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五十七章 英烈陵(下)

一八七七新纪元 第五十七章 英烈陵(下)

簡繁轉換
作者:楚连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42 来源:源1

八月初十的清晨,太阳尚未升起,天色已然大亮,急不可耐的蝉儿撕扯着自己永不干涸的嗓门,在树林枝杈间肆意鸣响,矗立在平坦田畴旁的麒麟山上绿意正浓,一条新近铺好的青条石山路向山顶延伸,道路两旁站满了肃穆的斗志军士兵,均是手持长枪面色凝重。

拾阶而上,山腰处竖立起一座气势宏大的三丈拱门,门框上刻着“英烈陵”三个镶金大字,门柱上有一副长联:血雨腥风,忠骨深埋醉自然,天地敬畏;惊天动地,马裹浅掩思琴弦,永垂不朽。拱门两旁摆放两只怒目圆瞪的石狮,守卫这片圣土。

透过拱门看去,一座座新建的墓碑与翠绿相伴,战士的生命以不同的形式郁郁葱葱,岁月摩挲之间,也不能消磨战斗的意志。

山顶处修建了武神庙,鼎炉内烟雾袅袅,大殿中密密麻麻地摆着五百余名牺牲战士的牌位,有些时连夜赶制,上面的清漆还没有干透。千余名战士的家属被刘摩从各地专程请来,大殿内和走廊中都站满了人,哽咽声和安慰声充斥着整个庙宇。

“砰砰砰”

三阵排枪响过,刘摩身着三品官袍,率先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斗志军的军官按序陆续上前磕头行礼。

刘摩等大家都磕完头,郑重对所有人大声道:“这里是琼州风水最好的地方,我们都不会忘记死去的兄弟,在这里,每一位兄弟都会享受到子孙万代的祭奠,只要中国不亡,这里的香火就永不会绝!”

所有的士兵家属纷纷跪在地上,呜咽着道谢。原本在他们的概念中,战死的人能找到全尸已是万幸,骨灰送回家乡则是万幸中的万幸,却没想到小刘大人为自家人修建这样一处气势恢宏的陵园,中国人的本是什么?根!落叶归根是所有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事情,更为害怕的是死在外面无人祭奠,成了孤魂野鬼。

而中国的神都是世俗封出来的,比如关二爷,汉代侯明代王清代称大帝。在中国人的心中,除了自家亲族供奉香火的人,还有外人祭祀的那就是神了,小刘大人是谁?那是朝廷御封的三品大官,嘴里吃着的是皇粮,背后站着的是皇帝老儿,他建庙供奉,这些逝去的战士都算是位列仙班成神了!谁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再穷的人家死了老娘,借钱也要办得排场,不然会被人戳脊梁骨。当年武则天想立自己的侄子做皇帝,被狄仁杰反驳,狄仁杰说自古以来从没有听说过侄子祭祀自家姑姑的,若是日后不得血食,则成孤魂野鬼!吓得武则天不敢再提。

本来斗志军的抚恤已经让所有人心动,现在死后莫大的尊荣,还有谁不对刘摩感激涕零。

刘摩在麒麟山为死去的战士立庙供奉的消息传遍琼州,再次引起轰动,而斗志军的士兵们则是兴奋的几乎癫狂,有谁拿过当兵的正眼看待?想起镇南关其他营牺牲的士兵,都不过是草草埋葬,连个像样的坟头都没有,更别提牌位和墓碑了。黑旗军的老兵们热泪盈眶,庆幸自己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过来,还能投奔这样一位大头领。就连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也全部得到妥善安排,家中赋税按照受伤程度被不同程度减免,所有子侄全被送到新式学堂中免费入学。老百姓们顿时将斗志军当成是琼州府最有前途的职业,纷纷翘首相盼斗志军再次募兵。,

刘纯连等人用半年时间,从江西、湖南等地招到六万余人,全被安置到人口稀少的琼西昌化和感恩两县,这样的移民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刘摩的胃口,在未来,刘摩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将三亚港初步开发出来,这至少需要十万移民。刘摩通过调任广东提督的苏元春,在广东设立六个征募点,给刘纯连加派人手,提高移民的奖励和安置费。

胡品元没有辜负刘摩与胡雪岩的重望,第一季的蚕丝已经生产出来,从香港购买来新式织布机,因为缺少技术员,只能自己看着说明书不停调试,刘摩在前线时也会写信回来鼓励他大胆去试,终于在两个月就是刘摩归来之后织出第一匹布,对着闻讯前来的刘摩热泪盈眶,刘摩高声叫好:“这是咱们中国人的第一匹机制布啊!”

刘摩一直都在焦灼地等待德国商人鲁特维克,鲁特维克回到国内一直不停游说自己的生意合作伙伴,但陆军部和外交部始终没有批准鲁特维克申请枪炮制造机械出口的要求。直到镇南关战斗之后,原本对中国人漠不关心的德国政界,开始对这个与自己有着共同仇敌的国家逐渐感起了兴趣,曾派德国公使试图说服李鸿章再次购进德**火,但李鸿章对德国人借口战争中立,延迟“镇远”、“定远”两艘军舰交货期大为不满,拒绝与德国人深度合作。德国外交部这才试着与另一个买主刘摩的代表鲁特维克接触,询问这个市级司令到底能购买多少军火。

鲁特维克发回电报询问,刘摩回电是一封让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电报,电报稿整整四页,上面写满了刘摩订购的产品,八千吨巨舰、新式汽油发动机、二百八十毫米巨炮、七十毫米行营炮、飞艇、海上船坞、巨型吊车、勘矿设备、高精密机床、枪炮生产线、军用金属、粮油生产加工设备在电报的最后刘摩还要求派出两百人左右,到德国的军校中学习。德国外交部的官员接到这份电报顿时感到不能做主,订单太大了,就是买下整个德国皇宫估计也不逞多让。尽管对刘摩的购买力怀疑重重,德国人做事严谨,当然不会去想这只是个恶作剧,当即派人调查刘摩的资料,最后将电报与资料呈交给德国首相俾斯麦。

俾斯麦看过电报也是倒吸一口冷气,看了刘摩的资料又是欣喜异常,这个东方的年轻人创造了财富神话,现在又将德国的宿敌打得满地找牙,想来古老的东方又焕发了新的活力。尽管德**事工业世界闻名,但此时对外贸易却不尽人意,想当初李鸿章在德国订购两艘巨舰,被威廉一世皇帝誉为德**工业的大步发展,若是刘摩的订单呈交上去,只怕皇帝陛下会疯掉。

威廉一世看到电报并没有俾斯麦想象中的激动如狂,而是皱着眉头翻看日历,指着四月一日那一天说道,首相先生,这天才是愚人节!看来是经常和陛下开玩笑闹出的结果,俾斯麦哭笑不得,忙将事情经过解释一遍,又将刘摩的资料呈上,介绍刘摩的“光辉事迹”。威廉一世将信将疑地看完资料,资料中刘摩的资产评估让他垂涎三尺,最保守的估计是三亿美元,折合为金马克便是一亿两千万!威廉一世心中暗暗悲叹,自己一年的花费不过才四百万金马克,这家伙居然数年的时间聚集到这么多财富,难道上帝已经跑去东方了吗?

俾斯麦询问正在走神的威廉一世如何处理,威廉一世快速在电报上签上大名,交给俾斯麦全权处理,待俾斯麦走后,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和兴奋,冲进卧室中大喊大叫,德国新的辉煌来了!

严谨的俾斯麦为了保守起见,先期批准了部分工农业加工机械、军火、步枪生产线和小口径火炮生产线的订单,派出外交部副大臣辛尔南斯伯爵为首的庞大考察团,随同鲁特维克一起前往琼州考察,因为刘摩已经做出承诺,凡是从德国到琼州的商人或是官员差旅费全部报销,结果设备、军械连同人员共装了十一艘远洋巨轮。

刘摩接到鲁特维克的电报欣喜若狂,却又被另外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泼了一盆凉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