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今日之戰的勝負。
趙同瑞仔細思考,似有所悟。
他剛想開口回答,卻又被趙承成打斷了:“好了。現在十萬火急,來不及多說話了,孤山島那邊,還在血戰,咱們這邊不能耽擱了。”
趙同瑞用力點頭道:“是。大哥有什麽話,盡管吩咐!”
“我要你立即回趙家村,如何行事,就照我說的這般那般……”說著,趙承成便將自己的部署打算,同趙同瑞講了。
同瑞聽得十分認真,趙承成卻只能直接部署而已,已經來不及解釋理由了。
直到把話說完,趙承成這才總結道:“同瑞,相信你也看出來了,這支官軍成分不一,有正經官軍出身的,還有招安收編的民軍。他們心不齊,互相還提防著,這樣的隊伍,又怎麽打勝仗?這就是我經常說的……”
“大哥,是‘團結’,對吧?”
“對,就是團結。”說著,趙承成伸開雙手,做了個開合的動作,“所以,我這一戰的基調,叫做‘拉扯’。你懂了嗎?”
趙同瑞似懂非懂:“反正只要照大哥說的做,總沒錯!”
這一戰,趙承成要做的,就是將民軍同官軍拉扯開來,然後再各個擊破。
自己的兵力充其量只有官軍的四分之一,不耍些陰謀詭計不行啊!
這一仗壓力不小,趙承成心中忐忑。
他唯恐那黑漢子真的會領人過來圍剿自己,便趕緊帶領手下弟兄,在茂密植被的掩護下,換了一個地方隱蔽。
好在他並沒有看錯人,那黑漢子果然是個直腸子,念在趙承成放他一馬的份上,並沒有帶人殺過來。
可見有時候,對手要比朋友更加可靠。
而且他能這樣做,就說明趙承成的計策,已經成功了一半。
此刻,鄭森、施琅始終關注著戰場上的發展。
這兩人水戰經驗豐富,陸戰經驗有限。
就眼前的戰況,站在趙承成的角度,他們最多估計趙家村只有堅守不動,讓官軍久攻不下、無奈撤退這一個辦法。
除此之外,他們想不出可以反敗為勝的機會。
畢竟官軍裝備了火炮,且兵力是對手的三倍以上,這樣的差距,太大了!
趙承成確實也只能暫時堅守村子而已。
誰知,完全出乎鄭森、施琅意料的一幕發生了。
只見趙家村圍牆上那扇厚重的大門忽然緩緩打開,似乎毫無征兆、毫無緣由、毫無目的……
施琅舉著望遠鏡,視線緊緊盯著大門:“這是怎麽回事?官軍應該沒有攻破大門啊!怎麽就這麽開了?”
鄭森也不能理解,同樣舉著望遠鏡:“趙承成做事,不會沒有道理,咱們靜觀其變。”
然而令這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又發生了。
城門大開,如果官軍行動積極的話,就會立即派兵攻入其中,一舉奠定勝局。
如果擔心是對手在用計的話,大可以不予理睬,繼續用炮轟擊,在圍牆上打開屬於自己的缺口。
可這時的官軍,炮火已經停止了,行動卻沒有進行。
相反,官軍之中卻是一陣混亂,似乎是發生了一些糾紛。
原來是趙承成的計策,在使用出來的第一時間,就已然見效了。
大門忽然打開,既是一個大好的進攻機會,同時也極像一個預先設置好的陷阱。
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
只是他們不知道,小村第一層大門背後,其實是第二層大門,兩層門之間形成了一個甕城,防禦力量並沒有減弱多少。
面對這種情況無非兩種選擇,那麽視若不見,讓趙承成的計策成為毫無作用的自我滿足。
要麽就冒險試一試,或許真的是一個機會,又或許可以將計就計,創造屬於自己的機會。
然而官軍卻搞出了騷操作。
今日這場大戰,官軍在一線指揮的乃是遊擊將軍曹化鯨。
他是正經武進士出身,本就瞧不起民軍。
一開口,就要麾下民軍出擊作戰,而自己親率官軍則在後面。
美其名曰是打掩護、做接應,實際上是準備撿桃子。
這點心思,誰不知道?
民軍當然不甘心做炮灰,提出:要麽大家都不去,要麽各派一部分人馬,先去試探趙家村的虛實!
“嗯?”曹化鯨眼神狠狠一瞥,“若不奉命,便是反賊!還想跟我討價還價?呸!”
這一口唾沫,直接啐到了民軍的臉上!
至此,趙承成露出的一個破綻,便迅速激化了官軍之間的矛盾,讓本來就不甚團結的他們,幾乎就在內訌的邊緣。
然而趙承成的計策遠不止於此。
官軍內部還在爭吵不休,只聽圍牆裡的趙家村裡,忽然傳出喊聲:
“老鄉們,咱們都是從西北來的,自家人不打自家人!”
“官軍要過河拆橋,你們趕緊進村避難啊!”
“老鄉,打了一天,累了吧,村裡有好吃的, 趕緊來呀!”
此起彼伏的喊叫,正是趙承成讓趙同瑞進村之後安排的。
並且他還特地吩咐趙同瑞,叫喚的時候專門選幾個西北口音的弟兄,讓民軍一聽就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嘴炮”攻擊了,應對的就是官軍的“火炮”攻擊。
只可惜官軍的火炮,對上厚重的趙家村的圍牆,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
但是趙家村的嘴炮,雖然沒能讓立即民軍倒戈,卻極大的動搖他們作戰的意志。
只見官軍中屬於民軍的部分,眼神中露出了顯而易見的迷茫,握著刀的手,也變得漸漸無力。
曹化鯨見事不妙,立刻扯開嗓子大喊:“不要聽敵人蠱惑!還不趕緊進攻!若不聽號令,以軍**處。”
明朝末期招安民軍就是這樣的。
一方面,朝廷還把他們當外人看,打心眼裡還是不肯放下他們的反賊身份。
另一方面,朝廷又忌憚民軍的強大實力,不敢將他們的編制打散。
這也是明末那些個民軍領袖,諸如張獻忠、高迎祥等,能夠接二連三地投降,又能夠接二連三地反叛。
而就算民軍真心實意接受了招安,朝廷同樣指揮不動,反而成為了一方軍閥。
趙承成就是看準了這一點,將官軍中的民軍部分,狠狠的向外一拉。
這雖然是趙承成的部署,但也是趙同瑞的功勞。
而緊隨其後的,就輪到趙承成親自動手了。
他一出手,就要將官軍中本屬官軍的部分,狠狠地向外一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