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因為一次性抓了那麽多罪臣,不少大臣此番都戰戰兢兢的,不敢冒頭了,生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說到底,能夠查出來的,只是少數,至於有沒有鬼,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劉子業登高而坐,殿中殿外的諸臣均叩拜山呼萬歲。
起身後,眾臣方才開始啟奏。
目前朝廷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三長製的推行和錢幣改革。
早朝一開始,戴法興和巢尚之兩人就針對自己處理此事的進度做了稟報,總而言之,政策伊始進行得都頗為順利。
尤其是戴法興,今天一早便意氣風發,目光灼灼,感覺整個人都年輕了十歲一般,渾身乾勁滿滿。
昨天他親自簽字,抓捕收押了那麽多有罪之臣,把他以前看不順眼的佞臣都一網打盡了,可謂是大快人心。
盡管他身為輔政重臣,可有關官員罪行的認定和判罰,還是得由陛下作出最終決斷。
以前,陛下偏信小人,沆瀣一氣,導致他鬱結不已,遲遲找不到機會下手,只能乾看著那些佞臣囂張跋扈的姿態,暗自生著悶氣。
而今痛快的幹了一票大的,戴法興昨晚睡覺都踏實了。
望著高台上的劉子業,戴法興眸光發亮。
這才是值得他們效忠的陛下啊!
他許久都未曾如此的痛快過了,就連當初被彌留之際的劉駿任命為輔政重臣,都隻感受到了滿滿的壓力和難以調教新君的憂煩,沒有半點暢快之意。
現在則不一樣了。
“嗯,做得不錯,雖要抓緊進度,可也不能急功近利,逼急了百姓,反倒弄巧成拙。”
聽到巢尚之已經開始挑選官員到民間推廣宣傳三長製,劉子業不免關心的交代了一句。
如今正是培養民心的好時機,優秀的政策推行下去是必須的,可過程之中,切不可影響了他的民心。
劉子業毫不懷疑政策的優越性,可底下官員的執行能力,卻要打個問號了。
自己的宏圖大志,絕不能被那些吃乾飯的廢物給拖累了。
“遵旨,臣一定處理妥當。”巢尚之拱手道。
“陛下,據悉您昨日遭到刺客襲擊,您受驚了,沒事吧?”隨即,戴法興連忙關切的問道。
換了以前,可能戴法興還有點兒陰暗的想法,希望刺客直接弄死新皇。
陛下雖是先帝的太子,可先帝子嗣眾多,也不僅有這一個兒子。
說不定,換了另一個皇子登基,效果會更好……
反正局面已經那麽糟糕了,還不如多一條路賭一賭。
可現在,戴法興認定了現在的陛下坐穩皇位,絕對是大宋最好的結果,斷不可出什麽意外,讓好不容易眼看要中興的大宋,又要跌落谷底去了。
萬一換了個比以前的陛下更離譜的,大宋還有得救嗎?
戴法興簡直不敢想。
昨日,他一聽聞宮中發生了這種事件,就驚惶不已,還好陛下安然無恙,否則他這把老骨頭都要承受不住這個打擊了。
畢竟,眼看要蒸蒸日上了,忽然冒出個噩耗來,這誰頂得住啊……
所幸,天不亡大宋!
劉子業笑道:“承蒙戴愛卿記掛,朕好著呢,刺客已經收押,待查明內情後,和有關人等一並處置。”
雖親眼看到劉子業無事,但聽到他親口所說,戴法興這才徹底安心了。
他連忙躬身執手,朗聲道:“陛下遇難成祥,此乃吉兆,此次我朝推行新政,定能大獲成功。”
其余大臣們當即反應過來,異口同聲的行禮高呼:“願陛下龍體安康,新政大獲成功。”
見此,劉子業心裡也頗為舒暢。
他笑眯眯的抬手,“諸位臣工不必多禮,還有什麽要事,盡管奏來。”
於是,見巢尚之和戴法興兩位重臣都稟報完畢了,其余大臣這才開始說起了其他的政務。
看著劉子業認認真真的聽取著眾臣的奏稟,戴法興心裡欣慰的同時,也憋著一股氣。
他好不容易看到了大宋一派欣欣向榮的跡象,絕不能被有心人攪和了,將大宋的基業毀於一旦。
這件事情,他怎麽也得過問一下。
那個叫何小小的宮女,還有叫何通文的太監,無論招是不招,他都要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事關陛下的安危,宮外的毒物竟然也能神秘的偷渡進皇宮裡,這還有王法?
不把相關人等查個明明白白,斷絕了此根源,日後陛下的安危如何保障……
可以說,以前的戴法興暗戳戳的有多希望陛下直接暴斃, 現在就有多緊張劉子業的安全。
甚至比劉子業自己更為看重這次的遇襲事件。
一些瑣碎的政務,劉子業便沒有親自費心了,都交給了戴巢二位輔臣代為處理。
他看著底下的諸臣和戴巢二人商議著政務,暗地裡卻打開了眾多臣工的人物圖鑒。
是龍是蛇,一目了然。
一個人的品性能夠看出許多事情。
但凡看到品性負面,甚至是極端的大臣,劉子業都悄無聲息的在紙上記錄下了他們的名字。
水至清則無魚,可他也不需要那麽多人把水攪得黑不溜秋,渾濁不堪。
定期清理,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貪婪、奸詐、陰暗……
通通記下!
內向、寬和、膽小、實際、大方……
每個大臣都有著不同的品性和行為模式,劉子業看到某些特殊的,也都暗暗的記了下來。
重點關注!
不得不說,人物圖鑒,真是一個好東西。
雖然有向品威的事件在前,劉子業不會再認為這個圖鑒能直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可也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
畢竟,像向品威這樣富貴容易移的人雖然很多,可像巢尚之和戴法興這種,身處高位卻不改初心的人,依舊不少。
通過查看人物圖鑒,劉子業就不怕冤枉了好人,還埋沒了人才了。
在查看眾臣的人物圖鑒時,劉子業在諸官之中,還看到了一張極具辨識度,相當俊逸的面孔,在眾多相貌平平,甚至有了一定年紀的大臣之中,簡直鶴立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