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55、千秋岁(四)

俯仰人间二十春 55、千秋岁(四)

簡繁轉換
作者:步月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7: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是一刻钟的功夫,白元震便三步并作两步地从丹墀上走下来。

两人一起出了隆宗门,一路向南往午门处去。

秋风渐起,纵然阳光依然浓烈,却已抵挡不住风中的寒意。白元震找了找衣襟,转头对郁仪道:“还是得买件夹袄,不然坐在衙门里凉飕飕的,就像坐进了冰窖里。”

郁仪弯眸:“好。”

今日走得是过去没走过的一条路,郁仪过去出宫时鲜少从午门那里走,这一次倒也觉得新鲜。

到了户部衙门外,白元震回去拿送给张濯的生辰礼。

来来往往的官员见了郁仪,即便是只听过名字没见过人,也都同她一番问好。

郁仪有些意外于他们的客气,白元震拿着一方砚台出来,和她小声说:“那日慈宁宫里,你的事已经传遍了,他们都惊叹于你的胆识,太后又在这时候放你去吏部,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调任看似是平调,其实是擢升。‘

郁仪一哂,笑道:“与其说叫擢升,不如说是将下官打发到科道去,省得叫我在太后眼前莽撞冒失。”白元震被她说的话逗笑了。

说话间已经出了午门的掖门,自元震说:“张大人的生辰在明日,可户部在协助都察院和通政司一道审核兵部的账簿,这几日实在是不得空出去,就连我自己都整日睡在直房里,只能有劳苏给事了。”

接过这方砚台,郁仪轻轻点头:“今年却未曾听说张大人要开府设宴。”

三十岁生辰算是个大日子,于情于理都要设宴。

“张大人前阵子才被拖进这样多的案子里,此时低调些也不是坏事。且张大人的身子向来不好,如今留几天给他好好休息,免于人情应酬,也是合乎情理的。”白元震叹了口气,“张大人也就只有这种时候才能歇两天。”

“衙门里还有事,我就不送你了。”

郁仪点点头:“改日再叙。”

二人就此别过。

她回了自己在梧桐街上的宅子,堂屋桌上还放着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红布。

郁仪想起来这是刘司饰派人送来的,说是那日太后娘娘赏了料子,做好了成衣拿来送给她。

这一件四合如意宋锦制成的对襟琵琶大袖衫,下配天水碧色马面裙。袖口绣作缠枝纹,两襟处又用百蝶穿花纹联结盘扣。想来是针工局的人以为两件衣服都是做给永定公主的,所以细节处做得尤为精致。

郁仪静静看了良久,把这件衣服收进了柜子里。

明日是张濯的生辰,她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唯有书法能拿得出手。

于是点了灯,临了一幅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

翌日清早,郁仪前往午门外的吏部衙门应卯。

吏部尚书名叫卢昌辅,人分外亲切和蔼,而吏部侍郎陈之敬却是个刻薄冷厉的人。

郁仪先见过了卢昌辅,他停了批公文的手:“早已听闻苏给事之名,如今能来我吏部掌纠察之责,也是我这主官之幸。”

郁仪虽名义上在吏部,其实并不主理吏部内部的公务,反倒与都察院往来更多。所以卢昌辅也未曾就公务上与她多说几句,只说日后有什么需要他们做的,尽可去找吏部侍郎陈之敬。

陈之敬却并不好相处,他原本就对给事中一职颇有微词,认为这群人鸡蛋里挑骨头,如今又来了一位女给事,心里便更是不屑,只恨不能将鼻子长到头顶上去。

“日后吏部的大事小情就仰赖苏给事了。”陈之敬公事公办的说完,脸上也未曾有什么笑意,“只是我们吏部的事情多,不能时时事事都围着苏给事转,若苏给事纠察出我们吏部不合规章之处,还请写出批文,交由我来查验。”

郁仪何尝听不出陈之敬言语间的不恭敬。

她淡淡道:“下官虽名分上是吏科给事中,但平日里并不参与吏部内务,若在红本发抄时遇到什么不合规制之事,理应发批文给都察院,按照都察院与台谏的规则行弹劾,而非呈交吏部。”

其实昔日里科道与六部之间有不成文的规定。

若六科给事中想要纠察某一科的庶务,往往会先发批文给当科的主官,若主官能自行改过,这份批文就按在了六部,不再上呈都察院。

郁仪对这一点自然也心知肚明。陈之敬想要给她下马威,郁仪也接了他这一招。

听她如此说,陈之敬心知这位新来的女给事不是个软弱可欺的性子,语气也柔了二分:“并非我有意和你苏给事过不去,吏部你到底不如我熟,万一咱们之间出了什么小纰漏,内部解决了也就是了,何必拿到都察院去,到时候都不好收场。”

郁仪闻言,和煦笑道:“下官也明白陈侍郎的意思,我初来乍到的确要多向陈侍郎请教,日后还请陈侍郎多提点。”

为官就像打太极,不过是你进我进,你退我退。

一张一合,张弛有度。

陈侍郎给她拿了上月存档的红本做参考,又调出了今日官员升降调令的奏本。

差事像大山一样压下来,郁仪在吏部衙门里一待就是整整一天。

直到那日下值后,她才终于能撂下笔,缓解一下酸胀的筋骨。

昨日她已经留了牌子送到张濯府上,说今日她会登门。

郁仪和陈侍郎打了一声招呼便先走了。

另一边,吏部衙门里,陈侍郎将今日郁仪的一番话说给了吏部尚书卢昌辅听。

“难怪是娘娘身边的人,到了科道也是一股子锋锐气,眼里容不得人,也更揉不下沙子。”陈之敬说完把郁仪今天抄完的红本发抄拿给卢昌辅看:“这笔字倒是不错,是个练家子。”

方才对着郁仪笑容和蔼的卢昌辅,此刻就像是换了一个人。唇边虽仍带笑意,却分外高深叵测:“娘娘身边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她哪里若做得不好,你便指给她,不过是个小姑娘家,在你手底下做事,还能分不清大小王吗?”

若郁仪此刻在场便能知晓,这位卢昌辅根本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与陈之敬不过是一个锋芒在外,一个锋芒在内,骨子里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

郁仪回了家,先是将白元震给她的砚台找出来,又将自己昨夜临好的寒食帖一并装好。她本想换了官服穿一件平日里常穿的直裰,目光落在昨日新送来的那一身宋锦女裙上,又渐渐犹豫了起来。

她想起那一日,张濯来她家中做客时,为她亲手给起的头发。

二人于镜中四目相对,张濯眼底星星点点的笑意。

郁仪拉开妆台下的抽屉,里面是从未打开过的两排胭脂水粉。

另有一个木匣,装的是太后赏赐的耳坠子。

空气里分外安静,似乎也在容她犹疑着要不要再将自己修饰一番。

片刻后,郁仪走到衣橱前,将那一身宋锦的女裙取了出来。

她虽然自己从未穿过这样的衣衫,可一来见公主穿过,二来那日量体裁衣时刘司饰也教了她一番,所以换上这套衣服,并没有费郁仪什么功夫。

郁仪走到镜台前,缓缓拔掉了自己头上的木簪。

鸦羽般的乌发柔顺地垂下,披在她的肩头与脑后。

铜鉴倒映着她的面容,这是一张清瘦中略带苍白的脸,眸色敛静深沉,既便是穿着闺阁女儿的衣着,仍穿不出娇柔与妩媚。

郁仪抬手学着张濯那日教她的手法绾起螺髻。

她原本便很聪慧,区区一个发髻并没有难住她。郁仪从盒子里拿了一对犀角梳插在发髻上做点缀,不至于像金钗步摇一般晃来晃去。

梳过发髻,郁仪拉开了装满胭脂水粉的抽屉,与永定公主相处的时日久了,这些瓶瓶罐罐对她而言,并不是全然陌生的东西。郁仪打开一盒脂粉,用指腹蘸取一部分,轻轻匀在脸上。

她的手法生疏,不过是循着记忆里刘司饰的手法将胭脂按在腿上,颜色重了些,她便又起身拿巾帕来擦。折腾了小半个时辰,最后用青黛描了眉弓,对着镜子照了良久觉得应该是能见人了,才站起身来。

这一身繁复装扮叫人走起路来都不甚便宜。

郁仪拎着裙摆走了几步,心道难怪闺中女儿步态摇曳,婀娜多姿。这样一身衣服穿在身上,跑也跑不得、跳也跳不得,自然是步步生莲了。

她拿了备好的贺礼走出门,她的宅子离张濯的宅子走路不过一刻钟的功夫。

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偶尔会有人偷偷多看她两眼。

在太后执政的这几年里,大齐的民风素来开化,女子在街上独自行走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有几个相约赏秋的小娘子经过郁仪身边,大大方方地对她说:“这位姐姐,不知道你住在哪里,我们见你生得漂亮,想邀你参加赏菊宴。”

郁仪未曾见过这样大的阵仗:“我......我住在梧桐街上,只是我平日里太忙,只怕……………只怕不得空和你们一起去赏花。”

她俩笑盈盈地问:“可是你夫君见你生得这样美,不舍得放你去吧。”

在她们的认知里,像郁仪这个年纪的女子,应该已经是成婚了的。

郁仪笑道:“我还不曾成婚,多谢两位小娘子好意。

“这样呀。”她俩有些害羞,“还以为姐姐生得倾国倾城,早已经许了夫婿,是我们姐妹冒失了。”一面说,一面从袖中抽出一张花笺,“这是我家的地址,哪日姐姐想来玩,可以写帖子给我。”

郁仪扫了一眼,知道这位是都察院杨御史的孙女,闺名杨且容。

“多谢杨小姐。”郁仪本想行揖礼,又想到自己此刻穿的是女裙,只好又改作女礼。

杨且容吃吃笑道:“好,那我先走了。”说罢拉着姐妹,叫上仆从们笑语盈盈着走远了。

在路上又耽搁了片刻,等郁仪走到张濯府门外时,天已经渐渐擦黑。

只见成椿一个人站在外面探头探脑地张望着。

见了郁仪,他第一眼没认出来,还在左顾右盼着,随后像是想起了什么,才如梦初醒般回过头来:“是......是苏给事?”

他瞠目结舌,就连话都说不利索了:“我没认错吧?”

他少见多怪的样子平添了几分憨态,郁仪不由得笑起来:“还能是谁呢?你怎么站在门口,不用跟着张大人吗?”

“昨日苏给事留了帖子,张大人知道苏给事今日要来,一个多时辰前就让奴才在这迎着,可算是把苏给事给盼来了,张大人在里头等着呢,我带你进去。

郁仪听他等了一个多时辰,心中不由得愧疚:“我才到科道,今日一直忙碌着,没能提早出来,劳你久等了。”

“不久不久,”成拎着一盏**羊角灯给她照亮,“不是奴才恭维,实在是苏给事今日光彩照人,奴才的眼睛都要看花了,便是再等两个时辰也不觉得累。”

“你家大人这几日身子可好些了?我这两日没来看他,心里也挂念着。”

“有苏给事这话,我们张大人就算不好也是会马上好起来的。”成椿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不是哄苏给事高兴,我们大人的的确确是好多了,多亏了有梅医官在。”

他将郁仪一路引至水月松风:“苏给事坐,奴才去请张大人。”

上一次来这里,还是郁仪第一次来张濯府邸之时。

紫檀木桌上照旧摆着那个张濯用来自省的欹器。

“谦受益,满招损,月盈则是。”郁仪轻轻念过上面刻着的金文。

旁边放着铜漏壶,张濯便是如此日复一日地将水滴进去。

不能多一分,不能少一分。

少了会不稳,多了则会倾覆。

这也能照进张濯的心境里。

她便如此静静看了良久,就连身后有脚步声渐行渐近也未曾发觉。

“不及过去那么敏锐了。”一个声音自背后传来,低低沉沉的,藏着笑。

郁仪这才回神,发觉自己的确是走神了。

她回过身来,张濯正披着一件白狐裘披风站在三步外。

这件披风出锋极好,张濯便被这一团云雾般的白色覆盖着,像是绿萼梅树上轻蓬蓬地落满了雪。

他气色尚可,虽然脸色仍有些苍白,却已然恢复了素日飒沓端方的姿态。

云容冱雪,暮色添寒。

见她转身,张濯靠着桌案笑道:“新痕悬柳,澹彩穿花。”

枝叶扶苏,漏澈月光,碎如残雪。

张濯在用这句诗来称赞她今日这身打扮。

“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郁仪顺着他这句,将诗接了下去。

这诗原本在伤怀故国山河只在梦中,却在今时今日,被他们两人吟咏出另一番风味。

张濯弯眸:“今日我与苏给事有了‘团圆意‘,我比王沂孙有福。”

王沂孙正是这首诗的作者。

“衣服是娘娘赏赐的,我和永定公主各有一件。”郁仪向他解释了衣裳的来由。

张濯大大方方地打量了一番,颔首笑说:“好看。

他的真诚不加掩饰,郁仪在他的目光下徐徐道:“还记得上一回张大人教我的发髻,如今我已经全然学会了。”

她在张濯面前原地转了一圈给他看,再抬起眼时,只见张濯眼底荡漾开如星辰般的微光。

“你还记得。”他轻声道。

“自然是记得的。”郁仪答。

眼下的氛围有些怪,他们二人时而离得近,时而又离得远。

有时只觉得近在咫尺,有时触及到张濯眼底似有若无的感伤时,又觉得他远在天边。

于是郁仪拎着裙摆走到桌边,将带来的东西拿给他看,“这个是白给事叫我带来的………………”

张濯被她带来的那幅字吸引了:“这是什么?”

“这是,”郁仪抬眼望向他,“这是下官临的《寒食帖》,赠与张大人聊表寸心。”

水月松风里灯燃得不甚明亮。

张濯走到六棱灯架前举起一盏灯,复又踅身走回郁仪身边。

他单手擎着灯,另一只手将画作展开,细细端详了片刻:“若不是这幅字太新,我只怕要以为是真迹了。”他本想用手去摸,蓦地想起自己指尖上的伤,于是手指顿在半空又缓缓收了回去。

顺着他的手臂一路看去,郁仪尚且能看见他指尖上残存的伤痕。

这些伤痕都是前世所没有的,事态终究向着他没有把握的方向渐渐行去。

张濯心中亦有不安,却依然也生出了很多本不该生出的期盼。

感受到她的目光,张濯坦然地在灯下摊开手掌,伸到她面前。

“还疼吗?”郁仪低声问。

她以为他会像过去那样口是心非。

没想到张濯却轻轻笑道:“疼。”

他抬眼看向她:“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