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三十五章 恩人、妙臣与干臣(下)

一八七七新纪元 第三十五章 恩人、妙臣与干臣(下)

簡繁轉換
作者:楚连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42 来源:源1

光绪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思,胃口大开,让一旁伺候着的小太监们目瞪口呆,从未见过小皇帝如此吃相,却又见另一位皇上带来的年轻大人亦是风卷残云,如同饿死鬼一般,皇上与两位心腹大臣均没有张口说话,临了,那年轻的刘大人与皇上齐呼饱哉!

刘摩又被光绪留在宫中议事,刘摩建议琼州设省之后,寻找机会向法国开战,或借越南人之名开战,争取速战速决,为朝廷争取对敌主动的态势。

光绪虽年不过十六,却也非头脑简单之人,慈禧太后调教出来的娃子又岂是简单之辈。光绪被刘摩说得热血沸腾,恨不能御驾亲征荡平蛮夷,但战事一起,不论钱粮军械,都是令他犯难之处,现在三司衙门被慈禧一手把控,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刘摩大包大揽地道:“皇上尽可放心,属下在美利坚游学数载,略有薄资,微臣愿带头号召地方士绅捐银练兵,无需朝廷一丝一毫。”

光绪点点头,略作沉思,翁同龢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吾皇切不可轻易开战。”

李鸿藻插嘴道:“叔平所言我不能苟同,《史记-武帝本纪》有载,当年汉武帝刘彻初登大宝,朝廷虎符由窦太后所掌,汉武帝为天下苍生而计,派属下持尚方宝剑平定岭南叛乱,一仗成名,四方信服,窦太后也甘心让权。若是牧平此次能能威震东南,与吾皇助力甚巨。”

光绪见两个心腹拌嘴,心头有些焦躁,刘摩面含微笑道:“下官知道二位大人所虑何事,无非是太后掣肘与洋人强横罢了,若是如此,皇上何时才能执掌天下?所以微臣建议,由微臣上书请示,在琼州编练新军,待成军之后当即开进边界,若洋人挑衅,我等奋勇抵御,若事有可为必乘胜追击,若事不可为,固守边疆亦不再话下。败了,皇上大可申斥微臣,或将微臣削职,胜了,微臣不求封赏,只求皇上千秋万代。”

按照刘摩的想法,琼州变省,再名正言顺地占了越北,自己的战略空间将大为提升,于将来发展提速,至于失败,刘摩真没有想过,即便到了万难的地步,除了兰芳还有美国、德国可去。

而翁同龢却一直对刘摩急吼吼地求战心存疑虑,虽说刘摩处处为光绪着想,总有个巨大的问号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百思不得其解,或许翁同龢还没有跳出封建的桎梏,根本没有想到刘摩敢起兵造反。

光绪对早日立威立政迫不及待,双手连连搓动道:“爱卿速速回去,写一份折子来,朕再行商议。”

“遮微臣告退!”刘摩缓步离去,走到门外差点笑出声来,面露得意地随着小太监穿楼阁走御道,小太监亦是个有眼力劲的人,知道刘摩已经成了皇上身边的红人,再三奉承,害得刘摩不得不在出宫的时候赏下一个大大的红包。

刘摩回到客栈,迂思回虑良久,结合目下东南行事,刘摩缓笔书写奏折,奏折中刘摩请求有四。

一,琼州建省,仍归两广总督所辖;

二,申请将福建船政学堂及水师转移至琼州。因为中法合约签订之后,南洋水师主力舰队全部被抽调至北洋,只剩下一具空壳,刘摩需要名正言顺办理海军,刚好从南洋水师这个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水师下手;

三,申办琼州武备学堂,效仿天津武备学堂。虽然刘摩在琼州秘密办理军校,但那是一家之所,若是得到光绪的允许,刘摩堂而皇之办起军校,便能公开面对全国招生。刘摩在奏折中也一再强调,强军必须先有良将;,

四,需要修建一条自边境至三亚的铁路,以方便琼州各地兵员调动。

刘摩写完奏折,看着自己被父亲刘松龄调教出来的书法十分满意,正待唤来武阿牛交待事务,侍卫长罗青龙来报:御厨安四带着数名太监来访。刘摩捏捏下巴,迎了出去。

安四见到恩人立马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中大叫道:“刘恩公啊,亏您出的点子,让太后十分满意,还赏了我个七品小官。”

刘摩哈哈大笑,扶起安四道:“我这只不过出了个小主意,都是乡里乡亲的不要见外,再说了,伺候好圣母皇太后是你的本份,皇太后开心天下臣民则欢心,这也是我这个做臣子应该为太后解忧的事情。”

安四站起身来连声道谢,正欲介绍身边的太监,领头的太监摆摆手道:“咱家乃是太后身边李莲英,太后有几句话要我问刘总兵,刘总兵大可站着回答,不必下跪了。”

这就是李莲英?刘摩看向这位白白净净、意气骄横的大太监,拱手道:“还请公公问来。”

“太后问了,是天上的玉皇大帝大还是西天的佛爷爷大?”

刘摩心头暗自冷笑,净拿我当孩子耍了,次奥!毕恭毕敬地答道:“自然是佛爷爷大。”

“太后听说刘总兵在海外获取巨资,富可敌国,”李莲英说到这里让刘摩心里咯噔一下,乖乖,你要钱用不着这么直接吧!李莲英继续说道,“现如今哀家准备颐养天年,要花费银两修建颐和园,只可惜各地都要将养生息,哀家不忍百姓受苦,不知刘总兵能否孝敬些银子?”

刘摩恨不能将李莲英那张嘴脸暴揍一顿,既然知道百姓受苦还修你娘的银子干嘛?这慈禧就是婊子立牌坊,里面外面都要舒服。当下道:“微臣愿意。”

“那不知刘总兵能出多少?”

“这”刘摩暗地计算,出多了感觉不舒服,出少了,感觉拿不出手,到底给多少?

李莲英见刘摩踌躇,悄声附在刘摩耳边道:“巡抚一百五十万两,提督一百万两,臬台、藩司、按察使皆八十万两。”

刘摩苦笑一声,看来人家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啊!转睛问道:“那敢问李公公,两广总督价值多少?”

李莲英看向刘摩,目光中精彩万分,看来人家家底厚实,瞧不上这些巡抚以下的官职,笑吟吟地道:“这个刘大人暂时就别想了,总督之职非是名臣宿将不能担当。”

“在下说笑呢!”刘摩打个哈哈道,“卑职正在请示皇上,琼州是否可效仿台湾建省,还请李公公在太后面前美言几句,在下愿出两百万两孝敬太后,日后自然不断。”

“好!”李莲英赞叹一声,“那不知刘总兵何时能备齐孝敬?”

“请公公稍候片刻!青龙!”

“是!”

“去我的行李中取两百万银票与李公公。”

“是!”

不到片刻,罗青龙便取来银票,李莲英再次瞠目结舌,没想到刘摩出手如此阔绰,二百万两那是多大的手笔,人家随随便便就拿了出来,看来刘摩富可敌国一点不假啊!他那里知道,刘摩进京途中,上海中特公司紧急调运一千万两到京师,就是为了刘摩活动所需。

刘摩分外塞上一万两的银票道:“李公公,这都是给大伙喝茶的,还请公公笑纳。”

“好说好说!”李莲英连夸刘摩有眼力劲,笑容可掬地告辞而去。,

刘摩一路送出门外,安四正待告辞离去,刘摩叫住他询问一番,这才知道安四被慈禧封为御膳房七品掌勺官,并负责御膳食材的供应核查。刘摩灵机一动,对安四道:“安四,虽说本官家大业大,但这每一份银子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你帮本官一回如何?”

安四笑呵呵地道:“大人尽管吩咐便是。”

刘摩道:“其实很简单,这家顺泰酒楼是本官的产业,今后御膳房所用猪肉可否能全部让顺泰酒楼承办?”

安四颇有些为难,猪肉一直是宫里御膳的主菜,每天消耗巨大,一直都是御膳房首领太监邱公公的亲戚在采买,若是自己横插一道,只怕有伤和气,可自己大话已经说了出去,真恨不能给自己的大嘴巴子一巴掌。

刘摩见安四为难,笑道:“我知道宫里那些事情,这样吧,你回去跟御膳房的首领太监打声招呼,只要他采买我们的猪肉,每个月可以从顺泰酒楼支取五百两银子。”

安四不解地问道:“刘大人,您的账好像算错了吧!御膳房每个月用的猪肉不过三千两左右,刨根除尽也赚不到五百两啊!”

刘摩摆摆手道:“这你就不懂了,我是想借着皇宫这块黄金招牌打出顺泰酒楼的名声,你想想,京师之中有多少酒楼?又有几家能够生意常年兴隆不衰?若是顺泰能够借到御膳房这块招牌,京师的这些个王公贵族还不是抢着来这里?”

“嘿,真是这么个理!”安四傻笑一声,忙道,“那小的这就回去禀报,大人就等着我的信吧!”

刘摩赛过五百两的银票,拍拍安四的肩膀道:“你也大可放心,我自然不会少了你的好处。”

安四不敢接下银票,慌不迭地道:“大人救我一命,这点事情都是小的应该做的,若是小人再收了大人的银票,那可是要折寿的,万万不能啊!小的这就告辞,告辞!”说完便脚跟不着地冲了出去。

罗青龙看向安四匆忙离去的背影,笑道:“大帅,这倒是个老实人。”

刘摩嘴角扬起,付诸一笑,“这种老实人才好为我们做事。青龙,你拿着我房内的拜帖,按照上面的名字挨家拜见送礼,看来走一趟京师不撒点银子是过意不去的。”

次日上午,慈禧突然传下懿旨,准备到承德去避暑,反而催促军机大臣会同众臣工加紧商议撤帘归政一事。虽说此时刚入夏季,但京师的天气还不算炎热,根本无需避暑,莫非是慈禧看清了门道想清了是非,给皇上让位?

清流派一片欢呼雀跃,歌舞升平,似乎大同之道盛世中华不再久远。保后派的诸人皆是垂头丧气,默不吭声。

紧接着,慈禧一连数道懿旨,先是宣翁同龢觐见,当面夸赞翁同龢乃是儒林砥柱,朝廷大才,为国家为皇上殚精竭虑,日月可鉴,嘱咐翁同龢为社稷黎民协助好皇上,连叹自己是妇道人家精力有限,该是让位的时候了。翁同龢被慈禧夸得晕晕乎乎,就差点将七寸玲珑心扒出来以表忠心,慈禧最后宣旨,翁同龢调任军机处行走,行军机事务。

翁同龢走起路来已然不知天高地厚,自己入朝为官这么多年,唯有这一次慈禧如此赤忱对之,怎能不感激动。

慈禧随后召见告病在家的荣禄。荣禄,满洲正白旗人,年不过五十,世代武官,年幼便有勇谋之名,曾受到咸丰皇帝的赏识,只因光绪四年得罪了醇亲王奕譞、军机大臣宝鋆等人,被迫告病免职。慈禧召见之后示恩一番,擢荣禄为京师步兵统领兼九门提督,替换昏聩的庆亲王执掌禁军,现在庆亲王与光绪走得太近,慈禧不得不防。荣禄自然看得出朝廷形势,信誓旦旦地向慈禧保证京师步兵唯太后马首是瞻。,

接下来,慈禧的懿旨是通报朝中大小官员,除去军机处、各省督抚事,她概不过问,均由皇上乾纲独断。

光绪见慈禧有所让步,亦是放下姿态前去隆恩殿请安,母子二人不咸不淡的聊了一阵,光绪趁机提出从军机处的章京中挑出数人,助其处理军务,慈禧照允。所谓章京,便是军机处的属官,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文书档案的官员,慈禧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任尔等折腾去。

当天下午,琼州总兵刘摩上书,奏请琼州建省,军机处诸人皆是压了下来,现在李鸿章的折子被皇倒了,刘摩的折子他们自然也要压下去。

翁同龢急报光绪,光绪正抓耳挠腮想办法时,慈禧再次传下懿旨,允许琼州建省,并采纳刘摩的意见,将新省命名为海南省,下辖琼州府、雷州府、郁林州、廉州府、高州府石城县诸地,三亚升级为府。任刘摩为首任巡抚,回广东后与张之洞商议交接事宜及所属官员,同意将福建南洋水师转移至琼州,至于刘摩设立武备学堂、建设铁路均是同意,刘摩混到的官职是:从二品海南巡抚、南洋水师都统。

若是一般的各省巡抚,都要兼个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或兵部侍郎,以示一方封疆大吏朝廷重视,而刘摩却没有得到,那意思是还属于考察期间,干得好才能转正,就如同后世的“代”xx如何如何,实际还是要看的孝敬是否到位。不过刘摩这样已经心满意足,何况其父刘松龄亦是得到慈禧恩赏,升了个刑部侍郎兼广东通商使,依旧驻在琼州。

而文武百官中亦是大多赞同琼州建省,得到刘摩好处的官员连连夸赞刘摩骁勇善战,治政有方,是百年难遇的人才。

光绪见慈禧批了刘摩的奏折,心头大喜过望,也不好在压着李鸿章的奏折不放,随即同意台湾建省。不知是乐过了头还是兴奋过度,光绪在朝会中提出让翰林院刘丹国出任奉天府尹时,遭到保后派的一致反对,几个刚提拔上来的小章京上蹿下跳,以皇上的嫡系自居,为光绪摇旗呐喊,孙毓汶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迎头便是几个巴掌送过去,在众官员瞠目结舌中怒骂一番拂袖而去。

这只是光绪的问路石,刘丹国是李鸿藻的得意门生,铁杆的清流派,保后派如何能容下这样的人坐上奉天府尹的位置。光绪没想到孙毓汶竟敢在朝堂中殴打自己刚提拔上来的心腹,面色铁青却又不便发作。光绪没有忘记,龙椅后面那条珍珠帘还没有撤去,这条珍珠帘仿佛就是一个魔咒,紧紧捆住他的手脚,只能盼着给他画了个大饼的刘摩,创个亲政的立威立政之首功,好能执掌天下,睥睨四方。

【实际上刘摩在京中这一段故事至少可以写八万字,匆匆六章过去,不到两万字不知道诸位有何意见,唉,小楚知道,喜欢看清末的朋友都是战争狂,不是战争狂的也都是愤青,好吧,那就准备一场大战吧!为了光绪而战!纯属扯淡,还是为了大汉而战吧!在这里小楚请各位动动键盘鼠标,收藏推荐下,拜谢!晚安,元宵节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