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澳洲崛起錄 > 第278章:歐洲王室聯合宣言

澳洲崛起錄 第278章:歐洲王室聯合宣言

簡繁轉換
作者:瘋藝炯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8-27 13:53:59 来源:搜书1

  愛德華七世的葬禮和送別儀式,規模甚至要比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還要高。

  事實上,英國人在近些年也已經感覺到了危機。此時已經不同於璀璨輝煌的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已經有了許多風頭正盛的競爭對手。

  特別是德意志帝國,不僅在陸軍方面保持著強大的規模和戰鬥力,在海軍方面也對大英帝國拚命追趕。

  隨著德意志帝國的戰略從逐漸向國際擴張,德意志帝國和大英帝國也就逐漸走向了對立面。

  就目前來看,德意志帝國是目前大英帝國最強大的敵人,同樣也是最有可能替代大英帝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的敵人。

  在這種時刻,英國民眾也就更加懷念曾經維多利亞時代的璀璨輝煌。

  維多利亞時代最巔峰的時候,大英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他的競爭對手也對大英帝國造成不了太大的威脅。

  盛大的送別儀式結束之後,許多英國民眾許久不願散去,在皇家陵園外和一些街道,自發的組織紀念維多利亞時代的兩位君主。

  而來參加愛德華七世葬禮的歐洲貴族們,在喬治五世的邀請之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王室聚會。

  這場王室聚會有多盛大呢?足足擁有十位君主,其中檔次最低的也是國王。

  同時還擁有多名皇后,王儲,親王和大公以及身份尊貴的公爵。

  一些地位比較一般的公爵,甚至都沒有資格在這樣的聚會露面,足以見得這場聚會規格之高,級別之大。

  宴會上,歐洲王室成員們基本都處於閑聊的狀態。平時這些人可謂是天南地北,各居一方。

  比如像阿瑟這樣的君主,平時遠離歐洲,可能幾年都不來一次。

  哪怕是像威廉二世這樣的歐洲君主,因為國內事務的繁忙,也不一定有時間和其他王室聚聚。

  當然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歐洲國家目前已經分為派系鮮明的兩派。

  作為歐洲國家的一員,這些王室成員的行為也極大程度影響著他們國家的觀點。當然,他們所在國家的觀點,也極大程度影響著他們的行為。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是一個國內政府和民眾都特別親近英國的國家,其國家的統治者就算和德國皇室有著更好的關系,也必須得考慮國內政府和民眾的意見。

  畢竟哪怕君主製目前還是歐洲甚至世界國家的主流,但也不能否認,各國的君主的權力已經逐漸衰弱,擁有實權的君主已經越來越少。

  這場宴會的主角自然是喬治五世。雖然像威廉二世這樣的德國皇帝身份和地位並不比喬治五世差,但畢竟目前是在倫敦,喬治五世的主場,喬治五世成為主角也無可厚非。

  其實阿瑟挺期待喬治五世登基之後英國的態度轉變。可不要小看目前歐洲王室的權威,雖然單個君主的權利看上去沒那麽大,但整個歐洲王室聯合起來,也能夠代表包括英國,德國,俄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王國等五個歐洲列強,以及眾多中小歐洲君主國家。

  而歐洲君主國家的大部分,都參與了將來的一戰,也間接性的導致了歐洲君主製在戰爭後的衰弱。

  作為來自歐洲王室的君主之一,阿瑟覺得有必要提前做一些準備,來保護君主製。

  哪怕是為了自己,也要盡量保住更多的歐洲王室。畢竟拋出國家利益,君主製國家擁有更良好的合作環境。

  多保留一些君主製國家,也能一起承受二戰結束後全世界內瘋狂散播的自由民主理念,一起捍衛君主製這傳承了數千年的傳統。

  阿瑟的保護王權想法,獲得了不少歐洲王室的認可和讚同。畢竟這個提議從出發點上看來,是為了維護所有君主製和王室的利益。

  但想法落實的計劃就遭遇到了不小的困難。雖然各國君主的權力已經衰弱,但目前仍然是君主製的盛世。

  世界八大列強中,除了美國和法國之外,其他國家全部都是君主製。

  並且法國也是在共和和君主之間不斷更替,國內的保王黨和親近王室的勢力和民眾並不少。

  這樣的情況下,各國王室成員對於推進這份條約執行的想法自然也就不積極了。

  畢竟大家的權利看起來都很穩固,似乎也沒有必要為了這一份條約多此一舉。

  畢竟他們作為國家的王室成員,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自然也不能輕易允諾一些事情。

  至少白白替別的國家王室幫忙,他們國內的政治勢力大概率並不願意。

  這種事情說白了就是為了王室的私人利益去動用國家的力量,甚至還極有可能出動軍隊進行戰爭。

  在整個歐洲,能夠這麽做的王室可並不多,能為其他國家的王室出動自己的軍隊的,那可就更少了。

  就目前來看,極個別小國家的王室倒是有想法達成這樣的協議。

  畢竟小國家王室的地位是最不穩固的,國家極有可能在一場政治鬥爭中導致王室被廢。

  而像保加利亞這樣王室具有顯赫的家族背景的,國王一般並不會被廢,最多只是會被架空權力。

  當然,如果是在二戰結束後那樣的君主製全面衰落的背景,縱使擁有再深厚的家族背景,也逃不過王位被廢除的命運。

  只可惜,這些小國家對於條約的執行起不到關鍵的作用。能夠真正對於這份條約推行起到關鍵作用的,無外乎就是英德俄奧意這五個歐洲列強國家的王室和君主了。

  因為沙皇尼古拉二世並不在現場,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關系又比較親密,因此條約能否執行,主要是看英國未來國王喬治五世和德皇威廉二世的意見。

  雖然喬治五世還未登基成為國王,就算登基了,也注定不會掌握像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七世那樣的權利。

  但並不能否認,作為未來英國國王的喬治五世,在歐洲王室中,擁有不小的話語權,許多親近或者直接依靠英國的國家,他們的王室,也正在等待著喬治五世的意見。

  阿瑟對於條約的推行還是十分期待的,這或許也是能夠達成保護王權條約的唯一機會。

  往前推,雖然有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七世這樣的掌有權力的英國君主,但能夠將大部分歐洲國家的王室成員聚集在一起的機會並沒有。

  雖然維多利亞女王的葬禮是一個好機會,但愛德華七世自然不會放任讓阿瑟主張條約,獲得增長聲望以及獲得諸多歐洲王室好感的機會。

  畢竟拋出一切的問題,僅僅在鞏固王權的立場上,所有國家的王室成員基本都是一致的。

  只要有人能夠力排眾議達成保護王權的條約,這個人也必將獲得來自其他王室的大量好感和聲望,甚至在歐洲王室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也不意外。

  喬治五世對於自己堂弟阿瑟提出的保護王權的條約很感興趣,但喬治五世也明白,來自英國國內的意見他必須認同,至少在他正式登基之前是這樣的。

  喬治五世也不想在英國造成太大的混亂,目前保持英國的穩定是最重要的,這也關系到英國王室的穩定和他自己的地位。

  思考了良久,喬治五世最終選擇了沉默。換句話來說,喬治五世打算看看其他人的意見。

  如果推進條約是眾望所歸,那麽喬治五世也不介意順水推舟,促成這份條約的執行。

  但如果其他王室成員對於推進這份條約的興趣不大,那麽他也沒有必要冒著得罪國內其他政治勢力的風險,來幫助阿瑟推進這份條約,自己反而什麽也得不到。

  畢竟保衛王室和王權,這不就代表著喬治五世渴望著更多的王權和地位嗎?

  換句話來說,這也就相當於喬治五世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大張旗鼓的宣布自己要拿到更多的王權,鞏固王室和自己的地位了。

  喬治五世的沉默,也讓一些親近英國的王室跟著選擇了沉默。

  雖然一些中小國家對於條約的執行也有所期待,但也犯不著為了這樣一份其他人可以隨意違約的條約,而去得罪英國和喬治五世吧!

  他們可不傻,就算將來條約成功推進了,真正去保護其他小國家王室的,也大概率是像英國和德國這樣的強大列強。

  其他的中小國家就算再有想法,總不能舉全國之力,冒著自己王位被推翻的風險去幫助其他的國家吧。

  如果得罪英國,換來這份條約的正式推進。那等到他們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英國不幫助他們怎麽辦?

  種種思考之下,這些國家的王室看得很是明白。雖然保護王權的條約對他們確實有利,但目前更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站隊,這樣才能得到來自英德這樣的列強的大力支持。

  有了應得的支持,他們的王位和權力也能得到一定的鞏固,這要比一份口頭上的條約好得多。

  喬治五世沉默之後,阿瑟又將目光看向了威廉二世,詢問著威廉二世的意見。

  威廉二世其實對這樣的條約沒有什麽太大的興趣,畢竟在威廉二世看來,德國皇室在德國的地位還是比較穩固的。

  一些投靠德國的國家,不用說威廉二世也會保護他們的王室。而那些親近英國的勢力,德國又怎麽可能去保護他們的王室呢?

  但畢竟這份條約的發起者是阿瑟, 威廉二世也不好直接拒絕,因此給了一個比較折中的提議,那就是將保護王權和王室改為了保護歐洲王室成員和歐洲君主的人身安全。

  對於弑君,刺殺王室成員等針對歐洲王室的惡劣行為,歐洲王室應該共同進行譴責和反對。

  其中重點提到了弑君行為。如果目前歐洲其他國家爆發了弑君行為,那麽歐洲王室應該聯合起來,保護這個國家其他的王室成員,並且對於弑君者和其所在的勢力進行製裁,並且幫助這個國家恢復應有的君主製和秩序。

  同時,歐洲王室應該也要對其他國家的王室成員提供該有的庇護。

  阿瑟沒想到的是,本來的保衛王權條約,不知怎的就變成了保護王室成員條約。

  但目前最好的結果也就是這樣,阿瑟只能點點頭,同意了威廉二世的觀點。

   34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繼續日萬,已更3400/10000。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