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靖難攻略 > 第三百章 父慈子孝

靖難攻略 第三百章 父慈子孝

簡繁轉換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3:21 来源:搜书1

“此次下西洋,需要先滅安南,經佔婆、高棉、暹羅、滿剌加、蘇門答臘、滿者伯夷,並在當地設立舊港宣慰司。”

“結束後,艦隊留駐南洋艦隊三千人,而後北上勃泥、蘇祿,在呂宋設立呂宋宣慰司,留駐南海艦隊後北上泉州,返回江南……”

永樂元年十月二十日,當朱高煦站在沙盤前用教條指指點點的同時,他也將此次的下西洋路線給圈了出來。

跟著他將沙盤圍起來的足有二十余人,朱棣、沐春、何福、瞿能、鄭和、楊展等人皆為其中之一。

能讓他們圍起來觀看的沙盤長寬皆兩丈,囊括了長江以南的諸省與中南半島,還有整個東南亞,以及更南邊的南州(澳洲)。

這個沙盤是朱高煦吩咐東宮工匠根據自己所繪地圖而製作,雖然沒有後世那麽詳細,但依舊可以說是這個時代乃至過後數百年裡最為詳細的立體沙盤。

畢竟作為本職專業與地質地理有關的人,別的不說,手繪地圖還是信手拈來的。

小的島嶼記不住,但只要能手繪大島嶼就行,至於大陸的高原、平原與丘陵也只需要弄出個大概就行。

即便如此,這份沙盤還是讓眾人開了眼界。

看了這沙盤之後,他們才明白了為什麽朱高煦說對安南政策必須強硬。

就安南那狹長地形與突破諒山後一馬平川的地形來說,一旦遭遇不利的戰事,許多殘寇確實可以很快鑽進西邊的群山之中。

這種地理壓製就好像雲貴高原能時刻威脅四川盆地一樣,哪怕打不過你,時不時冒出來偷襲幾下也足夠惡心你了。

“這呂宋、南洋、中南等地的面積不比我大明小,還有這南洲……”

朱棣掃視著這沙盤,可以說只是一眼就已經將這玩意視為了自己的禁臠。

“殿下,這諸島為何顏色不一?”

鄭和詢問朱高煦,並用手指向了用染料刷上綠色、深綠和紅白色的沙盤。

大海是藍色他能理解,那這些呢?

“綠色是平原,深綠是熱帶叢林,紅白色是乾旱地區。”

朱高煦拿南洲來舉例子:“南洲面積廣袤,但只有約二成是森林和叢林,剩余八成都較為乾旱,難以支撐森林的成長。”

“除了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和南部部分沿海,以及西南沿海地區適合開荒居住外,其余絕大部分地區都不適合開荒居住。”

“不過這塊大陸以我翻閱古籍來看,它的各類礦山應該是比較多的,就是過於分散。”

朱高煦還沒說完,朱棣便詢問:“有金銀銅礦嗎?”

“有,數量比日本更多,但是更為分散,而且距離我們太過遙遠。”朱高煦指著廣州劃向南洲南部:

“從廣州沿海前往適合宜居的南洲南端,起碼有兩萬裡,並且經過滿者伯夷後,起碼有一萬裡海路沒有能夠補給食物淡水的集鎮。”

朱高煦一句話,便讓朱棣心都徹底涼了。

倒是不像他那麽見錢眼開,鄭和比較好奇南洲的情況:“這麽大的一塊土地,上面沒有人與國家嗎?”

“有人,基本以昆侖奴為主,整個大陸分成幾個部落,操不同方言,各佔一處劃定邊界的狩獵地區,以獵取海陸哺乳動物及采集貝殼類動物和植物為生,武器以石器為主,但數量不到百萬。”

朱高煦說罷,沐春也主動開口詢問了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這中南半島上,朝廷的三宣六慰就是這些插著旌旗的地方嗎?”

借著他的話,眾人將目光投向了中南半島,而整個中南半島包括雲桂等地都有顏色深紅、淺紅和各色旗幟插著。

“深紅為國朝可以派遣流官的地方,淺紅就是土司與土官自治的地方。”

朱高煦這一說,眾人便知道大明在中南半島的勢力如何了,可以說佔據了三分之一的中南半島。

如果再拿下安南,那整個中南半島就只有南邊暹羅、高棉、佔婆、滿剌加等繁雜的小國了。

這些小國除了滿剌加沒有朝貢,其它都臣服在了大明的朝貢體系下,因此他們的旗幟也是紅邊的,只有滿剌加是純雜色。

“這麽看來,整個中南只有安南、高棉和暹羅、緬甸宣慰司這幾個地方有較為寬闊的平原。”

“這面積,恐怕不比成都八百裡平原要小。”

沐春大致對比了一下,不過朱高煦卻搖頭:“是要大得多,不過因為派系紛雜,加上各國除安南外無法集權管理,因此開發的地方不算很多,大部分地區都是充滿瘴氣的叢林,悶熱潮濕,還有許多蛇蟲鼠蟻。”

“想要根治這瘴氣,其實就是砍伐可以開發平原的樹林,燒毀叢林,讓瘴氣沒有可以生存的地方。”

“數百年前,這閩粵湖廣一帶還不是被人視為充滿瘴氣的地方,可隨著人口南下焚毀樹林,開墾荒地,這湖廣也就成了魚米之鄉,閩粵也鮮有人聽說瘴氣為何物。”

朱高煦解釋了中南半島的情況,同時為了避免眾人畏懼瘴氣,也同時解釋了瘴氣如何消除的辦法。

聞言的沐春深有體會:“這瘴氣確實在悶熱的叢林之中才會出現,我便染上了一次,幸好治愈了。”

想起患上瘴氣而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只能病死在兵營之中的兵卒們,沐春便覺得心裡蒙上了一層陰霾。

西南明軍征討刀乾孟的戰事中,麓川死傷近十萬人,明軍也死傷近一萬五千人。

這其中死在戰場上的不過六千人,剩余九千多人都是因為水土不服和瘴氣、疾病而病死的。

這還是從四川、雲南、廣西等地調來的兵卒,如果是直接從北方調派兵卒前往西南甚至中南作戰,那恐怕因病而死的人會更多。

“沒錯,這瘴氣必須提防,因此日後對中南作戰的兵馬,盡量還是以雲南、廣西為主。”

“就算從二地選兵,也盡量以滇南、滇西南和廣西西南一帶的男丁為主,他們對瘴氣比其它地方的人要更具抵抗力。”

朱高煦嘴裡不斷蹦出新詞,但好在都比較白話,不難理解。

“這安南,走陸路就只有那幾條路,倒是走海路可以隨便突破。”

瞿能掃視了一眼安南的情況,這也是他第一次發言。

對於歷史上這個差點陣挑朱棣,結果被朱高煦側擊陣挑的猛將,朱高煦本人還是十分欣賞的。

沐春、何福、顧成、瞿能及其子侄兄弟所組成的西南將領兵團,在不考慮任何火器,且朱棣與自己不下場的情況下。

朱高煦還真難找出能將擊敗他們的將領,更別說中南半島了。

就連張輔、孟瑛都能把黎利這個跳梁小醜壓著打,何況洪武後期表現亮眼的沐春。

“打安南有黔國公和幾位,朝廷是十分放心的。”

朱高煦開口吹噓了一下西南諸將,然後又說道:“不過雲南並不穩定,我聽說雲南有幾個土司趁著諸位離開雲南之際叛亂了?”

“是!”沐春也不掩飾,直接道:“雲南南部和西南的許多土司自持實力強大,唯懼我等。”

“眼下我等離開,他們便以為朝廷對付不了他們,但雲南尚有王兆、王魁、沐晟、瞿鬱、瞿陶等將領鎮守,想來用不了幾日就能平定。”

沐春如此說著,朱棣也撫了撫大胡子:“俺對你們放心,這種小事不用回稟,伱父親是俺們兄弟的大哥,你也就是俺的家人。”

沐春實際隻比朱棣小了三歲,但從輩份來說,他確實是朱棣的侄子,對此他也沒有反駁。

就這幾日的交談來說,沐春已經對曾經幫過自己忙的朱高煦,以及曾經熟悉的朱棣臣服了,畢竟他也與朱允炆書信往來過。

總體來說,朱允炆的性子並不軟弱,可許多事情卻沒有自己的主見,尤其是軍事上,所以容易被人牽著鼻子走。

對於習慣了朱元璋這種有主見有思路皇帝的沐春來說,他與朱允炆確實不是很合得來,而且朱允炆也從未將他視為家人來看,這不免讓他有些失望。

他之所以盡忠職守,除了因為父親的遺命,還有就是朱元璋對群臣的那句話。

“這孩子是朕的家人,不用試任。”

僅此一句話,讓沐春怎能不專心戍邊?

如今這句話被朱棣以另一種形式說出,不管是不是做戲,但總歸讓沐春心裡高興不少。

“西南那邊,各土司都願意出兵,其中麗江的木氏願意出兵三千,不過他們軍紀還算嚴明,臣便沒有讓他們參與。”

沐春提起了木氏,這讓朱高煦想起了木氏這天然的高原兵。

麗江木氏自明洪武十五年歸附明朝後,便被朱元璋賜漢姓為‘木’,並封其為麗江土知府。

由於從木氏手中拿走了南邊的一些土地,因此朱元璋為了補償他們,便授予他們世襲土官知府,永固石門、鎮禦蕃韃,節製麗江及北部青藏一角的權力,並準許他們在當地開采金銀礦。

有了朱元璋和明代歷代皇帝的準許,木氏土司也開始在當地開采銀礦,同時用武力向北與昌都、三塘等地的吐蕃人爭奪金礦、鹽礦,用獲取的金銀來興修水利,發展麗江的農牧業及手工業、商貿業。

朱元璋在事後還為納西族開辦儒學,讓木氏漢化加深,到成化年間便以知詩書、好守禮義而著稱,與蒙化、元江並稱為雲南三大土府之一。

不過與蒙化、元江土司野心勃勃不同,木氏倒是秉持小族不鬧事的想法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每當大明遭遇戰事,也積極向朝廷捐餉銀、戰馬,多次派士兵幫助朝廷征戰,成為全省土司之首。

努爾哈赤起兵後,木氏也急忙捐餉銀一萬兩,上疏願意出兵,不過當時的理塘等地番人作亂,萬歷就沒有同意他們出兵。

薩爾滸戰敗後,木氏也多次向朝廷捐餉銀,不過在南明日薄西山時,木氏也秉持小族不鬧事的想法投降了清朝。

對於他們投降清朝,朱高煦倒是不覺得有什麽,畢竟以納西族的情況來說,如果真的頑強抗清,那很有可能會慘遭滅族。

就他們身為雲南三大土司而有明二百余年不搞事的處事方法來說,木氏的家教不用多說。

這樣的小族,剛好可以成為大明日後控制青藏的代理人。

“木氏我聽過他們的事情,據說他們不似其它土官抗拒漢化,反倒是主動接納儒學,族人知詩書、好守禮義。”

朱高煦開口說起木氏的情況,也變相在為朱棣介紹。

朱棣聞言便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故而將目光投向了沐春身上。

沐春見狀也頷首道:“木氏確實乖順,土知府木初對朝廷調令從不抗拒,深明大義。”

“那是好事,不過他們不善在叢林打仗,還是別去了。”朱棣撫了撫須,同時對旁邊的王彥開口道:

“賞麗江土知府木初錦緞五十匹,綢緞一百匹,錢五百貫,以此嘉獎其忠心。”

“是……”

王彥應下,朱棣也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南洋地區。

“這次下西洋,只在南洋周轉一圈?”

他詢問朱高煦,朱高煦也指著海上插著的那一面面紅色小旗說道:“如此一圈,便有兩萬余裡,且海軍還要參與平滅安南之戰,艦隊還需要再舊港、呂宋設置宣慰司與南洋、南海二衛,這一來一去恐怕要整整一年。”

“一年?”朱棣盤算了一下,差不多就是他打完兀良哈回來的時候。

“南邊的事情你看著安排便是,俺關心的是這次下南洋能帶回多少東西,又該帶去多少東西。”

朱棣說罷,朱高煦稍微思考後便開口道:“瓷器、茶葉、生絲、紅糖、布匹、綢緞都是國朝貿易物品。”

“至於南洋諸國的特產,主要以蘇木、胡椒、檀香等香料,以及珍珠、珊瑚為主。”

“與他們貿易,金銀等物難說,但香料卻能獲取不少。”

“此外,早年色目商人下西洋貿易帶去了大量銅錢,也可趁此機會將銅錢收購回來。”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在舊港設立海關,在呂宋設立宣慰司的同時冊封當地華僑為官,訓練兵馬去探尋北邊的金銀礦。”

“此次下西洋貿易所獲應該不低於二百萬貫,但長期來看,呂宋的金銀礦如果能找到並開采,每年輸入朝廷將不少於五十萬貫。”

朱高煦說罷,朱棣也滿意了起來。

呂宋、日本、西南……

這三處的官營礦課與市舶司如果都能步入正軌,那大明每年躺著什麽都不乾,也能從這些地方收獲四百余萬貫的利潤。

這筆錢只要長期且穩定,那加上茶課與鹽課,足夠支付文臣俸祿之余,再解決營造北京的問題。

下西洋的所獲,也足夠解決黃河、運河、吳淞二江的疏通問題。

如此一來,剩下的軍屯籽糧、田賦等五千余萬石糧食即便劃出一半支付軍餉,卻還有一半可供自己使用。

“老二果然還是像俺的……”

朱棣洋洋得意,渾然忘了他上次罵朱高煦一點也不像自己,反倒是像個摳磚縫的。

“廣西的事情進行如何了?”

朱棣高興之余詢問了廣西的情況,一旁的王彥也回應道:“回陛下,傅都督已經在欽州訓練了三萬兵馬,遼東的火器也調撥南下,如今已到了福州,想來年末應該能抵達欽州。”

“嗯……”朱棣頷首,隨後似乎想起了什麽,突然看向沐春:“沐春,俺記得你也善用火器對吧?”

“回陛下,臣善用火器,但遼東的火器還未見過。”沐春作揖回答,他也很好奇被吹噓得天下無敵的遼東火器是個什麽模樣。

“老二,你看……”

朱棣看向朱高煦,興許是覺得他搞錢有一手,就連態度都軟了不少。

“明日由兒臣帶諸位前往大教場參觀火器訓練吧。”

朱高煦明白朱棣的意思,並趁機開口道:“遼東那邊軍械局一直開著工,庫存還有三千火繩槍和五十門野戰炮,十門攻城炮。”

“兒臣可以調這批火器南下,運給昆明,讓大軍先訓練,等四月再運普通火繩槍萬支,大號火繩槍兩千支,野戰炮一百門,攻城炮二十門前往雲南。”

“好!”朱棣抓了抓胡子,臉上笑呵呵的看向沐春、瞿能等人:“沐春,你們這次賺到了,這些東西就是俺都沒有。”

“是,臣多謝陛下和殿下隆恩!”沐春等人雖然還不清楚這些火繩槍、攻城炮、野戰炮是什麽東西,但他們能聽出這些是好東西。

“好了,都退下吧,明日由太子帶你們去大教場看火器去。”

朱棣下了逐客令,群臣見狀,這才戀戀不舍的看了一眼沙盤,隨後離開了武英殿。

朱高煦見狀也準備讓人抬走這沙盤,卻不想朱棣質問道:“你幹嘛?”

“自然是抬回東宮,您不是說南邊的事情由兒臣管嗎?”朱高煦心裡有了不好的預感。

“南邊事情歸你管,但這沙盤你給俺留下。”朱棣果然暴露了本性,更是堂而皇之地繼續:

“另外,你什麽時候讓人也給北邊弄個沙盤,俺看你南邊沙盤都弄得不錯,北邊肯定也可以。”

“反正你東宮工匠多,弄這麽個東西肯定很快。”

此刻的朱棣活脫脫像一個強盜,說完了沙盤後朱高煦本以為他說完了,卻不想朱棣繼續道:

“還有,北征的事情俺先不爭了,就定在永樂三年四月。”

“不過這火器得提前撥給大軍,俺明年四月就調你麾下的肇州左右二衛,還有羽林左右二衛北上去遼東訓練。”

“到時候北直隸出二衛兵馬,你渤海出一衛兵馬。”

“俺算了算,合計是三萬六千多人,比預計的多,但也多不了多少。”

“到時候也別征調民夫了,你渤海出挽馬,俺從北直隸調六萬屯兵運糧,免得耽誤關外百姓開墾荒地。”

朱棣講得頭頭是道,不過朱高煦卻越聽越不對勁。

原本定好的是兩萬人,五萬民夫,後來增長到三萬人,六萬民夫。

到了現在,居然是三萬六千人和六萬屯兵,而且渤海還得出挽馬。

“爹,你這帳不對……”

朱高煦看著朱棣直皺眉頭,可朱棣卻大馬金刀的走到一旁椅子上坐下,翹著二郎腿拿起茶杯:

“這韃靼瓦剌雖然在內鬥,可萬一要馳援了兀良哈怎麽辦?”

“你之前不是說驅逐了兀良哈後,要在漠東設三個衛,歸大寧都司管嗎?”

“俺想了想,覺得你說的很對!”

“三萬六千人,打完之後俺就讓你的肇州左右二衛,還有渤海的一衛兵馬駐扎在漠東,然後你再從渤海調兩衛兵馬充入你的女真八衛不就行了?”

“漠東那地方好啊……”

“要是沒了兀良哈,那幾千裡水草豐茂的地方都是朝廷放牧的地方,這放牧的地方俺想了想,還是得交給你才妥當,別人管起來,俺不放心……”

朱棣侃侃而談,語氣就好像朱高煦佔了莫大的便宜,可問題朱高煦也不是傻子。

南邊的事情就足夠他忙活了,現在朱棣打了漠東之後還想丟給他。

是,原本這地方朱高煦是準備自己治理的,但經過朱棣這麽一說,朱高煦突然發現一個不好的苗頭。

這老頭子的意思看上去是隻管打不管治,所有的政務都得堆積到自己頭上。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他現在話裡話外不是瓦剌就是韃靼,他想幹嘛?

朱高煦走上前坐在朱棣一旁,舔了舔乾燥的嘴唇:“您老實與我說,您是不是準備打完兀良哈就去打韃靼?”

他敢這麽說是因為他推算了一下時間,如果朱棣五月出兵十月回來,那剛好就是賦稅清點過後的時間。

大明的財政朱高煦了解,到時候鄭和剛好回來,朝廷帳上肯定會多出二百萬貫。

這二百萬貫如果丟到北邊,朱棣能帶著幾萬人在北京一蹲就蹲好幾年。

到時候他肯定會輕騎南下,錢一到手他絕對安分不下來。

“你這是什麽話?”朱棣似乎被戳到了重點,立馬就放下了二郎腿。

“百姓負擔沉重,北征一次已經不容易,俺怎麽可能連續兩次北征?”

“您最好是這樣……”朱高煦直勾勾看了一眼朱棣, 隨後起身看向了王彥:“讓東宮的工匠來仿製兩個沙盤,一個運到東宮,一個運到六軍都督府。”

話音落下,他便轉身對朱棣作揖:“兒臣告退。”

片刻,朱高煦轉身離去,朱棣則是瞧著他的背影,臉上表情難受。

王彥湊了上來想為朱棣斟茶,可朱棣卻看向他:“狗兒,你老實說,你是不是把俺的想法告訴老二了。”

“啊?”王彥愣了下,哭笑不得道:“陛下,我可是寸步不離您身邊啊……”

“那他怎麽知道俺想休息幾個月就北征韃靼。”朱棣狐疑的看著王彥,還暴露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奴婢也不清楚。”王彥無奈為朱棣斟茶,隨後退到一旁。

朱棣則是看了一眼四周,瞧著這處宮殿,心裡不安道:“這地方好是好,就是總覺得俺爹隨時會從哪裡走出來,還是得早點營造好北京,去北京住著。”

“不過也應該沒事,俺爹若是來了,俺便說是高煦不小心把允炆逼死的,俺當時還在北平不知道,不然肯定會教訓他……”

他的喃喃自語,讓站在角落的王彥感到後背發寒,情不自禁看了一眼四周,一晃眼便在一處窗口看到了伸出半個頭的朱高煦。

“您……”

王彥還沒說出來,卻見朱高煦做了一個噓的動作,只能閉上了嘴。

顯然,朱高煦剛才沒走遠就跑回來了,剛才朱棣的話,更是被他一字不差的聽到了耳內。

只是背對著窗口的朱棣還不知道,還在翹著二郎腿喝茶,時不時感歎:“老二還是太嫩了……”

(本章完)

最新網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