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孫元化鑄炮的事情也有幾個月,京城的防禦進展如何這是朱由檢非常關心的事,3日早朝過後,朱由檢就召徐光啟及宋應星隨同一起去視察西郊的鑄炮局。
鑄炮局大門前,孫元化還沒有來得急喘口氣,就遠遠的看到一簇人往這裡來,他剛到局內就有人通知皇上要來,慌慌張張的簡單做了布置就趕快來門前迎接,看到朱由檢到來就趕快向前行禮
“這些禮節就免了吧,帶朕到你的局內看看”
進入匠作坊,只見這裡的工匠們個個坦胸漏背,揮汗如雨,六月的北京天氣已是炎熱,這裡沒有像後世那樣有高大寬敞的廠房,只有相互聚在一起的密密麻麻的工棚。
“孫愛卿,這幾個月的產量如何”
“從1月開始到現在共鑄紅夷大炮10門”
“產量不高呀”朱由檢有些著急,北京誠那麽多城門,已有的紅夷大炮18門,加上這10門,才18門,距自己的心中數量還差的遠,他給北京城裝上100多門。
“產量提不上去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工匠人數不足,第二工藝複雜,皇上你看這是正在做火炮泥模,光這個泥膜就要兩個月才能做好一個,用完毀掉重新做。這泥膜主要的時間就是陰乾太慢,成模後要放在陰涼處等待乾燥,這大概要一個多月,太陽暴曬已乾裂。這工匠自從王恭廠火災後很多工匠被流放,熟練有經驗的工匠不足”
聽著孫元化的話,朱由檢想到後世農村捯鋁鍋的事情。想到這些就對孫元化道:
“朕想到一個辦法不知道能不能行,你們可以試一下。先用黏土做成一個炮管的內膽,再找一個炮管用黏土包裹陰乾後,把外面的黏土劇成兩半,拿出炮管,抱住內膽,加緊,最後注入鐵水,等鐵水凝固後拿掉外邊的黏土,這樣外邊的黏土是不是就可以重複利用,要快捷些。”
“皇上這個辦法太好了,如果能成,要比要來的辦法快許多”徐光啟也會拍馬屁,不過朱由檢心中高興,這算不算金手指,來這裡快一年了自己後世的東西終於有用用得上的了,就趁機發揮道:
“紅夷大炮裝填慢,佛朗機炮發射快,怎麽不把兩者的優點結合一下,把佛朗機炮的子統從後面裝入炮管呢”
聽著朱由檢的話,徐光啟、孫元化、宋應星都陷入了沉思。
一盞茶功夫,徐光啟激動起來“高見,皇上高見呀!”
孫元化、宋應星也反應過來“皇上聖明呀!”
幾位大明的頂尖科學家的連番恭維讓朱由檢臉紅,不過這麽長時間的上位也讓朱由檢練就了內心想法不表現在臉上的功夫,趕緊替自己圓場。
“嗯,不管成功是否,我們都要勇於承認失敗,總結經驗教訓,找出原因,不斷改進,失敗是成功之母嗎”,朱由檢不由自主爆出後世的名言警句。
朱由檢在孫元化的指引下,陸續視察了煉鐵、炮管的打磨工藝,在巡查期間徐光啟對火炮的瞄準、火藥的定量問題進行了探討,同時朱由檢也提出對工匠的獎勵措施及天氣炎熱避免工匠中暑等事項,最後來到孫元化的簡易工作場所。
“孫愛卿,你的任務還是很重的,你有什麽要求隻管替,朕會盡量滿足你”
“臣推薦王徵來輔助我, 王徵是天啟二年三甲進士,現在閑負,精通機械,著有《新製諸器圖說》一書”
“哦,好呀!就暫讓他在工部任主事,把他的著作也拿給朕看看。另外我還要交給你一件事情,替朕造出好的鳥銃出來,缺少的工匠朕給你調配,你的鑄炮局也要搬遷,城西永寧河西岸找一處高地,在那建作坊,寶泉局都在使用水力,你們看看能否也使用水力,也能節省一部分工匠,對面應可以駐軍,李邦華整頓的京營今後就駐扎在你的對岸,對鑄造局的安全也有好處。從京營中挑選1萬人,你還要教會他們如何使用火炮。火炮也不能隻鑄一種,要多種,像虎尊炮等,炮彈也不能只有實心的,開花彈也要多造。技術有難度的可以與徐國公多協商”
“如果還要鑄鳥銃,臣還要一人。現南京通政使畢懋康,此人對火器也多有精通”
“準了,還有嗎”
“鐵礦的供應及糧餉也要皇上調配”
“這些朕自會安排,還有嗎?”
“別的沒有了,臣必不負重托”
“徐愛卿,你與西方的傳教士聯系還多麽,可已讓他們都來見見朕”
“臣回去就寫信給他們”
朱由檢又和幾位大臣聊了朝廷的一些事情,也就起駕回宮,他要把孫元化的要求趕快安排下去,他急著建立起一個自己的火器衛隊,李邦華的人員也快改整頓齊了,這批人員也要對他們進行文化普及,不認識字就很難操控火炮,聽了徐光啟的火炮瞄準的介紹,他才知道火炮手還要會一些計算知識,這都要進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