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一八七七新纪元 > 第六章 股掌(四)

一八七七新纪元 第六章 股掌(四)

簡繁轉換
作者:楚连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2-19 10:52:42 来源:源1

苏州府,盛泽镇。

这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在这里,水就是路,路就是水。河边的青石板沿着小河曲延,却不能追随水的步伐远奔大海。

每年的七月初一,是盛泽秋季蚕茧“开钩”之日,所谓“开钩”,是商家为图个吉利,属意“开秤钩金”之意。往往每季蚕茧收购时,第一户卖到一担以上的人家都会额外得到一份喜钱。

黄金根在春茧开钩时仅差两船,眼瞅着开钩的红包被别人拿走,心底憋足一口怨气,这次不论如何如何也要将开钩的红包抢到手。恰巧大儿子被盛泽的丝局聘为局丁,这才提前了两天的时间便守在河中。若是以往,每次开钩前的数天,丝局要对河道进行清理,河上不许泊船过夜。

天刚泛麻花亮,带着青草气息的空气蔓延开来,透过秋天清晨的江南烟雾传遍四方。黄金根被外面的喧闹吵醒,推开乌篷船的小窗,原本朦胧发亮的河面上黑压压的一片,不知何时开始已经挤满了前来售茧的船只,熙熙攘攘,渔火荧荧。

黄金根抬头看看天,此时未过寅时,离开钩还有一段时间,打个哈欠正待再眯一会,一条乌篷船挤了上来,船头立着一人,那人大叫道:“老金根,这次被你个老小子占了鳌头啊!”

听那人的声音,黄金根自是知晓,正是春季拿到开钩红包的西村谢阿庆,当初拿到开钩金时也曾请过自己吃酒,当时他那股子得瑟劲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嘿嘿,这回老子终于能扬眉吐气一把!黄金根乐呵呵地道:“唉,不就是个红包嘛!那都是胡大老爷给的恩赏,等会卖完茧子咱们老哥俩去咱家聚聚,放心,好酒好菜管够!”

谢阿庆暗暗鄙夷,上次自己拿到红包可是在镇上的管子里请的你,这次被你占了先,居然好意思说要在家中请酒,都说你黄金根一个铜板都夹在裤裆里,恨不能多长出个蛋来!算是我见识到了!当下讥笑道:“兴南村的酒水哪如镇上的十里香?”

黄金根依旧是笑容满面,丝毫不以为逆,正待回话,忽听“噼里啪啦”的阵阵鞭炮声。众人看去,原来是阜康银号准备开钩之前拜财神,黄金根迷惑地道:“这季的茧子怎么提前开钩了?”

在众人纳闷中,一支由二十余人组成的队伍从阜康银号中走出来,对着抬出来的供桌上的财神叩头行礼,为首之人正是胡品元。

江浙丝商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天下蚕丝看江浙,江浙蚕丝数盛泽。盛泽每季蚕丝上市最早,品质最佳,且水陆交通方便,周边村镇的蚕农丝商皆到盛泽交易,渐渐形成江南最大的蚕丝商埠。早在康熙年间,盛泽便设有官办的蚕丝局,为大内采办上等蚕丝,故盛泽有“丝都”之美誉。盛泽每年春秋两季蚕丝交易,虽只有半个月至二十天的时间,交易量却能超百万担以上。胡雪岩派胡品元带盛泽坐镇,一来显示重视,二来是为了锻炼自家小儿。

阜康银号诸人拜了赵财神之后,一名嗓门洪亮的伙计高声吆喝道:“请金钩!”

“快快快”“金钩请来了!”

所有的蚕农和小贩均伸长了脖子张望,虽说往常都曾见过,但都是匆匆一睹,做梦梦见金钩时都禁不住流口水。整个盛泽镇,只有胡家有百担金钩,那是什么?那是胡老爷的金子招牌!,

两名伙计小心翼翼地抬出一个漆木盒子站到诸人面前,胡品元打开盒子,先取出里面的红绸布递给身旁的分号田掌柜,双手搓动数下,这才慎重地取出“百担金钩”,高举于头顶。那金钩用上等白松木做的秤杆,寓意“清清白白”,定盘星、拉钩和秤钩皆用黄金制成,伙计再次大喊:“百担清白耀四海,金钩财源聚阜康!”

伙计这一声呐喊博了个满堂彩,叫好声此起彼伏,黄金根的喉咙不停滚动,差点将自己的舌头给吞了下去,偷眼看向边上的谢阿庆,谢阿庆的嘴角已经涎出了口水。

胡品元将百担金钩展示一番放回盒内,喝道:“开钩吧!”“是!”

“阜康号秋茧开钩喽!”

随着伙计中气十足力破云霄的一声呐喊,阜康银号的周转库门大开,五十余名伙计分坐在十张四方桌边,桌边皆靠着一杆百担的大秤。只有中间的桌子边站着两名手持大秤的伙计,其他桌都要等第一秤入库之后方才收茧。

黄金根全家连忙行动起来,二儿子一个人连抗带提四个布袋,黄金根牵着小孙子也拎起一个小布袋,风风火火地上得河岸,谢阿庆一家人紧跟其后不敢超越,这是自古以来便立下的规矩,若是众人一哄而上必出祸事,所以历来商家都只认船序不认人。

当黄金根家的蚕茧一一过秤,店伙计高声喊道:“开钩第一秤,甲字黄家上等秋茧四百八十三斤,折水分十二斤,现银六两加铜钱五百二十一文!百担金钩,童叟无欺!请胡大少爷赏黄家开钩喜庆!”

“好!”众人再次齐声喝彩,田掌柜向那叫喊的伙计暗暗竖了个大拇指,这小子有眼力劲!一句大少爷喊得胡品元喜不自禁,哈哈大笑。

胡品元接过田掌柜递上的红包走向黄金根,黄金根全家人赶紧跪在地上,小孙子呆在一边傻愣愣地站着,黄金根猛一巴掌打在屁股上,骂道:“快给胡大少爷跪下磕头!”小孙子双眼噙泪跪在地上,禁不住低声抽泣,又不敢大声哭出来。

黄金根正待训斥,胡品元上前先将小孙子扶起,笑道:“老黄,都起来吧!”弯下腰对娃娃道,“娃子,别哭了。这次你们家卖茧子赚到钱,你想要什么好吃的?”

那娃娃一听好吃的立马停止了哭泣,黑溜溜的眼珠子转转,壮着胆子道:“俺想吃糖葫芦!”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黄金根如同老槐树皮一般的脸庞也升起了丝丝红晕。

胡品元将红包递给黄金根,黄金根忙不停嘴地道谢,紧紧捏着红包,估摸着里面的分量。胡品元见娃儿可爱,又从伙计处要来二十余枚铜子放到小娃手中,笑道;“给你,让你家人给你买糖葫芦吃!”小娃儿接过铜板,乖巧地跪在地上“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抬起头时小脑门都被磕红了,胡品元笑笑摇摇头,大手一挥,边上的伙计喊道,“阜康进仓!”

这时其他桌边的伙计顿时忙碌起来,流水般涌来的蚕农小贩顷刻间将桌位挤得满满当当,叫喊声、吆喝声、招呼声此起彼伏,如同大海中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

胡品元目视摩肩擦踵、人潮汹涌的蚕农,心下仍没有轻松下来,自从小沙逊借钱之后,胡品元总觉得心头堵了什么似的。

田掌柜见胡品元面露倦色双眉紧皱,陪着小心道:“少爷,您从杭州过来赶了一夜的路,已是人困马乏,还是先回银号歇着吧!这里有小的在,一定给您办的妥妥当当。”,

数日的奔波劳顿,不提还好,一提便觉困意上涌,胡品元连打了几个哈欠,腿脚发软浑身无力,眼疾手快的田掌柜忙吩咐两名伙计将胡品元扶住送回银号歇息,疲倦劳累的胡品元仍不忘叮嘱田掌柜看好场面,田掌柜连连点头称是。

待到了辰时,其他商铺才稀稀拉拉地燃放鞭炮开钩收茧,阜康号仓中的蚕茧已经堆积如山,田掌柜粗略算了下,已经购进约五千担,照这个速度,要达到老爷的要求八十五万担以上最多只需三天时间。

田掌柜笑容满面地看向人群,一名外层看船的伙计匆匆跑过来在他耳边耳语数句,田掌柜面色一变,叫来数名伙计穿过大街来到另一家生丝铺。

“这个协盛行是什么时候挂起招牌的?这里原本不是王家鞋店吗?”

田掌柜纳闷地看向店面的招牌,但这里火爆的交易场面不容他多做迟疑,走到店铺中叫过一名伙计,“小兄弟,贵号掌柜的在不?就说阜康号的老田前来拜访。”老田这个名号在盛泽足以抵上万两白银,盛泽的商人们都这么说。

那伙计瞅瞅田掌柜,客气地道:“请田掌柜稍候。”不多时伙计从后院请出一名中年商人,那商人双手抱拳满脸热情,“不知道田掌柜大驾光临未能远迎,恕罪恕罪!”

田掌柜抱拳笑道:“当家的客气了!听闻协盛号在这里大收秋茧,特来看看。”

商人道:“我这协盛号小本经营,不能与阜康号相比,只愿赚点小钱罢了。”

敢跑来盛泽来收蚕茧且比同行价钱高出半成,非一般人物敢如此出手,必定后台厚实。这点眼色田掌柜自不在话下,试探着问道:“不知道贵府何地?”

商人笑道:“鄙人姓张,老家河间府,在苏州有些产业,听闻盛泽生丝闻名天下,特来见识一番,想贩点生丝到北方去,价钱定的高了些,还请田掌柜的切莫怪罪啊!”

田掌柜盯着张老板一阵,凭借自己多年识人的见解,这个张老板满口北方话,衣着朴素,举止投足倒不是有何特别之处,思索一阵道:“实不相瞒张老板,历来盛泽的蚕茧都是大伙平价,方能利益共享,有钱大家一起赚嘛!我们胡家在上海投了两千万两银子办生丝厂,江浙生丝多是胡家收购,胡老爷你也一定听说过,富可敌国,切莫惹怒了他老人家。”

张老板猛拍额头道:“哎呀!对啊,该死该死,在下这就改价,让田掌柜见笑话了,咱老张怎能做那种缺心眼的事来!小路”一名伙计应声跑过来,“去,将价钱改过来,阜康多少钱咱家就多少钱!”“是,老爷。”

田掌柜见那伙计离去,低声对张老板道:“张老板,在下还是奉劝你与大家一起平价收购,胡老爷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得罪得起的。若是张老板有兴趣,你们铺里收的茧子我们阜康可以全部吃下,还请张老爷考虑一二,不然只怕会船不好走马不能行!告辞!”说完大步离去。

张老板笑容满面地将田掌柜送出门外,目送一阵,脸色突然发冷,恨声骂道:“你他娘地算什么东西,居然敢威吓老子,奶奶地熊个洞,我看你胡雪岩还能蹦跶多长时间!”

小路跑过来问道:“大人,我们的价钱改不改?”

“改个屁!”张老板怒道,“你在这里看着,丝局的局正请我吃酒,今天我就不回来了,若是胡家来闹事,你直接去丝局告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