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真的长生不老 > 续章114 晚了一天的爆发大章

我真的长生不老 续章114 晚了一天的爆发大章

簡繁轉換
作者:初恋璀璨如夏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0-22 07:35:48 来源:源1

最快更新我真的长生不老 !

刘长安提起小陶罐,里边装着二十个皮蛋,准备给安暖和柳教授尝尝鲜,就和普通的男朋友一样,想到女朋友的时候,最好也考虑到女朋友的妈妈,争取些好感。

尽管刘长安很确定,自己稳稳当当地过了关,但也没有必要因此前倨后恭,他对柳教授一直很好,陪伴她谈天说地,在网上当一个知心好友,帮她排遣中年妇女的空虚寂寞,满足她的网络社交需求,帮她治疗过失眠,赠送营养品诸如此类的。

如果自己只考虑到安暖,难免让柳月望产生女儿长大,即将离开自己的孤独感,而准女婿在家庭生活的交际往来和琐碎闲事都有考虑到,会让她觉得家庭不会被分离,那么她对于女儿长大了,恋爱了,出嫁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就会少许多心理纠结。

这就是刘长安考虑,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刘长安神色平静地暗赞自己机智。

小陶罐用红色塑料袋子编制的网兜兜住,带着乡土手工产品的气息,这种风格也很受中年妇女的偏好。

刚刚走下楼,刘长安拿出手机,看到竹君棠发给了自己的好几条信息。

“为什么突然骂我咩!”

“口(?╬??д??╬?)羊!”

“皮痒了,想被电了吧?”

“滋—闪电—滋—闪电—电烤糟老头子,隔壁周咚咚都馋哭了咩!”

刘长安叹了一口气,也没有回复她,不由得抬头望了一眼岳麓山顶那零碎的灯光,然后往河西走了过去。

此时的郡沙,依然弥漫着南方冬春之际的寒意,即便是饱暖闲逸的人们,也很少会出来到处溜达。

即便是繁华的商业区? 外围的行人也相比其他季节少了许多,火锅店倒正是生意兴隆的时候,红汤的火锅底? 热气腾腾的水汽? 长长的筷子? 鲜嫩的食材,热情的面孔,构成了火锅店让人向往的印象。

看了看手里提着的皮蛋? 连锁火锅店里几乎没有涮皮蛋这道菜? 但是实际上皮蛋切片以后涮着吃,也别有风味,大家自己涮火锅的时候不妨试试。

最好不要在聚会的时候? 带着一碟切好的皮蛋? 利用聚会场所的火锅来涮? 以免大家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你。

很多菜? 以及吃法? 在没有被普及的时候? 都被当成黑暗料理。

可没有那些制作黑暗料理的人,现在哪有这么多美食种类?看到别人新鲜的吃法,动辄惊呼“黑暗料理”,这种人未免无趣而呆板了一些。

臭豆腐,皮蛋? 豆豉? 以及许多腐臭发酵食品? 当初哪个不是被当成黑暗料理来着?人活着? 就要敢于尝试任何看上去不会毒死自己的食物,这是一种神农一般的精神,必须得继承下来。

刘长安想着这些有的没的? 用比平常稍快一点的步伐,走到了河西,路过抓水猴子的厂房时,走上去瞄了几眼,成排的大树隔绝了些许喧嚣,对面的城市天际线都显得安静了许多,仿佛摄影成片。

只要没有那些毒虫和异兽,这地方是真的很不错,倒是当成红汤辣公鸡粉的旗舰店。

沿河那边一定要挂上一大排红灯笼,整个店面都挂上红辣椒,让不能吃辣的人望而却步,让能吃辣的人望之生津。

刘长安便想起了大宋朝时九州风雷剑门一些酒肆的模样,也想起了那时候的人在“吃”这件事上的讲究,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

像竹君棠这样的豪门大小姐,独自用餐时的一顿饭,需要一整个厨房团队伺候,从餐前小食到正餐样式,餐后甜点等等多达数十种类,就让普通人觉得过于奢侈,但在宋代同等级的权贵富商家中,又算得了什么?

刘长安记得当时的清河郡王张俊,一次宴席上菜的单子,就是厚厚的一本,而且实行的是分食制,大家不是在一个桌子上用筷子夹同一道菜,而是各吃各的菜。

主桌上就是两百多道菜,数十道都是各种大菜名菜,果子蜜饯糕饼也是多达数十道。

宴席的准备和负责招待,事前筹划都是专业人士,宴席上请的名妓基本是全城各大青楼的头牌,多达数十人人,其他歌女舞女,家中侍女也是多不胜数。

吃不吃得完根本不是考虑的事情,排场要支棱起来,玩的要开心,女人要多。

还好当今的时代尽管时有奢靡之事暴出来,但国家军力并非宋时的军力。

“那要多准备几个菜,排场支棱起来。除了红汤辣公鸡粉,周妈妈牌大肉包,周咚咚牌大鸡腿,周妈妈牌猪蹄子,猪油煎蛋……还得让周书玲发明几个吃的,反正她喜欢发明。”忆古思今,对比之后刘长安踌躇满志地决定。

在这里短暂停顿,刘长安继续往前走,进入了大学城附近的街区,靠着河岸一带是河西的老城,近些年拆的七七八八,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带着旧时光感觉的巷道,刘长安走过去,便看到一个女子斜斜地靠着楼道门边看着他。

刘长安记得,郡沙只有一些更偏远的地方,例如靠近汽车南站的红星大市场,那里才有一些站街女来着。

“帅哥,上楼玩玩吗。”那女子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食指和大拇指构成了一个圈,要是刘长安把手指头放进那个圈里,她就会握紧他的手指头,拉着他上楼,热情的招待。

多么温暖的一幕啊,就像许多年前大家都认同“远亲不如近邻”那个年代,邻里隔壁亲近如一家人的感觉。

可惜现在绝大多数人和邻居门对门一辈子,也不知道邻居姓啥名谁,除非对方家里闹出了人尽皆知的八卦绯闻,大妇上门,小三闹事,婆媳不和,老公公扒灰诸如此类的。

“谢谢,不了。”刘长安礼貌地回绝了对方的邀请,嘴角微翘地看了看她,如果她是从事楼鸡这个行业,皮肤未免太好,身体健康而充满活力的感觉太强烈了。

楼鸡当然是刘长安临时发明的词,这个“鸡”原本是个“凤”字,但自己家里有个上官澹澹,那是真的“凤”,所以刘长安便只愿意称呼别人为楼鸡了。

尽管上官澹澹总是让刘长安各种难以对付,但那属于家庭内部矛盾,对外他理所当然地百分之一万偏向上官澹澹,没的说。

这女人多半是干仙人跳的,想害他,刘长安人生阅历丰富,并不会像见到尤物就走不动道的小年轻那样上当。

很快来到橘园小区,走上台阶,在安暖家门口敲了敲门,安暖家的门没开,对面凌教授家的门倒是打开了,韩芝芝把头伸出来张望了一眼。

看到是刘长安,她便走了出来,轻轻掩上自家门,手按着墙壁打量刘长安,“明天元宵节,来丈母娘家送元宵坨子?”

“你居然知道元宵坨子?”刘长安有些意外。

现在南方元宵节吃的汤圆,以前叫浮云子,后来叫元宵,以前大家没有条件那么奢侈地购买商家做好的汤圆,很多人都是自己把米磨碎成粉,加水后捏成粉团,里边包裹着红汤,蒸煮熟以后变成元宵坨子。

这种坨子往往身形巨大,有些作风粗犷的家庭中做的元宵坨子,大概有周咚咚的拳头那么大,看上去和现在一粒一粒葡萄大小的汤圆,根本是两种东西。

“这有啥稀奇的,我可是经常上山下乡的人,见多了农村风貌。”韩芝芝吹嘘道。

“可我这也不是元宵坨子,谁用陶罐装那个?”刘长安提了提陶罐,“我自己精挑细选的鸭蛋,做成了皮蛋,陶罐边沿加水密封,过二十来天就可以吃了,多半味道鲜美翠嫩,碱味几不可闻。”

刘长安用的这种陶罐,周边有一圈水槽,水槽离顶部罐口有一定距离,盖子像倒扣的碗,边沿贴合在水槽底部,加水以后便完全隔绝了内外的空气流动,起到密封的作用。

这是伟大的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智慧的体现,刘长安做的辣酱,豆豉,皮蛋,都在这样的陶罐里密封着……尽管它的密封效果其实不如现代的各种食物储存装备。

可是在刘长安看来,辣酱,豆豉,泡菜,酱菜这些东西,如果不是从这种陶罐里拿出来,就少了点味道。

“给我两个。”韩芝芝朝着刘长安伸手。

“都说了过二十来天来才能吃。现在给你,你拿着孵蛋吗?”刘长安看了一眼韩芝芝的身材。

以前认识一个女孩子,她为了让自己的身材看上去比较丰满,就想了个法子,用的就是鸭蛋。

那时候文胸也没有那么普及,大多数女孩子穿的都是小背心之类的,她就在自己的小背心胸前的位置做了两个兜兜,一个兜兜里放一个鸭蛋。

这样做以后,身材看上去果然好多了,吸引了不少男孩子的目光,她也很得意,但是有一天她和一个男孩子约会的时候,她的怀里突然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