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五十六章 力量和契机(上)

一八七七新纪元 第五十六章 力量和契机(上)

簡繁轉換
作者:楚连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42 来源:源1

一八八七年九月三十日,即光绪十三年八月十四,河南郑州。

持续十余天的大雨让百姓们早早躲到屋内,低声咒骂该死的龙王爷是不是晕了头,而在这同时,十堡镇的黄河堤岸被洪水冲出一道三十余丈的口子,泄水口越冲越大。巡堤的兵丁急忙汇报上级,却是杳无音讯。

也许注定这一年的中国大地将被洪水肆虐,由于长期水利不兴,河道管理不善,这一年年除北运河在通州平定决口数十丈,永定河在下游南七工、芦沟桥、直隶武清、霸州等处先后决口外,黄河从七月二十一日已在开州决口,但并未引起纷乱的清廷的重视。

至八月十六晚间,十堡镇的决口处蓦地扩大到三千余丈,肆虐的洪水夹杂着泥沙从河道中奔泻而下,瞬间吞噬了中原的一切,屋脊、篱笆、断木、死尸,在洪水中风筝似地不停颠簸、旋转。凶猛的河水只用了几秒钟便包围了郑州城,水深十余米,冲垮了这座让曾国藩感慨的“中原坚城”。

洪峰达到开封府时,水位高达近四十米,完全淹没了开封以东数千个村镇。洪水一忽儿向上冒,一忽儿向下钻,就像一把利刃猛穿猛削,把城墙撕开条条裂缝,土块扑达扑达地落下来。

黄河大决口之后,清廷的保皇保后两派暂时放下争执,但也并非首先考虑迅速抢堵、赈灾救人,而是防止灾民动乱,直至二十天后,方才由户部筹措到十万两帑银救济。而在派大员到河南赈灾的问题上,两派又开始喋喋不休地争论起来,互不相让。

中原大地汪洋一片,饿殍遍野,面对肆虐的洪水,普通百姓连逃生的机会都微不可及。

各省先后得到赈灾的指令,临近河南的数省先后捐数千两至两万两不等,皆称财政匮乏,置百姓于水火而不闻不顾。

十月十八日,刘摩从桂阳回到琼州,立刻下令将战略储备中取出二十万斤大米、十万两白银救济灾区,并奏请光绪,将河南、安徽两地受灾百姓迁移到琼州安置。

不出刘摩所料,康有为也对“天海海角人尽途”这句俗话有着深深的忌惮,没有跟随王韬前来,反而劝王韬也不要来,等待时机。

王韬年近花甲,从青年的热血到中年的海外漫游,早已看透了名利场的尔虞我诈,通过对琼州十余天的考察,王韬认定刘摩是不同于其他人的官员。

对于刘摩将吏治部的位置留给自己,让王韬大为震撼。按照刘摩的原意,用外来人员来监管下属各级行政官员,效果应该更好,虽然吏治部没有任命权(镇级以上的干事必须刘摩亲自面试任命),但是有监督和调查弹劾权,就是一把悬在所有干事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干事们产生危机感,时刻都有危机认识。

王韬还是婉言拒绝了刘摩的任命,第一时间加入了共进社,自认对宣传方面有所造诣,希望从方面发展。刘摩经过思考之后,让王韬担任琼州宣传部长,王韬和一帮热血书生的能力慢慢开始显现出来。

王韬用报纸为主阵地,并编写鼓动宣传册。王韬详细介绍世界各国概况,用曾经的欧亚大帝国奥斯曼不思变法,直至被其他列强逼到四分五裂国势日衰的地步来对比当今中国,鼓吹中华大地当是到了洗心革面的时候。,

王韬的言论,不知唤起了多少青年的满腔热血,他根据刘摩的授意,开始编纂《革命手册》,原本准备到年底共进社代表大会时散发,这次的黄河洪水让王韬找到了契机。

王韬找到刘摩商议,将内心的想法说出之后,让刘摩大为赞叹,放手由王韬全权处理。王韬当即电令《亚洲日报》驻上海的记者,组团前往灾区采访。

伍业斐在琼州创办伍记生碱公司和伍记茶行,潘旭安设立镇亚制药公司,原本潘旭安打算取名叫潘记,被刘摩建议更名为镇亚,寓意“威震亚洲、走向世界”,让潘旭安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连答应了下来,看来还是自家女婿照顾自己。胡旭德创办虎豹玻璃公司,因为他的太太在南洋给他生了对双胞胎,取名胡文虎、胡文豹,刘摩这才想起后世鼎鼎大名的“虎豹别墅”。

新法规的颁布,让商业市场彻底流通起来,琼州源源不断的细盐、玻璃、中西药、纺织品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依靠资源和地理优势物美价廉,迅速占领南方市场,并开始向东南亚扩散。

廉州、雷州、榆林州三地成立农村工作部,由程安士牵头,斗志军分赴各个乡镇,根据程安士的提议开始大肆进行土改,收拢民心,三地官员也被履新的廉政公署总办岑春煊整治得一日三惊,雷州廉政公署门前不知道竖起了多少木笼,站死多少贪官污吏,开缺的位置被琼州力量迅速补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刘摩已经彻底把持整个海南省。

一些有背景的官员和士绅反对改革,但又敢怒不敢言,因为告状的密信皆是如同泥牛入海,毫无回应。

把持上海税务总司的英国人赫德对琼州日臻庞大的贸易垂涎三尺,试图在琼州设立海关,但遭到了琼州领事馆和港督的极力反对。真是笑话,现在刘摩在英国开出了七百余万的采购,被首相索尔兹伯里视为战略合作伙伴,琼州领事馆写信劝道,“何必为了一座小小的岛屿而放弃整个太平洋!”

在英国国内,已经开始有许多政客主张英国放弃“光荣独立”政策,与其他国家或势力进行联盟,索尔兹伯里也开始在考虑这个问题,但建立联盟的基础必须是由大英帝国统领一切,这样的霸王条款令其他列强拒之千里,即便一些欧洲小国诸如丹麦、比利时、卢森堡,都认为索尔兹伯里吃西红柿吃坏了脑袋。熟谙外交之道的伊藤博文不止一次要求与英国结盟,但日本人在法国订购军舰之事惹恼了英国人,只是进行了口头允诺,这已经让刚刚解脱殖民统治的日本欣喜若狂,打着“英日联盟”的旗号满世界忽悠。

面对日本人试图将英日联盟变成既成事实,索尔兹伯里没有放在心上,毕竟现在的日本根本不值得他一看,连购买军舰居然都要天皇勒紧裤腰带,这样的穷国弱国令他嗤之以鼻。当刘摩走进他的视线时,让他再一次点起希望。

刘摩现在的势力虽然弱小,但实力无法估计,能以此抛出七百五十万英镑的订购合同,可见此人家底的殷实,就连曾经的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现在也沦落到为其打工,听说做了琼州钢铁总公司的总经理。索尔兹伯里按耐不住心头的猜想,挥笔给刘摩写了一封长信,送走了前往德国继续采购的盛宣怀,派出由外交大臣寇松率领的庞大考察团前往琼州,这支考察团还带了三艘英国退役军舰,这也是刘摩订购的产品。

自十一月一日开始,《亚洲日报》、《琼州日报》、《三亚日报》、《东方文化报》等琼州下属的报纸开始成篇累牍地报道河南灾区的情况。

流离失所遍地哀鸿的灾民让人心碎,无动于衷**无能的官员让人愤慨,一幅幅揪心欲裂的灾区照片令人无法直视。最为引人侧目不忍的照片里,被洪水围困的枯树上坐着两名相拥的少年,泪流满面,似是在撕心裂肺的求救,而在那颗树下的水中,数条水蛇昂首吐信王韬配发照片的评论是:“中华子民灾难无数,天祸焉?**焉?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任命乎?抗命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