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俯仰人间二十春 > 85、百尺楼(四)

俯仰人间二十春 85、百尺楼(四)

簡繁轉換
作者:步月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9 10:17:2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永定公主哭着从朝阳台上跑下来时,就连披风都没有穿。

她耳边响起太后对她说过的话:“映,人总要对江山社稷有所贡献。”

这一句话,就是坚持要将她送去北元和亲的意思。

她哭着问:“为何偏偏要我做这个贡献,我可以开粥厂,也愿意用自己的俸禄赈济穷人,若这些还不够,母后就把女儿贬为庶人吧,我即便是死都不会去北元的。“

太后不说话,永定公主就去拉她的袖子:“阿娘,我愿意嫁给赵子息,阿娘为女儿赐婚吧。

她伤心不已,就连母后都不叫了,一口一个阿娘当真是摧人心肝。

可她心里也明白,这许多年来,她从没有一次能在太后手中占半点上风。

脱火赤说,若永定公主出降,愿向大梁称臣二十年。

看似这二十年在岁月长河间不过是白驹过隙,可却足以让年轻的祁瞻徇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

儿子,女儿。

皇帝,公主。

看似太后一向疼爱宽纵永定公主,而对祁瞻徇严厉苛刻。

可在她的心里,她可以舍弃这个女儿,来维护儿子的江山。

永定公主哀哀相求:“让宁王哥哥去和他们打吧,朝中有这么多精兵良将,不要把女儿放逐到那天涯海角去,让女儿一直陪着阿娘吧。”

太后沉默地听她说了良久,终于抬起头来。

她还是那样冷静雍容,如同佛龛上供着的观音一般平静。

可这一次,永定公主看见了她泛红的眼尾。

“映禾,我的好孩子。”太后将她揽进自己的怀里,“脱火赤不是一只猫,而是一头猛兽。他如此年轻就已经将瓦剌部统一,若不是这次张尚书侥幸抢得先机,他只怕会和祁瞻庭联起手来危害你皇兄的统治。我们自然可以和他打,但这对我们也是

一场重创与浩劫。花朝节时你亲自扮作神女,向百姓们送出祝福,若起杀戮,会有多少黎民因此丧命。”

“我不是把你发配到天涯海角去,而是你身上承担着只有你能完成的使命。”太后看着永定公主美若仙子的容颜,轻轻捋了捋她的鬓发,“若你成为了他的王后,你的儿子成为了北元的新君,他的身上就会流着一半大齐的血。你将成为大齐和北元

统一道路上最大的功臣。”

映禾落泪了:“那我的幸福呢?我是为了大齐注定要牺牲的人吗?”

太后微微颔首:“是的,映禾,这场斗争中,你是被牺牲的人。我不想同你说冠冕堂皇的话,我知道你是聪慧的女孩儿。因为两国之邦交,只有聪慧如你,才能做到最好。映,你愿意帮我吗?”

她没有用自称,眼泪含在太后的眼眶也不曾落下。

在永定公主的记忆里,太后永远是这么精致,她的每一根发丝都带着无懈可击的防御。

“阿娘,你也牺牲过吗?”她喃喃问道。

太后微微恍惚了一下。

她从嫁给姐夫为继室的少女,一步步走到权力之巅。回望过去的人生,她觉得自己的牺牲早已变得不值一提,因为在她心中,已经拥有了太多更重要的东西。

“牺牲过。”太后回答道,“我得到的比我牺牲的多很多,我希望你也是。”

“我不是个好母亲。我对不起你。”太后平静说道,“你若恨我,生生世世都恨我,都没有关系。”

永定公主有些恨恨地问:“我的感受你都不在意吗?”

“我当然在意,你是我的女儿。”太后牵动着唇角露出一个微不可见的笑意,“可我先是大齐的太后,掌握着这个国家的生死,然后才是你的母亲。”

“我甚至早已经不再是我自己。”

这句话,年轻的永定公主并没有听懂。

但在很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她骤然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可在此刻,她哭着站起身:“我不想再和你说话了。”

说着就掩面跑了出去。

太后对着何司饰使了个眼色,何司饰立刻点了几个人:“你、你还有你,赶紧跟上。

永定公主知道身后有奴才,可她就是想一个人待着,不想再多看这些奴才一眼。

她跑过通廊、绕过荷塘,钻进了一处假山里。

这里是一整块太湖石做成的假山迷宫,寻常人在这里都会迷路。而永定公主自小在宫中长大,对这座假山轻车熟路。

她才往里面走了十几步路,就猛地撞到了一个人。

里面的人轻轻哼了一声,把她吓了一跳:“谁?”

假山的缝隙间透过两三束稀薄的日光,她看清了面前是个年轻的小公子。

“赵子息。”永定公主见过他,“你为什么在这?”

赵子息笑了声:“那殿下又为什么在这?”

永定公主正要说话,突然听到了侍卫们的声音,她猛地伸出一根手指作出噤声的手势,可依然有脚步声渐渐逼近。

有侍卫喊:“喂!谁在里头?”

赵子息看了一眼永定公主,不动声色地侧过身让她往阴影更深处躲,他自己泰然地走出去:“是我。”

侍卫们对着他行礼:“赵公子。

他们环顾四周:“赵公子可看见永定公主了?”

“看见了,”赵子息面不改色地指了指前面的杏园,“她哭着往前面跑去了。”

侍卫们不敢耽搁,立刻抱拳:“多谢赵公子。”

说罢匆匆向前跑去了。

赵子息又回到了假山里,永定公主显然也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小声说:“原来光风霁月的赵公子也会骗人啊。”

赵子息莞尔一笑:“想不到金装玉砌的永定公主也不喜欢奴才们前呼后拥啊。”

他们两人找了个平坦的石头坐下,永定公主喂了一声:“赵子息,我能不能拜托你一件事?”

“洗耳恭听。”

永定公主正色道:“你向我阿娘上书求娶我,行不行?”

赵子息被她的话说得一愣:“什么?”

“没听明白吗?”永定公主不耐烦了,“我说让你娶我。

“我生得不丑,我还有很多钱,娶我你是不会亏的。”她打量着他,“你娶了我,我也不会管你纳不纳妾,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赵子息温声问:“敢问公主殿下,为何想要让我娶你呢?”

永定公主仰起下颌:“你管呢?”

赵子息笑了,他说:“是脱火赤向娘娘求娶殿下了吧。”

永定公主睁圆了眼睛:“你是怎么知道的,方才你也不在场啊?”

赵子息说:“方才席间脱火赤的目光屡次落在殿下身上,显然是垂涎殿下的美色已久。”

他聪明又安静,和他说话一点不费劲儿,永定公主叹了口气:“你有没有什么法子帮帮我,我可以给你很多银子。”

想到赵子息是赵公绥的儿子,估计从来就没缺过钱,永定公主又有点挫败。

赵子息想了想,对着她说:“公主为何不想去北元?”

“这还能因为什么?”永定公主愤愤道,“你知道那里有多远吗,没有绮罗也没有珠宝,整日里和牛羊为伴,听说脱火赤本人茹毛饮血,是个生食人肉的怪人。’

她说得大都是源于道听途说和想象,赵子息闻言轻轻笑起来。

他笑起来很好看,弯弯的眼眸如同一泓清泉。

“北元没有殿下想得那么可怕。”赵子息道,“那里的确有数不清的马匹牛羊,却也有中原看不到的广袤草场。记得有一日,我独自骑马去敕勒川,夜里行至溪边饮马,抬起头时看见满天数不清的繁星。”

“比起咱们中原后土,北元的确缺少了绫罗绸缎与珠宝。可天上的星星像是水晶玛瑙,绿野上的羊群像是珍珠,而水草丰茂、野花丛杂的沃野就是天赐的锦缎。”赵子息说,“那里没有殿下想得那么糟糕。”

永定公主睨他:“你也是来劝我的?”

“不敢。”赵子息温和道,“我探访过很多北元部落,其实他们也已经在很多重要的地点建立了村庄与城市。那里和大齐也很像。在我看来,建设这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比建设大齐更妙趣横生。”

他乌黑的眼眸静静地看着永定公主:“殿下难道不想成为一个和太后娘娘一样的人吗?”

“脱火赤此人马背上夺得江山,他也缺少一位能为他治国安邦的王后。凭借殿下的聪慧,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一位和太后娘娘一样出色的政治家。”

永定公主愣住了,她垂下眼:“我?你别开玩笑了。”

这些年来,她受到的教育都是如何成为一个好妻子,而非是一个掌权人。

“为什么是开玩笑呢?”赵子息道,“殿下不试试,又如何知道呢?“

永定公主看着他,突然正色道:“如果那样,我是不是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了?”

而那一刻,赵子息眼底浮现出一丝淡淡的悲悯:“我不知道。”

“手里真的握住权力的那一刻,当你意识到权力是个多么可怕的东西时,你反而不敢去滥用它了。”赵子息喉咙间溢出轻轻的叹息,“走向权力这条路,可比成为谁的妻子痛快多了。当你真的可以主宰无数人性命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情与爱,

是这世上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同样,走向权力的路,也会异常的艰辛,或许殿下自己也会死在路上,这取决于你自己想要拥有一段怎样的人生。”

“谋天下,定乾坤。公主殿下,想不想试一试呢?”

赵子息是一个很好的说客,他真的动摇了永定公主的决心。

永定公主深深吸了一口气:“赵子息,或许对你来说,娶了我对你百利而无一害,但你依然要劝我。”

“我只是在考虑如何做对殿下最有利,而这些与对我有没有益处原本就没有关系。”赵子息的眼中流露出不符合他年龄的老成和理想抱负,“而对殿下来说,赵子息也并不是一个好丈夫的人选。”

他看着永定公主,平和道:“殿下既知道我父亲的身份,就该明白若公主出降与我,或许有朝一日将会夹在我与太后娘娘中间左右为难。而一个正常男人,是不该让自己的妻子做这样的抉择的。”

他笑着补充:“所以,子息方才说不能娶殿下,不是因为殿下有分毫的不好,而是我赵子息福薄,没有尚主的福气。”

赵子息就是这样一个温和的人。

“好吧,我会再想一想的。”

赵子息嗯了一声:“还请殿下先回去,我稍后再回,以免落人话柄。”

永定公主往前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他:“你对我真好,若我母后能像你一样就好了。”

赵子息摇了摇头:“娘娘待殿下的心意远胜于我,我仅仅在这里和殿下说了几句话,甚至一个铜板都没给殿下花,殿下切不能用耳朵听旁人的心意。”

“口蜜腹剑的人太多了,殿下要用心去体会。”

走出假山很久,永定公主依然在思考赵子息说过的每一句话。

这许多的话落入她的耳中,有一句,她尤其印象深刻。

“走向权力这条路,可比成为谁的妻子痛快多了。”

回到朝阳台上,祁瞻徇和太后都在,见她走来,祁瞻徇轻声道:“映禾,这件事朕也觉得不妥……………”

永定公主看向太后,轻轻跪了下来:“母后,我愿意嫁去北元。”

郁仪在拿到祁瞻给她的玉佩之后没有在宴席上多逗留。

今日的主角是前殿的主子们,像她这样人微言轻的人,留下也不过是喝酒吃菜罢了。

此刻她还有更要紧的事做。

郁仪出了宫,到了梁王妃姑丈一家下榻的馆驿之中。

有了这块玉佩,她终于可以不用担心被锦衣卫拦下了。

她在馆驿里待了快三个时辰,直到天黑时分才匆匆离去。

没有人知道她在馆驿中和梁王妃的姑丈说了什么话。

*

若说近日以来,京中最为轰动的一件大事,莫过于宁王班师回京了。

三月初十,宁王身披铁衣自永定门入城。

宁王名叫祁瞻言,下个月才过十八岁的生日。

马蹄扬起尘沙,街肆万人空巷。帅旗迎风招展,雄师铁骑威风凛凛。

宁王摘下自己的头盔,露出一张年轻的面庞。

多年羁旅,他的皮肤带着小麦色的光泽,看上去甚至比梁王还要显得更长。

从容貌上看,根本不会看出他还不到弱冠之年。

人群中不乏有人高呼“战神”二字,显然百姓们心目中,都为这位宁王留有重要的位置。

他对着人群拱手致意,人群中的呼声便如海浪般层层叠叠地翻涌起来。

那一天,郁仪并没有出城观看大军班师的胜景。

她来到了刑部的大牢里,继续为韩氏抄笔录。

许是这几日宫中的事情太多,所以韩氏这几天没有再次受审。

她身上的伤依然美好,这几日正是发作的时候,她整日躺在牢房中,就连水都咽不下去。

郁仪喂了一些水给她,又从袖中取出参片来给她吊精神,韩氏靠坐在墙边,郁仪蹲在她面前问:“姜珩平日里和夏源渤有往来吗?”

她举着本子记录得很认真的样子,韩氏被她的执拗劲儿感染了,也开始打起精神来回忆:“都是街坊,自然是有往来的。不过是他家做了什么饭,给我家端一盘子,我家买了肉,也会分给他家罢了。平时来往不算很频繁,但也都是熟人。夏源渤

在锦衣卫里当军匠,平日里乡里乡亲,也会帮我们修农具。”

两家人都在本本分分的过日子罢了。

日子不好不赖地活着,不知又碍了谁的眼。

“只不过他前阵子好像很忙,白日从宫里当了差,回家吃了晚饭还要出门。这事儿他老婆也知道,我随口问了一句,说是又接了些私活,一干就是两个月,好在给的银子不少。他家里那位也不是什么有心机的人,这种事也不大上心,能往家里拿

钱就行。”韩氏说话总要喘上片刻,看样子伤依然不大好,“我只知道他每日里都回来得很晚,因为他从我家门口经过时,我家的狗会叫,那时往往梆子都打完两回了。“

私活。

一个锦衣卫的军匠能接到什么私活,还要一连干上两个月不休息。

若不是他真的拿了钱回家,郁仪几乎以为他是又养了一房小妾。

京师中哪里有这样大的铁器营生,除非是多了一批……………

兵器。

郁仪心下微微生寒。

兵部每年都会把替换下来的坏的,生锈的武器集中收集起来,报给户部一笔损耗,再打造一批新的。这些旧的兵器就放在仓库中,等着熔了重铸。只是报损耗时,只要不是数额极其不合理,户部一般只会派人走个过场就落印。

这样的铁器若真的积少成多,只怕不是个小数目。有些兵器,也未必真的坏到不能再用。

脱火赤如今也在京中,虽然没有带军队,他的身边却都是以一当十的高手。

这真的是巧合吗?

有人想要利用锦衣卫与司礼监间的积怨,掩盖自己的罪孽。

如今夏源渤被关在锦衣卫自己的牢房诏狱里,郁仪很难见他,但她此刻有皇帝的玉佩,她打算找时间去碰碰运气。

郁仪在纸上写完全部的细节,又塞给了韩氏一些伤药:“这些都是内服的,我看你身上的外伤已经开始结痂,这些治疗内伤的药可能更加对症一些。”

她的眼睛明亮又坚定:“我不会放弃,你也别放弃。

郁仪放下手里的东西,主动去握韩氏的手:“害人的人、轻贱人命的人,一定都会付出代价的。”

韩氏被她鼓舞了,微微动容道:“谢谢你。

她认认真真地对郁仪说:“有你这句话,即便最后不成,我也不会后悔的。”

谁说蝼蚁没有力量?

或许她们的力量依然不够强,但只要迈出了一步,就必然还会有千千万万步。

*

在这同一天里,赵子息呈交了一份关于税制的奏章。

他将自己在固原关数年来的心得,都写进了这章奏报中。

赵子息提出,或许可以将徭役与赋税简化,折合成白银,再按照田亩数分配下来。

这个构想很新颖,也很大胆。

太后听完之后却赞不绝口,说若真能践行下去,必然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举,赵子息也因此受到了封赏,听太后的意思,打算过阵子或将赵子息调动到户部去与张濯做事。

赵子息走下丹墀时,恰好偶遇了张濯。

张濯被几名户部的官员簇拥着,面色平淡,与他微微颔首致意,便要往前走。

赵子息却叫住了他:“张大人。”

张濯和身边几位同僚低语两句,让他们先走了,他停下来等赵子息走上前来。

“今日这份功劳不该只属于我,也该属于张大人。”赵子息对着张濯一揖,“若非有张大人提点我,这份报也不可能这么顺利的推行下去。我已与娘娘直言,这份功劳有张大人的一份,请张大人再受我一拜。”

张濯避而不受:“是你的就是你的,我也只不过是略尽绵力而已,不足挂齿。”

赵子息前几日到户部衙门里参阅前些年关于税制的卷宗,白元震递给他一张纸,说是他自己的一点想法。可赵子息认识这纸上的笔体,知道这分明是张耀的亲笔。

纸上将他关于赋税方面的理论逐一进行了批复,又加上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让人醍醐灌顶。也让他更好的完善了自己的政治构想。

张耀不想认这份功劳,不代表赵子息不领情。

他仰着头看向张耀:“那日张大人将我从固原关外接回,虽然嘴上说,我与你之间不过是信息与利益的交换,如今已经两清,可张大人为何还要帮我?”

张濯看着赵子息真挚的目光,一句话藏在心底,无法说出口。

张耀想说:赵子息,前一世你死得太早了,你死在了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的年纪。你在固原关外消耗了太多宝贵的青春和光阴,你本可以做一个对朝廷更有贡献的人。

如果命运迟早将带走你的生命,如果重活一世,我依然注定无法扭转乾坤的话。

那么我希望能留给你更多的一点时间。

我对你没有私人恩怨,我做的这一切,纯粹是因为我对你的生命抱有惋惜之情。

文化是不分立场的,每一个才华横溢的灵魂被迫死去,对于张濯而言,都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仅此而已。

这些话,张濯没有办法对赵子息说出口。

他说:“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大齐的百姓。”

说完这句,张濯抬步向前走,赵子息在他身后叫他:“张大人。”

张濯停下了脚步,却没有回头。

“我们会成为朋友吗?”赵子息的声音变得很轻。

张濯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或许会。”

他朱红的官服被黄昏的阳光照得鲜焕。

身外虚名又有何用?

张濯想把这些东西留给更需要的人。

他有郁仪在身边就足矣了。

他要改变郁的命运,或许也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张濯走到东华门时想到,自己已经有数日未曾见过郁仪,张命成椿将马车停在路边等着郁仪一起出来。

没料到这一等便等到了华灯初上,郁仪才独自匆匆走出门来。

这时候,东华门外只余下了张濯府上这唯一的一辆马车。

郁仪走到车边,张濯从里面掀开车帘,目光落在她身上时,蓦地柔了几分:“苏给事日理万机,唯我这百无聊赖的闲人,眼巴巴地盼着苏给事驾临。”

不知怎的,一见郁仪,他一整日压抑的心绪竟然平复了不少。

郁仪忙了一整日,被张濯的话逗笑了,她反问道:“张大人平日在衙门里也是如此吗?”

“你若来,自然也是如此的。”张濯对着她伸出手,“到我身边来。”

马车行驶起来,郁仪掩唇轻轻打了个哈欠。

张濯挪动了身子,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肩:“给你靠一靠,到了我叫你。”

郁仪当真歪着头靠在了他的肩上。

风在这一瞬间,也变得温柔了起来。

郁仪将自己的手掌放在张耀的手背上,张濯反过来与她十指交握。

郁仪闭着眼莞尔:“只有见了你,才知道我心里是很想你的。”

张濯眼底有笑,他抬起另一只手,轻轻捏了捏郁仪的耳垂:“快睡吧。

他身上的气息温热又干爽,郁仪真的在不知不觉间睡得沉了。

可就在这片刻小憩的光景里,她又做了那个许久都没有做过的梦。

那是一个粉雪如屑的日子,不再年轻的张濯正在打马疾行,京师的城门已经在雪中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他似乎急着赶回京城去。

积雪很厚,没过了马蹄。

张耀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定睛看去,一滴水恰好跌碎在他的手背上。

他唇边呼出淡淡的白气,两行清泪刚好流至他苍白的下颌处。

张濯说了一句话,藏在潮湿朦胧的空气中,却被郁仪捕捉到了。

他说:“你一定要等着我啊,苏郁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