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完成第一篇理論文章的豪情壯志以及向舅舅凱撒·科赫分享了自己成就之余,愛因斯坦又懷著忐忑的心情準備起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為了幫助他解決比入學年齡小2歲的尷尬,愛因斯坦家拜托了一位在蘇黎世工作的朋友古斯塔夫·梅爾(出生於烏爾姆,比赫爾曼·愛因斯坦大三歲,自1895年起遷居瑞士蘇黎世,主管過銀行和百貨商店)於1895年9月24日給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院長阿爾賓·赫佐格寫了封推薦信,請他破例招收神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院長阿爾賓·赫佐格對神童沒有完全“買帳”,表示即使是所謂神童,一旦開始在一個學校學習,中途退學也是不可取的(鄙視愛因斯坦逃離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但赫佐格也並未將梅爾的推薦置之腦後完全不理,而是對愛因斯坦打了一棒又給了一蘿卜,無視了愛因斯坦年齡少入學年齡2歲的尷尬,並特許其在沒有中學畢業證書的情況下,參加於該年10月8日開始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工程系入學考試。
1895年10月,16歲的愛因斯坦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開往瑞士蘇黎世的火車,後來愛因斯坦在自述中說:“自己懷著一種根本沒有把握的心情參加了入學考試。”
結果,愛因斯坦輕而易舉地通過了數學和科學部分的考試,這不奇怪,下面的也很正常,他沒有通過綜合部分的考試。綜合部分分為筆試和口試兩項,具體包括文學、法語、動物性、植物學和政治等科目。愛因斯坦在自述中自己追憶說:“這次考試可悲地顯示出我的基礎教育殘缺不全,我的失敗是完全合理的。”
雖然愛因斯坦最終因文科知識方面的欠缺沒能通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但他優異的理工科成績吸引了學院物理學教授海因裡希·弗裡德裡希·韋伯(1843年-1912年)的注意,他鼓勵愛因斯坦待在蘇黎世,並允許他旁聽自己的課,此時由於韋伯教授對自己物理和數學才能的認可而給愛因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心中對韋伯教授還有些許感激和知遇之恩的感覺,但最終愛因斯在全面權衡情況後還是聽從了學院院長阿爾賓·赫佐格的建議,決定到25英裡以西的阿勞州立中學花一年時間補完中學學業,之後再參加學院的入學考試。
以後來人的角度看1895年10月26日到阿勞州立中學就讀是愛因斯坦一生中的幸運事,這所中學改變了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引起的愛因斯坦對中學的不良印象,算是彌補了愛因斯坦人生的一個缺憾,起碼正經的中學畢業了,而且阿勞州立中學對愛因斯坦來說堪稱完美,其教學對了愛因斯坦的脾性。
阿勞州立中學的教學遵循19世紀瑞士教育改革家約翰·海因裡希·裴斯泰洛齊的理念,強調激勵學生的形象思維,重視培養每一個孩子的“內心尊嚴”和個性,引導學生一步步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親身觀察開始,逐漸過渡到直覺、概念思維和視覺意象,教導學生以這樣的方法來學習,並真正理解數學和物理定理,極力避免機械式的死記硬背和填鴨式的教學。
阿勞州立中學的這套教學方式其實就是愛因斯坦自己一直在踐行的自學方法和思維模式,所以,愛因斯坦愛上了阿勞州立中學。後來愛因斯坦推薦妹妹瑪雅也上了阿勞的師范學校,1924年她在寫作哥哥生平的介紹中評價了愛因斯坦阿勞州立中學的生活:“既沒有絲毫的命令式口吻,也見不到任何培養權威崇拜的跡象……學生是個別對待的,獨立的思考比迂腐的博學更受重視,年輕人不是把教師當成權威人物,而是看做與學生一樣的有獨特個性的人。”瑪雅斷言在阿勞州立中學的那一年對哥哥來說,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教益的,而且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之一。
阿勞州立中學的教育與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代表的德國教育完全相反,愛因斯坦後來評價:“阿勞州立中學以它的自由精神,以及那些毫不仰賴外界權威的教師們的純樸熱情給我留下了難忘印象……通過與德國中學六年的獨裁主義教育相對比,我清楚地認識到,強調自由行動和個體責任感的教育是多麽優越於崇尚外在權威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