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弟到哪了,朕還要等多久?”
“陛下,燕地布衣司飛鴿傳書,燕王殿下七日前已啟程歸京,快馬加鞭今日可抵帝都。”
慶宮內務總管趙谷說道。
慶帝目光從殿門處移開,閉眼三息後道:
“命布衣司加強對燕地文官一系的監視,若有異動,可先斬後奏。另,命同州刺史回京述職。”
趙谷聽後臉上詫異之色一閃即逝。
“謹遵陛下旨意。”
“等楓弟入宮後讓他直接來見朕,不必通秉,朕乏了,你們下去吧”
“是,陛下”
隨著殿門的開閉,慶帝望著遠處的燭火出神,剛才無人注意到燈油已經不多了。
慶國積貧積弱已久,慶帝從先帝手中接掌江山社稷,抵北奴,招東夷,西交蜀國,南和蠻族,開海增商賈。登基十三年來,國力日盛,若有十年厲兵秣馬,再複祖龍之偉業也可言之。
然天不與人,自去年冬始,慶帝常臥病榻,國事由左相柳慈處理,其出身山西豪門,柳氏一族歷三朝而不倒,正驗證了那句古話“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柳慈自任左相以來,統領吏部,更換山西境內文官為其親信,助柳家走私鹽鐵,短短五年時間,柳家隱隱有山西第一世家之威。大內特務機構布衣司上書稱:
“山西文官一系多與柳氏族人結親,各縣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皆受柳氏族學恩惠。”
若慶國分裂,山西可自成一國,國姓柳氏。
為遏製柳氏勢力的擴張,景隆元年,慶帝封其胞弟趙楓為燕王,統領燕地燕、赤、同三州,抵北奴,懾山西。先帝私下曾對趙谷說:
“大郎安邦,二郎擴土,慶為九鼎之主。”
趙楓於燕州建燕王府,文官一系多為江南士子,趙楓曾言若江南之人定居北地,其子孫可以北地士子身份參加科舉,但三代之內不得離開燕地三州。
自古以來,江南學風盛於北地,為平衡朝堂勢力,緩解南北矛盾。先帝將科舉所取進士數量四六而分,北地得四而南方得六。若江南優秀學子參與北地科舉,進士身份不難到手。
趙楓又言,本地官員之子可向江南官員請教學問,又或可去江南遊學,學成歸北地科舉。
以其後人前途誘之,自此,燕地三州文官一系多為趙楓死忠。
景隆三年秋,北奴入侵,趙楓命三州刺史堅壁清野,北奴憤而攻燕州城。趙楓命其親衛軍將軍孫天守城,其親率兩千輕騎入草原,歸時不足五百騎,馬身皆環人耳串。歸來一日後,北奴全力攻城,燕州北城門多次易手,後來曾有軍中主簿回憶道:
“作畫印章無紅泥,可自燕州城上取。”
兩日後,北奴久攻不下,撤兵。
燕、赤兩州百姓相擁而泣,同州卻有多個縣城被北奴攻佔,虜走百姓數萬,於烽火台外築京觀。後柳氏商賈傳言,北奴多個千人部落被屠,無一活物,人人缺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