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十九章 官问(上)

一八七七新纪元 第十九章 官问(上)

簡繁轉換
作者:楚连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42 来源:源1

光绪十年九月十一。

刘摩一辈子都不会忘了这一天。

上午刘摩还在府衙中查阅宣抚司的公文,守在网门港的刘松龄派人回来报信,王闿运已经下船,快到琼州府,让刘摩速速回府迎候。

关于王闿运的故事,刘摩已经被刘松龄灌满了耳朵。

王闿运,湖南湘潭人,自幼资质驽钝但勤奋好学,二十六岁便中举,曾做过协办大学士肃顺的西席先生,后被肃顺收入帐下,成为同治年间大清智囊的智囊。但咸丰死后,肃顺被斩,王闿运则从此被打上了“肃党”的烙印,不得超生。在中国就是这样,跟错人与站错队,对于文人来说,都是政治生涯中最致命的失着,王闿运站错了队,没有搭上小命已经属于皇恩浩荡了,要想出头已是很难。王闿运只得另辟蹊径,走名士路线,著书立传,勤于教诲,门生遍布天下,有“当代孔孟”之称。

而刘松龄最为推崇的,是王闿运的帝王之术,看着老爹神神秘秘满脸景仰的样子,刘摩亦是无可奈何。

刘府门前已被打扫了数遍,府中亦是一尘不染,所有家人皆是身着新袍,满脸严肃,刘摩与邢大勇等人守在门前。

终于等来了两顶轿子落在刘府门前,刘松龄跨出轿外,亲自走到后面的轿门前掀起轿帘,恭敬地道:“王师傅,寒舍已到,请王师傅移步。”

“唔!”轿中传出一声闷响,从里面出来一位身着青衫、圆脸阔目的中年人,看年纪不过五十刚过,满面红光,身体健硕。

刘松龄对着站在门口走神的刘摩道:“摩儿,快来拜见王师傅!”

刘摩不情愿地走到王闿运面前:“刘摩拜见王师傅。”

王闿运丝毫不为刘摩带着敷衍的话语气恼,捻须笑道:“唔,此子傲与常人,吾可教也。”

刘松龄暗暗瞪了刘摩一眼,客气地道:“王师傅,请里面坐。”

“好!”王闿运大步走在前面,刘松龄低头哈腰地陪在一旁,刘摩暗暗道,这老家伙还真不客气,拿这当自己家了,到底有啥大本事,自己在后世怎么没听过呢?

刘松龄将王闿运引入书房,原本打算午饭后再授课,王闿运称已在船上用过,还要速回广州,课程当即开始。

其他人都离开书房,只剩下王闿运与刘摩二人。

书房内点起了上等的龙涎香,满屋清滋,沁人心肺。二人坐定后,王闿运轻摇手中白纸扇,让刘摩坐到自己身边,笑道:“你无须紧张,听你父所言,你曾到海外求学,此番回国做官,想了解些当官的学问,不知道你最想做何等官职?是一方父母还是一镇军门?”

刘摩思索道:“晚辈想二者兼得。”

“二者兼得?”王闿运朗笑一声,“雄心不小哇!有志气,不过你可曾了解当官如何去当才能稳妥?”

乖乖,我花一千两银子是请你来给我授课的,你快点倒些竹筒子滚蛋,真以为自己鼻子上挂了两颗葱就是大象了?刘摩道:“还请先生为我解惑。”

“古人说兵者,国之利器也,而我说,官者,利器之柄也。你在海外数年,国文可曾落下?”

“小子听得明白。”

“那就好,让老夫与你说说,若有不明白之处,尽管问我。”

“是。”

王闿运点点头问道:“那我先问问你,清开国至今,在你心中有哪些名臣?”,

刘摩在脑海中搜索一番,道:“刘墉、纪晓岚、于成龙、年羹尧、钱沣、曾文正公、张廷玉这些人吧,其他的我也说不上多少。”

王闿运笑道:“在我认为,清朝无名臣。”

刘摩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不知王师傅为何如此说法?”

王闿运又道:“我看你的辫子是假的吧!若是真的怎么会淡然无光,在此房内你尽可取下,先生我不会怪罪,更不会去举报。”

刘摩哈哈一笑,将假辫子摘下丢到一旁。王闿运接着道:“清,实则为一人之天下,其他的不过都是奴才罢了。乾隆帝曾说本朝无名臣也无奸臣,这句话说得透彻,自上到下皆是一人所言,马屁轰天臭不可闻,令人作呕。若是我说,清开国至今,只有个和珅能算得上半个名臣。”

“和珅?”我勒个去,这个老头有意思,我喜欢!刘摩瞪大眼睛问道,“先生为何有此一说?”

“当今中华贫弊不堪,百姓深受其苦,外侮内祸,虫蛇横行。我细察清一代,和珅当年曾力主设立广州通商口岸,若是此事能够成功,华夏亦不济如此,最后竟然被一代英主给否决,和珅也曾因此做了三年的草民。所以我认为和珅算得上是半个名臣,至少,他能想到借助西洋的财力与物力强大华夏,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其他的,只会在文字上做功夫,两百年大清,竟没有留下一篇能超越前朝的文章诗词,真是可悲可叹哪!”

刘摩咂咂嘴道:“先生的见解果然与众不同,学生受教了。”

王闿运笑道:“官场中的学问多着呢,和珅这样的红人宠臣也不是一帆风顺,所以你的路还很长。为官者,有忌讳,有贪欲,有清心,也有谨慎,但能常青不倒,却很少有人做到。”

“还请先生明示一二。”

王闿运颌首点头道:“先说说你父亲,三十岁前在曾文正帐下行走,后到山西任道员,再到福建知府和今日的广东招商使,虽是从三品的官,却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道理?”

“这个”刘摩想了想,“可能是家父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非也!”王闿运摆摆手道,“我知道汝父为人谨慎,即使远离省城,依旧按时公务,这一点足以令其他地方所有的官员汗颜。汝父虽无大功,但也说得过去,关键所在,还是一个背景的问题。”

“背景?”刘摩一点便透,王闿运所言不假,在清代为官,没有像样的背景是无法立足的,即使刘松龄升到了从三品的官职,还不是被人家排挤得远远的。

王闿运指着院子里的树道:“老树干大根深,盘根错节傲立于世,天地雷雨无法撼动,这是官场的顶端;竹子随风飘逸,刮东风向东歪,刮西风则向西到,这是墙头草跟屁虫,但其亦有韧性,一旦生根,便能蔓延四方;新栽的树苗不能避风遮雨,一场风暴之后大多根倒苗出,偶然剩下的也在风中瑟瑟发抖,这是官场的最低端。”

刘摩问道:“那我想要在风中立足,该如何做?”

王闿运笑道:“实则很简单,汝父为官数十载,终日漂泊受人排挤,宛若无根浮萍。若想在官场立足,必须找一棵大树靠下,新苗方能慢慢长成,即便将来遮天也不成问题。”

“什么样的大树才能合适?”刘摩紧追不舍。

王闿运低声道:“最好是根能扎进宫里的。”刘摩倒吸一口冷气,心里筹划着是不是让盛宣怀去北京活动一二。王闿运又道,“在琼州可能太远,只有找近一些的,必须广东的数一数二的人物。”

刘摩连连点头,王闿运笑道:“也许人家看不上金银财宝,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若为官树立一方,就看自己的悟性吧!当年文正公也是刀尖子上摸过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