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諷聽到自己全家被殺的消息後,把悲傷和憤怒化作戰鬥力,打開城門,主動出擊,一舉擊潰張漢真的部隊,並生擒主將張漢真,押入福州城,斬首示眾。
和尚卓岩明做夢也不曾想到,自己剃發出家,晨鍾暮鼓、青燈古佛,認真修行,一不小心修成了正果,竟然當了皇帝。卓岩明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在他在位期間,做了兩件事:
一是派人到老家莆田,迎接自己的父親來福州,當太上皇。“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是龍椅先動的手。”
二是在金鑾殿上焚香作法,據他自己說,他有撒豆成兵、役鬼驅神、呼風喚雨的本事。話說這不是道士的職業技能嗎?
李仁達擁立了卓岩明後,自己總領兵權(判六軍諸衛事),然後命黃仁諷駐防西門,陳繼珣駐防北門。這兩人是李仁達最信任的戰友,因為他們都曾背叛過王延政,特別是黃仁諷,剛被王延政滿門抄斬。
然而他卻失算了。
叛徒之所以會背叛故主,無非是兩種原因,要麽是謀求更大的利益,要麽是躲避更大的災禍。而利益和災禍則取決於兩大陣營的實力對比,還有人們的預期。
黃仁諷雖然被滅滿門,但他在冷靜下來之後,卻不再怨恨王延政,而是充滿羞愧和自責,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一時糊塗,咎由自取。
某日,黃仁諷與陳繼珣閑談,黃仁諷說道:“人之所以被稱作人,無非是忠、信、仁、義。我之前在王延政手下立功,很受他的信任,所以才被他任命為福州守將,可我呢?卻背叛他,這就是不忠;人家把侄子托付給我,可我卻把他殺害,這就是不信;福、建內鬥相爭,使閩國人自相殘殺,這就是不仁;不顧妻兒老小,因自己的一時糊塗而讓家人慘遭屠戮,這就是不義!”
黃仁諷越說越難過,最後捶胸頓足,嚎啕痛哭,“我TM還是個人嗎?我就是一個死有余辜的大混蛋!”
陳繼珣感激捂住他的嘴,勸慰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丈夫追求功名,還顧得了什麽妻兒老小?事已至此,不要瞎琢磨了,不要再亂講話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心虛的李仁達在福州城內遍布耳目眼線,而情緒失控的黃仁諷又是頓足捶胸、嚎啕大哭,所以這些話很快就被李仁達知曉。
李仁達遂誣陷黃仁諷、陳繼珣謀反,將二人斬首,並回收了二人的兵權。從此,李仁達掌握了福州的全部武裝力量。
次月,李仁達以提升士氣為由,在福州舉行了規模盛大的閱兵式,並邀請“皇帝”卓岩明親臨現場,檢閱部隊。
卓岩明意氣風發,向參加檢閱的部隊致以崇高的問候,“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啦!”
突然,幾位受檢的勇士竄出來,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勢將卓岩明當場刺殺。
一旁的李仁達“大驚失色”,轉身就逃,當然是被士兵們攔住嘍。只見將士們群情激憤,生拉硬扯,愣是把李仁達按在卓岩明的龍椅上,意思是讓他當皇帝。
李仁達“拚命”掙扎,“不要啊,不要啊……”
“澶州兵變”嘛,大家都懂。
殺了卓岩明之後,又派人殺了“太上皇”。
李仁達表示自己德行不高、威望不足,不敢妄稱皇帝,派使節給淮南上疏,向淮南稱臣。在稱臣奏章中,李仁達自稱福州威武軍留後,使用的是淮南的年號——“保大三年”;但同時也向後晉進貢。
面對李仁達的歸附,淮南李璟欣然接受,立刻任命他為福州威武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並賜名李弘義,將他編入皇室宗籍。李璟的兒子排“弘”字,後因避宋朝諱而改“從”字,賜名李弘義,說明李璟將他認作子侄。
淮南接受李仁達的原因,當然就是與他形成對建州王延政的南北夾攻之勢。李仁達在得到淮南的接納後,又派人出訪吳越國,尋求建立友好關系。
在外交方面,李仁達完勝王延政。王延政得罪了全部鄰居,而李仁達則與全部鄰居都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王延政的日子不好過了。
淮南在首戰告捷後,乘勝兵臨城下,包圍建州,並數次擊敗泉州援軍(王忠順、董思安等)。為了進一步削減王延政的抵抗力量,淮南釜底抽薪,分兵出擊,攻打汀州、鐔州等建州後花園,瓦解建州王延政勢力。
在汀州,淮南遭遇了失敗,被汀州刺史許文禛擊敗;但淮南將領邊鎬攻克了鐔州,破除了建州的犄角之勢。
建州被圍,福州叛變……王延政剛剛“統一”全閩沒幾天,沒想到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被淮南一記重拳打回原形,僅僅能控制建州這座孤城。
王延政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他做了兩件事:
軍隊大清洗:
在福州歸順的時候,王延政抽調了拱宸、控鶴即禁衛親軍一萬五千人,增援建州,如今,福州李仁達兵變,王延政開始猜忌這些福州援兵。於是,王延政命令他們上繳武器鎧甲,騙他們說讓他們返回福州,然後在半路設下埋伏,將他們全部屠殺,並把他們的肉割下來,醃製成肉干,帶回建州,充作軍糧。
改善窒息的外交環境:
王延政派人出使吳越國,向吳越國稱臣,請求出兵援救。三十年前(916),王審知與錢鏐通婚,王審知次女嫁給錢鏐之子錢元珦。論輩分,王延政是吳越國現任國君錢弘佐的舅舅。
面對舅舅的求救,吳越國外甥會作何反應呢?
來不及反應,因為在一個月之內,建州淪陷了。
在淮南大軍的圍困下,建州守軍人心離散,士氣崩盤。
不斷有人提醒泉州援將董思安,說事已至此,建州大勢已去,淪陷只在旦夕,你最好替自己好好打算打算。
董思安回答地擲地有聲,“我累受王氏厚恩,侍奉王家幾代君王,如果在王家最危急的時刻背叛他,那天下還有誰能容我?”
董思安誓不負王氏,部下們深受感動。建州的各路兵馬均有大量逃兵出現,唯獨董思安一軍,沒有一個人逃亡。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