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知道了。”宋應星淡淡回應,放下書籍,眼神投向北方。心中閃過一絲激動,歷經六個多月的時間,終於要回到熟悉的京城。去年來京參加會試,他以末位的成績僥幸賜進士出身,隨後被皇上任命為翰林院五經博士。在翰林院的日子裡,他不僅學習儒家經典,更隨徐國公徐光啟學習並涉足科學實證。
去年九月,一項重大的任務降臨到他肩上——考察鹽場,提高鹽產。鹽,作為國家經濟命脈和百姓生活必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宋應星深感責任重大,這不僅是對能力的考驗,更是對自己所學識見的實踐機會。
從京城出發,宋應星踏上了漫長的考察之旅。從北邊的天津衛一直到南邊的雷州府,他走遍了大明的海岸線,行程近一萬裡程。在每一個鹽場,他都深入實地,與鹽工交流,觀察製鹽工藝,不斷求索與思考。結合自己所學以及實地考察的經驗,他總結出了一整套提高鹽產的新工藝。在福建地區進行的小規模實驗獲得了巨大成功。新工藝不僅提高了鹽的產量,而且確保了質量,降了成本。這些成果讓宋應星信心滿滿,他要盡快把這些成果獻給皇上。
回京之日,宋應星心情複雜。一方面,他對即將面聖充滿期待;另一方面,他的內心也泛起微妙的波瀾。這半年多的學習與實踐,讓他對治理國家有了更深的認識。徐光啟的教誨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他前進的道路。
當車隊緩緩進入京城的那一刻,宋應星的心潮澎湃。這座繁華的都市,不僅見證了他的低微起步,也將見證他的志向和抱負。隨著車輪滾滾向前,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這半年來的所見所聞,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
宋應星首先把自己的成果向徐光啟進行了匯報,祈望徐光啟給出更多的意見。這次新的工藝主要以天然曬鹽為主,首先是建灘:選擇平坦的沿海荒灘,按一定的灘池數建造。池埂一般高約半尺,建成一個個方形池,面積從上到下每個方池邊長一般為8步(每步五尺),灘池由上而下逐個挖低,落差一般為3寸,上下池之間開有池門,用以向下流水。底池下築坨台,稱鹽坨,以備儲鹽。灘池周圍挖二面或三面大溝,也稱鹽溝,以備納潮儲水。向海一面的溝堤,開一水門,設閘以備啟閉。其外再開一條“潮溝”,直通於海,用以引潮入溝,備鹽溝納潮用。其次整灘:將海水引入蒸發池,經過幾日曬蒸發水到一定程度。最後結晶:倒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日常見到的粗鹽。如果要得到更好的鹽,就要建質量好的結晶池,池底要用青磚鋪地光滑無滲漏,經多次刮鹽、翻鹽就可得到細白食鹽。
徐光啟對宋應星的成果很滿意,當即帶著宋應星向皇宮走去。
進宮後,宋應星被引至禦前。面對朱由檢,他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而是直接將自己在鹽政考察中的發現和成績詳細匯報。他從鹽工的生活狀況談起,再到鹽場的生產流程,直至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每一項改革都細致入微,顯示出他對此事的深切關懷和精心思考,朱由檢聽後頻頻點頭,對宋應星的成果頗為滿意。
朱由檢當即召內閣到文華殿商議此事。
“眾愛卿,在宋愛卿的努力下,我們已經有了食鹽增產的新工藝,剛才也問過宋愛卿了,在福建地區每天畝產1石半,大明約有5000萬人口,每人每年4斤鹽,全大明每年要20萬石,只要我們多建鹽場就可保證所有百姓有鹽吃。宋愛卿是功臣,現在八品,朕建議升六品,為翰林院侍讀”
“雖然產量可以上來,這鹽業的運輸也很關鍵,福建離京師太遠,沿海離內地也有不少距離,鹽的銷售也需要考究”李標率先提出想法。
“是,鹽有了,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今天我們就在這裡議個的框架,你們下去再弄個詳細章程”
眾人圍坐於廳內,討論越發熱烈。增產雖是喜訊,但運輸和銷售的問題也確實需要妥善解決。李標首先指出了距離帶來的難題,從福建到京師,路途遙遠,如何保持食鹽在長途運輸過程中的品質與成本,是個大問題。而且,沿海地區遠離內陸, 分運途徑和方法也要精心規劃。
會議室內的討論持續了整個下午,有提議繼續使用鹽引的,有提議交給商人運輸的,直到夕陽西下,大家才初步敲定了一個框架方案。規定在沿海地區設立4個鹽場,分別是福建莆田鹽場、松花江鹽場、淮安府鹽城鹽場、雷州鹽場。雷州年產6萬石、莆田年產6萬石、鹽城4萬石、松花江鹽場4萬石。鹽的出廠價為1文錢一斤,精鹽出廠價10文一斤,每各鹽場出5000石,四個鹽場共收入25萬銀元(按前章的度量衡計算,1石為1000斤)。由押運軍就近運送到各府售賣,按照路途的遠近及運輸成本的高低,在各府定出合理價格,售賣給商人或個人,各府做好鹽價調控。通過這些措施,既可以減少朝廷支出,還可以讓商人有利潤,還可以讓大多數人吃到食鹽,大量的食鹽供應也減少了部分人囤積居奇的發生。
宋應星聽著這些完善的計劃及皇上一心為民的心思,深受感動,他是第一次參與這樣的策略制定,從這次的會議中,他看到這些大臣一心為公、為天下蒼生的態度,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決心,他感到無比自豪和榮幸,能夠為皇上和百姓出一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新的任務,皇上已給自己做了安排,輔助老師徐光啟建成京城西郊的玻璃廠,目前廠址已經選定,廠房正在搭建中,預計這幾天廠房就可搭建完成,他要根據老師給的配方,進行調整,設計工藝流程,開始生產時皇上還要親自視察,他知道,皇上關注的問題都將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容不得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