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拉西亞的工業發展一直順風順水,特別是在得到德國和英國雙重幫助之下,工業的建設一直處於節節攀升的狀態。
截止目前為止,澳大利亞的年鋼鐵總產量達到了310萬噸出頭,其中年產鐵179.71萬噸,年產鋼131.42萬噸。
鋼產量這一數字一數字雖然看起來很多,但目前也只是剛剛超過末尾列強意大利的水平,僅僅只是同時期俄法的一半不到,英國的五分之一多一點點。
雖然已經超過了意大利這樣的正統歐洲列強,但阿瑟仍然沒有半點喜悅的心情。
意大利雖然號稱是歐洲列強之一,但也只是聽起來比較厲害,真正的地位絕對是歐洲列強墊底,或許也就比現在的島國好一點。
況且也只是鋼產量超過了意大利,也確實沒有什麽值得高興的。澳大拉西亞目前距離歐洲傳統列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想要真正比肩甚至超過歐洲列強,或許只能靠兩次戰爭走捷徑了。
好消息是澳大拉西亞的各項工業建設趨於完善狀態,除了工業排面的鋼鐵行業,各種化工業,民用工業,機械廠,玻璃廠,化肥廠,水泥廠等等也都處於遍地開花的狀態。
特別是王室財團資助的詹姆機械廠,目前已經發展成維多利亞州最大,澳大拉西亞第二大的機械廠,成為眾多私人企業中的佼佼者。
至於最大的機械廠,自然是由王室財團自己控股的皇家機械廠。皇家機械廠擁有來自汽車廠,發動機廠,以及各種軍工廠和其他各種各樣工廠的訂單,年生產機械設備佔據澳大拉西亞市場的六成,擁有工人數量高達兩萬多名。
而王室財團旗下的所有工廠和企業,擁有的員工數量高達四十多萬,遍布澳大拉西亞的各種行業和領域,是澳大拉西亞企業中絕對的巨無霸。
王室財團每年給政府的稅收就高達千萬澳元,自己的純利潤更是突破了五千萬澳元。
不過澳大拉西亞人對於王室財團的各種企業很是歡迎,畢竟王室財團不僅給他們提供了崗位,任何屬於王室財團的工廠和企業,福利待遇和政策絕對是澳大拉西亞最好的。
這也是為什麽澳大拉西亞民眾在找工作的時候,首選絕對是王室財團企業和工廠的原因。
有一個十足的好消息,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經歷了將近兩年的建設之後,初步建設已經算是正式完成。
目前工業部已經在討論進駐利諾拉工業區的具體企業名單,這些企業毫無疑問都是澳大拉西亞各行業的巨頭。
因為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建設目的就是建成一個綜合大型工業集群,因此這次企業邀請入駐肯定會照顧到更多的工業種類和領域。
比如之前政府大力發展的化工業,農用工業,機械廠等等,將會是這次工業基地邀請入駐的主要目標。
為了彰顯對於工業基地的重視,阿瑟和政府商討之後決定,將整個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劃分為城市級直轄區,直接隸屬於工業部管理。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負責人的等級,直接相當於澳大拉西亞非州首府城市市長的等級。
工業基地的負責人由工業部任命,任期四年。
這也代表了阿瑟的態度,除了內閣政府之外,任何人沒有權利對於利奧諾拉工業基地插手。
從1910年1月開始,初步建成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正式開始向外邀請企業入駐。
初步目標是邀請三十家大型企業和上百家小型企業,並且為這些企業準備好了十個超大型倉儲區域。
早在工業區開始建造之前,連接工業區的鐵路和公路已經開始建設,並且在工業區建成之前就已經完工。
目前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不僅連通了澳大拉西亞的工業鐵路,還連通了戰略公路網絡,能夠快速的抵達澳大利亞東西兩岸。
保守估計,哪怕只是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第一期建設,都能夠誕生超過五萬個工作崗位,為澳大拉西亞每年創造至少兩千萬澳元的產值。
工業區的所有企業保守估計每年都能為政府創造上百萬澳元的稅收,甚至如果發展的好一點,兩三百萬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如果工業基地全部建成呢?創造二十萬個崗位?創造一億澳元的生產值?每年創造千萬澳元的稅收?
雖然這些數字讓人有些不敢想象,但內閣政府很多人隱隱覺得這些能夠實現,對於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建設也就更加支持。
當然,不管其他人是什麽態度,阿瑟對於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十分重視,甚至囑咐工業部長皮埃爾,如果沒有什麽事情就常去工業基地視察,一定要保質保量的完成工業基地建設。
皮埃爾對於阿瑟的囑咐也不敢大意,基本每隔半個月的時間都要前往利奧諾拉工業基地一次,唯恐工業基地的建設發生任何意外,讓他承受阿瑟的憤怒。
對於工業大臣皮埃爾來說,已經在工業大臣的位置上坐了三屆的他,想要繼續留在內閣政府,也就只有在內閣大臣的位置上更進一步了。
但偏偏像皮埃爾部長這樣的內閣大臣不在少數,更進一步內閣席位可就那麽多,還有和已經擔任過首相的兩人競爭,壓力不可謂不大。
如果能夠獲得阿瑟的好感和支持,這對於他們更進一步有著決定性的幫助。
當然,這一切阿瑟並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會在意。
對於阿瑟來說,讓任何人上位只是一句話的事情,但為什麽要說出這句話呢?
此時阿瑟已經來到了航空實驗室,注意力全部放在了航空實驗室新的飛機上。
經歷了四年多的沉澱之後,航空實驗室的軍事飛機也已經成功研發到了第三代,其性能相較於第二代飛機有著巨大的提升。
如果單論目前飛機和軍事飛機的製造以及科技掌握程度,澳大拉西亞絕對是當仁不讓的世界第一,甚至領先世界第二一大截。
如果說第二代的軍事飛機只是勉強能夠用於實戰,初步達到一戰水平的話,那麽第三代的軍事飛機已經等同甚至超過一戰後期的各國軍事飛機水平,哪怕澳大拉西亞現在停止飛機的研發,其他國家想要追上澳大拉西亞,沒有五六年的年頭恐怕不容易。
但停止飛機的研發可能嗎?根本不可能。
阿瑟目前對於飛機研發的重視越來越高,航空實驗室的經費也節節攀升。
不過航空實驗室是阿瑟的私人產業,因此並不花費政府的資金,而是由王室財團出資和掌控。
目前的航空實驗室每年都要花費阿瑟至少五十萬澳元的資金,這樣花大代價研究和製造的飛機,自然要比同時代其他國家私人研究的飛機領先的多得多。
毫不誇張的說,澳大拉西亞目前已經籠絡了世界至少五分之二的航空學人才,並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的擴張中。
其他國家想要在航空和飛機制造方面超過澳大拉西亞,除非將這剩下三成的航空學人才全部掌控,然後再花費大代價,可能在數年內實現。
但這現實嗎?剩下三成的航空學人才分布在歐洲和美國各處,也多多少少受到了當地政府甚至一些國家的重視。
況且這些人中也有不少的愛國主義者,澳大拉西亞目前花費大代價都拉攏不到,阿瑟不相信有任何國家能將剩下三成人才全部掌控。
說回目前的第三代軍事飛機。
首先是雄鷹-3偵察飛機,也是目前澳大拉西亞三種軍事飛機中飛得最快,航程最遠的飛機。
和第二代飛機一樣,雄鷹-3偵察機依舊采取了前後兩個座位的設計方式,但相較於上一代偵察機來說,體型有所縮小。
當然,如果算上額外配備的兩個副油箱,那雄鷹-3偵察機的體型甚至要比上一代偵察機大一些。
不攜帶副油箱的雄鷹-3偵察機最大航程達到了700公裡,攜帶兩個副油箱的雄鷹-3偵察機,最大航程甚至達到了1100公裡。
這還沒完,雄鷹-3偵察機采用了狄塞爾專門為其研發的飛機發動機,平均飛行速度能夠達到215千米每小時,最大飛行速度能夠達到240千米每小時。
光是雄鷹-3偵察機的平均飛行速度,就已經超過了上一代偵察機的最大飛行速度,足以見得在發動機方面的性能有多麽巨大的提升。
當然,為了照顧速度和航程,偵察機上面搭配的武器就比較簡陋,僅僅只是一挺MA-107式馬克沁機槍。
不過憑借著雄鷹-3偵察機恐怖的飛行速度和航程來說,哪怕面對到敵國的偵察飛機或者戰鬥機,打不過要跑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看著眼前這架嶄新的雄鷹-3偵察機,阿瑟不由得誕生了一個疑問,目前其他國家的最強軍事飛機,能夠打的過澳大拉西亞這架僅僅只是用來情報偵查的偵察機嗎?
哪怕隻裝備了一挺重機槍,但這也是阿瑟的軍工廠自上一挺重機槍後,經歷了十多年時間才研製出的最新產品,性能絕對是重機槍中的一流。
在原本的歷史上,貌似一戰的大部分軍用飛機也只是裝備重機槍或者其他武器,裝備方式還比較簡陋,遠遠沒有二戰時期飛機,那麽先進和強大。
想想將來有可能發生的,澳大拉西亞的偵察機屠殺其他國家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阿瑟就不由得想笑,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畢竟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所失態有損國王威儀。
反正這樣的場面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不是壞事,發生了就讓那些國家驚訝去吧!
3200字第一更,求支持,求月票!
今天日萬,已更3200/1000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