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世皇都,蕭條是霸圖,片牆看破盡,遺跡漸應無。
野徑同荒苑,高槐映遠衢,獨吟人不問,清冷自嗚嗚。
公元770年,一隱士與徒兒遊於長安城中,隻覺城中清冷靜寂,途經華清離宮,深感當年玄宗貴妃之情,歎那開元之盛世轉瞬即逝,不過是白駒過隙,終是付諸東流。
二人自那回了終南山中,便論起了那盛世來由!!
隱士道:若論起這盛世,與其說時勢造英雄,不如說英雄造時勢,自然離不開昔日鬼谷傳人楚臨風了。
“相傳戰國時期有一名士,名曰王詡,又名王禪,通曉陰陽之術,深諳天道循環,知天之時,曉地之理,識人之性,善於結合智慧與謀略來應對世間種種情況,因常年隱匿在鬼谷之中收徒授藝,被世人尊稱鬼谷子”!
其下弟子更是視天下如棋盤,視諸國皆為棋子,均能在亂世當中成就一番功業。諸如孫臏、衛鞅、張儀、蘇秦之輩。
衛鞅者,施行法治,改革經濟軍事,使弱秦成強大之國。
張儀者,旦憑一張利口遊說六國,破公孫衍合縱之策,阻六國伐秦,為秦之統一奠定堅實根基。
蘇秦者,配六國相印,使秦十余載不得出函谷,間於齊,使當世強齊近乎滅國。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上千年轉瞬即逝。在歷代鬼谷弟子縱橫捭闔之下,點綴了無數朝代的興亡更替。
時過境遷,時至唐朝中期。鬼谷一派已成為影響深遠、充滿神秘色彩的隱秘門派。
時值神龍元年,太平公主同張諫之發動政變,剿滅張易之兄弟,脅迫武皇還政於李唐,李顯複辟即位。
景龍四年,李顯被韋後毒殺後,李隆基攜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誅殺韋後一眾,擁李旦為帝。
公元712年,李旦在位兩年,自覺無治國之才能,禪位於李隆基。
李隆基即位後重整朝政,以清靜無為,道家之思想治國,重用賢臣,改革軍政,對外擴張領土,開創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繁榮時代,就是那-開元盛世”!
隱士問道:“徒兒可知玄宗能夠成就這一番偉業,又有心酸過往?方能成此大業”?
“徒兒不知,還請師父細細講來”!
此間還需要從玄宗幼年說起:
玄宗的祖父,祖母,叔叔,父親均曾為君王,李隆基本應是古往今來天選之子”。然“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無情帝王家”。幼年時卻是命運多舛,曾幾度險遭迫害!
話說:“在武皇尚為皇后之時,就與高宗李治一同臨朝聽政,稱“二聖臨朝”。後因高宗病重,不能親政,武皇乘勢把持朝政。高宗病逝後,武皇先賜死廢太子李賢,又廢中宗李顯貶於房州,立睿宗李旦為帝,睿宗名雖皇帝,卻常年被武皇幽禁在深宮之中,並無實際之權,被武皇時刻監視,毫無人身自由可言”。
李旦即位次年,德妃竇氏就誕下了李隆基。
在李隆基六歲之時,武皇便罷黜李旦帝位,自立為帝,改國號“大周”,將李旦降為皇嗣太子,從哪一刻起,武皇就縱容武氏宗親,使酷吏,屠戮殘害李氏宗親與李唐舊臣。
古有言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耳”!武皇臨政後,武氏宗親在朝野之中更是如日中天,在朝中結黨營私,誅除異己,李唐宗室只能人人自危,舉步維艱,如履薄冰。
此中種種皆因武皇有一子侄,名曰武承嗣,武皇尚為皇后之時,就因外戚入仕,官至三品侍郎。
李旦在位時,武承嗣為了擴大武氏在朝中勢力,先是令工匠鑿刻“瑞石”,字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字,以造輿論之勢,命人在雍州之地挖出,獻於武皇,以示武皇稱帝乃天命所歸!奏請武皇罷黜睿宗李旦。
又奏請“追王其祖,立武氏七廟”,武皇不顧宰相裴炎等反對,封其五代祖為王,立五代祀堂於文水,將武氏眾多子侄皆封為王。
後因武承嗣覬覦李旦皇嗣太子之位,聯合武氏子弟,誣陷李旦密謀造反,迫使李旦一家落入酷吏之手,李旦一家在種種酷刑的折磨下, 幾近喪命。
幸得樂師安金臧剖腹以證李旦清白,武皇有感安金臧之忠烈,便不在追查此案,釋放了李旦一家。
又在武氏子弟的巧言令色下,李旦正妃劉氏,李隆基之母竇氏,皆被武皇秘殺,李旦為保護兒子,隻得隱忍,默不作聲,依舊每日向武皇請安問好!此時八歲的李隆基就失去了親母。
後因武承嗣為得太子之位,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聯合秘與洛陽多人上書,請立武承嗣為太子,武皇正猶豫之時,幸而狄仁傑等一眾大臣勸說之下,隨即作罷。
武承嗣之心世人皆知,武皇迫於大臣壓力,隻得罷了武承嗣所有官職,武承嗣抑鬱而終。
睿宗李旦自幼酷愛讀書,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李隆基同父親一樣,從小就聰明過人,又一同被幽閉在深宮中,在父親及宮中樂師的耳目濡染下,也成了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
就在武皇被迫退位後,不久便病逝於宮中,眾大臣接回了中宗李顯即位,李顯雍弱無能,皇后韋氏勾結上官婉兒,武三思一眾欲把持朝政。
公元707年,隨後罷黜太子李重俊,次年,太子李重俊兵變,於玄武門誅殺了武三思,只因李重俊屬下倒戈,兵變失敗!自此韋後對李氏宗親子弟更加忌憚。
此時的臨淄郡王李隆基已二十有三,只因太子兵變一事受了牽連,被貶去潞州,領了潞州別駕一職。
就從貶去潞州開始,李隆基終於脫了深宮之困,猶如蛟龍入海,途中得遇楚臨風,在楚臨風的捭闔之下,唐玄宗從此開啟了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