘娘回话,不要再耽搁了。”

郁仪走出十二监衙门的门,看着锦衣卫将木门重新锁上,心里的那口气才稍微松快了一些。

她不忍看张濯自毁。

也不想让他用近乎献祭的方式将权术握于鼓掌之中。

政治高台上已经沾了太多人的血。

不值得再加上张濯的血。

郁仪回到慈宁宫,永定公主正依偎在太后身边挑衣服料子。

是江南三织造总来的各色锦缎,以宋锦为主。

有一匹橘黄地盘绦四季花卉纹宋锦的缎子最得永定公主的心思,何司饰举着料子供她在镜子前摆弄。

桌上另摆了纳锦、紫百花龙锦、青织金传花凤宋锦、四合如意定胜锦等花色的料子。

太后见她走进来,招呼何司饰:“把那一匹四合如意的宋锦拿去给苏舍人比一比,适才哀家就觉得这个颜色衬她。”

郁仪忙谢恩。

何司饰拿着宋锦上前来比到郁仪的下颌:“还是娘娘的眼光好,这料子衬得苏舍人的皮肤雪一样的白。”

太后心里也觉得满意:“将这一块料子和映禾挑的那一块送去针工局,叫他们一并裁两身衣服。”

说罢又对郁仪笑道:“还有两个多月就到年下了,也该做两身新的,整日里穿着官服,哀家还没见过苏舍人穿女裙的样子。”

郁仪含笑应了,又说起张濯让熊寅去查兵部的账。太后没什么迟疑,写了一封手令叫孟司记送去户部:“说起来高阳台是得赶赶工了,先帝万寿节在即,噶玛巴藏教喇嘛送的先帝金身坐像还一直供在承恩寺,也该早点去高阳台上供奉。”

“兵部去年哀家批了一百万两银子,今年应该还有盈余,叫王兼明暂且挪到工部去用吧。”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郁仪心里一直想着交给张濯的那瓶药,到了晚上都没有出宫,而是又回了北三所的直房,和孟司记她们将就了一宿。

她心里屡屡在想,会不会她一时不察,错把有毒的那一瓶给了张濯。若真如此,她夜宿在宫里,出了什么事,也好第一时间能把解药给他。

她几乎是睁着眼睛捱了一夜,一直到天明前才浅眠了半个时辰。

这一夜也算是安安稳稳的度过去了。

转一日,熊寅带着兵部的账簿来见了太后。恰好皇帝也在,正在与太后讨论先帝万寿节拜谒太庙的事,才说到驯象所的大象与驻跸用的卤簿,熊寅便阔步走了进来。

郁仪坐在一旁的桌案前,见了熊寅,执笔的手微微一顿。

熊寅才一进门就猛的跪下来。

以头抢地,俯身叩拜:“娘娘,兵部的账有问题。”

他是拿着太后的手令来的兵部,谁也没料到太后会骤然提起修高阳台的事,更没想到太后有心拿兵部的盈余来填工部的缺口,一时间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熊寅带着?部的一群主事与郎官,三下五除二便将兵部的账簿抢了过来,他手里的太后手令简直成了尚方宝剑,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再加上兵部尚书不在兵部而在神机营,一时间几个兵部侍郎都拿捏不了他。

待跑去内阁禀告赵公绥时,熊寅的人早就抢过账簿拿去慈宁宫了。

赵公绥自知不妙,立刻带了几个手下人也往慈宁宫走一趟。走之前叫来兵部一个主事耳语几句,让他立刻带着自己的令牌前往神机营,务必先锦衣卫一步见到王兼明。

而慈宁宫里,熊寅将兵部的账册摊开在太后眼前。

“去年,娘娘的确是给兵部拨了一百万两银子。只是其中有五十万两挪去了建水师,有五十万挪去了造战船,这便已经花完了娘娘拨的一百万两。还有十万的军饷,十万的抚恤金,再十万买军需,这又是三十万两。除此之外,另有二十万在云贵

建哨卡、青海建营房,除了娘娘批的一百万,竟还有五十万两的亏空。兵部的王尚书迟迟不报,户部上下竟全都被蒙在鼓里。”

太后听罢已露不悦之色,祁瞻徇显然也吃了一惊:“王兼明何在?”

“王尚书现在京郊神机营。”

祁瞻徇冷道:“即刻传他入京回话。”

历朝历代,银子便是命根子。

祁瞻徇也是第一次见太后把怒意表现在脸上。

熊寅仰着头看向太后:“娘娘,去年的账都是张尚书在做,微臣斗胆,可否请张大人过来,他比微臣更懂这些。”

太后看了一眼周行章:“去,把张濯叫来。

周行章说了一声“是”,立刻带着人走了。

慈宁宫里静得连掉落一根针的声音都能听见,众人凝神屏息,都知道这是风雨欲来的前兆。

郁仪心里默默盘算着王兼明的关系网。隐约记得,他是赵公绥的人,是跟着赵公绥从宁波出来的武举人,犹擅射箭,不论是步射还是马射都能百步穿杨。

他手中如今掌管着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个卫所的军权,可以说京师中大半的兵权都在他手里。王兼明可以说是赵公绥手中响当当的人物。

太后会留他,还是保他,郁仪也猜不透。

门外响起脚步声,郁仪起初以为是张濯,但仔细听又知道不是。

孟司记进来通报说赵公绥求见,太后淡淡地嗯了一声。

赵公绥身穿一身大红色的官服,肩上的披风也是正红色。手上握着一个狐皮袖筒,头上戴着官帽,看样子也是才从内阁衙门里赶来的。

他身后跟着两个小内待,手上全都托着漆盘。

赵公绥先是拜见了太后和皇帝,才惊讶道:“今日熊侍郎也在。”

熊寅看了他一眼,倨傲道:“难道这慈宁宫里,还能没有好官站的地方?”

赵公绥哦了声,笑道:“熊侍郎是好官,难不成我赵某是坏官吗?”

熊寅没接他这个茬,照旧跪在一边。

太后对邓彤史说:“给赵首辅和熊侍郎都赐座。”

绣墩搬了上来,赵公绥掀开自己身边小内侍的托盘:“安溪县特供了两盒铁观音,都说铁观音“春水秋香”,讲的就是春天品茶汤,秋天闻茶香,臣知道娘娘爱茶,所以赶着来进献给娘娘。”

秋天本不是采摘茶叶的季节,能进贡这两盒已经很是难得了。

他叫孟司记拎来一壶?水,挽起袖子,将杯盏一字摆开。

“《清水岩志》中说:“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讲的就是这安溪铁观音了。”赵公绥将茶叶投入壶中,冲以沸水,殊香扑鼻。先舍弃了头两道茶水,泡去遛尘,再以之温盏。

这会功夫,慈宁宫里已然茶香四溢。

熊寅看上去颇为不忿,似在怪赵公绥拖延时间。

太后知道,赵公绥是想等王兼明从神机营回来,所以并不点破:“的确是好茶。”

赵公绥正待为太后倒茶时,周行章带着张濯走了进来。

太后的目光落在张濯脸上,片刻后才道:“数日不见,显清似是轻减了不少。”

张濯行礼后才道:“病了几日,才好些。年岁渐长,身体总也不如前。”

郁仪的位置离他很近,张濯身上淡淡的松香时近时远。叫人心里也觉得安宁。

他未曾看郁仪,郁仪便继续眼观鼻鼻观心地沉默下去。

太后听他说完,神色一哂:“若连你张显清都说自己老了,哀家岂不是要半截身子埋进黄土里。”

说话间赵公绥已为太后与祁瞻徇倒完了茶,汤色琥珀,浓艳清澈。他拿起一只茶盏另倒了一杯,徐徐走至张濯面前:“张尚书也尝尝,安溪新进的铁观音。”

张濯道谢后接过,萧然意远,袖袍柔顺地垂下来。

太后率先啜尝一口,颔首道:“果然这铁观音的春茶与秋茶不尽相同。”

赵公绥看向张濯:“张大人精于茶道,不如也来品评一番。”

听他如此说,张濯淡淡弯唇:“显清不敢卖弄。”

他端起茶盏,啜饮几口道:“香气醇厚,不同凡响。难怪说安溪之山雄伟嵯峨,适宜种茶。”

此话才落,他神色微变,身子微微一晃,紧跟着竟当场呕出鲜血。

茶中有毒!

郁仪离得最近,她几乎没有犹豫地扑上前,想要扶住张濯的身子。

却没成想,他竟直接摔进了郁的怀里,二人一起跌倒在地。

事出突然,所有人都愣在当场。

郁仪扶着他,用只有他们两人的声音附耳道:“解药,我给你的解药在哪里?“

孟司记此时已然回神,立刻开始喊太医。

慈宁宫里登时乱起来,锦衣卫冲进来护驾。只是没有人敢靠近张濯,生怕挪动他会加速毒发。

张濯无力地靠在郁仪的怀里,强行咽下翻涌的血气,他在她耳边用游丝般的声音道:“我没有告诉你,那两个瓶子里的东西......”

“都是有毒的......“

郁仪的瞳孔猛地一缩。

张濯眉心蹙起,显然在忍痛,唇上血色全无,苍白的脸上隐约露出一个微弱的笑意:“若不如此,你又怎么会......愿意拿来给我呢?”

张濯的目光静静地落在她脸上。

郁仪的手已经冷透,她颤抖着想要擦去张濯唇边的血。

张濯闭上眼,喉结滚动,勾唇:“放心,死不了。”

他的意识有些涣散,感官却更清晰。

郁仪的怀抱温热又柔软。

如同一个芬芳婀娜的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