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鬼谷之開元盛世 > 第四十二回“崤山以東蝗災起,汴州知遇恩相會”

鬼谷之開元盛世 第四十二回“崤山以東蝗災起,汴州知遇恩相會”

簡繁轉換
作者:一隻隱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3:57 来源:搜书1

先行至先師墓前,已是荒蕪,幾年不曾回來祭拜先師,又至了生母墳前,孩兒始終未能查出母親為何事遭害,也未能查出生父是誰,不能為你血恨,孩兒無能。

楚臨風心想,此處與洛陽不遠,這中原地帶還未曾遊歷,便去那中原遊走一遭吧!

聽聞中原之地,九州之腹地。其地廣袤無垠,沃壤千裡,稼穡豐饒,物華天寶。山川壯美,河流縱橫,宛若錦繡畫卷。

至了中原之時,路過田間,見老百姓人人在田間焚香禱告,楚臨風走進詢問。

“大叔!你們在這裡拜什麽呢”?

老農道:“上天發怒,派使者來懲罰我們呢,我們向上蒼祈禱,不然今年就顆粒無收了,過了冬就得餓肚子了。”

楚臨風道:“你們這樣是沒有用的,這不是什麽上天的懲罰,這是蟲災,應該把蟲除掉才對”。

楚臨風見百姓愚昧,不再勸說,便進了汴州城中。

看著百姓愚昧,為考慮百姓生計便想於汴州刺史一會,又聽百姓說朝中已派人來次,心想,定是姚崇到了,不妨一敘。行至府衙,叩門而來的兩個門子道:

“你是何人,竟然也想隨便見我們家大人,大人整在會宮裡來的貴客,不見!”

楚臨風拿出李隆基給的玉環,遞給了門子。

“你將此物遞給你家大人,他自會認識。”

門子道:“你且在這兒等著”。

府衙內,汴州刺史倪若水正與姚崇商議蝗災一事。

門子進來道:“大人,外面有人求見”!

倪若水道:“沒見我正在會客商議要事麽,不見!”

門子拿出李隆基賞賜的玉環道:“那人說讓我拿了這玉環來,說大人見了玉環自會見他”。

倪若水見了玉環,便知此物乃聖上之物,立馬出門相迎道。

“不知先生是何人?怎會持陛下玉環,請裡屋休息,待我會完客再來會公子”。

楚臨風道:“大人所會之客可是當朝宰相姚崇姚大人?”

倪若水道:“先生如何得知”?

楚臨風道:“早有耳聞,姚大人為蝗災一事可謂費心費力,而這汴州蝗災最歷,姚大人親臨汴州,我且隨大人同去,那姚大人與我乃是故交,無妨!”

二人進了府內。

姚崇見到楚臨風進來,姚崇立馬站起來招呼道:

先生,多日不見,今日怎會至此?

楚臨風道:“自我出了長安,便去了淮揚一帶遊歷,近日本想著回晉中拜祭先師,欲一覽中原,不曾想路過這汴州之時,見百姓焚香祈禱,便問了緣由,心想來刺史府中,欲讓倪大人至書長安。剛到汴州城中,聽說朝廷已經來人解決此時了,我想定是姚大人至此,故來一會”。

姚崇道:“是啊,這蝗災實在可恨,不知公子有何意見”?

楚臨風道:“除之”

姚崇道:“我也正有此意”!

倪若水立馬反駁道:“下官認為,萬不可如此,老百姓皆認為蝗蟲乃上天警示,也不願意逆天而為。”

“消除天災還得靠積德,昔日漢趙國劉聰就捕殺蝗蟲,結果如何,蝗災反而加劇了,還是得靠積德!”

姚崇怒言:“劉聰何人?偽皇帝罷了,他之德行無法鎮住天災,當今陛下乃天下明主,你說賢德之人可擋災害,如今你這汴州為何災情最為吃緊,莫非你也不是賢德之人?”

倪若水見無可反駁,隻得接受姚崇的建議,滅了無數蝗蟲,終是解了蝗災,只因老百姓也極為反對此事,民間流言四起!

“數日後,蝗災已除”

姚崇道:“先生,蝗災已除,我這便回長安複命去了,公子可願與我同回長安?”。

楚臨風道:“姚大人先行回去,替我給陛下問好,只是我一事擔憂,姚大人今日除了蝗災,回長安只怕無功反罰啊”!

姚崇道:“為何?”

楚臨風道:“百姓間流言四起,說姚大人除災之法,不合天道,陛下乃天子,百姓皆認為蝗蟲乃天之警示,如今除盡了,隻恐謠言到了陛下耳中,會責怪大人”。

姚崇道:“只要能除了蝗災,讓百姓來年有收成,不至於來年餓肚子,責罰也無妨!,倒是先生,不回長安又欲前往何處?”

楚臨風道:“天下之大,從哪來,要去哪,本就未知,我曾與陛下有約,定會再回長安,只是為時尚早。”

姚崇回了長安,果真如楚臨風所言一般,被詔入宮中!

李隆基道:“姚愛欽,你破災有功,可民間皆言你不敬於天,可有此事”?

姚崇道:“陛下!臣此次回來之前,楚先生早知陛下會如此待我,臣隻覺得百姓來年能有飽飯吃,不至於餓殍滿地,罰我也無懼”!

李隆基道:“姚大人此去見了先生?先生別了這些時日,只是前些日在楊州曾與我書信一封,如今怎又去了中原?可還好?”

姚崇道:“楚先生風采依舊,還說了十分想念陛下,他說定會回長安來,只是時機未到”!

李隆基道:“尚好, 且先說這除災一事,姚大人如此處事,恐傷天德”。

姚崇道:“陛下不知,此等庸儒之人,隻識書中之理,不懂得變通之道。凡事有時要違反典籍而順應時潮,可有時又要違反時潮而合權宜之計。

昔日北魏之時,,崤山以東蝗災,只因百姓不忍殺害,導致莊稼顆粒無收,最後易子相食;後秦時,蝗災更甚,莊稼和草木皆被吃光,牛馬無存。

如今黃河以南、以北的百姓家裡已無余糧,如果任其發展,隻恐日後難民無數,我知陛下有好生之德,但此事刻不容緩,避免招致更多死亡,還請陛下親自下令除災,已絕流言。

李隆基道:“就依愛欽之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聞近日蝗蟲肆虐,侵害民生,稼穡受損,百姓苦不堪言。此等災害,實乃朕之憂慮,亦為國家之不幸。

然上天有好生之德,百姓皆言此舉損德,可蝗蟲之死無憂,如果遍地百姓餓死,朕將無顏面對父老。

災難當前,朕當奮起應對,絕不縱容蝗蟲之害蔓延。特此下詔,號令天下臣民齊心協力,共剿蝗蟲。

各地官員務必全力組織百姓,采取有效措施撲殺蝗蟲,不得有絲毫懈怠。

調配物資,確保百姓有足夠的工具與裝備,以助剿蝗之役。鼓勵農學專家及有經驗之士提供剿蝗之良方,廣納良策。

望諸位臣民皆能恪盡職守,勇挑重擔,為剿除蝗蟲、恢復民生而努力。

不久,在李隆基決議之下,姚崇果斷消除了崤山以東的蝗災,避免了百姓流離失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